返回目录
单本中阿含 2

佛说阿那律八念经

后汉西域三藏支曜译

[0835c15] 闻如是。一时佛在誓[5]牧山求师树下。贤者阿那律。在彼禅空泽中坐思惟言。道法少欲多欲非道。道法知足无厌非道。道法隐处乐众非道。道法精进懈怠非道。道法制心放荡非道。道法定意多念非道。道法智慧愚闇非[6]道。佛以圣[7]心逆知其意。譬如[8]力士屈[9]申臂顷飞到其前。赞言。善哉善哉阿那律。汝所念者为大士念。听吾语汝。大士八念善思行之。当学四禅捡意观法。而无中止必获大利不失所愿。何谓四禅。惟弃欲恶不善之法意以欢喜。为一禅行。以舍恶念专心守一不用欢喜。为二禅行。欢喜[10]以止。惟如法观觉见苦乐。为三禅行[11]又弃苦乐忧喜悉断而住清净。为四禅行。已学如是。而后惟行八大人念。四禅为捡意法。快见于行得利愿。疾不复中止。又少欲者其义譬如王有边臣。主诸[1]椷簏满中彩衣。而汝自乐着麁弊者。少欲知足。隐处精进。制心定意。智慧舍家。不以戏慢。无有差跌。必安隐人。至泥洹门。是八大人念。惟四禅捡意观法。其义譬如王有边臣。监主厨宰和调五味。而汝自乐乞食。趣得救身不以快心。其义譬如王有游观楼阁。而汝自乐山泽树间[2]燕处。精进无欲于世。其义譬如王有边臣。主诸良药及酪[3]酥[4]醍醐石蜜。而汝自乐有疾以服。小便[5]趣得除恼。以行八念思惟四禅。精进不亏。心无差跌。必自安隐至泥洹门。

[0836a13] 佛说是已。即还誓[*]牧告诸弟子。道当少欲无得多欲。道当知足无[6]畜遗余。道当隐处无乐众会。道当精进无得懈怠。道当制心无得放逸。道当定意无得乱念。道当智慧无得愚闇。比丘当少欲者快。谓身自少欲。不使众人知我少欲。义当从是。比丘知足。谓应器[7]法衣牀卧[8]病药。得食足止不[*]畜遗余。义当从是。比丘隐处。谓避人间。不入众会。远居山泽巖石树间。如有四辈。若王大臣来从问道。为说清净欲令疾去。譬如贫人负豪姓债为主所牵[9]抴。欲离不乐潜隐远[10]遁。义当从是。比丘精进。谓断非法。勤行经道未常懈[11]惓。上中后夜经行坐卧。常觉寤意念净以除五盖。义当从是。比丘制心。弃欲恶法。坐意惟观。以断苦乐得四禅行。义当从是。比丘定意。谓常一心。观身观意观法。不为猗行。摄念就道舍痴恼想。义当从是。比丘智慧。谓知四谛苦[12]习尽道。何谓苦谛。生苦老苦病苦死苦。忧悲恼苦。恩爱别苦。怨憎会苦。所欲不得苦。合五盛阴苦。生苦者。谓人随行所堕。受胞成生已出形现根入受长。老者。谓人根熟形变。发白齿落筋缓皮皱偻步[13]拄杖。病者。谓人罪行所致[14]痈疽疮脓癎癫长病亦百余种。死者。谓人命逝形坏。温消气绝魂神离逝。是[15]皆为苦。何谓[*]习谛。[16]谓婬心乐喜而生恩爱[17]志在贪欲令复有漏。众行滋盛以着自缚。所谓爱者。眼爱色耳爱声。鼻爱香舌爱味。身爱细滑心爱所欲。但观其常乐。在望安以为利。呼言是我有以着自缚。从是故色痛想行识五阴[18]爱盛。见常贪乐。谓是我有以着自缚。所谓色者。精神所受。地气水气火气风气变化为形。以所爱着。令眼识色耳识声鼻识香舌识味身识细滑意识法着。[19]信为[*]习谛。何谓尽谛。不受不入爱尽无余。缚着已解。如慧见者。不复有一切故。世间人[20]无所见五阴所着。计数已尽爱缚都解。已从慧见。非常苦空非身故断。是为尽谛。何谓道谛。谓八直道。正见正思正言正行正治正命正志正定。何谓正见。正见有二有俗有道。知有仁义。知有父母。知有沙门梵志。知有得道真人。知有今世后世。知有善恶罪福。从此到彼以行为证。是为世间正见。[21]已解四谛苦[*]习尽道。已得慧见空净非身。是为道正见。正思亦有二。思学问思和敬思诫慎思无害。是为世间正思。思出处思忍默思灭爱尽着。[22]是为道正思。正言亦有二。[23]不两舌不恶骂不妄言不绮语。是为世间正言。离口四[24]过讲诵道语。心不造为尽无复余。是为道正言。正行亦有二。身行善口言善心念善。是为世间正行。身口精进心念空净。消荡灭着。是为道正行。正治亦有[25]二。不杀盗婬。不自贡高。修德自守。是为世间正治。离身三恶。除断苦[*]习。灭[*]爱求度。是为道正治。正命亦有二。求财以道不贪苟得。不诈[26]绐心于人。是为世间正命。[27]以离邪业。舍世占候。不犯道禁。是为道正命。正志亦有二。不[28]嫉妬不恚怒不事邪。是为世间正[29]志。离心三恶。行四意端。清净无为。是为道正志。正定亦有二。性体淳调安善安固。心不邪曲。是为世间正定。得四意志。惟空无想不愿见泥洹[30]源。是为道正定。是为道谛。比丘舍家弃捐恩爱。安静思道无所恋慕。意不随欲净无罣碍。是为[31]道法义当从是。贤者阿那律闻佛说经。开导其意受行三月。漏尽意解得三治以为证已。自觉得罗汉。便说偈[32]言。

 夫欲而无厌  乐众以[33]放意

 是行[34]以致苦  修恶多所着

 少欲知道行  知惭不自见

 是法堕清净  远恶致度世

 道意不贪生  亦无乐死[35]别

 吾以如空定  诸苦得待时

 从佛受教[36]命  守行弃欲恶

 所身患[*]已舍  得利就无为

 自致至三治  已拔恩爱根

 当于维沙[1]聚  竹园般泥洹

佛说阿那律八念经

------------------------------------------------------------

佛说离睡经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0837a09]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婆祇尸牧摩鼻量鹿野苑中。彼时尊者大目干连在摩竭善知识村。彼尊者大目干连。独在静处经行而睡。世尊知尊者大目干连独在静处经行而睡。彼时世尊知尊者大目干连独在静处经行睡已。即如其像三昧正受。以三昧意犹若力士屈[3]申臂顷。世尊亦如是。在婆祇尸牧摩鼻量鹿野苑中忽然不现。至摩竭善知识村在尊者大目干连前。彼时世尊从三昧起告尊者大目干连曰。汝目干连[4]汝目干连汝欲睡。唯然世尊。为何以念而欲睡耶。莫行想。莫分别想。莫多分别。如是睡当离。汝若睡不离者。汝目干连。如所闻法如所诵法。广当诵习。如是睡当离。若不离者。汝目干连。如所闻法如所诵法。当广为他说。如是睡当离。若不离者。汝目干连。如所诵法如所闻法。意当念当行。如是睡当离。若不离者。汝目干连。当以冷水洗眼及洗身支节。如是睡当离。若不离者。汝目干连。当以两手相挑两耳。如是睡当离。若不离者。汝目干连。当起出讲堂。四方视及观星宿。如是睡当离。若不离者。汝目干连。当在空处[5]仿佯行。当护诸根。意念诸施后当具想。如是睡当离。若不离者。汝目干连。当还离[*]仿佯。举尼师坛敷着床上结跏趺坐。如是睡当离。若不离者。汝目干连。当还入讲堂。四叠敷欝多罗僧着床上。举僧伽梨着头前。右脇着床上。足足相累。当作明想当无乱意。常作起想思惟住。汝目干连。莫乐床莫乐右脇眠莫乐睡。莫乐世间恭敬以为味。何以故。目干连。我不说近一切法。我亦不说不近一切法。云何目干连。我说不近一切法。汝目干连。我说不亲近白衣。目干连。若亲近白衣住者。但有论俱不与诵俱。因彼论便有谀谄憍慢。因有憍慢便有嫉妬。因嫉妬不知息。汝目干连。若有不息已。三昧便远离。是为目干连我说此不亲近法。云何目干连。我说亲近法。目干连。当至静处草蓐为床。默然不言。远离诸恶离人众。常当坐思惟。是为目干连我说亲近法。目干连。若入村乞食。当莫求利报。当莫求恭敬。汝目干连息利报恭敬意已。当入村乞食。汝目干连。入村乞食。当莫以想入他家。何以故。目干连。居士家多有俗缘。若比丘入居士家不共言。彼比丘便作是念。谁有向此居士[6]护说。我而令居士不共我言。便有恚心。有恚已便有贡高。因有贡高便有不息。目干连。有不息意。已便远离三昧。汝目干连。若说法时当莫见胜负。当作不胜意。若作胜意便有多论。因多论便有贡高。因贡高便有嫉妬。因嫉妬便有不息。目干连。不息已。我说远离三昧。汝目干连。若说法时当作有益。当决定说。当莫非他说。当如师子吼论。如是目干连。当如是学。于是尊者大目干连从坐起一面着衣。叉手向世尊。白世尊曰。唯世尊。云何比丘。至竟尽至竟无垢至竟行梵行。此目干连。若比丘所有病痛。若苦若乐若不苦不乐。当观彼痛是无常住。当观是败坏。当观是无染。当观是尽。当观是[7]正。当观是止住处。当如是观彼痛。当观彼痛无常住。当观是败坏。当观是无染。当观是尽。当观是止。当观是止住。便不着此世间。不着已便不恐怖。不恐怖已舍有余般涅槃。生便尽梵行已成所作已办。名色已有知如真。是为目干连比丘至竟尽至竟无垢至竟梵行至竟行梵行。佛如是说。尊者目干连闻世尊所说。欢喜而乐。

佛说离睡经

---------------------------------------------------------------

佛说是法非法经 (出中阿含)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0837c24]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佛告诸比丘。比丘应曰唯然。比丘从佛听佛说。有贤者法。比丘听说。亦有非贤者法。当听熟听熟知熟念说。比丘唯然从佛受教。佛便说是。

[0837c29] 何等比丘非贤者法。若比丘大姓。憙道欲学道。若有余同学比丘非大姓。比丘大姓故。为自憍身欺余。是非贤者法。

[0838a03] 何等为贤者法。贤者学计是我不必从大姓。能断贪婬能断瞋恚能断愚痴。或时有比丘非大姓家。但有方便受法。如[1]法说如要行随法行。为从是名闻故。[2]如法行随法谛不自誉。亦不欺余。是贤者法。或时一者比丘。色像多端正。余比丘不如。便从端正故自誉欺余。是非贤者法。贤者复不尔。贤者自计色端正我不必从。是能断贪婬能断瞋恚能断愚痴。或时有比丘不端正。但随法多少受行。便从是得誉得名闻。受法谛随法行。不自誉亦不欺余。是贤者法。

[0838a14] 或时一者比丘。善语言善说。余比丘不如。便从善语言善说自誉欺余。是非贤者法。贤者复不尔。贤者学计是我不必从善美语。亦不从知善美说。能断欲贪能断瞋恚能断愚痴。

[0838a19] 或时比丘。言语不善美。亦不善说故。但如法受教。多少随行。便[3]从是得恭敬。[4]从是得名闻。是法从受法行谛。不自誉亦不欺余。是贤者法。

[0838a23] 或时是闻一者比丘。年大多知识。相知富饶。余比丘不如。便从年大从多知识。从是自誉自憍欺余。是非贤者法。

[0838a26] 贤者复不尔。贤者但念学计是我不必从年大故。亦不从多知识故。亦不从多得福故。能断贪欲能断瞋恚能断愚痴。

[0838a29] 或时比丘年亦不大。亦不多知识。福亦不饶。但受法欲随法。欲随法行。多少便从是[5]得名闻。是从法随法谛。不自誉不自憍亦不欺余。是贤者法。

[0838b04] 或时是闻一者比丘。知闻经能说经。知律知入通经。余比丘不如。便从入故。从通经故。自誉自憍欺余。是非贤者法。

[0838b07] 贤者复不尔。贤者但计学。是我不必从入故。亦不从通经故。能断贪欲能断瞋恚能断愚痴。

[0838b10] 或时有比丘。无有入。亦不通经。但受法随法。正求随法行。便从是得恭敬得名闻。是从持法随法行谛。不自誉不自憍亦不欺余。是贤者法。

[0838b14] 或时一者比丘。自求不从相知求。不过七家。一处坐一时食。从后不取。余比丘不如。便从一食后不取。自誉自憍欺余。是非贤者法。贤者复不尔。贤者但学。我不必从一食后不取不从。是故能断贪欲能断瞋恚能断愚痴。或时比丘不一食不从[6]后取。但受法随法正受随法。从是得恭敬。从是得名闻。是法随法谛。不自誉不自憍亦不欺余。是贤者法。

[0838b23] 或时一者比丘。土中冢间止但三领名故。余比丘不如。便从名故。自誉自憍欺余。是非贤者法。

[0838b26] 贤者复不尔。贤者但计学。我不必从三领名故。能断贪欲能断瞋恚能断愚痴。或时比丘。无有三领名。但受法随法。正受随法。便从是得恭敬得名闻。是法随法谛。不自誉不自憍亦不欺余。是贤者法。

[0838c02] 或时一者比丘露中止。或时树下。或时空泽冢间。在所卧具。余比丘不如。便从是故。自誉自憍欺余。是非贤者法。

[0838c05] 贤者复不尔。贤者但计学。我不必从是露中树下空[7]泽间故。能断贪欲能断瞋恚能断愚痴。

[0838c08] 或时比丘。无有是上说。但受法随法。正受随法。便从是得恭敬得名闻。是法随法谛。不自誉不自憍不欺余。是贤者法。

[0838c11] 或时比丘。已得第一禅。余比丘不如便从第一禅故。自誉自憍欺余。是非贤者法。

[0838c13] 贤者复不尔。贤者但学第一禅者。佛说自知是受是法谛。不自誉不自憍不欺余。是贤者法。

[0838c16] 或时比丘。有二禅[8]德。或有三禅[*]德。或有四禅[9]德。如第一禅说。是贤者法。

[0838c18] 或时比丘。解空行意。或时解识行意。或时解非常行意。或时解无有思想[10]意行有思想行意。余比丘不如。便从是得思想无有思想行。便自誉自憍亦欺余。是非贤者法。贤者复不尔。贤者但计学。无有思想[11]亦无有思想行。佛说从计我有是是受法随法谛。不自誉不自憍不欺余。是贤者法。

[0838c25] 佛[12]说比丘我已说贤者法。亦说非贤者法。比丘当自思惟。贤者法亦当思惟。非贤者法已思惟。当行贤者法。舍非贤者法。受贤者法随法。比丘应当学是佛说。是比丘受着心行。

佛说是法非法经

-----------------------------------------------------------------

佛说求欲经

西晋沙门法炬译

[0839a08]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婆祇尸[1]收摩林鼻量鹿野苑中。彼时尊者舍利弗告诸比丘。诸贤。世间有四种人现可知。云何为四。此诸贤。[2]或有人内有求欲。彼内有求欲。不知如真。此诸贤。或有人内有求欲。彼内有求欲。知如[3]真。此诸贤。或有人内无求欲。彼内无求欲。不知如真。此诸贤。或有人。内无求欲。彼内无求欲。知如真。此诸贤。或彼一人。内有求欲。彼内有求欲。不知如真者。我说此人之人最弊恶。此诸贤。或有人内有求欲。彼内有求欲。知如真者。我说此人之人最胜。此诸贤。或有人内无求欲。彼内无求欲。不知如真者。我说此人之人最弊恶。此诸贤。或有人内无求欲。彼内无求欲。知如真者。我说此人之人最胜。

[0839a23] 彼时有异比丘。从座起一向着衣叉手向尊者舍利弗。白尊者舍利弗曰。云何尊者舍利弗。何因何缘。此前二种人俱有求欲俱有着意。说一人弊恶说一人最胜耶。复何因何缘。此[4]后二种人。俱有无求欲俱有无着。说一人弊恶说一人最胜耶。此诸贤。或[5]有一人内有求欲。彼内有求欲。不知如真者。当知彼亦无乐行。亦无进行亦无精进。彼住求欲。彼求欲意着命终。彼求欲意着命终已。亦不善终亦不生善处。何以故。彼求欲着意终故。犹若诸贤。有人若在贩肆。若在客作家。若持铜鉢来垢秽不净。彼持来已亦不随时洗[6]拭亦不随时拭。亦不随时摩。但着尘土中。如是此铜鉢。但增上受垢秽。如是诸贤。或有一人内有求欲。彼内有求欲。不知如真。当知彼亦不乐行。亦不进行亦不精进。彼但住求欲。彼内求着意命终。内求着意命终。已终亦不善亦不生善处。何以故。彼内求着求欲命终故。此诸贤。或有人内求欲。彼内求欲。知如真。当知彼乐行精进。彼求欲止。彼无求欲意。不着命终。彼无求欲意。不着命终已。终亦善所生处亦善。何以故。彼无求欲无着意故。犹若诸贤。有人若贩肆客作家。持铜鉢来垢秽不净。彼持来已随时洗。随时拭。随时摩。不着尘土中。此铜鉢于后时清净白。如是诸贤。或有人内有求欲。彼内求欲。知如真。当[7]知彼乐行进行精进。彼求欲断。无有求欲意。不着命终。彼无有求欲意。不着命终已。终亦善亦生善处。何以故。彼无求欲。无着意命终故。此诸贤。或有人内无求欲。彼内无求欲。不知如真者。当知彼不能护眼耳意法。住彼不能护眼耳意法已。意有婬欲。彼杂[8]欲杂求着意命终。彼杂欲杂求着意命终已。终亦不善生亦不善。何以故。杂欲杂求。意着命终故。犹若诸贤。有人若贩肆客作家。持清净铜鉢来[9]持来已。亦不随时洗。亦不随时拭。亦不随时摩。着尘土中。如是此铜鉢于后时垢秽不净。如是诸贤。或有人内无求欲。彼内无求欲。不知如真。当知彼不能护眼耳意法。彼不能护眼耳意法已。有婬欲意杂欲意。杂欲杂求着意命[10]终。彼杂欲杂求着意命终已。终亦不善生亦不善。何以故。彼杂欲杂求着意命终故。此诸贤。或有人内无求欲。彼内无求欲。知如真。当知彼能护眼耳意法。彼护眼耳意法已亦无欲意。无欲无求意无着命终。彼无欲无求无着意命终已。终亦善生亦善。何以故。无求无欲意无着命终[11]故。犹若诸贤。有人若贩肆客作家。持清净铜鉢[12]来持来已。随时洗。随时拭。随时摩。不着尘土中。如是此鉢增上清[13]净白。如是诸贤。彼人亦如是。内无求欲。彼内无求欲。知如真。当知彼能护眼耳意法。彼护眼耳意法已。无有婬欲。彼无杂[14]欲求无着意命终。彼无杂欲杂求无着意命终已。终亦善生亦善。何以故。彼无杂欲无杂求无意着命终故。是为诸贤所因所缘。[15]命此初二种人求欲着意。说一人弊恶说一人最胜。是为所因所缘。此后二种人。内无求欲意无着。说一人弊恶说一人最胜。彼时有异比丘从座起一向着衣叉手。向尊者舍利弗。白尊者舍利弗曰。云何尊者舍利弗。名求欲。求欲者。何以故。名为求欲。诸贤。以求欲无量诸恶法。故名为求欲。此诸贤。或有人有求欲生。少有所犯不令他知。而有所犯。诸贤。可知是处。彼人所犯。他知此意恚。此诸贤。若彼恚已。欲有所行。但有不善。此诸贤。或有人少有求欲生。而有所犯。但私语他不在众中。是彼所犯。诸贤。可知是处。彼人所犯众中说。不在独处在众中说。彼意恚。此诸贤。彼意恚已。欲有所行。但有不善。此诸贤。或有人有所犯。欲语等已人。不语不等已人有所犯。诸贤可知是处。谓彼人所犯语不等人。有所犯语不等人。是彼所犯。是意恚。此诸贤。彼意恚已。若欲有所行但有不善。此诸贤。或有人有求欲生。我当坐世尊前。我当问世尊。为诸比丘说法。不令余比丘在世尊前。问世尊已为诸比丘说法。诸贤。可知是处。有余比丘坐世尊前。问世尊已。[1]能为诸比丘说法。是彼意恚。此诸贤。意恚已欲有所行但有不善。此诸贤。或有人有求欲生。若比丘所入处令我在前行。不令余比丘比丘所入处在前行。诸贤。可知是处。比丘所入处。异比丘在前行。是比丘所入处。异比丘在前行。已有异比丘在比丘前行。是意恚。此诸贤。彼意恚已。欲有所行但有不善。此诸贤。或有人求欲生。此诸比丘入内已最在前坐。在前受水在前受抟食。不欲令余比丘诸比丘入内已前坐前受水前受抟食。诸贤。可知是处。有异比丘。诸比丘入已最在前坐。前受水[2]前受抟食。彼异比丘。诸比丘入已在前坐。前受水前受抟食。是彼意恚。彼意恚已。欲有所行但有不善。此诸贤。或有求欲生。诸比丘食已收摄鉢器。令为居士说法劝进教授等。教授等令欢喜。不令余比丘诸比丘食已收摄鉢器。为居士说法劝进教授等。教授等令欢喜。诸贤。可知是处。有余比丘。诸比丘食已收摄鉢器。至令欢喜。是彼余比丘。诸比丘食已收摄鉢器。至令欢喜。彼意恚已。此诸贤。欲有所行但有不善。此诸贤。或有人有求欲生。若居士入园。令我共居士谈论论语。不令余比丘居士入园共居士谈论论语。诸贤。可知是处。有异比丘。居士入园已共谈论论语。是彼余比丘。居士入园已而共谈论论语。是彼意恚。此诸贤。彼意恚已。彼欲有所行但有不善。此诸贤。或有人有求欲生。令王大臣婆罗门居士。非是一人悉令识我。不欲令余比丘。王大臣婆罗门居士非是一人。诸贤。可知是处。彼余比丘为王大臣所识。及婆罗门居士非是一人。是彼余比丘为王大臣所识。及婆罗门居士非是一人。彼意恚。此诸贤。彼意恚已。欲有所行但有不善。此诸贤。或有人有求欲生。令我于四部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得供养。莫令余比丘于四部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得供养。诸贤。可知是处。有余比丘。于四部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得供养。是彼余比丘。于四部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得供养。彼意恚。此诸贤。彼意恚已。欲有所行但有不善。此诸贤。或有人有求欲生。令我得衣被床卧病瘦医药。莫令余比丘得衣被床卧病瘦医药。诸贤。可知是处。余比丘得衣被床卧病瘦医药。是彼余比丘得衣被床卧病瘦医药。彼意恚。此诸贤。彼意恚已。欲有所行但有不善。此诸贤。或有人亦如是有智慧梵行者。当舍此无量诸恶不善求欲行。当莫行此。若与非沙门。俱为沙门行。若与非智慧沙门。俱为智慧沙门。不应求上座而求上座。无有定而言有定。与不净俱而言有净。诸贤。如是彼于智慧梵行者。有如此无量诸恶不善行。知有此行。知与非沙门俱为非沙门。与非智慧沙门俱知非智慧沙门。俱不应求上座。如是求上座。无有定知无定。与不净俱知不净。犹若诸贤。有人若贩肆客作家。持铜鉢来满中不净。复以一鉢覆其上。若持至人聚中。彼多人见已欲食欲得。不知有不净。若彼聚人持至一处发其器。若有欲食者。便不欲食。岂复彼持者欲食之。如是诸贤。有人智慧梵行者。作如此无量诸恶不善。与非沙门俱为沙门行。与非智慧沙门俱为智慧沙门。不应求上座而求上座。无有定言有定。与不净俱而言有净。诸贤。彼人如是于智慧梵行者。如是无量诸恶不善法。知有与非沙门俱。是非沙门。与非智慧沙门俱。是非智慧沙门。不应求上座求上座。与不定俱是非定。与不净俱是非净。诸贤。如是彼人当莫亲近。当莫恭敬。当莫承事。比丘不亲近恭敬者若恭敬者。礼事者若礼事者。彼于长夜但有失无饶益。苦与恶趣相应。是故诸贤。如是人当莫亲近。当莫恭敬礼事。此诸贤。或有人无求欲生有所犯。不欲令他知而有所犯。诸贤。可知是处。彼人所犯。若他知有犯。他人知已。此意无恚。此诸贤。意无恚已。欲有所行但有善。此诸贤。或有人无求欲生。而有所犯向他说。不向众有所犯。诸贤。可知是处。谓彼人所犯。有向众中说。不独向他说。有所犯向众中说。此意不恚。此诸贤。意不恚已。欲有所行但有善。此诸贤。[1]或有人无求欲生。有所犯语等已人。不语非等已人有所犯。诸贤。可知此处。谓彼人所犯。语非等已人。不语等已人。有所犯语非等已人。此意无恚。此诸贤。意不恚已。欲有所行但有善。此诸贤。或有人无求欲生。我坐世尊前已问世尊。世尊当为诸比丘说法。不欲令他比丘坐世尊前问世尊。世尊为诸比丘说法。诸贤。可知是处。有异比丘在世尊前。世尊为诸比丘说法。有余比丘在世尊前问世尊。世尊为诸比丘说法。此意不恚。此诸贤。若意不恚[2]已。欲有所行但有善。此诸贤。或有人无求欲生。比丘有所至在前行。[3]行令余比丘在前在前行。彼余比丘有所至。莫令余比丘在前行。诸贤。可知是处。有余比丘。诸比丘有所至在前行。是余比丘比丘。有所至在前行。彼意无恚。此诸贤。意不恚已。欲有所行但有善。此诸贤。或有人无求欲生。比丘入内已。我在前受水受抟食。莫令余比丘比丘入内已。最在前坐受水受抟食。诸贤。可知是处。有余比丘。比丘入内已。最在前坐受水受抟食。此意无恚。此诸贤。意不恚已。欲有所行但有善。此诸贤。或有人无求欲生。诸比丘食已。收摄鉢器。[4]令我为居士说法教授劝进等。教授等令欢喜。莫令余比丘诸比丘食已收摄鉢器。为居士说法教授劝进。等教授等令欢喜。诸贤。可知是处。有余比丘。诸比丘食已收摄鉢器。为居士说法劝进教授。等教授等令欢喜。此意无恚。诸贤。彼无恚意已。欲有所行但有善。此诸贤。或有人无求欲生。居士入园已。我共谈论。莫令余比丘居士入园已共谈论。诸贤。可知是处。有余比丘。居士入园已共谈论。余比丘居士入园已共谈论。此意不恚。此诸贤。彼意无恚已。欲有所行但有善。此诸贤。[5]或人无求欲生。令王大臣婆罗门居士非一人所识。莫令余比丘王大臣婆罗门居士非一人所识。诸贤。可知是处。有余比丘。王大臣婆罗门居士非一人所识。有余比丘。为王大臣婆罗门居士非一人所识。此意无恚。此诸贤。彼意无恚已。欲有所行但有善。此诸贤。或有人无求欲生。令我于四部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得供养。莫令余比丘于四部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得供养。诸贤。可知是处。有余比丘。于四部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得供养。此意无恚。此诸贤。意无恚已。欲有所行但有善。此诸贤。或有人无求欲生。令我得衣被床卧病瘦医药。不欲令余比丘得衣被床卧病瘦医药。诸贤。可知是处[6]余比丘得衣被床卧病瘦医药。余比丘得衣被床卧病瘦医药。此意不恚。此诸贤。意不恚已。欲有所行但有善。诸贤。如是彼人于智慧梵行者。乐无量诸善法行。若不知共沙门俱而言非沙门。共智慧沙门俱而言非智慧沙门。共上座俱而言[7]不上座俱。与定俱而言无定。与净俱而言不净。如是诸贤。或有人于智慧梵行者。如此无量诸善行悉当知。与沙门俱当知与沙门俱。与智慧沙门俱当知与智慧沙门俱。与定俱当知与定俱。与净俱当知与净俱。犹若诸贤。有人贩肆客作家。持铜鉢来。满中饮食种种异味。以一鉢覆持至人聚中。彼多人见已。不用食不欲得。知其非。彼作是言。故是前器故是前器。彼持至多人聚中已而发其器。彼不欲食者。便欲食之。岂前见者不欲食。如是诸贤。或有人于智慧梵行者。如[8]是无量诸善行而不能知。与沙门俱言非沙门。与智慧沙门俱言不智慧沙门。与上座俱而言非上座。与定俱而言非定。与净俱而言非净。如是诸贤。或有人于智慧梵行者。有无量诸善行。然后知与沙门俱是[9]沙门与智慧沙门俱是智慧沙门。与上座俱知是上座。与定俱知是定。与净俱知是净。如是诸贤。此人当恭敬承事礼事。比丘当亲近。当恭敬若恭敬者。当承事若承事者。常当应行常应行者。彼于长夜但有饶益安乐。是故诸贤。如此人者。当亲近恭敬承事。彼时尊者大目[10]干连亦在众中会座。于是大目[*]干连语尊者舍利弗曰。尊者舍利弗。我欲说喻当说不耶。当说汝贤者目[*]干连。尊者舍利弗。昔时在罗阅祇耆闍崛山。尊者舍利弗。我晨起着衣服。与衣鉢俱诣罗阅祇乞食。游罗阅祇乞食时。至他巧师家。我见无念满子。在他巧师家。见在斫治车轴。彼无念满子。在巧师家作是念生。此巧师取此轴。斫治是处者如是。此轴为妨者为得除。彼无念满子在巧师家作是念生。彼巧师者如彼所念。便以斧斫治车轴。彼时无念满子即作是言。此巧师为知我意而取此轴。如其处斫治。如是此轴为增益无妨。如是尊者舍利弗。谓彼人谀谄幻士。无信不有信懈怠无精进。意念乱无有定。恶智意乱诸根不定。于戒行缓不分别沙门行。而尊者舍利弗。知其所念而为解脱。尊者舍利弗。谓彼人无谀谄非幻士。有信信乐。行精进意常定。智慧学于戒恭敬。多分别沙门行。彼从尊者舍利弗闻说法已。如快饮如快食。口及意悉受持。犹若尊者舍利弗若剎利女婆罗门女居士女工师女。沐浴涂香着白净衣。若有人意念生慈愍。欲有饶益欲令安隐。若持优鉢华鬘占波华[1]鬘。婆师华鬘阿提摩多华鬘。授与彼已。两手受之自冠其首。如是尊者舍利弗。或有人无谀谄亦无幻。亦不不信有信。能行精进意常定。智慧恭敬学戒学。多分别沙门行。彼从尊者舍利弗闻法已。如快饮如快食。口及意亦尔。此尊者舍利弗甚奇。而尊者舍利弗为诸梵行者。除其不善立于善中。善哉贤者。是为真人。此各各所说。相乐已从座起各还本处。

佛说求欲经

-----------------------------------------------------

佛说受岁经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0842b06]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罗阅祇迦兰陀竹园。与大比丘众俱受岁。彼时尊者大目揵连告诸比丘。诸贤。比丘受岁者。君当说君当教授。君当教[3]诫君当[4]爱念。谓第一故。何以故诸贤。或有人反戾难教与恶法俱。谓梵行者。亦不说亦不教授亦不教[*]诫亦不爱念。彼人谓第一故。云何诸贤。反戾难教。谓梵行与俱者。亦不说亦不教授。亦不教[*]诫亦不爱念。彼人谓第一故。此诸贤。或一人恶求与恶求俱。诸贤。谓彼人恶求与恶求俱者。此法反戾难教。如是染欲瞋恨悭嫉不舍谀谄幻。无羞无耻恚结口言恚结。比丘语已还报其言。比丘语已向多人说。比丘语已而诽说。各各有所说。而外说之瞋恨结。而广与恶知识俱与恶伴俱。不知恩润不知[5]反复。诸贤。谓彼人不知恩润无[6]反复者。此反戾难教。是为诸贤反戾难教法。谓梵行与俱者。亦不说亦不教授。亦不教[*]诫亦不爱念。彼人谓第一故。此诸贤。比丘当自思量。诸贤。谓彼人者。恶求与恶求俱。是我所不念。我若恶求与恶求俱。他亦不念我。比丘作等观当莫恶求。当作是学。如是染欲瞋[7]恨悭嫉。不舍谀谄幻。[8]无羞无耻恚结口言恚结。比丘语已还报其言。比丘语已向多人说。比丘语已而诽说。各各有所说。而外说之瞋恨。而广与恶知识俱与恶伴俱。不知恩润不知[*]反复。诸贤。谓彼人不恩润无[*]反复者。我所不爱。我若不恩润。无[*]反复者他亦不念我。比丘当等观。当莫为无[*]反复。当学诸贤。若比丘未受岁。君说君当教授。君当教[*]诫君当爱念。谓第一故。何以故。诸贤。或有人无反戾与教法俱。谓梵行与俱者当为说。当为教授。当为教[*]诫爱念。彼人谓第一故。云何诸贤无反戾与教法俱。谓梵行与俱者。当为说当为[9]教授。当为教[*]诫爱念。彼人谓第一故。此诸贤。或一人无恶求不与恶求俱。谓诸贤。彼人无恶求不与恶求俱者。此法无反戾如是不染欲。不瞋恨不悭嫉。不谀谄幻。不无羞不无耻无恚结。口不言恚结。比丘语已不还报言。比丘语已不向多人说。比丘语已不诽说。各各有所说不外之。不瞋恨而广之。不与恶知识俱不与恶伴俱。不无恩润不[10]无[*]反复。诸贤。谓彼人此与教法俱。是为诸贤不反戾与教法俱。梵行与俱者。当为说当为教授。当为教[*]诫爱念。彼人为第一故。此诸贤。比丘当自思量。诸贤。谓彼人无恶求不与恶求俱者。是我所念。我若无恶求不与恶求俱者。他亦念我。比丘作等观当莫恶求。当作是学。如是不染欲不瞋恨不悭嫉不舍不谀谄幻。不无羞无耻。无恚结口不言恚结。比丘语已不还报言。比丘语已不向多人说。比丘语已不诽说。各各有所说不外之。不瞋[11]恨而广之。不与恶知识俱不与恶伴俱。不无恩润不无[*]反复。诸贤。彼人不无恩润不无反复者。我所爱念。我若不无恩润。不无[*]反复者。他[1]亦爱念。我比丘作等观。不无恩润不无[*]反复。当作是学。此诸贤。比丘观已多有所益。我为住恶求与恶求俱。当不恶求与恶求俱。此诸贤比丘观而知。我住恶求与恶求俱。彼当不喜悦。彼便进欲止。此诸贤。比丘观而知。我当不住恶求与恶求俱。彼便喜悦清净白。[2]佛世尊境界行。见已乐行。犹若诸贤。有眼之士持极净镜自用观面。此诸贤。有眼之士自见面尘垢便不喜悦。彼便进欲除此垢。诸贤。有眼之士不自见面有尘垢。彼便悦喜清净。自见已乐行。如是诸贤。比丘观而知。我为住恶求与恶求俱。彼[3]进欲止。此诸贤。比丘观而知。我当不住恶求不与恶求俱。彼便喜悦清净白。[*]佛世尊境界住。见已乐行。如是住染欲。不住不染欲。如是住瞋恨。不住不瞋恨。如是住悭嫉不舍。不住不悭嫉不舍。如是住谀谄幻。不住不谀谄幻。如是住无羞无耻。不住不无羞不无耻。如是住恚结口言恚结。不住[4]不恚结口言恚结。比丘语已还报其言。不住比丘语已不还报。比丘语已向多人说。不住比丘语已不向多人说。比丘语已而诽说。不住比丘语已不诽说。各各有所说而外说之。不住各各所说不外说之。瞋恨不住不瞋恨。而广与恶知识俱与恶伴俱。不住不与恶知识俱。不与恶伴俱。不知恩润不知[*]反复。不住不无恩润不无[*]反复。此诸贤。比丘观而知。我住不知恩润不知[*]反复。彼便不喜悦。彼便[5]进欲止。此诸贤。比丘观而知。我住不无恩润。住不无[*]反复。彼便喜悦清净白。[*]佛世尊境界行。[6]自见已乐行。犹若诸贤有眼之士持清净镜自照面。此诸贤。有眼之士自见面有尘垢。彼便不喜悦便进欲止。此诸贤。此有眼之士。不自见面有尘垢。彼即喜悦清净。自见[7]已乐行。如[8]是诸贤。比丘观而知。住不恩润反复。彼便不喜悦即进欲止。此诸[9]贤。比丘观而知。当[10]我住不无恩润不无[*]反复。彼便喜悦清净白。[*]佛世尊境界行。[*]自见已乐行。乐行已悦喜。悦喜已身信行身信行已知安乐。安乐已意定。意定已知如真见如真。知见如真已无厌。无厌已无染。无染已解脱。解脱已得解脱知。生已尽梵行已成。所作已办[11]不受后有知如真。

[0843b17] 贤者目揵连如是说。彼诸比丘闻尊者目揵连所说。欢喜而乐。

佛说受岁经

[0843b20] [12]此经。丹藏则名受岁经。而丹有宋无。宋藏则名受新岁经。而宋有丹无。按二经皆云法护译。名虽少似义乃大别。则未知其孰是孰非。又何二藏互有无耶。今按。开元录重译录中容凾之内。有受岁经竺法护译云。与中阿含经第二十三卷初同本异译。单译录中竟凾之内。有新岁经竺昙无兰晋云法正译。注中有云。中含大本无此等经故编于此。今捡丹受岁经。与彼中含二十三卷大同。则真是容凾重译受岁经耳。宋本受新岁经。与彼中含全别。而与竟凾名新岁经者。在文虽异大旨无殊。似是彼经之异译耳。然今此容凾宋藏受新岁经。与彼竟凾新岁经。以为单译耶。则何有广[13]略之殊译人之异。又此何编于重译中耶。以为重译耶。则彼何列于单译中耶。此须待勘。今且欲类聚以待贤哲。故移受新岁经编于竟凾。此容凾中取此丹藏经。为真本焉。

-------------------------------------------------------------------------

佛说梵志计水净经

失译人名附东晋录

[0843c16]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欝鞞罗(摩竭附边)水岸上。独在树下初成等觉。彼时有计水净婆罗门过中食后彷徉。行至世尊所。世尊遥见计水净婆罗门从远而来。世尊见计水净婆罗门已。为彼故便告诸比丘。若有二十一结着意者。当堕恶趣生泥犁中。云何为二十一。邪见意着结。非法欲欺世间邪法。贪瞋恚懈怠睡眠调戏无耻疑瞋恨恚悭嫉不舍谀谄[16]多无羞无耻[17]无妬嫉增上[18]妬嫉放逸意结。若有此二十一结着意者。堕恶趣生泥犁中。犹若秽垢小儿衣。彼主与染师若[19]染弟子。持衣卤土若牛粪若土以渍之。浣濯洗令极净。虽彼染师及染弟子持彼垢秽小儿衣。以卤土以灰以牛粪以土[20]清净濯洗令极净。彼小儿衣故有黑腻。如是若有二十一结着意者。便堕恶趣生泥犁中。云何二十一。邪见意着结至放逸意着结者。若有此二十一结着意者。堕恶趣生泥犁中。若有无二十一结着意者。便生善处天上。云何二十一。邪见意着结至放逸意着结。若无此二十一结着意者。便生善处天上。犹若波罗奈以成衣。彼主授与染师若染弟子。彼染师染弟子。持卤土灰牛粪以渍之。浣濯洗极令净。虽彼波罗奈以成衣。彼染师染弟子。以[1]卤以灰牛粪[2]上以渍之。浣濯洗极令净。波罗奈以成衣。极清净白。如是若有无二十一结着意者。便生善处天上。云何为二十一。邪见[3]意结至放逸意著者。便生善处天上。邪见意结见已当弃。至放逸意着结见已当弃。彼意与慈俱满一方正受住。如是二三四上下一切诸方意与慈俱无二无恚。极广极大。[4]无极分别。满诸方已正受住。如是意与悲喜护俱满一切诸方已正受住。是为婆罗门内外洗净。非外净也。沙门瞿昙往诣水浴。汝婆罗门。瞿昙水洗者。一切世间应戒故应福故应度故。此瞿昙。一切世间水洗者。除一切恶故。在水净洗濡。凡愚常乐。此不得除黑黑行。用彼水净。为在水何所见。人作诸恶行。此水何所能净者。有坚牢净者。当持戒行行清净行。[5]行清净[6]行常得应戒。若不杀盗不妄[7]语为得等度。梵志[8]当住此作一切善为得安隐。汝婆罗门。何须还家何须[9]水及家。汝婆罗门。宁求净善法。何须弊恶水。但除尘垢秽。瞿昙或作是念。宁求净善法。不须弊恶水。用除尘垢秽。已竟瞿昙。已竟瞿昙。我今归世尊法及比丘僧。世尊我[10]持优婆塞。从今日始尽命。离杀而归佛。佛如是说。彼诸比丘闻世尊所说。欢喜而[11]归。

佛说梵志计水净经

--------------------------------------------------------------

佛说大生义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 诏译

[0844b13]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俱卢聚落。与苾刍众俱。是时尊者阿难独止一处。[12]于夜分中心生思念。诸缘生法其义甚深难可了解。惟佛世尊。具正徧知善能宣说。作是念已。至明旦时离[*]于本处来诣佛所。到佛所已头面礼足。伸问讯已退住一面即白佛言。世尊。我独止一处。[*]于夜分中心生思念。诸缘生法甚深难解。愿佛世尊为我宣说。

[0844b21]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如是如是。彼缘生法甚深微妙。难见难了复难思察。惟诸圣者具善巧智即能分别。非愚痴者之所晓解。何以故愚痴众生此世他世灭已复生。如时轮回。皆由不了缘生法故。阿难当知。诸法皆由因缘展转相生。是故轮回不能断绝。缘生法者。所谓老死。由生为缘即有老死。生法若无老死何有。由是生缘展转相生。所谓水族缘故而生水族。飞禽缘故而生飞禽。众类缘故而生众类。乃至人类缘故而生人类。由是缘故彼彼众生。互相因缘而得生起。阿难当知。此生法者是虚妄法而不究竟。此集此因此生此缘故有老死。由是老死亦不究竟。

[0844c05] 复次生法以何为缘。所谓有法为缘。因彼有故即起生法。有法若无生法何得。是故有法如前所说。令诸趣类展转相生而不断绝。阿难当知。此有法者即虚妄法而不究竟。此集此因此生此缘得起生法。由是生法亦不究竟。

[0844c11] 复次有法以何为缘。所谓取法为缘。由取法故即起有法。取法若无有法何得。阿难当知。此取法者即虚妄法而不究竟。此集此因此生此缘得起有法。由是有法亦不究竟。

[0844c15] 复次取法以何为缘。所谓爱法为缘。因有爱故即起取法。爱法若无取法何有。阿难当知此爱缘故即起希求。希求为缘即有所得。以所得故心不决定。由不决定无所厌足。以其内心无厌足故即生喜贪。以贪缘故即生我见。我见生已有所取着。取着为缘心即散乱。由散乱故即起妄语论讼鬪诤。刀杖相治。由是因缘即便造作诸不善业。如此诸业皆由散乱而得生起。若无散乱诸业不生。此散乱法以何为缘。所谓取着为缘。由取着故心即散乱。取着若无散乱何得。此取着法以何为缘。所谓我见为缘取着得起。我见若无即无取着。此我见法以何为缘。所谓喜贪为缘我见得起。喜贪若无即无我见。此喜贪法以何为缘。所谓内心无厌足为缘。以无厌足故即有喜贪。若内心有所厌足即不生喜贪。此内心无厌足法以何为缘。所谓不决定为缘。以不决定故即无厌足。心若决定即生厌足。此不决定法以何为缘。所谓有所得为缘。以有得故即不决定。若无所得心即决定。此有所得法以何为缘。所谓希求为缘。以希求故即有所得。若无希求即无所得。如是诸法。皆由爱与希求互为缘故展转生起。当知爱法有其二种。所谓欲爱有爱。由此二法生诸过失。阿难当知。此爱法者。即虚妄法而不究竟。此集此因此生此缘得起取法。由是取法亦不究竟。

[0845a13] 复次爱法以何为缘。所谓受法为缘。由受缘故即起爱法。受法若无爱法何有。阿难当知。此受法者。即虚妄法而不究竟。此集此因此生此缘得起爱法。由是爱法亦不究竟。

[0845a17] 复次受法以何为缘。所谓触法为缘。由触缘故即起受法。触法若无受法何有。由是眼触为缘内生诸受。谓乐受苦受非苦乐受。如是耳鼻舌身意触为缘内生诸受。此等诸受。皆由触法以为缘故。阿难当知。此触法者。是虚妄法而不究竟。此集此因此生此缘得有受法。是故受法亦不究竟。

[0845a24] 复次触法以何为缘。所谓六处为缘。由六处缘即有触法。六处若无触法何有。阿难当知。此六处法。是虚妄故而不究竟。此集此因此生此缘而生触法。是故触法亦不究竟。

[0845a28] 复次六处以何为缘。所谓名色为缘。由名色故即生六处。名色若无六处何有。此名色者。谓即色法及心等法有积聚故。即此名色与彼识法互相为缘。和合得生是为名色。阿难当知。名色法是虚妄法而不究竟。此集此因此生此缘得有六处。是故六处亦不究竟。

[0845b05] 复次此名色法以何为缘。所谓识法为缘。由识法故即有名色。识法若无名色何有。此识法者。最初受生居母胎藏依羯逻蓝。识法具已无所增减。识因缘故而生诸蕴。如是名色圆满具足。当知此识与彼名色。互相为缘而得生起。

[0845b11] 复次。当知此识缘者即是名色。是故识为名色缘。名色为识缘。由如是故苦果生起。苦果既生即有老死相续而转。由此集此因此生此缘。是故苦果是虚妄法而不究竟。如是因缘[1]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触缘受。如是即得一大苦蕴集。

[0845b17] 佛告阿难。汝今当知。诸语言及语言道。非语言及非语言道。所生及所生道。如是二种。皆不离名色。阿难。若如是了知即住平等见。是名了达缘生法。此缘生法。即是诸佛根本法。为诸佛眼。是即诸佛所归趣处。是时尊者阿难作是赞言。善哉世尊。善说此法。令我及诸苾刍皆得利乐。

[0845b24]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我今为汝说无受法。汝当谛听谛受。如善作意记念思惟。阿难当知。离[*]于我相即无受法。何以故。我法若有受法随生。为由了达我法是空何有受者。阿难。我及受法二皆灭已。即无所有住平等见。

[0845b29] 阿难。受法有其三种。谓乐受苦受非苦乐受。言乐受者。所谓受者及所受法。[*]于此二种。若能了达是灭坏法。即无乐受。是故无所受法。何以故。当知乐受是无常法。乐受灭已即离我相。我相既无何为受者。

[0845c05] 复次苦受。所谓受者及所受法。[*]于此二种。若能了达是灭坏法。即无苦受。是故无所受法。何以故。当知苦受是无常法。苦受灭已即离我相。我相既无何为受者。

[0845c09] 复次非苦乐受亦复如是。所谓受者。受法有其二种。若能了达此二是灭坏法。即[*]于苦[*]于乐及非苦乐。三法平等即无所受。何以故。此三受法皆是无常竟无有实。此受灭已即离我相。我相既无何有受者。

[0845c14] 阿难[*]于汝意云何。当知诸受从心所生。心无转故即内无受者。法无实故即外无所受。是故阿难。如是了知住平等见。住是见者。即为了达无受法故。此无受法。即是诸佛根本法。为诸佛眼。是诸佛所归趣处。是时阿难而复赞言。善哉世尊。善说此法。我等闻已信解受持。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我今为汝说无我法。汝等谛听谛受。如善作意记念思惟。阿难。了受无所有即离我见。离我见已住平等见。住是见者[*]于相平等。由平等故即于世间无所生起。了无生已即得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阿难当知。我见不生住平等见。如是即得心善解脱。无知无见及无所得。离诸思惟[*]于得无得。非有得非无得而悉了达。如是了达。即[*]于语言及语言道。非语言及非语言道。所生及所生道。皆悉无知无见。如是了达已即离我见。住平等见如实了知。是即名为达无我法。此是诸佛根本法。为诸佛眼。是诸佛所归趣处。是时阿难闻佛所说又复赞言。善哉世尊。善说此法。我等闻已信解受持。

[0846a06]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我今为汝重复宣说。汝当谛听谛受。如善作意记念思惟。阿难当知。无有色相可得。离诸我执如实了知。既了知已观想此身。破坏不实非所爱乐。如是观察离诸色相不生我执。我相灭已即了此身破坏不实。如是得住平等见。住是见者。即[*]于诸蕴了达皆空。诸蕴既空。我及色相[*]于何有见。

[0846a14] 复次阿难当知。识所住处有其七种。非识住处有其二种。七识住处者。所谓若有色有众生。种种身种种想。是为第一识所住处。若有色有众生。种种身一想。所谓初禅天。此为第二识所住处。若有色有众生。一身种种想。所谓二禅天。是为第三识所住处。若有色有众生。一身一想。所谓三禅天。是为第四识所住处。若无色无众生。彼一切处离诸色想。都一虚空。所谓空无边处天。是为第五识所住处。若无色无众生。彼一切处离[*]于空想。都惟一识。所谓识无边处天。是为第六识所住处。若无色无众生。彼一切处离识无边。都无所有。所谓无所有处天。是为第七识所住处。阿难。二种非识住处者。所谓若有色有众生。即无想天。是为第一非识住处。若无色无众生。于[*]彼一切离无所有处。非有想非无想。即非想非非想处天。是为第二非识住处。

[0846b03] 佛言阿难。如是有色有众生。种种身种种想。是为第一识所住处。汝等诸苾刍。当如实了知。[*]于行坐语言常当称赞此等法门。广为他人分别演说。如是乃至第七识所住处。及二非识住处法门。亦复如是。[*]于行坐语言常当称赞诸佛所说。生净信心如实了知。若了知者。即得慧解脱阿罗汉果。

[0846b10] 复次阿难当知。有八解脱法门。所谓若内有色观外色。是为第一解脱。若内无色观外色。是为第二解脱。若身证清净解脱。是为第三解脱。若得清净已离诸色想。观一虚空无有边际。此观成已是为第四空无边处解脱。若离空无边处。当观[*]于识识亦无边。此观成已是为第五识无边处解脱。若离识无边处已。当观一切都无所有。此观成已是为第六无所有处解脱。若离无所有处已。当观非想非非想处。此观成已是为第七非想非非想处解脱。若离是非想非非想处已。当灭受想住三摩地。彼身证已是为第八灭受想解脱。如是名为八解脱法门。

[0846b23] 佛言阿难。汝今当知。我先所说七识住处。二非识住处。及八解脱法门。汝等诸苾刍。如我所说如实了知。常当随喜称赞。复当如理修行。若[*]于此等法门圆满通达者。是得二种解脱阿罗汉果。

[0846b28] 尔时世尊说此经已。尊者阿难及诸苾刍。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佛说大生义经

-----------------------------------------------------

佛说苦阴经

失译人名今附后汉录

[0846c08]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彼时诸比丘。中后聚论皆悉会。少有所因。彼时有诸异道异学。中后行彷徉。而行至彼诸比丘所。到已共诸比丘面相慰。面相慰已却坐一面。彼诸异道异学却坐一面已。语诸比丘曰。诸贤。沙门瞿昙智慧说婬。智慧说色痛。诸贤。我等亦以智慧说婬。智慧说色痛。此诸贤。有何差有何降有何若干。此沙门瞿昙及我等俱有智慧。彼时诸比丘闻诸[3]道异学所说。亦不然可亦不[4]呰蔑。不然可不[*]呰蔑已。从座起而还。我今闻此所说。问世尊已当广知其义。便至世尊所。到已礼世尊足却坐一面。彼诸比丘却坐一面已。如共异道异学所论。尽广向世尊说。作如是向世尊说已。世尊告诸比丘[5]曰。此诸比丘。彼时应向异道异学作如是说。云何婬气味。云何是败坏。云何是弃。云何色气味。云何是败坏。云何是弃。云何痛气味。云何败坏。云何弃。此诸比丘。应作是答。异道异学彼闻已。各各相视。外当更求论。必当瞋恚。恨恚已默然面不悦。身支节[6]污背其面。不能答变其面。当默然从[7]坐起便即还。何以故。我不见天及世间魔梵沙门婆罗门众天及人闻我所说。与我等者知其义。若从如来如来弟子。若彼闻此。此间闻已。云何婬气味。谓因五婬。若生乐若生喜。如是婬气味。此中多有败坏。云何婬败坏。此族姓子。或以[1]功[2]伎以自存命。若耕作若贩卖。若客书若学算。若学数若学作诗。若学首卢。若教书若应官募[3]彼寒寒所逼。热热所逼。强忍飢渴为蚊虻蝇蚤所噬。彼忍此而求钱财。彼族姓子。作如是起。作如是行。作如是勤行。彼作如是。而不能得财物。便忧慼不乐。啼哭自[4]椎自打。而愚痴作如是言。我为痴行为不得。彼族姓。[5]不使起便勤修作行彼便得果。彼得钱财便守护之极藏举之。[6]今我此财莫令王夺。我莫令贼盗。莫令火烧莫令腐坏。莫令出利失利。彼守护钱财而为王所夺。贼所盗火所烧而败坏。出利不得利。彼便忧慼不乐。啼哭自[*]椎自打。增益愚痴。复次彼长夜所可爱喜。念恚败坏失此。今现身是苦阴。因婬故缘婬故增上婬故。是婬因缘。众生因婬缘婬增上婬。因婬故。母共子诤子共母诤。父共子诤子共父诤。兄共妹诤妹共兄诤。彼共鬪诤。母说子非子说母非。父说子非子说父非。兄说妹非妹说兄非。况复人人耶。此是今现苦阴。因婬故缘婬故增上婬故。此众生因婬故缘婬故增上婬故。王王共诤。婆罗门婆罗门共诤。居士居士共诤。贱人工师贱人工师彼各各共鬪诤。各各作种种鬪具。或以[7]拳或以石或以刀或以[8]杖。于中死死苦。此是现苦阴。因婬故缘婬故增上婬故。此众生因婬故至增上婬故。使着铠便执弓箭。或着皮铠持极利刀。相围聚鬪。彼于中或以象鬪。或以马或以车。或以步兵。或以女人。或以士夫。于中或有死死苦。此是现苦阴。因婬故缘婬故增上婬故。此众生因婬故。至增上婬故。着铠至持极利刀。诣极高城而欲伐之。彼于中或吹贝或击鼓。或举声唤呼。或以[*]椎或以戟或以[9]鏚。或以利轮。或以箭相射。或下乱石。或以弩。或以销铜注之。于中死死苦。是为现苦阴。因婬故至增上婬故。此众生因婬故至增上婬故。至王城邑。或穿墻破藏。或盗他物或截他道。坏他城破他村杀他人。被有司执之駈使。作种种苦行。或截其[10]首或截手足。或截其耳或截其鼻或截耳鼻。或截其髻或截其发或截髻发。或着凾中或衣戮杀。或着沙石上或着草上。或着铁驴口中。或着铁师子口中。或着铜釜中。或着铁釜中。或段段割之。或利叉刺之。或卧热铁床上以热油洒之。着臼中以铁杵擣之。若以龙噬。若以[11]挝打若以[12]卷卷。将至标下以刀枭首。是现身苦阴。因婬故至增上婬故。此众生因婬故至增上婬故。作身苦行口意苦行。彼时若得患病苦。卧在床上卧在座上或卧荫中。身有痛极苦极痛不乐命欲断。谓彼身。苦行口意苦行。彼终时倒悬向下。犹若冥时日欲没大山大山间。彼山影倒悬向下。如是彼身苦行口苦行意苦行。彼时命终倒悬向下。彼作是念。此身苦行口意苦行。倒悬向下。本不作行本不作福。我多作众恶。谓趣作恶作贪作凶暴。不作福行不作善行。亦不作有所归。我必堕其趣。此便有变悔。变悔已终亦不善生亦不善。此是[13]现苦阴。因婬故至增上婬故。此众生因婬故。至增上婬故。作身苦行作口意苦行。彼作身至意苦行已。彼因彼缘身坏死时。生恶趣泥犁中。此是[14]彼身苦阴。因婬故至增上婬故。是为婬败坏。云何弃婬。若有于婬有求欲。当止求欲当度婬欲。弃此婬欲是为弃婬。诸有沙门婆罗门。如是气味婬者。于中有败坏。弃舍不知如真。彼岂能自弃婬耶。复能止他耶。如与住俱岂能止婬。是事不然。诸有沙门婆罗门。如是气味婬。知是败坏。能弃舍知如真。[15]后自能止婬。亦能止他。如与住俱能止婬者有是处。云何气味色。若剎利女婆罗门女工师女庶人女。若十四十五女。于此时容色具足。彼时形色有乐有喜。尔时气味色。此中多有败坏。云何色败坏。当如见妹老耄年过齿落发堕[16]鲐背执杖申缩而行。于意云何。前好容色宁败坏不。唯然世尊。复次当如见妹病苦患。若卧床上若卧座上。若卧荫中[17]痛悉着身。极苦极患不乐命欲断。于意云何。前好容色宁败坏不。唯然世尊。复次当如见妹若死。一日至七日。若乌[18]啄若鵄啄。若狗食若狐食。若火烧若埋若虫。于意云何。前好容色宁败坏不。唯然世尊。复次如见妹死尸。若骨若青若虫若食若骨白。于意云何。前好容色宁败坏不。唯然世尊。复次若见如妹尸。无有皮肉但筋相连。于意云何。前好容色宁败坏不。唯然世尊。复次若见如妹死尸。骨节处处分解散在异处。脚骨在一处。髆骨髀骨腰骨脊骨肩骨项骨髑髅骨。各在一处。于意云何。前好容色宁败坏不。唯然世尊。复次若见如妹死尸。骨正白如贝。若青鸽色。若赤油润若腐碎。于意云何。前好容色宁败坏不。唯然世尊。是为色败坏。云何弃色。谓于色有求欲。当止求欲。度一切求欲弃此色。诸有沙门婆罗门。如是气味色于中败坏。无弃舍不知如真。岂能自止色耶。复能止他乎。[1]而与住居岂能止色耶。是事不然。诸有沙门婆罗门。如是气味色知败坏弃舍离。知如真者。彼能自止色。亦能令他止。如所住能止色者。有是处。云何气味痛。此比丘于婬解脱。至住四禅正受。住于彼时。亦不自坏亦不坏他。此无坏已。于中便得乐。何以故。我说不恚得乐痛。是为痛气[2]味。云何痛败坏。谓痛是无常苦尽法。是为痛败坏。云何痛弃。谓痛求欲止求欲度求欲。是弃痛。若沙门婆罗门。如是气味痛。不知败坏。不知弃舍。不知如真。彼岂能自止痛耶。复能止他乎。[*]而与住居弃痛者。是事不然。诸有沙门婆罗门。如是气味痛。知是败坏弃舍。知如真者。彼能自止痛。亦能令他止。[*]而与住居能止痛者。有是处。佛如是说。彼诸比丘闻世尊所说。欢喜而乐。

佛说苦阴经

-----------------------------------------------------------------

佛说释摩男本四子经

吴月支国居士支谦译

[0848b06] 闻如是。一时佛在释羁瘦国。行在迦维罗卫兜国泥拘类园坐于树下。是时有释人名曰摩男。到佛所前。以头面着佛足为礼白佛言。我常闻佛语輙着意中。我闻佛说人心有三态。有婬态有怒态有痴态。我从闻以来常着意。我自念。无有婬态心自为正。无有怒态心自为正。无有痴态心自为正。我自念。常持是三者意不动。何因缘殊不解。佛言。若婬心怒心痴心解者。何因缘。复与妻子共居。若有贪心故。其有贤者。自思惟虽有[6]经小苦耳。久后大乐。与妻子共居须臾乐耳。久后大苦。其有贤者。知世间乐少苦多。佛言。诸比丘得阿罗汉道。知世间乐少苦多。我故求佛道者。但念世间乐少苦多。我为菩萨时。常念乐少苦多。摩男言。独佛阿罗汉有是念耳。佛告摩男。听我言以着心中。人于世间何等为乐。凡有五乐人所贪憙。眼贪好色即着心中。昼夜念之以好色贪着。耳闻好声。鼻闻好香舌憙美味。身得细软。即着心中。以好色贪着。如是五者天下人所贪。天下乐着皆出是五事。知当出几何忧。世间人或作田家从得生活。或作工师用得生活。或作贾市用得生活。或作长吏用得生活。或作畜牧用得生活。或作画师用得生活。是人寒者忍寒。热者忍热。苦者忍苦。飢者忍飢。渴者忍渴。俱坐贪意俱忍是寒温飢渴。自怨言。我治生若干岁苦欲死。殊不得钱财。与寒苦共居或得病瘦。佛告摩男。是为一苦。二事者贪婬之意中有人。或作田家或作工师。或作市贾或作长吏。或作畜牧或作画师。行治生忍寒热飢渴致贪钱财。以得富饶复怀忧恐。畏县官亡其钱财。或恐火起烧其钱财。或恐乘船船没亡其钱财。或恐贼劫取其钱财。或恐贸卖亡其钱财。或恐贫家亲属持毒药毒之。或亲子散亡钱财。是人常与重忧共居。昼夜怀忧无有解已时。中复有人持钱财行。或逢县官或逢水火。或[7]货卖财[8]物不还。或埋置地中不知其处。或有来诬谤之。或有亲子用父钱财其人自念[9]言。我从少小治生。忍寒热飢渴。忍勤苦致钱财。[10]今复亡失。从是忧念或病或死皆坐财[11]钱。是皆贪意五乐所致。是为二苦。[12]三事者世间人坐钱。父与子诤。兄与弟诤。夫与妇诤。或知识朋友共诤。或诸家内外共诤。背后相说恶露。是皆贪乐所致。世间人坐钱财故。王者与王者鬪。道人与道人鬪。田家与田家鬪。工师与工师鬪。皆坐钱财故口相骂杖相捶刀相斫。或相伤杀。皆坐贪所致。是为三苦。四事者。世间人从军。受取官钱公知。当行鬪战生死无期。皆贪心故行从军。以受官钱不得复休。便鬪或伤头或截头。或伤臂或截臂。或伤脚或截脚。展相夺命。是皆贪所致。是为四苦。五事者。世间人贪意。夜行穿人室壁。或于道中劫人。攻人城郭为吏所得。或截头或截手或截脚。或辜磔或割其肌。或以火烧之。或以大椎椎其额。或斩其腰。是皆贪意所致。是为五苦。世间人坐钱财转相欺。口亦相欺身亦相欺[1]意亦相欺。时自以为可自用。无有过罪。不知殃毒在后当入地狱。其有若贤者若沙门婆罗门。自思惟世间五乐多耶忧苦多乎。佛告摩男。我为菩萨时。常念世间乐少苦多。以是故求无为之道。其有人欲言世间乐者。皆不知生死之道。若世间有贤善心意无贪之志。复欲教人莫令贪。是最为大德。佛告摩男。我尝至[2]王舍国。有山名设提班擥瞿[3]何堕夫[4]妻沛施。我见诸尼揵种。有[5]放发行者偻行者。坐地者卧地者。身体无衣皆被鹿皮。佛遥见之前与尼揵语。若何因缘。作是曹[*]放发行。何因缘于地坐卧。亦无衣被自毒如是。诸尼揵对佛言。我曹先世行恶所致。令我[*]今世困苦如是。行恶未尽故耳。佛言。若何因缘闻知是事。先世所为从人闻耶。自知之乎。诸尼揵言。亦不知亦不闻亦不事师。佛言若用是困苦故得脱于生死乎。若亦不从人闻亦不事师。若空自困苦。为宁可弃若所为。来事佛道。佛言。我但惜若身念若子孙。后世皆当复法效若曹所为。诸尼揵皆瞋恚佛所言。王萍沙用是沙门瞿昙。为内国中。佛告诸尼揵。若曹勿恚。王萍沙见受我经。[6]或不敢妄有所说。佛告诸尼揵。若曹宁能正坐七日七夜。不饮食不语言。如是为乐耶。王有宫阙伎乐为乐耶。尼揵言。沙门瞿昙。为乐。佛言。何以为乐。萍沙见国何以故不乐。尼揵言。我曹少忧用是故。沙门瞿昙。胜王萍沙。佛告诸尼揵。王萍沙。有婬之意有怒之意有痴之意。亦欲伏诸傍臣。复欲伏外诸民。昼夜计念。当治谁当系谁。佛言。其有婬者。亦欲自杀亦欲杀人。瞋怒者。亦欲自杀亦欲杀人。痴者。亦欲自杀亦欲杀人。诸尼揵皆前到佛所。白佛言。我曹亦无婬态亦无怒态亦无痴态。宁可作沙门。佛言。当归报若父母。诸尼揵言。我曹辞家学道便与父母决。佛言。若曹且受五戒归。诸尼揵皆受五戒。一者不杀。二者不盗。三者不犯他家妇女。四者不欺。五者不饮酒。诸尼揵受五戒。着衣举发正行各自归家。佛告摩男。若闻经婬意怒意痴意。若言我持佛教。若熟思惟是五事。宁与世间等不。摩男言。我当归思惟讽诵是经典。日当到佛所。摩男前为佛作礼而去。

佛说释摩男本[7]四子经

---------------------------------------------------------

佛说苦阴因事经

西晋沙门法炬译

[0849b26] 闻如是。一时婆迦婆。在释羁底(剎帝[9]隶种也)。迦惟罗婆(城名)尼拘蒌园中。于是释摩诃能渠。中后彷徉行至世尊所。到已礼世尊足却坐一面。释大力士却坐一面已。白世尊曰。如世尊所说法我悉知。谓三意念着结。婬意着结。瞋恚愚痴意着结。如是唯世尊所说法我悉知。今此[10]以生婬欲法着其意。已生瞋恚愚痴法着其意。是故唯然世尊。我作是念。我有何法未尽。而令生婬欲而着其意。生瞋恚愚痴法而着其意。汝大力士。法未尽。令汝在家住亦不学道。不信乐出家弃家。汝大力士。若此法尽者。汝亦不在家。汝必能信乐出家弃家学道。[11]法大力士。彼法未尽故而令汝在家。不信乐出家弃家学道。于是释大力士从座起一面着衣叉手向世尊白世尊曰。如是我今于世尊有信乐。唯愿世尊。善为说法。谓见法令疑[12]尽。此大力士。有五婬欲。爱念爱色近婬染着。眼知色耳知声鼻知香舌知味身知细滑染着。众中而自娱乐。爱乐气味于中乐。如是大力士。气味婬于中多有败坏。云何大力士。于婬多有败坏。此大力士。若族姓子。若学工巧以自存命。若耕田若贩卖。若[13]客书若学数。若学算若学印。若学诗若学守卢。若教书若应王募。彼寒寒所逼。热热所逼。服忍飢渴。为蚊虻蝇蚤所蛆。彼求钱财。彼族姓子。如是起如是作如是勤行。彼而不能得钱。彼便忧慼不乐啼哭。自[14]椎自打增益愚痴。勤修不得果。彼族姓子。如是起如是作如是勤行。彼便得钱财。得钱财已便守护之。莫令此钱财令王夺。我莫令贼盗。莫令火烧莫令腐坏。莫令出利失利。彼守护钱财而为王所夺。贼所盗火所烧而腐坏。出利不得利。彼便忧慼不乐啼哭。自[*]椎自打增益愚痴。复次长夜所可爱喜悉败坏失。是为大力士此今现身是苦阴。因婬故至增上婬故。是婬因缘。此大力士。众生因婬至增上婬。因婬故母共子诤子共母诤。父共子诤子共父诤。兄共妹诤妹共兄诤。彼共鬪诤。母说子非子说母非。父说子非子说父非。兄说妹非妹说兄非。况人人耶。此大力士。是今现苦阴。因婬故至增上婬故。此大力士[1]众因婬故至增上婬故。王王共诤。婆罗门婆罗门共诤。居士居士共诤。贼人贼人共诤。工师工师[2]共诤。彼各各共鬪诤。作种种鬪具。或以拳或以石或以刀[3]杖。于中或有死死苦。是为大力士此现苦阴。因婬故至增上婬故。此大力士。众生因婬故。至增上婬故。便着铠便执弓箭。或着皮铠持极利刀。相围聚鬪。彼于中或以象鬪。或以马或以车或以步兵。或以女人或以士夫。于中或有死死苦。是为大力士现苦阴。因婬故至增上婬故。此大力士。众生因婬故。至增上婬故。着铠至执弓箭。着皮铠持极利刀。诣极高城而欲伐之。彼于中或吹贝或击鼓。或举声唤呼。或以铁[4]椎[5]或以钺或以戟。或以利轮[6]或以箭相射。或下乱石或以弩。或以[7]消铜注之。于中死死苦。是为大力士今现苦阴。因婬故至增上婬故。此大力士。众生因婬故。至增上婬故。至王城邑。或穿墙破藏。或盗他物。或截他道坏他城破他村杀他人。[8]彼有司执之驱使。作种种苦行。或截其手或截其足或截手足。或截其耳或截其鼻或截其舌。或截其髻或截其发或截其髻发。或着凾中或衣戮杀。或着沙石上或着草上。或着铁驴口中。或着铁师子口中。或着铜釜中。或着铁釜中。或段段割之。或利叉手刺之。或卧热铁床。或以热油洒之。着臼中以铁杵擣之。若以龙蛆。若以杖挝若以棒棒。将至标下以刀枭首。是为大力士现身苦阴。因婬故至增上婬故。此大力士。众生因婬故。至增上婬故。作身苦行口意苦行。彼时若得患病苦。卧在[9]座上。卧在荫中身有[10]痛。极苦痛不乐命欲断。谓彼身苦行口意苦行彼终时。倒悬向下。犹若冥时日欲没大山大山间。彼山影倒悬向下如是。谓彼身苦行口苦行意苦行。彼时命终倒悬向下。彼作是念。此身苦行口苦行意苦行倒悬向下。本不作行本不作福。我多作众恶。谓趣作恶作贪作凶暴。不作福行不作善行。不作有所归。必堕其趣。此便有变悔。变悔已终亦不善生亦不善。是为大力士现身苦阴。因婬故至增上婬故。此大力士。众生因婬故。至增上婬故。作身苦行口意苦行。彼作身苦行已口意苦行已。彼因彼缘身坏死时。生恶趣泥犁中。是为大力士。此是后身苦阴。因婬故至增上婬故。是为大力士。五气味婬多有苦败坏。此圣弟子。不以等智见如真。而于婬作恶不善法。亦不喜乐。谓无上息。如是大力士。圣弟子。与婬法相应。复次大力士。我少气味婬知有苦知是败坏。谓我知见如真。亦不于婬作恶不善法。住于护安乐。谓无上息。如是我大力士。不与婬法相应。此大力士。我一时在罗阅祇鞞陀隷止右脇七叶窟中。此大力士。从下晡起。我至止右脇边。我于中遥见诸尼[11]干常不坐常跪极苦痛行。我到彼所到已作如是言。何以故。汝尼[*]干作如此常跪常[12]不坐。作如此极苦行。彼答我言。瞿昙。有师尼[*]干亲族子。彼作是言。汝诸尼[*]干本作恶行。今作此苦行。当消彼恶行。谓今身业行口意[13]等行。有恶当不为。我语彼曰。云何汝诸尼干。汝师尼[*]干亲族子。能信能[14]住彼不。不疑彼师耶。彼作是言。此瞿昙。我彼师尼[*]干亲族子。我不疑彼师。能信能[*]住。我答彼曰。如是。如汝等尼[*]干。有尼[*]干。有彼尼[*]干本作恶行作极苦行。彼尼[*]干终已当来生人间。亦当复在此尼[*]干中学。当如此常跪不坐作苦行。如今汝众皆当尔。彼作是言。此瞿昙。不从善行得善报。彼王频浮婆安乐住。汝沙门瞿昙。不能尔。汝诸尼[*]干。为尔不是而作斯言。何以故。为是凡愚不定不善无厌无足。而作斯言。王频浮婆常住于善常得安乐。沙门瞿昙不能尔。汝诸尼干。应当先明我。云何为常安乐住。而言王频浮婆沙门瞿昙耶。汝诸尼[*]干。我当为汝说。我为善安乐住。非摩竭王频浮婆者[15]及耶。汝应当作是言。摩竭王频浮婆常安乐住。非汝沙门瞿昙所能及。此沙门瞿昙。我今问汝。谁为善安乐住。为摩竭王频浮婆耶。为沙门瞿昙耶。于尼[*]干意云何。彼摩竭王频浮婆。为得意口[16]自在不。七日七夜得身一向安乐不。不也唯瞿昙。若六五四三二一日一夜。得意口自在不。[1]为身一向得安乐住不。唯瞿昙不也。于尼[*]干意云何。我为得意口自在不。一日一夜。身为善安乐住不。唯然瞿昙。二三至七日七夜。为得意口自在不。身为一向善安乐住不。唯然瞿昙。于尼[*]干意云何。我等谁为常善安乐住。摩竭王频浮婆耶。为我耶。如汝从沙门瞿昙所说知其义。沙门瞿昙为善安乐住。非摩竭王频浮婆。此大力士。少气味婬知多有苦。是败坏中多有败坏。谓此圣弟子。不能以智慧见如真。而于婬作恶不善法不入喜乐。谓无上息。如是大力士。圣弟子。与婬法相应。复次大力士。我少气味婬多有苦。知是败坏。谓我以智慧等见如真。亦不于婬有不善法。但住于护以自乐。谓无上息。如是我大力士。不与婬法相应。佛如是说。彼大力士诸比丘闻世尊所说。欢喜而乐。

佛说苦阴因事经

-------------------------------------------------------------

佛说乐想经

西晋月支国三藏竺法护译

[0851a26]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彼时世尊告诸比丘。诸有沙门婆罗门。于地有地想。乐于地计于地为我。彼言地是我。我说彼未知水火风。天神梵天阿婆天阿鞞婆天。净有净想。乐于净计净为[3]我。彼言净是我。我说未知虚空处识处无所有处无想处。或一或若干。或别见闻知识得观觉行。今世至后世。后世至今世。彼有此想乐。乐是计是我。彼尽计是我。我说彼未知。诸有沙门婆罗门计地为神通不乐于地。不乐于地不计地为我。彼不言地是我。我说彼已知水火风。天神梵天阿婆天阿鞞婆天。以净为神通。不乐净不乐净。不以净是我。我说彼已知虚空处识处无所有处无想处。或一或若干。或别闻[4]闻见识知得观觉行。从今世至后世。从后世至今世。彼尽以神通示不乐亦不乐。亦不计我。亦不言是我。我说彼[5]以知。复次我以地为神通。不乐地不乐地。不以地为我。我不计地。我以知水火风。神天梵天阿婆天阿鞞婆天。彼神通不以为净。不以为净不计净为我。我以知此虚空处识处无所有处无想。或一或若干。或别见闻识知得观觉行。从今世至后世。从后世至今世。尽已神通不乐不乐不计为我。我已知此。佛如是说。彼诸比丘闻世尊所说。欢喜而乐所因跋渠尽。

佛说乐想经

----------------------------------------------------------

佛说漏分布经 (出中阿含令劫意)

后汉三藏安世高译

[0851c01]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留国行治处名为法。时拘留国人会在时。佛告诸比丘。比丘应唯然。比丘从佛闻。佛便告如是。比丘听当为说法。上起亦利中起亦利遍竟亦利。有利有方便。具足现意行当为听真。谛受为念听说。比丘应唯如是。比丘。便从佛闻。便说是。比丘当知漏。亦当知漏从本有。亦当知从漏受殃。亦当知漏分布。亦当知漏尽。亦当知受何行令漏毕。

[0851c10] 比丘当知痛。亦当知痛从本有。亦当知从痛受殃。亦当知痛分布。亦当知痛尽。亦当知受何行令痛毕。

[0851c13] 比丘当知思想。亦当知思想从本有。亦当知从思想受殃。亦当知思想分布。亦当知思想尽。亦当知受何行令思想毕。

[0851c16] 比丘当知爱欲。亦当知爱欲从本有。亦当知从爱欲受殃。亦当知爱欲分布。亦当知爱欲尽。亦当知受何行令爱欲毕。

[0851c19] 比丘当知行。亦当知行从本有。亦当知从行受殃。亦当知行分布。亦当知行尽。亦当知受何行令行毕。

[0851c22] 比丘当知苦。亦当知苦从本有。亦当知从苦受殃。亦当知苦分布。亦当知苦尽。亦当知受何行令苦毕。

[0851c25] 比丘当知漏。亦当知漏从本有。亦当知从漏受殃。亦当知漏分布。亦当知漏尽。亦当知受何行令漏毕。

[0851c28] 何等为当知漏。谓有三漏。一为欲漏。二为有漏。三为痴漏。如是为知漏。

[0852a01] 何等为当知漏从本有。谓痴为漏本从是本有。如是为知漏从本有。

[0852a03] 何等为当知从漏受殃。谓从痴行漏。所行如从。殃亦如行受。或堕好处或堕恶处。如是为知从漏受殃。

[0852a06] 何等为当知漏分布。谓堕地狱是为行异。或堕畜生是为行异。或堕饿鬼是为行异。或堕天上是为行异。或堕人中是为行异。如是为知漏分布。

[0852a10] 何等为当知漏尽。谓痴已尽漏便尽如便尽。如是为知漏尽。

[0852a12] 何等为当知受行令漏毕。谓是八种道行。一为直见。二为直更。三为直语。四为直行。五为直业。六为直方便。七为直念。八为直定。如是为知受行令漏毕。若诸比丘。比丘已知漏如是。知漏从本有如是。知从漏受殃如是。知漏分布如是。知漏尽如是。知受行令漏毕如是。是名为比丘。悔厌世间行清净得道令漏尽毕。

[0852a20] 比丘当知痛。亦当知痛从本有。亦当知从痛受殃。亦当知痛分布。亦当知痛尽。亦当知受何行令痛毕。

[0852a23] 何等为当知痛。谓有三痛。一为乐痛。二为苦痛。三为亦不乐亦不苦痛。如是为知痛。

[0852a25] 何等为当知痛从本有。谓本思望。如是为知痛从本[1]为。

[0852a27] 何等为当知从痛受殃。谓有所思更是为苦。如是为知从痛受殃。

[0852a29] 何等为当知痛分布。在比丘。比丘乐痛更。乐痛更知。苦痛更。苦痛更知。不乐不苦痛更。不乐不苦痛更知。乐痛身更。乐痛身更知。苦痛身更。苦痛身更知。不乐不苦痛身更。不乐不苦痛身更知。乐痛念更。乐痛念更知。苦痛念更。苦痛念更知。不乐不苦痛念更。不乐不苦痛念更知。乐痛望得。乐痛望得知。苦痛望得。苦痛望得知。不乐不苦痛望得。不乐不苦痛望得知。乐痛不望得。乐痛不望得知。苦痛不望得。苦痛不望得知。不乐不苦痛不望得。不乐不苦痛不望得知。乐痛家中居。乐痛家中居知。苦痛家中居。苦痛家中居知。不乐不苦痛家中居。不乐不苦痛家中居知。乐痛离家中居。乐痛离家中居知。苦痛离家中居。苦痛离家中居知。不乐不苦痛离家中居。不乐不苦痛离家中居知。如是为知痛分布。

[0852b17] 何等为当知痛尽。谓念思却痛便尽。如是为知痛尽。

[0852b19] 何等为当知受行令痛毕。谓是八种道行。一为直见。二为直更。三为直语。四为直行。五为直业。六为直方便。七为直念。八为直定。如是为知受行令痛毕。若比丘。比丘已知痛如是。知痛从本有如是。知从痛受殃如是。知痛分布如是。知痛尽如是。知受行令痛毕如是。名为比丘悔厌世间行清净得道令痛尽毕。比丘当知思想。亦当知思想从本有。亦当知从思想受殃。亦当知思想分布。亦当知思想尽。亦当知受何行令思想毕。何等为当知思想。谓有四思想。一为少思想。二为多思想。三为无有量思想。四为无所有不用思想。如是为知思想。

[0852c03] 何等为当知思想从本有。谓本为思想。如是为知思想从本有。

[0852c05] 何等为当知从思想受殃。谓如思想为。如思想行。是名为行。如是为知从思想受殃。

[0852c07] 何等为当知思想分布。谓色思想为异。声思想亦异。香思想亦异。味思想亦异。身更麤细思想亦异。如是为知思想分布。

[0852c10] 何等为当知思想尽。谓思想已尽思想便尽。如是为知思想尽。

[0852c12] 何等为当知受行令思想毕。谓是八种道行。一为直见。二为直更。三为直语。四为直行。五为直业。六为直方便。七为直念。八为直定。如是为知受行令思想毕。若诸比丘。比丘已知思想如是。知思想从本有如是。知从思想受殃如是。知思想分布如是。知思想尽如是。知受行令思想毕如是。是名为比丘悔厌世间行清净得道令思想尽毕。

[0852c20] 比丘当知爱欲。亦当知爱欲从本有。亦当知从爱欲受殃。亦当知爱欲分布。亦当知爱欲尽。亦当知受何行令爱欲毕。

[0852c23] 何等为当知爱欲。谓爱欲为五种欲得欲最在心欲爱色随意可贪相近。何等为五。一为眼可色欲得欲最在心欲爱色随意可贪相近。二为耳可声欲得欲最在心欲爱色随意可贪相近。三为鼻可香欲得欲最在心欲爱色随意可贪相近。四为口得味欲得欲最在心欲爱色随意可贪相近。五为身得麤细更知欲得欲最在心欲爱色随意可贪相近。如是为知爱欲。

[0853a03] 何等为当知爱欲从本有。谓本为思。如是为知爱欲从本有。

[0853a05] 何等为当知从爱欲受殃。若为所爱欲。已生欲望。诤待向待便如殃思待。便从是致殃随。或好处或恶处。如是为知从爱欲受殃。

[0853a08] 何等为当知爱欲分布。谓色爱欲为异。声爱欲亦异。香爱欲亦异。味爱欲亦异。身更麤细爱欲亦异。如是为知爱欲分布。

[0853a11] 何等为当知爱欲尽。谓思已尽爱便尽。如是为知爱欲尽。

[0853a13] 何等为当知受行令爱欲毕。谓是八种道行。一为直见。二为直更。三为直语。四为直行。五为直业。六为直方便。七为直念。八为直定。如是为知受行令爱欲毕。若诸比丘。已知爱欲如是。知爱欲从本有如是。知从爱欲受殃如是。知爱欲分布如是。知爱欲尽如是。知受行令爱欲毕如是。是名为比丘悔厌世间行清净得道令爱欲尽毕。

[0853a21] 比丘当知行。亦当知行从本有。亦当知从行受殃福。亦当知行分布。亦当知行尽。亦当知受何行令行毕。

[0853a24] 何等为当知行。谓所思念向不离是为行。如是为知行。

[0853a26] 何等为当知行从本有。谓从爱欲有为。从爱行有本。如是为知行从本有。何等为当知从行受殃福。谓有黑行为黑殃。令致堕下。有清白行。令清白福。行得上上。是为知从行受殃福。

[0853b02] 何等为当知行分布。谓有黑行。从黑受殃。有清白行。从清白受清白福。有黑白行。令致黑白殃福。有亦非黑亦非清白行。令从是受福。行行尽毕。如是为知行分布。

[0853b06] 何等为当知行尽。谓爱已尽行便尽。如是为知行尽。

[0853b08] 何等为当知受行令行毕。谓是八种道行。一为直见。二为直更。三为直语。四为直行。五为直业。六为直方便。七为直念。八为直定。如是为知受行令行毕。若诸比丘。比丘已知行如是。知行从本有如是。知从行受殃如是。知行分布如是。知行尽如是。知受行令行毕如是。是名为比丘悔厌世间行清净得道令行尽毕。

[0853b16] 比丘当知苦。亦当知苦从本有。亦当知从苦受殃。亦当知苦分布。亦当知苦尽。亦当知受何行令苦毕。

[0853b19] 何等为当知苦。谓当知生为苦。当知老为苦。当知病为苦。当知死为苦。当知近不相于为苦。当知爱别离为苦。当知所求不得为苦。当知[1]卒五阴为苦。如是为知苦。

[0853b23] 何等为当知苦从本有。谓本为痴。痴为苦本。如是为知苦从本有。

[0853b25] 何等为当知从苦受殃。谓痴未闻经世间人。已身中更[2]苦痛剧。剧苦最痛所不可意。应当从是念断。为从外求念外有为。依外从求为。有沙门婆罗门一言二言三言四言五言百言。持呪祠。令从是能得解身苦。如是求苦殃或苦殃。如是为知从苦受殃。

[0853c02] 何等为当知苦分布。谓有苦少受殃久。或有苦少受殃疾解。或有苦多受殃久。或有苦多受殃疾解。如是为知苦分布。

[0853c05] 何等为当知苦尽。谓痴已尽苦便尽。如是为知苦尽。

[0853c07] 何等为当知受行令苦毕。谓是八种道行。一为直见。二为直更。三为直语。四为直行。五为直业。六为直方便。七为直念。八为直定。如是为知受行令苦毕。若诸比丘。比丘已知苦如是。知苦从本有如是。知从苦受殃如是。知苦分布如是。知苦尽如是。知受行令苦毕如是。是名为比丘悔厌世间行清净得道令苦尽毕。佛说如是。比丘受着意佛所说乐行从行。致清净无为。

佛说漏分布经

-------------------------------------------------------------------------

佛说阿耨风经

东晋西域沙门竺昙无兰译

[0853c23]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跋耆城名阿褥[*]风。彼时世尊从下晡起告尊者阿难曰。汝阿难来。当共至阿夷陀婆池水上。当共澡浴。唯然世尊。彼尊者阿难受世尊教。彼时世尊与尊者阿难及随从比丘。俱至阿夷陀婆池水上。到已在阿夷陀婆池水岸上。脱衣着水岸上。在阿夷陀婆池水。澡浴已出在水上。在水岸上抆拭去水。彼时世尊告尊者阿难。阿难。有放逸者。[1]禘婆达兜失其处当堕恶趣泥犁中住一劫难可救。汝阿难。岂不从一比丘闻此言耶。我记[*]禘婆达兜当堕恶趣泥犁中。住一劫难可救。何以故。唯世尊。岂不闻此耶。唯世尊。我从一比丘闻此言。云何贤者阿难。世尊知[*]禘婆达兜意之所念所行[2]邪伪。以余方便知耶。而[3]今世尊一向记。此[*]禘婆达兜当堕恶趣泥犁中。住一劫难可救。此阿难所从比丘或上尊或年少。或下比丘少智慧。而如来有所说彼而疑。何以故。阿难。我亦不见天及世间魔梵。沙门婆罗门众天及人。我如是所记堕恶趣泥犁中。住一劫难可救如[*]禘婆达兜。何以故。阿难。我一向记[*]禘婆达兜堕恶趣泥犁中住一劫难可救。此阿难。我不见[*]禘婆达兜有白法如毛发。若见者亦不一向记[*]禘婆达兜堕恶趣泥犁中。住一劫难可救。是故阿难。我不见[*]禘婆达兜有白法如毛发。是故我一向记[*]禘婆达兜堕恶趣泥犁中住一劫难可救。犹若阿难离城村不远有大厕满中粪。或有一人堕中没身不现。或有人作是念。怜愍之欲有饶益。欲拔济彼欲令安隐。在彼大厕上周旋视之。此人颇有不污处如毛发者。我持彼便拔出之。彼在大厕上周旋视彼人。无有一处不污如毛发者。而令彼人可拔济之。如是阿难。我不见[*]禘婆达兜有一白法如毛发者。若有者。我不一向记[*]禘婆达兜堕恶趣泥犁中住一劫难可救。是故阿难。我不见[*]禘婆达兜有白法如一毛者。是故我一向记[*]禘婆达兜堕恶趣泥犁中住一劫难可救。于是尊者阿难眼堕泪。又手向世尊白世尊曰。甚奇唯世尊。而今世尊一向记此[*]禘婆达兜堕恶趣泥犁中住一劫难可救。如是阿难。如是阿难。我一向记此[*]禘婆达兜堕恶。趣泥犁中住一劫难可救。汝阿难。当从如来听。分别大人根相当增上。于如来有信乐意欢喜生。于是尊者阿难叉手向世尊白世尊曰。今是世尊时善断时。唯愿世尊。为诸比丘说分别大人根相。从世尊闻已。此诸比丘当[4]故阿难听。当[5]善念之我当为说。唯然世尊。尊者阿难受世尊教。世尊告曰。此阿难。如来知一人意之所念。此人与善法俱不善法俱。此如来于后时知意之所念行。此人善法灭不善法生。此人善法灭得不善法。已有善根不断绝。于此善更当得善。如是此人为至意清净法。犹若阿难日欲出时。所有[6]暗冥皆悉灭尽便得大明。于阿难意云何。彼日出已。欲至食时。所有[*]暗冥皆悉灭。便有不明不。唯然世尊。如是阿难。如来知一人意之所念行。此人与善法俱不善法俱。彼如来于后时。知意之所念行。此人善法灭不善法生。此人善法灭得不善法。已有善根不断绝。当更得善法。如是此人至意清净法。犹若阿难有种子不坏不破不腐不[7]割。不为风所中伤。安隐在器中。彼田居士。极平治耕犁田田已。下子着中。天随时雨润。于阿难意云何。宁多得种子不。唯然世尊。如是阿难。如来知一人意之所念[8]行。此人与善法俱不善法俱。彼如来于后时。知其意之所念所行。此人善法灭不善法生。此人善法灭得不善法。已有善根不断绝。于彼善更得善。如是此人至意清净法。如是阿难。如来说大人根相。如是如来法法所趣等悉了知。复次阿难。如来知一人意之所念行。此人与善法俱不善法俱。此如来于后时知意之所念所行。此人善法灭不善法生。此人善法灭得不善法。已有善根不断绝。一切当断绝。如是此人有法断绝。犹若阿难下晡时日欲没。所有明皆悉灭而成闇冥。于阿难意云何。彼日没时。非是食时所明悉灭而成闇冥不。唯然世尊。如是阿难。如来知一人意所念所行。此人与善法俱不善法俱。彼如来于后时知意之所念所行。此人善法灭不善法生。此人善法灭得不善法。已有善根不断绝。彼一切皆当断绝。如是此人有法断绝。犹若阿难有种子不坏不破不腐不[*]割。不为风所中伤。安隐着器中。彼田居士极平治田极耕犁田。已下种子着中。若天不随时雨润。于阿难意云何。宁多得种子不。不也唯世尊。如是阿难。如来知一人意之所念所行。此人与善法俱。此如来于后时知意之所念所行。此人善法灭不善法生。此人善法灭得不善法。有善根不断绝者。皆当断绝。如是此人有法断绝。如是阿难。如来说大人根相。如是如来法[9]相。法相生等已知定。复次阿难。如来知一人意之所念所行。我不见彼人有白法如毛发者。此人一向满恶不善法着结。还有苦热之报受生老病死。如是此人身坏死生泥梨中。犹若阿难有种子坏破[*]割风所中伤。不安隐着器中。彼田居士。不极耕地不极平治地。下种子者天[1]下随时雨。于阿难意云何。宁得多种不。不也唯世尊。如是阿难。如来知一人意之所念所行。我不见此人有善法如毛发者。此人一向满恶不善法着结。还有苦热之报受生老病死。如是此人身坏已生泥梨中。如是阿难。如来说大人根相。如是如来法法相生等悉了知。于是尊者阿难叉手向世尊白世尊曰。唯世尊。已得此诸三种人。更可得有三种人。不可得说可于设不可得。阿难。世尊[2]曰。此阿难。如来或知一人意之所念所行。此人与不善法俱善法俱。此如来于后时。知彼意之所念所行。此人不善法灭善法生。此人不善法灭得善法。已有不善根不断绝者。于此善法更当得善法。如是此人法当有灭。犹[3]若阿难有火燃而燃自然而燃。或有人复着干草木着中者。于阿难意云何。宁多火不。唯然世尊。如是阿难。如来知一人意之所念所行。此人与不善法俱善法俱。此如来于后时。知彼意之所念所行。此人不善法灭善法生。此人不善法灭得善法。有不善根不断绝。于此不善法更当得不善。如是此人法当灭。如是阿难。如来说大人根相。如是如来知法法相生。定悉了知。复次阿难。如来知一人意之所念所行。此人与不善法俱善法俱。如来于后时。知彼意之所念所行。此人不善法灭善法生。此人不善法灭诸善法。已有不善根不断绝。一切皆当断绝。如是此人至竟清净法。犹若阿难有火燃而燃自然而燃。或有人取火着干地。或着石上。于阿难意云何。火宁多燃不。不也唯世尊。如是阿难。如来知一人意之所念所行。此人与不善法俱善法俱。此如来于后时。知意之所念所行。此人不善法灭善法生。此人不善法灭得善法。[4]已有不善根不断绝。一切皆当断绝。如是此人至竟清净法。如是阿难。如来说大人根相。如是如来法法相生。等悉了知。复次阿难。如来知一人意之所念所行。我不见此人有[5]黑行如毛发者。此人一向满善法善行善报。身与善处相应。如是此人[6]现法应当般涅槃。犹若阿难有火灭凉冷无热。或有人以干草木着中者。于阿难意云何。宁得火不。不也唯世尊。如是阿难。如来知一人意之所念所行。我不见此人有黑行如毛发者。此人一向满善法行善报。如是此人现法应般涅槃。如是阿难。如来说大人根相。如是如来法法相生。等悉了知。此阿难。谓初三种人。彼一人有清净法。二种人有灭法。三种人身坏堕恶趣泥犁中。谓后三种人。彼一人有灭法。二种人有清净法。三种人见法应般涅槃。此阿难。我已说大人根相。如世尊应为弟子慈愍有饶益。我已为汝说。今当在静处。树下坐处。当禅思莫放逸。莫于后时变悔。是我所说是我教授。佛如是说。彼诸比丘闻世尊所说。欢喜奉行。

佛说阿耨[7]风经

-----------------------------------------------------------

佛说诸法本经 (出中阿含别翻)

吴月支国居士支谦译

[0855c09]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听吾说诸法本。对曰唯然。世尊曰。若有外道异学有来问者。何谓法本。当答言。欲为诸法本。何谓习。更为习。何谓同趣。痛为同趣。何谓致有。念为致有。何谓明道。思惟为明道。何谓第一。三昧为第一。何谓最上。智慧为最上。何谓牢固。解脱为牢固。何谓毕竟。泥洹为毕竟。

[0855c17] 如是诸比丘。欲为诸法本。更为诸法习。痛为诸法同趣。念为诸法致有。思惟为诸法明道。三昧为诸法第一。智慧为诸法最上。解脱为诸法牢固。泥洹为诸法毕竟。

[0855c21] 诸比丘当学是。常当有去家之想念。非常想念。非常苦想念。苦非身想念。秽食想念。不净想念。[10]死亡想念。一切世间无乐想念。知世间邪正想念。[11]别世间有无想念。世间所习所取欢乐变失及其归趣。当如事以正见[12]知之。诸比丘念是为断爱弃欲。入正慧得苦际。佛说经已。皆欢喜[13]奉行。

佛说诸法本经

--------------------------------------------------

佛说瞿昙弥记果经

宋三藏法师慧简译

[0856a07]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释羁瘦迦维罗卫城尼拘卢园中。与大比丘众俱受岁。彼时大女人瞿昙弥至世尊所。到已礼世尊足却住一面。大女人瞿昙弥却住一面已。白世尊曰。[2]唯世尊。可有是处。女人得为四沙门果。不令女人于此法律信乐出家弃家学道不。止瞿昙弥不须尔。女人不得于此法律信乐出家弃家学道。汝瞿昙弥。常可剃头被袈裟。至竟行清净梵行。于是大女人瞿昙弥为世尊所制。礼世尊足绕世尊已离世尊还。彼时诸比丘为世尊作衣。世尊不久至释羁瘦当受岁。受岁竟三月作衣竟。已成衣与衣鉢俱游诸人间。彼大女人瞿昙弥闻诸比丘为世尊作衣。世尊不久当至释羁瘦受岁。受岁竟三月作衣。已成衣与衣鉢俱游人间。彼大女人瞿昙弥。闻已至世尊所。到已礼世尊足却住一面。彼大女人瞿昙弥却住一面已。白世尊曰。[*]唯世尊。可有是处。令女人得四沙门果。令女人于此法律信乐出家弃家学道不。止瞿昙弥不须尔。女人不应于此法律信乐出家弃家学道。汝瞿昙弥。剃头被着袈裟。至竟行清净梵行。于是大女人瞿昙弥已被世尊再所制。礼世尊足绕世尊离世尊还。彼时世尊在释羁瘦受岁。受岁已竟三月作衣。已成衣与衣鉢俱游于人间行。大女人瞿昙弥。闻世尊在释羁瘦受岁。受岁已竟三月作衣。已成衣与衣鉢俱至人村间行。大女人瞿昙弥闻已与诸老女人俱随世尊后。随世尊后。彼时世尊。次第游行到那婆提。住那婆提耆尼舍。彼时大女人瞿昙弥至世尊所。到已礼世尊足却住一面。大女人瞿昙弥却住一面已。白世尊曰。[*]唯世尊。可有是处。令女人得四沙门果。不令女人于此法律信乐出家弃家学道不。止瞿昙弥不须尔。女人不得于此法律出家弃家学道。汝瞿昙弥。剃头被着袈裟。至竟清净行梵行。于是大女人瞿昙弥为世尊三所制。礼世尊足绕世尊已。离世尊而还。彼时大女人瞿昙弥不洗足身有尘土。身[3]瞪懵啼泣在门前立。尊者阿难。遥见大女人瞿昙弥不洗足身有尘土身[*]瞪懵啼泣门前立。见已作是言。何以故。瞿昙弥。不洗其足身有尘土。身[*]瞪懵啼泣在门前立。如是。唯尊者阿难。女人不得于此法律。不得信乐出家弃家学道。汝瞿昙弥住此间。我当往至世尊所。到已当白世尊。于是尊者阿难至世尊所。到已礼世尊足却住一面。尊者阿难却住一面已。白世尊[4]曰。[*]唯世尊。可有是处。令女人得四沙门果。令女人于此法律信乐出家弃家学道不。此阿难止不须尔。女人不得于此法律信乐出家弃家学道。此阿难。若于此法律女人得出家。信乐出家弃家学道者。梵行者不得久存。犹若阿难有家多有女人少有男人。宁广有产不。不也[*]唯世尊。如是阿难。若于此法律女人得出家。信乐出家弃家学道者。梵行者不得久存。犹若阿难成就稻田成就麦田。中[5]间若有雹雨为不饶益。彼因彼雹雨故令彼败坏。如是阿难。若有于此法律女人信乐出家弃家学道者。梵行者不得久存。[*]唯世尊。大女人瞿昙弥。是有所益。世尊母命终。因此长养乳哺。如是阿难。如是阿难。此大女人瞿昙弥多有所[6]益。我母命终此以乳哺长养我。此阿难。我亦饶益大女人瞿昙弥。彼依我归于我归于法归比丘僧。于佛无疑于法无疑于众无疑。于苦[7]习尽道无疑。具足信戒闻施。具足智慧。弃于杀离杀。不与取邪婬妄言。至弃饮酒离饮酒。此阿难。若有人依因于人。归于佛归于法归比丘僧。不疑佛不疑法不疑比丘僧。不疑苦[*]习尽道。具足信戒闻施。具足智慧。弃杀离杀。不与取邪婬妄言。至弃饮酒离饮酒。此阿难。此人有所作尽命衣被床卧病瘦医药。于彼人不能报。复次阿难女人当施设八重法。令女人不得犯。女人当尽命[8]具此戒。犹若阿难巧水底行若巧弟子。入于深水中而施罗网。于中护水截水不令流。如是阿难。女人者当行八重法。令女人不得犯。女人当尽命与戒俱。云何为八。此阿难。比丘尼当从比丘求索具足。是为阿难我施设女人初重法。令女人不得犯。令女人当尽命与戒俱。此阿难。比丘尼当从比丘半月当受礼节。是为阿难我施设女人二重法。令女人不得犯。令女人尽命当与戒俱。此阿难。若无比丘者。比丘尼不得受岁坐。是为阿难我施设女人三重法。令女人不得犯。令女人尽命当与戒俱。阿难。若比丘尼若至受岁。当与二僧俱以三事受岁见闻知。是为阿难我施设女人四重法。令女人不得犯。令女人当尽命与此戒俱。此阿难。若比丘不容。比丘尼不得问比丘契经[1]毘尼阿毘昙。阿难。若比丘听。比丘尼当问比丘契经[*]毘尼阿毘昙。是为阿难我施设女人五重法。令女人不得犯。令女人当尽命与此戒俱。此阿难。若比丘尼不得讥比丘见闻知。阿难。比丘当讥比丘尼见闻知。是为阿难我施设女人六重法。令女人不得犯。令女人尽命与此戒俱。此阿难。若比丘尼。有所犯僧伽婆尸沙。当于二僧中当半月扫洒。是为阿难我施设女人七重法。令女人不得犯。令女人当尽命与此戒俱。阿难。若比丘尼受具足至百岁。当向初受具足比丘接足礼之。当恭敬承事。是为阿难我施设女人八重法。令女人不得犯。令女人尽命当与此戒俱。是为阿难我为女人施设此八重法。令女人不得犯。令女人尽命与此戒俱。此阿难。大女人瞿昙弥。当与此八重法俱者。当[2]于此法律学道。当受具足为比丘尼。于是尊者阿难闻世尊所说。善思惟念诵习受持。礼世尊足绕世尊离世尊而还。至大女人瞿昙弥所。到已语大女人瞿昙弥作是言已。得瞿昙弥女人当于此法律信乐出家弃家学道。瞿昙弥。世尊作是言。当行八重法女人不得犯。女人当尽命与此戒俱。云何为八。瞿昙弥。比丘尼当从比丘求受具足。是为瞿昙弥世尊为女人初施设此一重法。令女人不得犯。尽命当与此戒俱。至此瞿昙弥。若比丘尼受具足百岁。当向具足比丘接足作礼当恭敬礼[3]事。是为瞿昙弥世尊为女人施设此八重法。令女人不得犯。令女人当尽命与此戒俱。是为瞿昙弥世尊为女人施设此八重法。令女人不得犯。令女人当尽命与此戒俱。此瞿昙弥。能与此八重法俱者。当于此法律学道受具足。为比丘尼。如是尊者阿难。当听我喻。智慧闻喻已知其义。犹若尊者阿难若剎利女若婆罗门女若工师女若庶人女。极澡浴涂香。着白净衣。或有人作是念。怜愍欲有所益欲令安隐。或以优鉢罗华鬘。或以瞻[4]匐华鬘婆师华鬘阿提牟多华鬘授与之。彼以两手受之举着头上。如是尊者阿难。世尊施设八重法。我当尽命顶受之。汝大女人瞿昙弥。当于此法律学道受具足为比丘尼。于是大女人瞿昙弥。于后时共诸[5]老宿比丘尼众。与诸比丘尼上尊长老皆与俱。共行梵行。共至尊者阿难所。到已礼尊者阿难足。却住一面。大女人瞿昙弥却住一面已。白尊者阿难曰。尊者阿难。当此比丘尼是上尊长老皆行梵行。此诸比丘是新成学道未久。入此法律未久。此诸比丘。当向此诸比丘尼。如长老当为作礼承事。止瞿昙弥。我当往至世尊所。到已当以此言白世尊。[6]今随尊者阿难。于是尊者阿难至世尊所。到已礼世尊足却住一面。尊者阿难住一面已白世尊曰。[*]唯世尊。今日此大女人瞿昙弥。与诸比丘尼俱是上尊长老皆行梵行。来至我所。到已礼我足却住一面。大女人瞿昙弥却住一面已。语我曰。[*]唯尊者阿难。当知此诸比丘尼是上尊长老皆行梵行。此诸比丘。是新成学道不久。于此法未久。令此诸比丘当向此诸比丘尼如长老。如长老当为作礼承事。[7]止阿[8]难。当[9]护此言。汝莫复作是言。汝阿难。当知如我所知一句不可解。况复作如斯言。此阿难。女人不于此法律信乐出家弃家学道者。婆罗门居士当以衣敷地。以衣敷地已当作是言。此诸沙门有戒行。沙门当在上行。沙门精进甚[10]奇。我等当于长夜得义饶益。汝阿难。若女人不于此法律信乐弃家出家学道。婆罗门居士当敷头发着地。当作是言。令沙门在上行。令沙门在上住。沙门戒行甚难。我等当于此长夜得义饶益。若阿难。女人不于此法律信乐出家弃家学道者。婆罗门居士当在道路。手执种种囊满中物。当作是言。此诸贤。当持此随意饮食。我等于长夜得义饶益安隐。此阿难。若女人不于此法律信乐出家弃家学道者。婆罗门居士。当信彼诸沙门戒行。当以手[11]抱之入着己家种种施与。随诸贤取用。我等于长夜得义饶益[12]安隐乐。此阿难若女人不于此法律信乐出家弃家学道者。如此日月极有威[13]神极有所能。彼戒行沙门所有光明能胜于彼。况复弊恶异学所能及。阿难。若女人不于此法律信乐出家弃家学道者。遗法当住千岁。今已五百岁[14]减余有五百岁。此阿难。无有是处不可容女人。终不得五事。不得成如来无所着等正觉。及转轮王。不得为释。不得为魔。不得为梵。无有是处。可有是处。男子得五事。得成如来无所着等正觉。得为转轮王。得为释魔梵者。可有是处。佛如是说。尊者阿难闻世尊所说。欢喜而乐。

佛说瞿昙弥记果经

---------------------------------------------------------

佛说受新岁经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0858a14]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东苑鹿母园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是时世尊。七月十五日。于露地敷坐。比丘僧前后围遶。佛告阿难曰。汝今于露地速击揵槌。所以然者。今七月十五日是受新岁之日。是时尊者阿难。右膝着地长跪叉手。便说此偈。

 净眼无与等  无事而不练

 智慧无染着  何等名受岁

[0858a22] 尔时世尊复说此偈报阿难曰。

 受岁三业净  身口意所作

 两两比丘对  自陈所作短

 还自称名字  今日众受岁

 我亦净意受  唯愿原其过

[0858a27] 尔时阿难复以此偈问其仪曰。

 过去恒沙佛  辟支及声闻

 尽是诸佛法  独是释迦文

[0858b01] 尔时世尊复更以偈报阿难曰。

 恒沙过去佛  弟子清净心

 皆是诸佛法  非今释迦文

 辟支无此法  无岁无弟子

 独逝无伴侣  不与他说法

 当来佛世尊  恒沙不可计

 彼亦受此岁  如今瞿昙法

[0858b08] 是时尊者阿难闻此语已。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即升讲堂手执揵槌。并作是说。我今击此如来信皷。诸有如来弟子众者尽当普集。尔时阿难复说此偈。

 降伏魔力怨  除结无有余

 露地击揵槌  比丘闻当集

 诸欲闻法人  度流生死海

 闻此妙响音  尽当速集此

[0858b16] 尔时尊者阿难已击揵槌。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住白世尊言。今正是时。唯愿世尊。何所勅使。是时世尊告阿难曰。汝随次第坐。如来自当知时。是时世尊坐于草坐。告诸比丘。汝等尽当坐于草坐。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时诸比丘各坐草坐。是时世尊默然观诸比丘已。便勅诸比丘。我今欲受新岁。我无过咎于众人乎。又不犯身口意耶。如来说此语已。诸比丘默然不对。如来是时复三告诸比丘。我今欲受新岁。然我无过于众人乎。是时尊者舍利弗。即从坐起长跪叉手。白世尊言。诸比丘众观察如来无身口意过。所以然者。世尊今日不度者度。不脱者脱。不涅槃者令得涅槃。无救护者为作救护。为盲者作眼目。为病者作医王。三界独尊无能及者。最尊最上。未起道意者令发道意。众人未悟。尊令悟之。未闻法者使令闻之。为迷者作径路导以正法。以此事缘如来无咎于众人也。亦无身口意过。是时舍利弗白世尊言。我今亦向如来自陈。然无过咎于如来及比丘僧乎。世尊告曰。汝今舍利弗。都无身口意所作非行。所以然者。汝今智慧无能及者。种种智慧。无量智慧。无边之智。无与等智。疾智捷智。甚深之智。平等之智。少欲知足乐之处。多诸方便。念不错乱摠持三昧。根原具足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脱。成就解脱知见。成就勇悍。能忍所说。知恶之为非法。心性庠序。不行卒暴。犹如转轮圣王最大太子。当绍王位。转于宝轮。舍利弗亦复如是。转于无上清净法轮。诸天世人及龙鬼神魔若魔天。本所不转。汝今所说常如法议。未曾违理。

[0858c18] 是时舍利弗白佛言。此五百比丘尽当受岁。此五百人尽无过咎于如来乎。世尊告曰。我亦不责此五百比丘身口意行。所以然者。此舍利弗大众之中。极为清净无诸瑕秽。今此众中最小下座。得须陀洹道。必当上及不退转法。以是之故我不怨责此众。

[0858c24] 尔时朋耆奢在此众中。即从坐起前至世尊所。头面礼足白世尊言。我今堪任欲有所论。世尊告曰。欲有所说今正是时。朋耆奢即于佛前。叹佛及比丘僧。而说此偈。

 十五清净日  五百比丘集

 诸缚结悉解  无爱更不生

 转轮大圣王  群臣所围绕

 普遍诸世界  天上及世间

 大将人众导  为人作导师

 弟子乐侍从  三达六通彻

 皆是真佛子  无有尘垢者

 能断欲爱刺  今日自归命

[0859a07] 尔时世尊可朋耆奢所说。是时朋耆奢作是念。如来今日可我所说。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即从坐起礼佛却退还就本位。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声闻中第一造偈弟子。所谓朋耆奢比丘是。所说无疑难。亦是朋耆奢比丘是也。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说受新岁经

[0859a14] 按此受新岁经。竺法护译者。国本宋本。皆编于容函中。丹藏则容函中。有名受岁经者。而与此经大别。今依开元录捡之。则丹藏之经正是容函受岁经耳。此宋藏经。与此竟函新岁经。文异义同。似是同本异译耳。则开元录中以新岁经。为单译者厥义未详。今且欲类聚以待贤哲。故以此经移编于竟函焉。

----------------------------------------------------------

佛说新岁经

东晋天竺三藏昙无兰译

[0859a28]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八万四千人俱。舍利弗目连等。前后围遶。听佛说经。佛处大会。犹如须弥众山之王。独峻高显。如月盛满照于群星。威光唯景。如紫金耀于是场地。皆作金色。卓然特异。巍巍无侣。于时世尊。与比丘众俱。清净无量。如日如云。终竟三月。以至新岁。诸比丘众寂然憺怕。一心自思念于道。定无有异想。于是贤者阿难。即从座起。偏袒右臂。右膝着地。长跪叉手。前自归佛足。以偈叹曰。

 佛尊所以来  游此以济护

 三月处于斯  祇树孤独园

 所愿以具足  今正是其时

 导师无等伦  应宣布新岁

[0859b13] 于时世尊。闻阿难说偈叹诵。至真寂坐一面。告贤者大目揵连。汝往诣三千大千世界。幽闲山谷。峻顶石室。悉遍声告诸比丘众。始进旧学。逮诸未悟。悉使来会于斯祇树。所以者何。如来以到欲立新岁。时大目揵连。踊在虚空。承佛圣旨。而发洪音。告于三千大千世界。其大响中自然演偈。而说颂曰。

 仁等所以处  林薮山石间

 新岁时[2]已到  心所愿当成

[0859b22] 时诸比丘。所在游居。三千大千世界。闻斯偈告。各[3]各以神足若干方便。变现其身。到祇树园。行诣佛所。受立新岁。并在佛边。合集弟子。各从异方他土来者。一时都会。凡八十万四千亿姟。欲受新岁。彼时世尊。告贤者阿难。汝往击于揵[4]搥。时今已到。阿难受教。即从座起。而挝揵[*]搥。声遍佛[5]土。一佛大国。地狱饿鬼畜生。闻揵[*]搥音。承佛威神。一切诸病苦毒悉除。皆得安隐。于时世尊。以净梵音。告诸比丘。汝等宜起行舍罗筹。各[6]各相对。悔过自责。相谢众失所犯非法。各忍和同。净身口心。令无余秽。时诸比丘。即受佛教。各从[7]坐起。在世尊前。各各相谢。忏悔所失讫。还复坐[8]在其本位。

[0859c07] 佛时见众各还位坐。佛埀慈愍。因从座起。而自叉手。向诸比丘言。诸比丘众。当和心相向。向汝悔过。所以者何。我身口意。傥相违失。虽无上尊如来至真无有误失。阙漏之业。心不放逸。不失智慧。无所贪慕。不毁禁戒。于诸声闻缘觉中。尊德超诸天世间人民。三界最长。而无等侣。又诸比[9]丘若种姓出家学道。修沙门法。心性各异。志操不同。在斯佛业。当可施行。宜奉训诲。不得违犯。所以者何。若有比丘。处于圣众。建立新岁。身行各异。心念不同。而怀谀谄。计彼比丘。不受真正。不应具戒。所以者何。身口意净。乃善真正。受佛具戒。心抱恭恪。顺上中下。不为慢恣。慙愧下意。乃应法戒。所以者何。如是行者。无有怨憎。不为结恨。观古今法。无有愦乱。建立新岁。亦无瞋恚自大之心。所以者何。戒禁清净。造立新岁。建立最大戒。不清净。非佛弟子。犹如死人尸形在地。弃捐冢间。天上世间。诸天人民。各赍良药。神呪好术。愍念疗之。不能使活。如是比丘。毁犯禁戒。正使入众。若干新岁。不能自救。建成新岁。所以者何。是人毁戒。会归自然。因还获报。地狱饿鬼畜生苦毒。酸楚无量。汝勤慎之。佛说是法已。即从座起。离于草蓐。寻时三千大千世界。六反震动。箜篌伎乐。不鼓自鸣。天于虚空。雨众名香。而散杂[1]花。佛说是戒法品时。告比丘众。时诸比丘。各在本[*]坐。以佛圣[2]旨威神之诲。功勋光明。皆以普周。各自起立。心不复乐。在于常坐山巖树下。唯是为欲。各从座起。稽首佛足。口自白言。一切诸法。皆从佛受。圣则道本。为一切护。慈愍之目。最尊殊特。圣德无上。超绝无侣。巍巍堂堂。宣布道化。于时如来。迁延尊位。忏谢圣众。矜愍天下。还就草蓐。佛适复[*]坐。圣众亦然。各就故位。复坐如法。

[0860a12] 尔时世尊。见岁时到。愍念诸会。在比丘前。三[3]自令竟。所立毕讫。五比丘从座起。建立新岁。适立新岁。一万比丘。得成道迹。八千比丘。得阿罗汉。虚空诸天。八万四千。咸见开化。皆发无上正真道意。讲说经法。不可计数。众生之类。建立三乘。今佛慈哀。抂屈至尊。处在众[4]座。度脱危厄。十方蒙济。于时难头和难龙王。各舍本居。皆持泽香栴檀杂香。往诣佛所。至新岁场。归命于佛及与圣众。稽首足下。以栴檀杂香。供养佛及比丘僧。便以斯偈。而欢颂曰。

 其在于山巖  坐于[5]阴树下

 若游于大海  而怀飢瞋恨

 来坐立新岁  亿载众生集

 供养悉奉佛  得成甘露门

[0860a27] 于时海龙王。赍赤真珠。化作上妙交露阁帐。广长四百里。[6]紫绀瑠璃。而共合成。手执擎持。行虚空中。出龙宫上。从交露阁。八味水池。流清洒地。供养如来及比丘众。以交露阁。贡上大圣及比丘僧。以珠璎珞。散佛圣众。即说偈言。

 清净如虚空  等一自然无

 禁戒最清净  踰珍妙明珠

 无央数众辈  坐在于大会

 悉供养安住  及诸声闻众

[0860b08] 尔时十方诸菩萨。天龙神王。各从十方面而来合会。化作若干奇妙供具。供养世尊及比丘众。稽首归命。谘受经典。各复如是。等无有异。咸来稽首。皆发无上正真道意。于是天人。各各发心。供养世尊及诸圣众。以偈叹曰。

 其心[7]以清净  第一无思议

 圣众最尊长  在于会中坐

 去离一切想  善除众垢秽

 今日奉供养  所敬不可议

 开化[8]常众难  一切诸尘劳

 其戒禁清净  犹宝明月珠

 常心思惟正  断众结瞋恨

 今日离垢尊  合会立新岁

 诲心难调化  遵行犹太山

 消碍常行法  佛安立新岁

[0860b23] 时诸天人。说是偈已。稽首佛足。忽然不现。各归本宫。而各欣悦以法自娱。于时世尊。显大[9]阴凉。众宝交露。以布圣众。便说此偈。

 其戒最清净  所行甚难逮

 今日以乐施  覆遍立新岁

 贡上安住子  护戒甚清净

 如鶡爱其毛  佛威护新岁

[0860c01] 佛告诸比丘。今佛世尊。虽新岁一年一会。修行法则。清净道护。严身口意三事无秽。奉行十善。四等六度。蠲除六情三毒五盖十二牵连。净如日出照于天下。明晖照耀众冥消索入于道明。无上正真。一切和同。苦乐无二。乃应道法。佛于是即说颂曰。

 诸佛兴出快  说经法亦快

 圣众和同快  和常得安乐

[0860c09] 佛说如是。诸比丘众。诸天龙鬼神阿须伦。世间人民。闻佛所说。莫不欢喜。作礼而去。

 [10]最尊行为在舍卫  为众弟子说如是

 一切为在祇树会  今鉢和兰造为常

 舍利弗叉手白佛  愿闻等见鉢和兰

 三界有名诚说时  比丘自净法云何

 舍利弗罗我布草  为于树下降魔力

 若曹布草亦如是  今汝所生当自净

 如应贤者坐  是为无所畏

 已坐乐无欲  在三界安隐

 [11]夏行今已竟  为是佛弟子

 当各自分别  愍伤在世间

 今是岁大月  为觉第一智

 能自舍身行  见断若干苦

 为说诸罪恼  觉知无数苦

 是已得道迹  今为鉢和兰

 贪欲瞋恚薄  亦能除本痴

 为能断生死  亦不恼想根

 自致得天上  亦来生人间

 是已得二道  今为鉢和兰

 已致得天上  亦不得下生

 为在所生天  诸[1]爱为已灭

 世间第一法  尊行为已得

 是已得二道  今为鉢和兰

 一切诸恶恼  为尽得解脱

 已得四甘露  是为无所畏

 诸冥为已坏  所向一切苦

 是二四最道  今为鉢和兰

[0861a08] 一月已竟即得一智 二月已到便得二智 一时三月便得三智 [2]哙乐三智今为鉢和兰 已拔四疮无有余者 已度岸住为得安隐 已竟四月为无所者 已成功德今为鉢和兰 能伏龙头难头和罗 须弥山动亦并海水 所致天处皆为其动 目揵连辈今为鉢和兰

 [3]自觉最贤者  为诸处已尽

 为世间祐者  佛自说是语

 常独行树间  为譬喻如群

 为最辟支佛  今为鉢和兰

 三处不复着  众为意清净

 三神为已定  为己离憍慢

 在三界无欲  亦不动静意

 安譬如须弥  今为鉢和兰

 已行在右四  四道为已定

 佛说是贤者  最为众增德

 所祠施最安  终无有能败

 佛得众聚慧  今为鉢和兰

 持戒为已具  众力不能动

 法食衣被服  常乐在山间

 是为已坚行  具足无瑕秽

 清净行者地  今为鉢和兰

 持戒断诸恶  众叉手受法

 为一切所向  众魔皆为伏

 诸天常善人  称誉戒具足

 不复覩众魔  今为鉢和兰

佛说新岁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