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可以持咒: 比丘尼戒:波逸提 四九 -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尼学畜生咒。诸人讥嫌非难:「何以诸比丘尼学畜生咒耶?宛如在家受欲者。」诸比丘尼闻诸人之……非难。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尼学畜生咒耶?」……乃至……「诸比丘!六群比丘尼实学畜生咒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诸比丘!何以六群比丘尼学……耶?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尼,学畜生咒者,波逸提。」 二(一)「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a 「学」者,由句而学者,句句波逸提。由字而学者,字字波逸提。 a`「畜生咒」者,系外道所用,无益之〔咒术〕。 (二)学文字、学忆持、为守护而学咒文,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逸提 五○ -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尼教畜生咒。诸人讥嫌……〔波逸提四九•一。「学」换为「教」〕……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尼,教畜生咒者,波逸提。」 二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a 「教」者,由句而教者……〔波逸提四九•二。「学」换为「教」〕。 a`「畜生咒」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畜生咒者。此义云何。或作是说。蛇虺厉毒唐畜生。是故畜生咒。或作是说。诸畜生趣相应咒。亦是咒如鹿乌鹫咒降象出蟠龙。或作是说。一切邪命是畜咒。复次畜生之趣常有余希望。是畜生咒。舍利弗阿毗昙论卷第二十九 尔时,六群比丘学习畜生咒。众人忿怒、非难:「犹如……在家人。」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学习畜生咒,习者堕恶作。」 尔时,六群比丘教畜生咒,众人忿怒、非难:「犹如……如在家人。」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不得教畜生咒,教者堕恶作。」 小事犍度 第四册小事犍度 六(一)尔时,有比丘被蛇咬死。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彼比丘未以慈心遍满四类蛇王族。诸比丘!若彼比丘以慈心遍满四类蛇王族者,诸比丘!彼比丘不致被蛇咬死。何等是四类蛇王族耶?毘楼罗阿叉蛇王族、伊罗漫蛇王族、舍婆子蛇王族、瞿昙冥蛇王族也。诸比丘!彼比丘必未以慈心遍满此四类蛇王族也。诸比丘!彼比丘若以慈心遍满此四类蛇王族者,彼比丘不致被蛇咬死也。诸比丘!以慈心遍满四类蛇王族者,为自守、自护而许诵自护咒。诸比丘!行此者,应如是为: 慈爱毘楼罗 慈爱伊罗漫 慈爱舍婆子 慈爱瞿昙冥 慈爱无足者 慈爱二足者 慈爱四足者 慈爱多足者 无足者勿害我 二足者勿害我 四足者勿害我 多足者勿害我 一切有情生类 一切之生类者 一切皆遇善美 少分恶勿前来 佛无量,法无量,僧无量,匍行者(爬虫类)﹕蛇、蝎、百足,蜘蛛、蜥蝪、鼠有量也。我自护,我诵护咒,生者还去!我归命世尊,归命七等正觉者。诸比丘!许将血取出。」 2,事火婆罗门和释迦族外道出家不需要四月别住: (一一)诸比丘!为旧外道者若裸形而来者,乞请衣则依于和尚。若不断发而来者,乞僧伽剃发应许可。诸比丘!若火教徒、螺髻梵志来时,当授具足戒,不得与别住。何以故?诸比丘!彼等赞业,赞所当作故。诸比丘!生于释迦族而为旧外道者来时,当授具足戒,不得与别住。诸比丘!我与诸亲族此不共之特典。」 ----旧外道因缘终-- ----诵品七终-- 3,二二(一)尔时,有一比丘得多量衣,彼欲将其衣与父母。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与父母者,我等复何言耶?诸比丘!许与父母。诸比丘!不得舍置信施,舍置者堕恶作。」 第三册 「执事」(tantibaddha)即管其住处诸事。「摩摩谛」「帝帝陀罗」之类语也。 4,前后有矛盾: 二三(一)「诸比丘!此处有一比丘,犯二僧残罪而覆藏二月,彼生此念:『我犯二僧残罪而覆藏二月,我宜请僧伽以其中一罪覆藏二月之故,应行二月别住。』彼请僧伽以其中一罪覆藏二月之故,行二月别住。僧伽以其中一罪覆藏二月之故,与彼二月别住。彼于别住时,心生惭愧:『我犯二僧残罪……〔同第三 集犍度二二(一)〕……以第二罪覆藏二月之故,应行二月别住。』彼请僧伽以第二罪覆藏二月之故,行二月别住。僧伽以第二罪覆藏二月之故,与彼二月别住。诸比丘!彼比丘由此应二月别住。 (二)诸比丘!此处有比丘,犯二僧残罪而覆藏二月,知一罪为罪而不知另一罪为罪。彼请僧伽以彼所知覆藏二月之罪,行二月别住。僧伽以彼所覆藏二月之罪,与二月别住。彼于别住时,知另一罪亦为罪。彼生此念:『我犯二僧残罪而覆藏二月,知一罪为罪而不知另一罪为罪。我请僧伽以我所知之覆藏二月之罪,行二月别住。僧伽以我所覆藏二月之罪,已与二月别住。我于别住时,知另一罪亦为罪。我宜请僧伽以另一覆藏二月之罪,应行二月别住。』彼请僧伽以另一覆藏二月之罪,行二月别住。僧伽以另一覆藏二月之罪,与彼二月别住。诸比丘!彼比丘由此应二月别住。 (三)诸比丘!此处有比丘,犯二僧残罪而覆藏二月,忆念一罪而一罪不忆念。彼请僧伽……〔同第三 集犍度二三(二)。「知」改为「忆念」。〕……应……别住。 (四)诸比丘!此处有比丘,犯二僧残罪而覆藏二月,不疑一罪为罪而疑一罪是否为罪。彼请僧伽……〔同第三 集犍度二三(二)「知」改为「不疑」,「不知」改为「疑」……应……别住。 (五)诸比丘!此处有比丘,犯二僧残罪而覆藏二月,知一罪为罪而覆藏,不知一罪为罪而覆藏。彼请僧伽以此等覆藏二月之罪,行二月别住。僧伽以此等覆藏二月之罪,与彼二月别住。彼于别住时,有他比丘来,多闻而通达阿含,且持法、持律、持摩夷,为贤能、聪明、有慧、有耻、有悔而好学者。彼如是问:『诸友!此比丘犯何耶?此比丘何故别住耶?』彼等如是答:『友!此比丘犯二僧残罪而覆藏二月,知一罪为罪而覆藏,不知一罪为罪而覆藏。彼请僧伽以此等覆藏二月之罪,行二月别住。僧伽以此等覆藏二月之罪,已与彼二月别住。友!此比丘犯此等罪,此比丘因此而别住。』彼如是云:『诸友!知罪而覆藏者,与别住则如法也,如法故成就也。诸友!然不知罪而覆藏者,与别住则非法也,非法故非成就也。诸友!此罪故,比丘应受摩那埵。』 (六)诸比丘!此处有比丘,犯二僧残罪而覆藏二月,一罪忆念而覆藏,一罪不忆念而覆藏……一罪无疑而覆藏,一罪有疑而覆藏……诸友!此罪故,比丘应受摩那埵。』」 二五(一)诸比丘!此处有比丘,犯二僧残罪而覆藏二月。彼生此念:『我犯二僧残罪而覆藏二月,我宜请僧伽以我所覆藏二月之二罪,行一月别住。』彼请僧伽以彼所覆藏二月之二罪,行一月别住,僧伽以彼所覆藏二月之二罪,与彼一月别住。彼于别住中,心生惭愧:『我犯二僧残罪……〔同第三 集犍度二四(一)〕……应行第二月别住。』彼请僧伽以覆藏二月之二罪,行第二月别住。僧伽以覆藏二月之二罪,与彼第二月别住。诸比丘!彼比丘由前应二月别住。 (二)诸比丘!此处有比丘,犯二僧残罪而覆藏二月,一月知为罪而一月不知为罪……一月忆念而一月不忆念……一月无疑为罪而一月有疑。彼请僧伽以彼所覆藏二月之二罪,故行无疑月之别住,僧伽以覆藏二月之二罪,与无疑月之别住。彼于别住时,于第二月离疑。彼生此念:『我犯二僧残罪,一月无疑为罪而一月有疑,我请僧伽以覆藏二月之二罪,行无疑月之别住,僧伽以我所覆藏二月之二罪,行无疑月之别住。我于别住时,于第二月离疑。我宜请僧伽以我所覆藏二月之二罪,应行第二月别住。』彼请僧伽以彼所覆藏二月之二罪,行第二月别住。僧伽以彼所覆藏二月之二罪,与第二月别住。诸比丘!彼比丘由前应二月别住。 (三)诸比丘!此处有比丘,犯二僧残罪而覆藏二月,一月知为罪而覆藏,一月不知为罪而覆藏……一月忆念而覆藏,一月不忆念而覆藏……一月无疑为罪而覆藏,一月有疑而覆藏。彼请僧伽以彼所覆藏二月之二罪,行二月别住。僧伽以覆藏二月之二罪,与彼二月别住。彼于别住时,有他比丘来,多闻而……好学。彼如是问:『诸友!此比丘犯何耶?此比丘何故别住耶?』彼等如是答:『友!此比丘犯二僧残罪而覆藏二月,一月无疑为罪而覆藏,一月有疑而覆藏。彼请僧伽以彼所覆藏二月之二罪,行二月别住。僧伽以所覆藏二月之二罪,与二月别住。友!此比丘犯此等罪,此比丘因此而别住。』彼如是云:『诸友!无疑而覆藏之月,与别住则如法也,如法故成就也。诸友!然而有疑而覆藏之月,与别住则非法也,非法故不成就也。诸友!此月故,比丘应受摩那埵。』」 (第四册) 5,分别说部: 彼之铜鍱洲 悉皆清净之 是分别说部10 大精舍所住 之师之所说 为正法久住 10「分别说部」读为Vibhjjavadinam,但两本俱是padanam。 (第四册) 6,提婆达多五邪法内容不同: (一四)时,提婆达多至俱伽梨、迦留罗提舍、干陀骠、三闻达多之处。至已,言俱伽梨、迦留罗提舍、干陀骠、三闻达多,曰:「诸友!我等破沙门瞿昙之僧伽、破〔法〕轮7。」如是言时,俱伽梨言提婆达多,曰:「友!沙门瞿昙有大神通、大威力,我等如何破沙门瞿昙之僧伽、破〔法〕轮耶?」「诸友!我等至沙门瞿昙处,请求五事,曰:『世尊以无数之方便,赞叹少欲、知足、渐损〔诸恶〕、头陀、净信、损减〔诸障〕、精进。此处有五事,以无数之方便,资益少欲、知足、渐损〔诸恶〕、头陀、净信、损减〔诸障〕、精进,即愿:诸比丘尽形寿当住林,若入村邑者有罪;尽形寿当乞食,受请食者有罪;尽形寿当著粪扫衣,受居士衣者有罪;尽形寿当坐树下,至屋内者有罪;尽形寿当不食鱼肉,食鱼肉者有罪。』沙门瞿昙不许此五事8,我等以此五事告众人。诸友!以此五事得破沙门瞿昙之僧伽、破〔法〕轮。诸友!众人因信乐朴实。」 第四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