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中阿含经》编者说明

《中阿含经》,六十卷,东晋隆安二年(398)罽宾沙门僧伽提婆共僧伽罗叉译。此经是北方佛教所传《四阿含经》中之一。据分别功德论卷一载,中者,乃不大不小,不长不短,事处中适之义。中阿含,即为不长不短经典之总集。又据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一载,中阿含,乃佛陀为利根众生说诸种深义,为学问者所习。

汉译本最初是由昙摩难提于苻秦建元二十年(384)译出,共五十九卷(现已佚,只存一些零本)。因译文未能尽符原意,所以后十余年,僧伽提婆等加以改译。

  此经译本内容,凡五诵十八品,内收有二百二十二经,约五十一万四千八百二十五字(见《出三藏记集》卷九道慈序)。

本经以叙述佛及诸弟子所说之教义为主,间亦含有佛陀对弟子、异学、王者、居士等之教诫。本经较杂阿含作进一步之法相分别,视佛陀为三十二相具足之佛身。若杂阿含为经之正体,中阿含则具有论之味道。

各部派中所传的《阿含》各各不同,秦译《中阿含》究属于何部所传从来也没有一致的意见。但此经初次译本与《增一阿含》同出于有部译师昙摩难提,今本翻译时,由僧伽罗叉讲梵本,僧伽提婆转梵为晋,二人皆有部的根据地罽宾人,而提婆别译之《阿毗昙八犍度论》(即《发智论》),罗叉续成罗什所译的《十诵律》,并为有部重要典籍。又此经的结构和西藏译本止天所著《俱舍论疏要用论》所引用的有部《中阿含》极其相似。从这几方面来看,此经可能是有部的传本。【本经之部属,据法华经玄赞卷一本、华严经疏钞玄谈卷八等所举,四阿含均为大众部所传。然俱舍论稽古卷上则举出,中阿含、杂阿含为萨婆多部所传。现代学者亦认为中阿含系萨婆多部所传。(五分律卷三十、撰集三藏及杂藏传、长阿含经序、历代三宝纪卷七、卷八、大藏经纲目指要录卷六上、阅藏知津卷二十七、卷二十八、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印顺))((参见:阿含)3617、“阿含经”3619)p1020】

据南传巴利《小部》,本生经因缘谭总序中记载说明南传经典属于化地部。化地部是在佛陀入灭后三百年顷,由上座部系统之说一切有部分出。因此这个版本的《中阿含经》比南传巴利语的《中部》经典更加原始。

  在本经全部译出的前后,零本翻译很多,现存的计有七十三种。西藏大部经中,仅有相当于本经的零本五种。本经与南传巴利文本中部对勘,二百二十二经中仅有九十六经相同。盖本经所收者,篇幅或长或短,不全是适中的。所以在南传巴利文本,也有九十余经编入他部中(据赤沼氏《对照目录》),本经中各经见于巴利文《长部》者凡九经,见于《增一》部者凡七十六经,见于《相应部》者凡七十六经。

参考:《佛光大辞典》《中国佛教》中国佛教协会编

附:南传巴利《小部》,本生经因缘谭总序

九比丘之所属系统化地部5
清净智方便觉天亦同乞
一○大士之行迹威光不思议
本生之古话〔说明〕其释义
一一大寺住者语6予则说其道
善良之佳士听予说其事

……


5化地部(Mahimisasaka弥沙塞)为小乘二十部之一派,为由上座部分出者。
6大寺住者(Mahaviharavasin)为锡兰三分派之一派。此一着释为由公元四一二年至四三四年间,著者居住于锡兰阿努拉达布拉(Anuradha-pura)城之大寺精舍时所著。

本书来自中华电子佛典协会的电子版大正藏。因为佛法深奥而古文又没有标点故对今人学习理解造成困难。大正藏虽然做了断句但是感觉不当之处很多。参考其它版本仍有很多不如意之处。因此本人历时数年对四部阿含修改了标点。因为本人水平有限难免有误,望大家共同努力以求完善。鉴于当今简化字普及,很多人表示因为看不懂繁体字而无法阅读佛经,所以此次印刷采用简体字。

编者:释真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