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部经典一悟醒译 七○(三、三、一)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我见成就身恶行,成就语恶行,成就意恶行,谤圣者,怀邪见,受邪见业之众生,身坏死后,生于无幸处、恶趣、堕处、奈落。诸比丘!实我说此,沙门婆罗门之任何者亦未曾闻。诸比丘!我见成就身恶行,成就语恶行,成就意恶行,谤圣者,怀邪见,受邪见业之众生,身坏死后,生无幸处、恶趣、堕处、奈落。诸比丘!实亦唯我完全知此,完全见,完全理解。诸比丘!我见成就身恶行,成就语恶行,成就意恶行,谤圣者,怀邪见,受邪见业之众生,身坏死后生无幸处、恶处、堕处、奈落。」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此处邪心谈邪语在身有为邪业者 短生学显甚+少为不善愚者身坏生奈落」 我闻世尊说此义。 七一(三、三、二)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我见成就身妙行,成就语妙行,成就意妙行,不非难圣者,怀正见,受正见业之众生,身坏死后,生善趣、天界。诸比丘!我实说此,沙门婆罗门之任何者亦未曾闻。诸比丘!我见成就身妙行,成就语妙行,成就意妙行,不非难圣者,怀正见,受正见业之众生身坏死后,生善趣天界。诸比丘!实唯我完全知此,完全见,完全理解。诸比丘!我见成就身妙行,成就语妙行,成就意妙行,不非难圣者,怀正见,受正见业之众生,身坏死后生善趣天界。」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此处正心谈正语在身有为正业者 多学为善短生涯贤者身坏生天界」 我闻世尊说此义。 七二(三、三、三)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此等为三出离界。何之为三?欲〔界〕,出离此为舍弃;色〔界〕,出离此为无色;所有存在者、已作者、依缘起者,出离此为灭尽。诸比丘!此等实为三出离界。」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欲界之出离知已越色界 勇猛者常触一切行之静 正见之比丘解脱在此处 贤者悟神明离世成牟尼」 我闻世尊说此义。 七三(三、三、四)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由色无色胜,由无色灭尽胜。」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入〔色〕界众生1停无色界者 不知有灭〔界〕唯知往他生 认识色〔界〕者2不停无色〔界〕 解脱灭界人成为舍死者 无漏正自觉身触不死界 离依舍依者无忧离染道」 我闻世尊说此义。 七四3(三、三、五)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世间有此等三儿存在。三之为何?为优生、随生、劣生。然则,诸比丘!优生儿为如何者?诸比丘!此处有儿童之父母,不归依佛,不归依法,不归依僧,不慎杀生,不慎不与取,不慎欲邪行,不慎嘘言,不慎饮谷酒及果酒之放逸行为,为犯戒成恶法者;对彼等之子为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慎杀生,慎不与取,慎欲邪行,慎嘘言,慎饮谷酒及果酒之放逸行为,为具戒成善法者,诸比丘!如是实为优生儿。然则,诸比丘!随生儿为如何者?诸比丘!此处有儿童之父母,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慎杀生,慎不与取,慎欲邪行,慎嘘言,慎饮谷酒及果酒之放逸行为,具戒,成就善法者;彼等之子亦为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慎杀生,慎不与取,慎欲邪行,慎嘘言,慎饮谷酒及果酒之放逸行为。诸比丘!如是实为随生儿。然则,诸比丘!劣生儿为如何者?诸比丘!此处有儿童之父母,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慎杀生,慎不与取,慎欲邪行,慎嘘言,慎饮谷酒及果酒之放逸行为,具戒,成就善法者;然而彼等之子不归依佛,不归依法,不归依僧,不慎杀生,不慎不与取,不慎欲邪行,不慎嘘言,饮谷酒及果酒之放逸行为,犯戒,成恶法者。诸比丘!如是实为劣生儿。诸比丘!于世间知此等三儿之存在。」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智者欲儿优随生不欲劣生损善家 世间儿等具信戒不吝成为美信士 如同清净之明月出于丛云之上端」 我闻世尊说此义。 七五(三、三、六)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于世间存有此等三者。三之为何?为旱魃者,一处降雨者,一切处降雨者。然则,诸比丘!如何人为旱魃者?诸比丘!于此,此种人对一切人非为施与者,〔即〕对沙门、婆罗门、贫民、旅人、乞食、饮物、衣服、乘物、华鬘、香油、香水、卧床、住居、灯明之不与者,诸比丘!如是之人为旱魃者。然则,诸比丘!如何之人为一处降雨者?诸比丘!于此,此种人对部份人为施与者,对部份人为非施与者,〔即〕对沙门、婆罗门、贫民、旅人、乞食、饮物、衣服、乘物、华鬘、香油、香水、卧床、住居、灯明之与者或不与者,诸比丘!如是之人为一处降雨者。然则,诸比丘!如何之人为一切处降雨者?诸比丘!于此,此种人向一切人施与,〔即〕对沙门、婆罗门、贫民、旅人、乞食、饮物、衣服、乘物、华鬘、香油、香水、卧床、住居、灯明之与者。诸比丘!于世间知有此等三者之存在。」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沙门婆罗门贫者与旅人 不施饭水食被拟恶旱魃 不施与某者某者则被施 贤者拟此人一地降雨者 总怜一切人约泽乞食人 觉悦与夸赞彼云多施与 雨云立升起严轰空降雨 霁晴路流水如浸高与低 此世之某者所为乃如斯 彼以法为集勉励得富时 正以饭与水将悦旅众生」 我闻世尊说此义。 七六4(三、三、七)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希求此三乐,智者应护戒。三之为何?谓与我名誉,智者应护戒;谓使我生富,智者应护戒;我身坏死后欲生天界,智者应护戒。诸比丘!希求此等三乐,智者应护戒。」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智者应护戒续求之三乐 彼得誉与富逝将乐天界 纵然不为罪如交已犯者 如将被疑罪更为生非难 所有已犯者如交为恶友 彼为如斯者共住实如斯 于交者交于触者触 染污之箭渎净箭束 智者如耀岩非是为恶友 吉祥草之叶人喜欲包鱼 草亦放恶臭亦似如交愚 然以叶之人欲包多揭罗 叶亦如放香亦似交贤者 是故善与恶自知叶笼中 智者交善人不与恶人交 恶被曳奈落善被导善趣」 我闻世尊说此义。 七七(三、三、八)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此〔色〕身毁灭,识为染法,一切依着5为无常、苦、转变之法。」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知身之破识移易见畏依着知生死 最胜寂静克己者为待涅盘之时至」 我闻世尊说此义。 七八6(三、三、九)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世诸众生界相等、同类相亲往,谓劣习之众生,必交劣习众生7,8胜习之众生,必交胜习众生。诸比丘!虽于过去时,世诸众生界相等,同类相亲往,谓劣习之众生,必交劣习众生,胜习之众生,必交胜习众生。诸比丘!劣习众生,必交劣习众生,胜习众生,必交胜习众生。诸比丘!虽于现在时,世诸众生界相等,同类相亲往。劣习众生,必交劣习众生,胜习众生,必交胜习众生。」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由交杜下生不交则被芟 如枰木片者将沉于大海 营生虽正直将沈于懈怠 应避懈怠者远离无精进 禅思之圣者智者应共住」 我闻世尊说此义。 七九9(三、三、一○)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此等三法为导于有学之比丘之退失。三之为何?于此,诸比丘!有学之比丘有喜业,享乐业,耽于事业;有喜谈话,享乐谈话,耽于谈话事;有喜睡眠,享乐睡眠,耽于睡眠。诸比丘!此等三法为导于有学之比丘退失。此等三法为导于有学之比丘不退失。三之为何?于此,诸比丘!有学之比丘无喜业,无享乐业,无耽于事业;无喜谈话,无享乐谈话,无耽于谈话;无喜睡眠,无享乐睡眠,无耽于睡眠。诸比丘!此等三法为导于有学之比丘不退失。」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乐谈喜事业喜眠为不逊 如斯比丘者不得证菩提 然实无斯务不耽亦无夸 如斯比丘者得证正菩提」 我闻世尊说此义。 第三品 摄颂曰: 二见(七○、七一)出离(七二)、色(七三)、儿(七四)及旱魃拟(七五),乐(七六)及断灭(七七)世(七八),退失(七九)共为十。 注1最初之一行S.N.vol.I.P.131出于(汉译南传藏一三卷二二二页)。 2以下出于第五一经。 3本事经一二四(大正藏、一七卷六九四页)参照。杂阿含卷第三一(大正藏、二卷二二○~一页)有相当经。 4本事经一二二(同六九三页)参照。 5所谓「依着」(upadhi)指蕴依、烦恼依、行依、五欲乐依。 6本事经一一一(同六八九页)参照。 7倾向于五欲乐者(注释三二○页)。 8倾向于善出家者(同上)。 9本事经一二七(同六九四页)参照。 八○1(三、四、一)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此等有三不善寻思。三之为何?无轻蔑相应之寻思,利养、善称誉、名声相应之寻思,希求世利相应之寻思。诸比丘!有此等三不善寻思。」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亲富誉敬受拘泥与友共悦绊远离 舍种种物离童兽如斯比丘证菩提」 我闻世尊说此义。 八一(三、四、二) 「诸比丘!我见由恭敬而已被服〔慢心〕,使心消耗之众生,身坏死后,生于无幸处、恶趣、堕处、奈落。诸比丘!我见由不被恭敬事而已被服〔憎心〕,使心之消耗众生身坏死后,生于无幸处、恶趣、堕处、奈落。诸比丘!我见由恭敬、由不被恭敬,由彼之两者被服,使心消耗之众生,身坏死后,生于无幸处、恶趣、堕处、奈落。是故,诸比丘!实我说此,他之沙门或婆罗门无有说:『诸比丘!我见由恭敬已被服,使心消耗之众生,身坏死后,生于无幸处、恶趣、堕处、奈落。诸比丘!我见由不被恭敬事而已被服,使心消耗之众生,身坏死后,生于无幸处、恶趣、堕处、奈落。诸比丘!我见由恭敬、由不被恭敬,由彼两者已被服,使心消耗之众生,身坏死后,生于无幸处、恶趣、堕处、奈落。』是故,诸比丘!实我完全知、完全见、完全理解者,为如是说:『诸比丘!我见由恭敬而已被服,使心消耗之众生,身坏死后,生于无幸处、恶趣、堕处、奈落。诸比丘!我见由恭敬、由不被恭敬,由彼两者已被服,使心消耗之众生,身坏死后,生于无幸处、恶趣、堕处、奈落。』」 「续有被敬时又不被尊敬 虽依彼两者不动三昧入 入于彼三昧致密为胜观 悦者尽执着斯谓为善人」 八二2(三、四、三) 「诸比丘!于诸天中,时时生此等三种天声。三种为何?诸比丘!圣弟子之剃发、须,着黄衣,思将出家为无家时,彼之心专,诸比丘!于诸天中生天声:『此圣弟子已思与魔斗。』诸比丘!此于诸天中,时时生第一天声。复次,诸比丘!圣弟子住于相应,住于行七菩提分法修习时,彼之心专,诸比丘!于诸天中生天声:『此圣弟子开始与魔斗。』诸比丘!此于诸天中时时生第二天声。复次,诸比丘!圣弟子住于现法、自证通达,以尽无漏,无漏心解脱与慧解脱时,诸比丘!彼之心专,于诸天中生天声:『此圣弟子战捷,住于征服彼之战线。』诸比丘!此于诸天中时时生第三天声。实诸比丘!于诸天中成为生此等三种之天声。」 「我见战胜者自觉之弟子 诸天亦常誉业话将称赞 打胜死之军解脱无障碍 赞此气高者『汝已捷难捷』 实续有得彼诸天之称赞 如服死之力彼等将赞彼」 八三3(三、四、四) 「诸比丘!天子将殁天身时,显五前兆:『花鬘萎,衣服破,腋下汗流,体成丑,天子已不欣天之座』。依此,诸比丘!诸天知:『此天子将死』,而以三种语鼓舞之:『君!行于善趣,行于善趣而得善得,得善得君将成善安立。』」被如是言,有比丘如是白世尊言:「世尊!诸天称为善趣者,为何处耶?又世尊!诸天之称为善得者,为何物耶?又世尊!诸天称为善安立者为何事耶?」「诸比丘!唯人间界称为善趣者。为人得信如来所说之法与律,诸比丘!此为诸天称为善得者。而其信安立,根深定着,于世间沙门、婆罗门、天魔、梵天或由任何者坚固而无被舍去,诸比丘!此称为诸天之善安立者。」 「天子天身命终时诸天勉励三声起 君行与人亲善趣人得正法无上信 此外立信定生根克知正法命不摇 身断恶行语断恶意断恶行断言他 身善语善以为行以意为善不依身 由施依身为大福使他亦死入梵行 天子死时诸天知几度勉励天子行」 八四4(三、四、五) 「生于世间此三种人为多数人之利,为多数人之乐,为对世中之哀愍,为天人义乐而生。三之为何?诸比丘!于此,如来、应供、正自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出现于世。佛于始善、中善、终善开阐善法,说具义、具文、具法,明无比类完全清净梵行。诸比丘!此为生于世间之第一人,为多数人之利,为多数人之乐,为对世中之哀愍,为天人之义乐而生。复次,诸比丘!彼师之弟子有阿罗汉,尽诸烦恼,已无所作,舍重担,得自义利,离诸有结,依正智而为解脱。彼于始善、中善、终善,说具义、具文、具法,明无比类完全清净梵行。诸比丘!此为生于世间之第二人,为多数人之利,为多数人之乐,为对世中之哀愍,为天人之义乐而生。复次,诸比丘!彼师之弟子有有学者,多闻修道具戒行,彼于初善、中善、终善,说具文、具义、具法,明无比类完全清净梵行。诸比丘!此为生于世间之第三人,为多数人之利,为多数人之乐,为对世中之哀愍,为天人之义乐而生。实诸比丘!生于此世间此等三种人,为多数人之利,为多数人之乐,为对世中之哀愍,为天人之义乐而生。」 「师为世大仙从彼者心厚 有学者克学多闻且具戒 天人师三人与光与宣法 开不死之户诸人将尽绊 无上之导师示以攀寻道 善逝之教真成为苦之终」 八五5(三、四、六) 「诸比丘!应修不净观,汝等紧持出入息念于内心之前,就诸行住于无常观。诸比丘!若住不净观,则应于净界舍贪心,若贤持出入息念于内心之前,则由外无有碎寻思者,若对诸行住无常观,则舍离诸无明成为生诸明。」 「思身不净念呼吸诸行之静常熟见 正见比丘实解脱贤者离世成牟尼」 八六6(三、四、七) 「比丘入于法7、随法,有此随法8,如说明所谓此『入于法、随法』,彼唯续说法而不说非法,或唯继续法之寻思而不寻思非法之寻思,灭此两者而住于忍辱、正念、正知。」 「乐法欣法随念法顾法比丘持正法 若行立坐又亦卧9调整内心入安稳」 八七10(三、四、八) 「诸比丘!此等三不善寻思,为作诸闇黑者,不作〔慧〕眼者,作无智,慧尽者,碎〔恶〕之灭者,不资〔烦恼之〕寂灭者。三之为何?诸比丘!欲寻思作诸闇黑,不作慧眼者,作无智者,为慧尽者,碎〔恶之〕灭者,不资烦恼之寂灭者。诸比丘!恚寻思作诸闇黑者,不作慧眼者,作无智者,为慧尽者,碎恶之灭者,不资〔烦恼之〕寂灭者。诸比丘!害寻思作诸闇黑者,不作〔慧〕眼者,作无智者,为慧尽者,碎〔恶〕灭者,不资〔烦恼之〕寂灭者。实诸比丘!此等三不善寻思作诸闇黑者,不作〔慧〕眼者,作无智者,为慧尽者,碎〔恶之〕灭者,不资〔烦恼之〕寂灭者。诸比丘!此等三善寻思不作诸闇黑者,作〔慧〕眼者,作智者,增长慧者,不碎〔恶之〕灭者,资〔烦恼之〕寂灭者。三之为何?诸比丘!出离寻思不作诸闇黑者,作〔慧〕眼者,作智者,增长慧者,不碎〔恶之〕灭者,资〔烦恼之〕寂灭者。诸比丘!无恚寻思不作诸闇黑者,作〔慧〕眼者,作智者,增长慧者,不碎〔恶之〕灭者,资〔烦恼之〕寂灭者。诸比丘!无害寻思不作诸闇黑者,作〔慧〕眼者,作智者,增长慧者,不碎〔恶之〕藏者,资〔烦恼之〕寂灭者。然诸比丘!此等三善寻思不作诸闇黑者,作〔慧〕眼,作智者,增长慧者,不碎〔恶之〕灭者,资〔烦恼之〕寂灭者。」 「怀三善寻思更舍三恶者 彼静寻伺事如雨之除尘 寻思之静心彼入安稳道」 八八(三、四、九) 「诸比丘!此等有三内之污,内之敌,内之敌忾心,内之残忍性,内之反对性。三之为何?诸比丘!贪欲为内之污,内之敌,内之敌忾心,内之残忍性,内之反对性。诸比丘!瞋恚为内之污,内之敌,内之敌忾心,内之残忍性,内之反对性。诸比丘!愚痴为内之污,内之敌,内之敌忾心,内之残忍性,内之反对性。实诸比丘!此等有三内之污,内之敌,内之敌忾心,内之残忍性,内之反对性。」 「贪者招不义贪者心跳跃 由内心起畏而人不自觉 贪者不知义贪者不见法 贪已服人时有盲与闇黑 是故舍贪心应贪不贪者 由彼能舍贪如由莲落露 瞋心招不义瞋使心跳跃 由内心起畏而人不自觉 瞋者不知义瞋者不见法 瞋已服人时有盲与闇黑 是故舍瞋心应瞋不瞋者 由彼能舍瞋多罗果落枝 愚者招不义愚者心跳跃 由内心起畏而人不自觉 痴者不知义痴者不见法 愚已服人时有盲与闇黑 是故舍愚痴应痴不痴者 彼总断愚痴如日升于闇」 八九(三、四、一○)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由三恶法所征服,心消耗之提婆达多,难免永劫住于恶趣、奈落。三之为何?诸比丘!恶欲所征服,心消耗之提婆达多,难免永劫住于恶趣、奈落。诸比丘!恶友所征服,心消耗之提婆达多,难免永劫住于恶趣、奈落。且〔未达〕最上应作之事,仅依此世事11,又彼停止修习〔上人法〕12,功终于半13。实诸比丘!由此等三恶法所征服,心消耗之提婆达多,难免永劫住于恶趣、奈落。」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心怀恶欲者勿生任何世 如复为恶欲彼应知恶趣 彼提婆达多我闻谓智者 崇为修身者誉己高如焰 一切为懈怠彼恼佛如来 可怖阿鼻狱彼入四之门 以谓无恶业背反清静者 心污失恭敬只将触恶果 思将以毒瓶沾污大海人 以彼应不得实海较彼大 彼以恶言辞损害如来者 行正心善佛彼之言不及 智者作斯友一切应从彼 成道之比丘将成苦之灭 我闻世尊说此义。 第四品 摄颂曰: 寻思(八○)恭敬(八一)声(八二),死(八三)世间(八四)不净(八五),法(八六)闇黑所作(八七),污(八八)提婆达多(八九)以上第四品,此等共为十。 注1本事经一二六(大正藏、一七卷六九四页)参照。 2本事经一三七(同六九八页)参照。 3杂阿含卷第二六见品三(大正藏、二卷六九三~四页)参照。 4本事经一三六(同六九七页)参照。 5本事经一三二(同六九六页)参照。 6本事经一二五(同六九四页)说尊重正法之点一致。 7在此处造名为法为九种之出世间法(四向、四果、涅盘)。彼法之随法为戒清净之前分修行之法(注释三五二页)。 8所谓「此有随法」为彼相应之自性、适当之自性(同上)。 9A,N,vol,II,P.14(出于汉译南传藏、一九卷二二页)。 10在本事经一○○、一○一于说同法数之点类似。 11指由不放逸之单禅智。 12指上人法。 13虽思未有义务然已为多义务为堕沙门法之失(注释三六五页)。 九○1(三、五、一)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此等有三胜信。三之为何?诸比丘!于无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无色、有想、无想、及非想、非非想之诸有情中,应供、正自觉者、如来宣说为胜者。诸比丘!信佛之人为信最胜者,更有信最胜之胜果。诸比丘!于有为、无为之诸法中,离贪宣说为最胜者。彼已离慢无渴、舍执着、断流转、尽爱、无贪灭尽之涅盘。诸比丘!信法之人为信最胜者,更信最胜之胜果。诸比丘!于诸僧伽众中,为四双者、八辈者如来之弟子僧伽,宣说为胜者。此世尊之弟子僧伽被尊敬、被恭敬、被供养、应被合掌,为世间无上之福田。诸比丘!信僧伽之人为信最胜者,更信最胜之胜果。实此等三之胜信。」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信最胜者知胜法无上应施信胜佛 无贪安静信胜法无上福田信胜僧 施与胜者增胜福胜寿色誉增悦力 贤人胜法与胜者为天或人悦胜果 我闻世尊说此义。 九一3(三、五、二) 「诸比丘!此最后之生活即为托钵。诸比丘!此托钵者,手持钵游行世间之谓,诸比丘!此贤善男子为〔胜〕义4而成行。不曾被王捕者5,不曾被盗贼拉致者6,不为负债〔而为出家者〕,不为怖畏〔而为出家者〕,不为生息〔增加气力〕而为者,不只如此,已使陷入生、老、死、愁、悲、苦、忧、恼之苦者为灭苦者。是故,应知此无比类苦蕴之终。诸比丘!若出家之善男子而有切望,对欲而怀剧情,怀恚心,怀邪思,为放逸而无知解,不坚固,怀惑心,有自性根者,譬如,诸比丘!如火葬场之炬火,两端已燃,其中间涂粪,于聚落不为薪之用,于林间〔不为木材之用〕。同样,诸比丘!我为此说,此者〔一方〕为舍在家之享乐,而亦〔另一方〕未成满沙门之胜义。」 「世间人之乐恰舍沙门义 续被失弃舍如舍烧场火 破戒无惭者将食国之饭 灼热如火焰不外食铁丸」 九二(三、五、三) 「诸比丘!若比丘执和合衣之裳由后随行,将亦踏我足迹,彼若有切望,对欲怀剧情、怀恚心、怀邪思惟,放逸而无知解,不坚固,怀惑心,如有自性根,则彼由我,或我由彼相远。所以者何?诸比丘!彼比丘不见法,不见法者则不见我。诸比丘!若彼比丘虽住百由旬之处,彼若无切望,对欲不怀剧情,不怀恚心,不怀邪思惟,不放逸而为知解,坚固而为一境心,若有护根,则彼于我或我于彼相近。所以者何?诸比丘!彼之比丘见法,见法者则见我。」 「若彼虽随者大欲心颠倒 欲求由无欲清凉不清凉 贪婪由离欲更应见远离 解法善学法斯则为智者 如深池之底无欲者镇心 无欲者无欲清凉者清凉 离欲者离贪更应见接近」 九三(三、五、四) 「诸比丘!此等有三火。三之为何?为贪火、瞋火、痴火。实诸比丘!此等为三火。」 「贪之焰染欲烧人已麻痹 瞋之焰杀生〔烧〕怀恶心人 痴之焰烧迷不知圣法者 悦我身之人此等不知焰 奈落与傍生修罗恶鬼境 彼等被魔缚诸苦不得脱 日夜依法者正自觉之教 常由不净想消灭贪之焰 胜人以恩慈消灭痴之焰 以证所得慧〔消〕灭痴之焰 贤者消灭彼日夜不厌倦 无残越诸苦无残为圆寂 有识圣见者智者依正智 善知生灭者不行于后有」 九四(三、五、五) 「诸比丘!比丘应以种种方法考察,彼考察彼知解不流于外,〔不使颠倒〕,不安立于内,不取爱等,不怖未来,无有生老死之苦因。」 「断除七之绊7比丘切诱因 破彼生流转于彼无后有」 九五8(三、五、六) 「诸比丘!此等有三欲生。三之为何?为现欲、化乐〔欲〕、他化自在〔欲〕。实诸比丘!此等有三欲生。」 「有现在欲者向他受用欲 他化自在天与化乐诸天 智者于欲乐此处彼处有 天与人舍离断除一切欲 切爱喜执着切断难越流 无残为圆寂无残越诸苦 有识圣见者智者依正智 善知生灭法不行于后有」 九六(三、五、七) 「诸比丘!与欲之系缚相应,与有之系缚相应为再来者,彼归来此世之生。诸比丘!不被欲系缚之束缚,不与有之系缚相应为不还,彼不归来此世。诸比丘!不被欲系缚之束缚,不被有系缚之束缚为阿罗汉〔应供〕,有漏尽。」 「欲绊与生世两者缠众生 生死于轮回断欲未尽漏 缠绵于生世言为不还者 如是断轮回无慢与后有 能得漏尽者此世达彼岸」 第三诵品 九七(三、五、八) 「诸比丘!戒善、法善、慧善比丘,完全住于此法、律而可谓上人。然则,诸比丘!戒善比丘为如何?诸比丘!此处有有戒比丘住于波罗提木叉律仪之抑制,具足行与行处,对微细罪亦见畏,怀学学处。如是,实诸比丘!为戒善比丘。此为善于戒者。又法善者为如何?诸比丘!于此,比丘住于相应七菩提分法之修习行。如是,实诸比丘!为法善比丘。此为善于法者。又慧善者为如何?诸比丘!于此,比丘尽诸漏,于现法自以通知,住于实证,到达无漏心解脱、慧解脱。如是,实诸比丘!成为慧善比丘。如是戒善、法善、慧善者完全住于此法、律而言为上人。」 「身语意无恶言为善戒者 知惭之比丘善法达正觉 随念之比丘言为善法者 知苦舍此世言为善慧者 无漏之比丘无恼断轮回 一切世间闇言为皆舍者」 九八9(三、五、九) 「诸比丘!有此等二施,是财施及法施。诸比丘!此等二施中,法施为最胜。诸比丘!此等有二均分,为财均分及法均分。诸比丘!此等二均分中,法均分为最胜。诸比丘!此有二摄益,为财摄益与法摄益。诸比丘!此等二摄益中,法之摄益为最胜。」 「世尊宣均分胜施言无上 心静得胜觉智者常不祀 谈善逝之教闻者心安静 善逝教厚者可净彼胜的」(阿罗汉果为胜的) 九九(三、五、一○)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我识婆罗门依法证三明,非唯用口语。然诸比丘!我识婆罗门依法证三明,非唯用口语为何?10诸比丘!于此,比丘随念种种之宿住,譬如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百千生、几坏劫、几成劫、几坏成劫,我于彼处如是名、如是姓、为如是族,如是〔吃〕食,受如是苦乐,为如是寿限,彼由其处殁已,生于彼处,我于彼处如是名、如是姓、为如是族,如是〔吃〕食,受如是苦乐,为如是寿限,彼由彼处殁而生于此处,如是彼忆相状而随念种种宿住,此为彼证第一之明。无明灭而明生,闇黑拂而光明生,彼不放逸、勇猛如舍己而住时。复次,诸比丘!比丘以清净超人之天眼见众生之死、生、劣、胜、妙色、恶色、善趣、恶趣之业而知众生之生。实此等之众生成就身恶行,成就语恶行,成就意恶行,谤圣者,怀邪见,受邪见之业,彼等身坏死后,生于无幸处、恶趣、堕处、奈落。或实此等众生成就身妙行,成就语妙行,成就意妙行,不谤圣者,怀正见,受正见之业,彼等身坏死后,生于善趣、天界。如是以清净超人天眼……乃至知应众生……业而生,此为彼证第二明。无明灭而明生,闇黑拂而光明生,彼不放逸、勇猛,如舍己而住时。复次,诸比丘!比丘住于到达实证,于现法以自通知尽诸漏,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此为彼证第三明。无明灭而明生,闇黑拂而光明生,彼不放逸、勇猛,如舍己而住时。如是,我非唯用口语,依法识〔证〕三明婆罗门。」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非只唯口〔语〕随念为宿住 我知婆罗门天界恶趣知 种种宿住知天界恶趣见 或者得尽生神通为牟尼 三明婆罗门依此三之明 我非只唯口言彼为三明11」 我闻世尊说此义。 第五品 摄颂曰: 胜信(九○)与生活(九一),和合(九二)火(九三)考察(九四),生(九五)欲(九六)善(九七)施(九八)法(九九),此等共为十。 三集终了 注1本事经一三五(大正藏、一七卷六九七页),A.N.vol,II,P,34-5;vol,III,P.35-6(汉译南传藏、二○卷六二~六三页、同二一卷四○~四一页)参照。 2胜果(aggappatta)言于各众生类所生者证各为胜生为秀生,或证为胜生之出世间之道果而悦、欢喜、快乐(注释三七八页)。 3本事经九二(同六八二页),中阿含一四○至边经(大正藏、一卷六四七页),杂阿含卷第十(同二卷七一~二页),S.N.vol.III,P.93(南传藏、一四卷)参照。 4Milindapanha,P.31说出家之目的同于说「般涅盘为我等之胜义(paramattha)」。 5食王之所有谓系于牢而逃走者怖王之捕缚而出家(注释三九一页)。 6谓为被贼拉致于森林将被杀时向贼约定出家,约定供养佛,约定与财之事而被许可而后出家(同上)。 7指爱、见、慢、忿、无明、烦恼、恶行之七系缚(somga)(注释三九一页)。 8本事经一一四(同六九○页)参照。 9本事经九七(同六八三页)惟说施。增一阿含卷第七、有无品三~五(大正藏、二卷五七七页),A.N.volI.PP.91,92(南传藏、一七卷一四八、一四九页)参照。 10A.N.vol.I.P.164(汉译南传藏、一九卷二三七页),D.N.vol.I.P.825(汉译南传藏、六卷九一~九二页)参照。 11「宿住……为牟尼」S.N.vol.I.P.175(汉译南传藏、一三卷二九四页)DhammapadaV.423出自(本卷五五页)。「宿住……言为三明」A.N.vol.I.P.165;PP.167-8出自(同一九卷二三九页)。 一○○(四、一)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我为净手之乞者,最后身之婆罗门,为无上之内科医、外科医。汝等为我实子,由口生、由法生,依法为法之后继者,非财之后继者。诸比丘!此等有二施,为财施及法施。诸比丘!此等二施中,法施为最胜。诸比丘!此等有二均分,有财均分及法均分。诸比丘!此等二均分中,法均分为最胜。诸比丘!此等有二摄益,为财摄益及法摄益。诸比丘!此等二摄益之中,法摄益为最胜。诸比丘!此等有二供养,为财供养及法供养。诸比丘!此二供养中,法供养为最胜。」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一切有类如来愍法之供养为不惜 有之彼岸人天到有情归命于如来」 我闻世尊说此义。 一○一1(四、二) 「诸比丘!此等四为琐物而易得,且此等为无诃责者。四之为何?衣之粪扫衣为琐物而易得,且此为无诃责之物。诸比丘!食物之饭团为琐物而易得,且此为无诃责之物。诸比丘!坐卧树下为琐物而易得,且彼为无诃责之物。诸比丘!作家畜之尿为药品是琐物而易得,且为无诃责之物。实诸比丘!此等之四为琐物而易得,且彼为无诃责之物。是故,诸比丘!比丘依琐物且易得之物而满足,我谓此为沙门分。」 「不恶琐琐易得物衣食卧药心满足 就此四物心离苦快乐之敌无能击 比丘知足不放逸沙门保法应修者」 一○二(四、三) 「诸比丘!我说知者、见者有有漏之尽,非不知者,非不见者。然诸比丘!于知何者、见何者有有漏之尽?诸比丘!此为苦!知者见者为尽有漏者。诸比丘!此为苦之因,知者见者为尽有漏者。诸比丘!此为苦之灭尽,知者见者为尽有漏者。诸比丘!此为到苦灭尽之道,知者见者为尽有漏者。实诸比丘!如是知者见者有有漏之尽。」 「勤学有学者能行直道者 灭尽〔烦恼〕上知根第一智 更知解脱者胜有解脱智 尽世离轮回生智于漏尽 放任懈怠者无智为愚者 一切绊离脱不能到涅盘」 一○三(四、四) 「诸比丘!任何之沙门或婆罗门若『此是苦』不如实知,『此是苦因』不如实知,『此是苦之灭尽』不如实知,『此是到苦灭尽之道』,亦不如实知。诸比丘!我不以彼等为沙门或婆罗门,于诸沙门中不思为沙门,于诸婆罗门中不思为婆罗门,且命终之时,于现法彼等不能以自通知沙门之义、婆罗门之义2,未到达实证。是故,实诸比丘!如何之沙门婆罗门若如实知此是苦,如实知此是苦之因,如实知苦之灭尽,如实知苦灭尽之道,诸比丘!以彼等为沙门或婆罗门,且于诸沙门中思为沙门,于诸婆罗门中思为婆罗门,且命终之时,于现法彼等以自通知沙门之义、婆罗门之义,住于到达实证。」 「不知苦与苦之因何处皆苦无不现 又复不知苦灭道心慧解脱遗失者 不得根绝生老到虽然知苦与苦因 何处皆苦无遗者又知苦灭之行道 能持心慧解脱者不到生老得根绝」 一○四(四、五) 「诸比丘!具足戒,具足定,具足慧,具足解脱,具足解脱智见之比丘为说谕者、教授者、说示者、训诫者、使感动者、使满足者、正法完全说明者。是故,诸比丘!我告如是比丘众所闻之事甚为有益,又诸比丘!我告近如是比丘众甚为有益,诸比丘!我告侍斯比丘众甚为有益,又诸比丘!我告随念斯比丘众甚为有益,又诸比丘!我告模仿斯比丘众甚为有益。所以者何?诸比丘!对斯比丘众奉仕尊敬扈从者,若戒蕴虽未圆成,则修习至圆成;若定蕴虽未圆成,则修习至圆成;若慧蕴虽未圆成,则修习至圆成;若解脱蕴虽未圆成,则修习至圆成;若解脱智见蕴虽未圆成,则修习至圆成。如是,诸比丘!彼等言为教师,言为商主,言为离过患,言为灭闇者,言为与明者,言为荣光辉耀者,言为放光彩者,言为揭炬火者,言为与光者,言为圣者,言为具眼者。」 「心镇气高正生者知因而知悦之生 照辉正法放光辉与光与明贤伶俐 为具眼者离过者持有正智实闻法 贤者深知生之灭不往后有离生死」 一○五(四、六) 「诸比丘!比丘生起渴爱3处,此等为四爱生起之因。四之为何?诸比丘!比丘因衣服生起渴爱处。或诸比丘!比丘因团饭生起渴爱处。或诸比丘!比丘因坐卧处生起渴爱处。或诸比丘!因此处之有,彼处之有,比丘生起渴爱处。」 「4爱为第二者长时有流转 此处彼处有不超轮回有 于爱生之时能知此过患 无爱心不执比丘将游行」 一○六5(四、七) 「诸比丘!于家父母,被子等尊敬,彼等之家同于梵天之家。诸比丘!于家父母被子等尊敬,彼等之家同于古天人之家。诸比丘!于家父母被子等尊敬,彼等之家同于先师之家。诸比丘!于家父母被子等尊敬,彼等之家同于应受崇拜者之家。诸比丘!所谓梵天者,此乃父母之谓。诸比丘!所谓古天人者,此乃父母之谓。诸比丘!所谓先师者,此乃父母之谓。诸比丘!所谓应受崇拜者,此乃父母之谓。所以者何?诸比丘!父母是子等大照顾者、保护者、养育者、引导此世者。」 「梵天与先师家庭之父母 子等应供养爱愍子孙者 如此实智者饮食与衣床 涂身与沐浴以之清洗足 归命于父母应与施恭敬 智者为如此以之事父母 为世所称赞逝将乐天上」 一○七(四、八) 「诸比丘!婆罗门及居士为卿等之大援助者,彼向卿等供养衣服、团饭、坐卧处、疾病之药品道具等,诸比丘!虽然卿等亦为婆罗门及居士之大援助者。不论如何?初善、中善、终善指示彼等之法,具义、具文使知无比类圆满清净之梵行。如是,诸比丘!相互支持和合,将横断瀑流,为正灭苦而住梵行。」 「有家与无家互相合支持 无此之安逸为悟正法者 住家衣资具由有家者济 危害之避难由无家者受 有家在家者善逝为凭借 信阿罗汉者圣慧入三昧 于是应修法往至善趣道 乐往天界者怀望自成悦」 一○八(四、九) 「诸比丘!若比丘众欺瞒、任性、多言、虚伪、不为专心处者,诸比丘!此非我比丘。诸比丘!彼比丘由此离法、律,又诸比丘!彼比丘于此之法、律不增长、发达、开发。然,实诸比丘!不欺瞒、不多言、贤慧、不任性,为专心处之比丘,诸比丘!彼等实是我比丘僧。诸比丘!彼比丘僧不离此法、律,诸比丘!彼比丘僧于法、律达增长、发达、开展。」 「诈顽喧虚伪高傲不专心 正自觉者示于法不进步 不诈无骚贤不顽为专心 正自觉者示于法为进步」 一○九(四、一○) 「诸比丘!犹如人于河流乐气嬉气前行时,岸边站立之具眼者曰:「君!君何故从河流乐气嬉气前行耶?此河之下有波、有涡、鳄鱼栖、夜叉栖、河下有湖水,君!君至其处,死或可受死等之苦。」彼时,诸比丘!彼人闻彼之声,以手足横断水流〔而出〕。实诸比丘!我说此譬喻欲为教之义。此为如斯之义:诸比丘!所谓河流,即此爱之谓。诸比丘!所谓乐气嬉气,即此六内处之谓。诸比丘!所谓河下之湖水,即此五下分结之谓。诸比丘!所谓有波,即此忿与绝望之谓。诸比丘!所谓有涡,即此五欲乐之谓。诸比丘!所谓鳄鱼栖、夜叉栖,即此女人之谓。诸比丘!所谓横断流,即此出离之谓。诸比丘!所谓手足横断水流,即此精进努力之谓。诸比丘!所谓立于岸边之具眼者,即此如来、应供、正自觉者之谓。」 「如舍诸欲苦与共来世将有静安宁 心解脱者有正智到处解脱触涅盘 住于梵行识6〔四谛〕识世之终到彼岸」 一一○7(四、一一) 「诸比丘!比丘若步行时,生欲寻思、瞋寻思、害寻思,诸比丘!若比丘怀彼不断、不拂、不除、不灭,诸比丘!如斯比丘虽步行亦言为无勤、无愧、因循、常为懒怠,缺精进者。诸比丘!比丘若立时,生欲寻思、瞋寻思、害寻思,诸比丘!比丘若怀彼不断、不拂、不除、不灭,诸比丘!如斯比丘虽立亦言为无勤、无愧、因循、常为懒怠,缺精进者。诸比丘!比丘若坐时生欲寻思、瞋寻思、害寻思,诸比丘!比丘若怀彼不断、不拂、不除、不灭,诸比丘!如斯比丘虽坐亦言为无勤、无愧、因循、常为懒怠,缺精进者。诸比丘!醒卧之时,比丘生欲寻思、瞋寻思、害寻思,诸比丘!比丘若怀彼不断、不拂、不除、不灭,诸比丘!如斯比丘虽醒卧亦言为无勤、无愧、因循、常为懒怠,缺精进者。然则,比丘若步行时生欲寻思、瞋寻思、害寻思,诸比丘!比丘若不怀彼,以断、拂、除、灭之,诸比丘!如斯比丘虽步行亦言为热心、知愧、相续、常勤精进、果断者。诸比丘!若立时,生欲寻思、瞋寻思、害寻思,诸比丘!比丘若不怀彼,以断、拂、除、灭之,诸比丘!如斯比丘虽立亦言为热心、知愧、相续、常勤精进、为果断者。诸比丘!比丘若坐时生欲寻思、瞋寻思、害寻思,诸比丘!比丘若不怀彼,以断、拂、除、灭之,诸比丘!虽坐亦言为热心、知愧、相续、常勤精进、为果断者。诸比丘!若卧醒时,生欲寻思、瞋寻思、害寻思,诸比丘!比丘若不怀彼,以断、拂、除、灭之,诸比丘!如斯比丘虽卧醒亦言为热心、知愧、相续、常勤精进、果断者。」 「亦行亦立亦坐亦卧 基于恶家怀寻思者 入于恶道已痴且弱 比丘不胜不证菩提 亦行亦立亦坐亦卧 止寻思者乐寻思止 入于善道已智且强 比丘已胜证大菩提」 一一一8(四、一二) 「诸比丘!住具足戒,具足波罗提木叉,住调御波罗提木叉律仪,具足行与行处,虽对微细罪亦见怖畏,应学自学处。诸比丘!住具足戒,住调御波罗提木叉律仪,具足行与行处,虽对微细罪亦见怖畏,对学自学处者,诸比丘!此上当有何所作。诸比丘!若步行时,比丘已灭贪欲,已灭瞋恚,已灭惛沈、睡眠,已灭掉举、恶作,已舍疑,为勤精进而为正直,念安立而不惑乱,身静然而不粗暴,心专心成一境,诸比丘!如斯比丘虽立亦言为热心、知愧、相续、常勤精进,为果断者。诸比丘!比丘若立时已灭贪欲,已灭瞋恚,已灭惛沈、睡眠,已灭掉举、恶作,已舍疑,勤精进而为正直,念安立而不惑乱,身为静然而不粗暴,心专心成一境,诸比丘!如斯比丘虽立亦言为热心、知愧、相续、常勤精进,为果断者。诸比丘!比丘若坐时已灭贪欲,已灭瞋恚,已灭惛忱、睡眠,已灭掉举、恶作,已舍疑,勤精进而为正直,念安立而不惑乱,身静然而不成粗暴,心专心成一境,诸比丘!如斯比丘虽坐亦言为热心、知愧、相续、常勤精进,为果断者。诸比丘!比丘若卧醒时已灭贪欲,已灭瞋恚,已灭惛忱、睡眠,已灭掉举、恶作,已舍疑,勤精进而为正直,念安立而不惑乱,身静然而不成粗暴,心专心成一境,诸比丘!如斯比丘虽卧醒亦言为热心、知愧、相续、常勤精进,为果断者。」 「若为步伫与坐卧〔肢〕可屈伸比丘心 进于前横后地时五蕴之法见生灭 如此笃境静直常学心为心静直常学 如斯比丘谓断除被人称为果断者」 一一二9(四、一三) 我闻应供已说,世尊说此:「诸比丘!如来完全自觉世间,如来为离世间者。诸比丘!如来完全自觉世间因,如来是舍世间因者。诸比丘!如来完全自觉世间灭,如来实证世间之灭者。诸比丘!如来完全自觉世间灭之道,如来修至世间灭之道者。诸比丘!如来完全已自觉与天俱、魔俱、梵天俱、沙门婆罗门之族俱、天及人俱,对世间能见、能闻、能思、能识、能达、能遍求、能回想、能思考,故言为如来。又诸比丘!如来由完全自觉为无上正等觉之夜,至般涅盘于无余依涅盘界之夜,于此之间已说一切法语为如而非不如,故言为如来。诸比丘!如来说如、行如;行如,彼之为如说。是故说如,彼之行如;行如,彼之说如,故言为如来。诸比丘!如来与天俱、魔俱、梵天俱、沙门婆罗门之族俱、天与人俱,于世间为征服者、非被征服者,见一切之权威者,故言为如来。」世尊说此义,此处如是说: 「一切世间为如实遍知一切之世间 已由一切世间离一切世间无比者 贤者世间胜一切脱离一切世间累 彼为最上之寂止彼悟无畏之涅盘 一切无恼尽有漏切断轮回此之佛 一切之业已得亡灭尽烦恼为解脱 此之应供无上佛演说胜法狮子吼 与天俱世转梵轮天与人信佛之教 御者中之优御者隐者中之寂静仙 解脱中之最上者度脱中之最胜者 群行归命大无畏与天俱世无等者」 我闻世尊说此义。 四集终了 摄颂曰: 婆罗门(一○○)四(一○一)知(一○二),沙门(一○三)戒(一○四)爱(一○五)梵(一○六),大之援助者(一○七)欺骗(一○八)与诸人(一○九),步行(一一○)具足(一一一)世(一一二),此等为十三。在于如是语经为一一二经。 注1A,N.vol.II.PP.26-7(汉译南传藏、二○卷四九~五○页)参照。 2所谓「沙门之义」,称为沙门之意义,云为四沙门果之意。所谓「婆罗门之义」为与彼为同义语。又所谓「沙门之义」四圣道,所谓「婆罗门之义」言为四圣果(注释四三一页)。 3uppajjamana为uppajjanasila(注释四三七页)。 4同于第一五经之偈。 5A.N.vol.I.P.132;vol.II.P.70(汉译南传藏、一九卷一九二页、同二卷一一八页)参照。 6A.N.vol.II.P.6(同一八卷一○页)参照。 7A.N.vol.II.PP.13-14(同二二~四页)参照。 8A.N.vol.II.PP.14-15(同二五~六页)参照。 9A.N.vol.II.PP.23-24(同四二~四页),中阿含世间经(大正藏、一卷六四五页)参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