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增一阿含经卷第一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序品第一 自归能仁第七仙 演说贤圣无上轨 永在生死长流河 世尊今为度黎庶。 尊长迦叶及众僧 贤哲阿难无量闻 善逝泥曰供舍利 从拘夷国至摩竭。 迦叶端思行四等 此众生类坠五道 正觉演道今去世 忆尊巧训怀悲泣。 迦叶思惟正法本 云何流布久在世 最尊种种吐言教 总持怀抱不漏失? 谁有此力集众法 在在处处因缘本? 今此众中智慧士 阿难贤善无量闻, 即击揵椎集四部 比丘八万四千众 尽得罗汉心解脱 以脱缚着处福田。 迦叶哀愍于世故 加忆尊恩过去报 世尊授法付阿难 愿布演法长存世。 云何次第不失绪 三阿僧只集法宝 使后四部得闻法 已闻便得离众苦。 阿难便辞吾不堪 诸法甚深若干种 岂敢分别如来教 佛法功德无量智。 今尊迦叶能堪任 世雄以法付耆旧 大迦叶今为众人 如来在世请半坐。 迦叶报言虽有是 年衰朽老多忘失 汝今总持智慧业 能使法本恒在世。 我今有三清净眼 亦复能知他心智 一切众生种种类 无有能胜尊阿难。 梵天下降及帝释 护世四王及诸天 弥勒兜术寻来集 菩萨数亿不可计, 弥勒梵释及四王 皆悉叉手而启白 一切诸法佛所印 阿难是我法之器。 若使不欲法存者 便为坏败如来教 愿存本要为众生 得济危厄度众难。 释师出世寿极短 肉体虽逝法身在 当令法本不断绝 阿难勿辞时说法。 迦叶最尊及圣众 弥勒梵释及四王 哀请阿难时发言 使如来教不灭尽。 阿难仁和四等具 意转入微师子吼 顾眄四部瞻虚空 悲泣挥泪不自胜, 便奋光明和颜色 普照众生如日初 弥勒睹光及释梵 收舍迟闻无上法。 四部寂静专一心 欲得闻法意不乱 尊长迦叶及圣众 直视睹颜目不眴。 时阿难说经无量 谁能备具为一聚 我今当为作三分 造立十经为一偈, 契经一分律二分 阿毘昙经复三分 过去三佛皆三分 契经律法为三藏。 契经今当分四段 次名增一二名中 三名曰长多璎珞 杂经在后为四分。 尊者阿难作是念 如来法身不败坏 永存于世不断绝 天人得闻成道果。 或有一法义亦深 难持难诵不可忆 我今当集一法义 一一相从不失绪。 亦有二法还就二 三法就三如连珠 四法就四五亦然 五法次六六次七, 八法义广九次第 十法从十至十一 如是法宝终不忘 亦恒处世久存在。 于大众中集此法 即时阿难升乎座 弥勒称善快哉说 诸法义合宜配之。 更有诸法宜分部 世尊所说各各异 菩萨发意趣大乘 如来说此种种别。 人尊说六度无极 布施持戒忍精进 禅智慧力如月初 逮度无极睹诸法。 诸有勇猛施头目 身体血肉无所惜 妻妾国财及男女 此名檀度不应弃。 戒度无极如金刚 不毁不犯无漏失 持心护戒如坯瓶 此名戒度不应弃。 或有人来截手足 不起瞋恚忍力强 如海含容无增减 此名忍度不应弃。 诸有造作善恶行 身口意三无厌足 妨人诸行不至道 此名进度不应弃。 诸有坐禅出入息 心意坚固无乱念 正使地动身不倾 此名禅度不应弃。 以智慧力知尘数 劫数兆载不可称 书疏业聚意不乱 此名智度不应弃。 诸法甚深论空理 难明难了不可观 将来后进怀狐疑 此菩萨德不应弃。 阿难自陈有是念 菩萨之行愚不信 除诸罗汉信解脱 尔乃有信无犹豫。 四部之众发道意 及诸一切众生类 彼有牢信不狐疑 集此诸法为一分。 弥勒称善快哉说 发趣大乘意甚广 或有诸法断结使 或有诸法成道果。 阿难说曰此云何 我见如来演此法 亦有不从如来闻 此法岂非当有疑? 设我言见此义非 于将来众便有虚 今称诸经闻如是 佛处所在城国土。 波罗捺国初说法 摩竭国降三迦叶 释翅拘萨迦尸国 瞻波句留毘舍离, 天宫龙宫阿须伦 干沓和等拘尸城 正使不得说经处 当称原本在舍卫。 吾所从闻一时事 佛在舍卫及弟子 只桓精舍修善业 孤独长者所施园。 时佛在中告比丘 当修一法专一心 思惟一法无放逸 云何一法谓念佛 法念僧念及戒念 施念去相次天念 息念安般及身念 死念除乱谓十念。 此名十念更有十 次后当称尊弟子 初化拘邻真佛子 最后小者名须拔。 以此方便了一法 二从二法三从三 四五六七八九十 十一之法无不了。 从一增一至诸法 义丰慧广不可尽 一一契经义亦深 是故名曰增一含。 今寻一法难明了 难持难晓不可明 比丘自称功德业 今当称之尊第一。 犹如陶家所造器 随意所作无狐疑 如是阿含增一法 三乘教化无差别。 佛经微妙极甚深 能除结使如流河 然此增一最在上 能净三眼除三垢。 其有专心持增一 便为总持如来藏 正使今身不尽结 后生便得高才智。 若有书写经卷者 缯彩花盖持供养 此福无量不可计 以此法宝难遇故。 说此语时地大动 雨天华香至于膝 诸天在空叹善哉 上尊所说尽顺宜。 契经一藏律二藏 阿毘昙经为三藏 方等大乘义玄邃 及诸契经为杂藏。 安处佛语终不异 因缘本末皆随顺 弥勒诸天皆称善 释迦文经得久存。 弥勒寻起手执华 欢喜持用散阿难 此经真实如来说 使阿难寻道果成! 是时,尊者阿难及梵天将诸梵迦夷天,皆来会集。化自在天将诸营从,皆来会聚。他化自在天将诸营从,皆悉来会。兜术天王将诸天之众,皆来会聚。艳天将诸营从,悉来会聚。释提桓因将诸三十三天众,悉来集会。提头赖咤天王将干沓和等,悉来会聚。毘留勒叉天王将诸厌鬼,悉来会聚。毘留跛叉天王将诸龙众,悉来会聚。毘沙门天王将阅叉、罗刹众,悉来会聚。 是时,弥勒大士告贤劫中诸菩萨等:“卿等劝励诸族姓子、族姓女,讽诵受持增一尊法,广演流布,使天、人奉行。” 说是语时,诸天、世人、干沓和、阿须伦、伽留罗、摩睺勒、甄陀罗等,各各白言:“我等尽共拥护是善男子、善女人,讽诵受持增一尊法,广演流布,终不中绝!” 时,尊者阿难告优多罗曰:“我今以此增一阿含嘱累于汝,善讽诵读,莫令漏减。所以者何?其有轻慢此尊经者,便为堕落为凡夫行。何以故?此,优多罗,增一阿含,出三十七道品之教,及诸法皆由此生。” 时,大迦叶问阿难曰:“云何,阿难,增一阿含乃能出生三十七道品之教,及诸法皆由此生?” 阿难报言:“如是,如是,尊者迦叶,增一阿含出生三十七品,及诸法皆由此生。且置增一阿含,一偈之中,便出生三十七品及诸法!” 迦叶问言:“何等偈中出生三十七品及诸法?” 时,尊者阿难便说此偈: 诸恶莫作 诸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所以然者?诸恶莫作,是诸法本,便出生一切善法,以生善法,心意清净,是故,迦叶,诸佛世尊身、口、意行,常修清净。” 迦叶问曰:“云何,阿难,增一阿含独出生三十七品及诸法,余四阿含亦复出生乎?” 阿难报言:“且置,迦叶,四阿含义,一偈之中,尽具足诸佛之教,及辟支佛、声闻之教。所以然者?诸恶莫作,戒具之禁,清白之行,诸善奉行,心意清净,自净其意,除邪颠倒,是诸佛教,去愚惑想。云何,迦叶,戒清净者,意岂不净乎?意清净者,则不颠倒,以无颠倒,愚惑想灭,诸三十七道品果便得成就,以成道果,岂非诸法乎?” 迦叶问曰:“云何,阿难,以此增一付授优多罗,不嘱累余比丘一切诸法乎?” 阿难报言:“增一阿含则是诸法,诸法则是增一阿含,一无有二。” 迦叶问曰:“以何等故,以此增一阿含嘱累优多罗,不嘱累余比丘乎?” 阿难报曰:“迦叶当知,昔者九十一劫,毘婆尸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尔时,此优多罗比丘名曰伊俱优多罗。尔时彼佛以增一之法嘱累此人,使讽诵读。自此以后三十一劫,次复有佛名式诘如来、至真、等正觉。尔时,此优多罗比丘名目伽优多罗,式诘如来复以此法嘱累其人,使讽诵读。即彼三十一劫中,毘舍婆如来、至真、等正觉,复出于世,尔时,此优多罗比丘名龙优多罗,复以此法嘱累其人,使讽诵读。迦叶当知,此贤劫中有拘留孙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尔时,优多罗比丘名雷电优多罗,复以此法嘱累其人,使讽诵读。此贤劫中次复有佛,名拘那含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尔时,优多罗比丘名天优多罗,复以此法嘱累其人,使讽诵读。此贤劫中次复有佛,名迦叶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尔时,优多罗比丘名梵优多罗,复以此法嘱累其人,使讽诵读。 迦叶当知,今释迦文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今此比丘名优多罗。释迦文佛虽般涅槃,比丘阿难犹存于世。世尊以法尽以嘱累我,我今复以此法授与优多罗。所以者何?当观其器,察知原本,然后授法。何以故?过去时于此贤劫中,拘留孙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佑,出现于世。尔时,有王名摩诃提婆,以法治化,未曾阿曲,寿命极长,端正无双,世之希有,八万四千岁中于童子身而自游戏,八万四千岁中以太子身以法治化,八万四千岁中复以王法治化天下。 迦叶当知,尔时,世尊游甘梨园中,食后如昔常法,中庭经行,我及侍者。尔时世尊便笑,口出五色光。我见已,前长跪白世尊曰:‘佛不妄笑,愿闻本末,如来、至真、等正觉,终不妄笑。’ 尔时,迦叶,佛告我言:‘过去世时于此贤劫中,有如来名拘留孙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复于此处为诸弟子而广说法。复次,于此贤劫中,复有拘那含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尔时彼佛亦于此处而广说法。次复,此贤劫中迦叶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迦叶如来亦于此处而广说法。’ 尔时,迦叶,我于佛前长跪白佛言:‘愿令后释迦文佛亦于此处,与诸弟子具足说法,此处便为四如来金刚之座,恒不断绝。’ 尔时,迦叶,释迦文佛于彼坐,便告我言:‘阿难,昔者此坐,贤劫之中有王出世,名摩诃提婆,乃至八万四千岁以王法教化,训之以德,经历年岁,便告劫比言:若见我首有白发者,便时告吾。尔时,彼人闻王教令,复经数年,见王首上有白发生,便前长跪白大王曰:大王当知,首上已生白发。时王告彼人言:捉取金镊,拔吾白发,着吾手中。尔时,彼人受王教令,便执金镊,前拔白发。尔时,大王见白发已,便说此偈: 于今我首上 已生衰耗毛 天使已来至 宜当时出家。 我今已食人中之福,宜当自勉升天之德,剃除须发,着三法衣,以信坚固,出家学道,离于众苦。尔时,王摩诃提婆便告第一太子,名曰长寿:卿今知否,吾首已生白发,意欲剃除须发,着三法衣,以信坚固,出家学道,离于众苦?汝绍吾位,以法治化,勿令有失,违吾言教,造凡夫行。所以然者?若有斯人,违吾言者,便为凡夫之行。凡夫者,长处三涂、八难之中。尔时,王摩诃提婆以王之位授太子已,复以财宝赐与劫比,便于彼处剃除须发,着三法衣,以信坚固,出家学道,离于众苦,于八万四千岁善修梵行,行四等心:慈、悲、喜、护,身逝命终,生梵天上。 时,长寿王忆父王教,未曾暂舍,以法治化,无有阿曲,未经旬日,便复得作转轮圣王,七宝具足。所谓七宝者:轮宝、象宝、马宝、珠宝、玉女宝、典藏宝、典兵宝,是谓七宝。复有千子,勇猛智慧,能除众苦,统领四方。时,长寿王以前王法,如上作偈: 敬法奉所尊 不忘本恩报 复能崇三业 智者之所贵。’ 我观此义已,以此增一阿含授与优多罗比丘。何以故?一切诸法皆有所由。” 时,尊者阿难告优多罗曰:“汝前作转轮圣王时,不失王教,今复以此法而相嘱累,不失正教,莫作凡夫之行。汝今当知,若有违失如来善教者,便堕凡夫地中。何以故?时,王摩诃提婆不得至竟解脱之地,未得解脱至安隐处,虽受梵天福报,犹不至究竟。如来善业,乃名究竟安隐之处,快乐无极,天、人所敬,必得涅槃。以是之故,优多罗,当奉持此法,讽诵读念,莫令缺漏。” 尔时,阿难便说偈曰: 于法当念故 如来由是生 法兴成正觉 辟支罗汉道。 法能除众苦 亦能成果实 念法不离心 今报后亦受。 若欲成佛者 犹如释迦文 受持三藏法 句逗不错乱。 三藏虽难持 义理不可穷 当诵四阿含 便断天人径。 阿含虽难诵 经义不可尽 戒律勿令失 此是如来宝。 禁律亦难持 阿含亦复然 牢持阿毘昙 便降外道术。 宣畅阿毘昙 其义亦难持 当诵三阿含 不失经句逗。 契经阿毘昙 戒律流布世 天人得奉行 便生安隐处。 设无契经法 亦复无戒律 如盲投于冥 何时当见明? 以是嘱累汝 并及四部众 当持勿轻慢 于释迦文尼。 尊者阿难说是语时,天地六反震动。诸尊神天在虚空中,手执天华而散尊者阿难上,及散四部之众。 一切天、龙、鬼神、干沓和、阿须伦、加留罗、甄陀罗、摩休勒等,皆怀欢喜而悉叹曰:“善哉,善哉!尊者阿难,上中下言,悉无不善,于法当恭敬,诚如所说。诸天、世人无不从法而得成就,若有行恶,便堕地狱、饿鬼、畜生。” 尔时,尊者阿难于四部众中而师子吼,劝一切人,奉行此法。尔时,座上三万天、人得法眼净。 尔时,四部之众、诸天、世人闻尊者所说,欢喜奉行。 --------------------------------------- (一)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便成神通,去众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佛,当善修行,当广演布,便成神通,去众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便成神通,去众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法,当善修行,当广演布,便成神通,去众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便成神通,去众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众,当善修行,当广演布,便成神通,除众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演布一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便成神通,除众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戒,当善修行,当广演布,便成神通,除去众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是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便成神通,去众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施,当善修行,当广演布,便成神通,除众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如是,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天,当善修行,当广演布,便成神通,除去诸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休息,当善修行,当广演布,便成神通,去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安般,当善修行,当广演布,便成神通,去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便成神通,除诸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身非常,当善修行,当广演布,便成神通,去众乱想,得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死,当善修行,当广演布,便成神通,去众乱想,得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法圣众念 戒施及天念 休息安般念 身死念在后 增一阿含经卷第一 于今我首上 已生衰耗毛 天使已来至 宜当时出家。 “我今已食人中之福,宜当自勉升天之德,剃除须发,着三法衣,以信坚固,出家学道,离于众苦。时,长寿王告第一太子善观曰:‘卿今知否,吾已首上生白发,意欲剃除须发,着三法衣,以信坚固,出家学道,离于众苦?汝绍吾位,以法治化,勿令有失,违吾言教,造凡夫行。所以然者?若有斯人,违吾言者,为凡夫之行。夫,凡夫者,长处三涂、八难之中。’时,王长寿八万四千岁善修梵行,行四等心:慈、悲、喜、护,身逝命终,生梵天上。时,王善观忆父王教,未曾暂舍,以法治化,无有阿曲。迦叶,知否,尔时摩诃提婆,岂异人乎?莫作是观,尔时王者,今释迦文是。时长寿王者,今阿难身是。尔时善观者,今优多罗比丘是,恒受王法未曾舍忘,亦不断绝。时,善观王复兴父王敕,以法治化,不断王教。所以然者,以父王教,难得违故。”尔时,尊者阿难便说偈曰: 广演品第三 (一)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已修行一法,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佛。” 佛告诸比丘:“云何修行念佛,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 尔时,诸比丘白世尊曰:“诸法之本,如来所说。唯愿世尊为诸比丘说此妙义,诸比丘从如来闻已,便当受持。”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广分别之。” 答曰:“如是,世尊。” 诸比丘前受教已,世尊告曰:“若有比丘正身正意,结跏趺坐,系念在前,无有他想,专精念佛,观如来形,未曾离目,已不离目,便念如来功德:如来体者,金刚所成,十力具长,四无所畏,在众勇健。如来颜貌,端正无双,视之无厌,戒德成就,犹如金刚,而不可毁,清净无瑕,亦如琉璃。如来三昧,未始有减,已息永寂,而无他念,憍慢强梁,诸情憺怕,欲意、恚想、愚惑之心、犹豫网结,皆悉除尽。如来慧身,智无崖底,无所罣碍。如来身者,解脱成就,诸趣已尽,无复生分,言,我当更堕于生死。如来身者,度知见城,知他人根,应度不度,此死生彼,周旋往来生死之际,有解脱者,无解脱者,皆具知之。是谓修行念佛,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常当思惟,不离佛念,便当获此诸善功德。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修行、广布一法已,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法。” 佛告诸比丘:“云何修行念法,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 尔时,诸比丘白世尊曰:“诸法之本,如来所说。唯愿世尊为诸比丘说此妙义,诸比丘从如来闻已,便当受持。”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广分别说。” 对曰:“如是,世尊。” 诸比丘前受教已,佛告之曰:“若有比丘正身正意,结跏趺坐,系念在前,无有他想,专精念法,除诸欲爱,无有尘劳,渴爱之心,永不复兴:夫,正法者,于欲至无欲,离诸结缚、诸盖之病。此法犹如众香之气,无有瑕疵乱想之念。是谓,比丘,修行念法者,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常当思惟,不离法念,便当获此诸善功德。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修行一法已,便有名誉,成大功德,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僧。” 佛告诸比丘:“云何修行念僧,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 尔时,诸比丘白世尊曰:“诸法之本,如来所说。唯愿世尊为诸比丘说此妙义,诸比丘从如来闻已,便当受持。”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广分别说。” 对曰:“如是,世尊。” 诸比丘前受教已,世尊告曰:“若有比丘正身正意,结跏趺坐,系念在前,无有他想,专精念众:如来圣众,善业成就,质直顺义,无有邪业,上下和穆,法法成就。如来圣众,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脱成就,度知见成就。圣众者,所谓四双八辈,是谓如来圣众,应当恭敬,承事礼顺。所以然者?是世福田故。于此众中,皆同一器,亦以自度,复度他人至三乘道,如此之业名曰圣众。是谓,诸比丘,若念僧者,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常当思惟,不离僧念,便当获此诸善功德。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修行一法已,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戒。” 佛告诸比丘:“云何修行念戒,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 尔时,诸比丘白世尊曰:“诸法之本,如来所说。唯愿世尊为诸比丘说此妙义,诸比丘从如来闻已,便当受持。”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广分别说。”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 诸比丘前受教已,世尊告曰:“若有比丘正身正意,结跏趺坐,系念在前,无有他想,专精念戒:所谓戒者,息诸恶故,戒能成道,令人欢喜,戒缨络身,现众好故。夫,禁戒者,犹吉祥瓶,所愿便克,诸道品法,皆由戒成。如是,比丘,行禁戒者,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常当思惟,不离戒念,便当获此诸善功德。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修行一法已,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施。” 佛告诸比丘:“云何修行念施,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 尔时,诸比丘白世尊曰:“诸法之本,如来所说。唯愿世尊为诸比丘说此妙义,诸比丘从如来闻已,便当受持。”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广分别说。”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 诸比丘前受教已,世尊告曰:“若有比丘正身正意,结跏趺坐,系念在前,无有他想,专精念施:我今所施,施中之上,永无悔心,无返报想,快得善利,若人骂我,我终不报,设人害我,手卷相加,刀杖相向,瓦石相掷,当起慈心,不兴瞋恚。我所施者,施意不绝。是谓,比丘,名曰大施,便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常当思惟,不离施念,便当获此诸善功德。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修行一法已,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法,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天。” 佛告诸比丘:“云何修行念天,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 尔时,诸比丘白世尊曰:“诸法之本,如来所说。唯愿世尊为诸比丘说此妙义,诸比丘从如来闻已,便当受持。”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广分别说。”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 诸比丘前受教已,世尊告曰:“若有比丘正身正意,结跏趺坐,系念在前,无有他想,专精念天:身、口、意净,不造秽行,行戒成身,身放光明,无所不照,成彼天身,善果报,成彼天身,众行具足,乃成天身,如是,诸比丘,名曰念天,便得具足,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常当思惟,不离天念,便当获此诸善功德。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修行一法已,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休息。” 佛告诸比丘:“云何修行念休息,便有名誉,成大果报,众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 尔时,诸比丘白世尊曰:“诸法之本,如来所说。唯愿世尊为诸比丘说此妙义,诸比丘从如来闻已,便当受持。”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广分别说。”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 诸比丘前受教已,世尊告曰:“若有比丘正身正意,结跏趺坐,系念在前,无有他想,专精念休息:所谓休息者,心意想息,志性详谛,亦无卒暴,恒专一心,意乐闲居,常求方便,入三昧定,常念不贪,胜光上达,如是,诸比丘,名曰念休息,便得具足,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常当思惟,不离休息念,便当获此诸善功德。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修行一法已,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具,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安般。” 佛告诸比丘:“云何修行念安般,便有名誉,成大果报,众善普具,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 尔时,诸比丘白世尊曰:“诸法之本,如来所宣,唯愿世尊为诸比丘说此妙义,诸比丘从如来闻已,便当受持。”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广分别说。”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 诸比丘前受教已,世尊告曰:“若有比丘正身正意,结跏趺坐,系念在前,无有他想,专精念安般。所谓安般者,若息长时,亦当观知我今息长,若复息短,亦当观知我今息短;若息极冷,亦当观知我身息冷,若复息热,亦当观知我今息热;具观身体,从头至足皆当观知;若复息有长短,亦当观息有长有短,用心持身,知息长短,皆悉知之,寻息出入,分别晓了;若心持身知息长短,亦复知之,数息长短,分别晓了;如是,诸比丘,名曰念安般,便得具足,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常当思惟,不离安般念,便当获此诸善功德。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修行一法已,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道,便成神通,除诸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身。” 佛告诸比丘:“云何修行念身,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 尔时,诸比丘白世尊曰:“诸法之本,如来所宣,唯愿世尊为诸比丘说此妙法,诸比丘从如来闻法已,便当受持。”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广分别说。”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 诸比丘前受教已,世尊告曰:“若有比丘正身正意,结跏趺坐,系念在前,无有他想,专精念身。所谓念身者,发、毛、爪、齿、皮、肉、筋、骨、胆、肝、肺、心、脾、肾、大肠、小肠、白膜、膀胱、屎、尿、百叶、沧、肠、胃、泡、溺、泪、唾、涕、脓、血、肪脂、涎、髑髅、脑。何者是身为?地种是也,水种是也,火种是耶,风种是也。为父种、母种所造耶,从何处来,为谁所造?眼、耳、鼻、口、身、心,此终当生何处?如是,诸比丘,名曰念身,便得具足,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常当思惟,不离身念,便当获此诸善功德。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修行一法已,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死。” 佛告诸比丘:“云何修行念死,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 尔时,诸比丘白世尊曰:“诸法之本,如来所宣,唯愿世尊为诸比丘说此妙法,诸比丘从如来闻法已,便当受持。”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广分别说。”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 诸比丘前受教已,世尊告曰:“若有比丘正身正意,结跏趺坐,系念在前,无有他想,专精念死。所谓死者,此没生彼,往来诸趣,命逝不停,诸根散坏,如腐败木,命根断绝,宗族分离,无形无响,亦无相貌,如是,诸比丘,名曰念死,便得具足,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常当思惟,不离死念,便当获此诸善功德。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法及圣众 乃至竟死念 虽与上同名 其义各别异 增一阿含经卷第二 弟子品第四 (一)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声闻中第一比丘,宽仁博识,善能劝化,将养圣众,不失威仪,所谓阿若拘邻比丘是,初受法味,思惟四谛,亦是阿若拘邻比丘;善能劝导,福度人民,所谓优陀夷比丘是;速成神通,中不有诲,所谓摩诃男比丘是;恒飞虚空,足不蹈地,善肘比丘是;乘虚教化,意无荣冀,所谓婆破比丘是;居乐天上,不处人中,所谓牛迹比丘是;恒观恶露不净之想,善胜比丘是;将养圣众,四事供养,所谓优留毘迦叶比丘是;心意寂然,降伏诸结,所谓江迦叶比丘是;观了诸法,都无所著,所谓象迦叶比丘是。” 拘邻陀、夷、男 善肘、婆第五 牛迹、及善胜 迦叶三兄弟 (二)“我声闻中第一比丘,威容端正,行步庠序,所谓马师比丘是;智慧无穷,决了诸疑,所谓舍利弗比丘是;神足轻举,飞到十方,所谓大目揵连比丘是;勇猛精进,堪任苦行,所谓二十亿耳比丘是;十二头陀,难得之行,所谓大迦叶比丘是;天眼第一,见十方域,所谓阿那律比丘是;坐禅入定,心不错乱,所谓离曰比丘是;能广劝率,施立斋讲,陀罗婆摩罗比丘是;安造房舍,兴招提僧,所谓小陀罗婆摩罗比丘是;贵豪种族,出家学道,所谓罗吒婆罗比丘是;善分别义,敷演道教,所谓大迦旃延比丘是。” 马师、舍利弗 拘律、耳、迦叶 阿那律、离曰 摩罗、吒、旃延 (三)“我声闻中第一比丘,堪任受筹,不违禁法,所谓军头婆漠比丘是;降伏外道,履行正法,所谓宾头卢比丘是;瞻视疾病,供给医药,所谓识比丘是,四事供养衣被、饮食,亦是识比丘;能造偈颂,叹如来德,鹏耆舍比丘是,言论辩了而无疑滞,亦是鹏耆舍比丘;得四辩才,触难答对,所谓摩诃拘絺罗比丘是;清净闲居,不乐人中,所谓坚牢比丘是;乞食耐辱,不避寒暑,所谓难提比丘是;独处静坐,专意念道,所谓今毘罗比丘是;一坐一食,不移乎处,所谓施罗比丘是;守持三衣,不离食、息,所谓浮弥比丘是。” 军头、宾头卢 识、鹏、拘絺罗 善牢及难提 今毘、施罗、弥 (四)“我声闻中第一比丘,树下坐禅,意不移转,所谓狐疑离曰比丘是;苦身露坐,不避风雨,所谓婆嗟比丘是;独乐空闲,专意思惟,所谓陀素比丘是;着五纳衣,不着荣饰,所谓尼婆比丘是;常乐冢间,不处人中,所谓优多罗比丘是;恒坐草蓐,日福度人,所谓卢醯甯比丘是;不与人语,视地而行,所谓优钳摩尼江比丘是;坐起行步,常入三昧,所谓删提比丘是;好游远国,教授人民,所谓昙摩留支比丘是;喜集圣众,论说法味,所谓迦泪比丘是。” 狐疑、婆蹉离 陀苏、婆、优多 卢醯、优迦摩 息、昙摩留泪 (五)“我声闻中第一比丘,寿命极长,终不中夭,所谓婆拘罗比丘是;常乐闲居,不处众中,所谓婆拘罗比丘是;能广说法,分别义理,所谓满愿子比丘是;奉持戒律,无所触犯,优波离比丘是;得信解脱,意无犹豫,所谓婆迦利比丘是;天体端正,与世殊异,所谓难陀比丘是,诸根寂静,心不变易,亦是难陀比丘;辩才卒发,解人疑滞,所谓婆陀比丘是;能广说义,理不有违,所谓斯尼比丘是;喜着好衣,行本清净,所谓天须菩提比丘是;常好教授诸后学者,难陀迦比丘是;善诲禁戒比丘尼僧,所谓须摩那比丘是。” 婆拘、满、波离 婆迦利、难陀 陀、尼、须菩提 难陀、须摩那 (六)“我声闻中第一比丘,功德盛满,所适无短,所谓尸婆罗比丘是;具足众行道品之法,所谓优波先迦兰陀子比丘是;所说和悦,不伤人意,所谓婆陀先比丘是;修行安般,思惟恶露,所谓摩诃迦延那比丘是;计我无常,心无有想,所谓优头槃比丘是;能杂种论,畅悦心识,所谓拘摩罗迦叶比丘是;着弊恶衣,无所羞耻,所谓面王比丘是;不毁禁戒,诵读不懈,所谓罗云比丘是;以神足力能自隐曀,所谓般兔比丘是;能化形体,作若干变,所谓周利般兔比丘是。” 尸婆、优波先 婆陀、迦延那 优头、王、迦叶 罗云、二般兔 (七)“我声闻中第一比丘,豪族富贵,天性柔和,所谓释王比丘是;乞食无厌足,教化无穷,所谓婆提婆罗比丘是,气力强盛,无所畏难,亦是婆提婆罗比丘是;音响清彻,声至梵天,所谓罗婆那婆提比丘是;身体香洁,熏乎四方,鸯迦阇比丘是。我声闻中第一比丘,知时明物,所至无疑,所忆不忘,多闻广远,堪任奉上,所谓阿难比丘是;庄严服饰,行步顾影,所谓迦持利比丘是;诸王敬待,群臣所宗,所谓月光比丘是;天人所奉,恒朝侍省,所谓输提比丘是,以舍人形,像天之貌,亦是输提比丘;诸天师导,旨授正法,所谓天比丘是;自忆宿命无数劫事,所谓果衣比丘是。” 释王、婆提波 罗婆、鸯迦阇 阿难、迦、月光 输提、天、婆醯 (八)“我声闻中第一比丘,体性利根,智慧渊远,所谓鸯掘魔比丘是;能降伏魔外道邪业,所谓僧迦摩比丘是;入水三昧,不以为难,所谓质多舍利弗比丘是,广有所识,人所敬念,亦是质多舍利弗比丘是;入火三昧,普照十方,所谓善来比丘是;能降伏龙,使奉三尊,所谓那罗陀比丘是;降伏鬼神,改恶修善,所谓鬼陀比丘是;降干沓和,勤行善行,所谓毘卢遮比丘是;恒乐空定,分别空义,所谓须菩提比丘是,志在空寂,微妙德业,亦是须菩提比丘;行无想定,除去诸念,所谓耆利摩难比丘是;入无愿定,意不起乱,所谓焰盛比丘是。” 鸯掘、僧迦摩 质多、婆、那罗 阅叉、浮卢遮 善业及摩难 (九)“我声闻中第一比丘,入慈三昧,心无恚怒,梵摩达比丘是;入悲三昧,成就本业,所谓须深比丘是;得喜行德,无若干想,所谓娑弥陀比丘是;常守护心,意不舍离,所谓跃波迦比丘是;行焰盛三昧,终不解脱,所谓昙弥比丘是;言语粗犷,不避尊贵,所谓比利陀婆遮比丘是,入金光三昧,亦是比利陀婆遮比丘;入金刚三昧,不可沮坏,所谓无畏比丘是;所说决了,不怀怯弱,所谓须泥多比丘是;恒乐静寂,意不处乱,所谓陀摩比丘是;义不可胜,终不可伏,所谓须罗陀比丘是。” 梵达、须深摩 娑弥、跃、昙弥 毘利陀、无畏 须泥陀、须罗 (一○)“我声闻中第一比丘,晓了星宿,预知吉凶,所谓那伽波罗比丘是;恒喜三昧,禅悦为食,所谓婆私吒比丘是;常以喜为食,所谓须夜奢比丘是;恒行忍辱,对至不起,所谓满愿盛明比丘是;修习日光三昧,所谓弥奚比丘是;明算术法,无有差错,所谓尼拘留比丘是;分别等智,恒不忘失,所谓鹿头比丘是;得雷电三昧者,不怀恐怖,所谓地比丘是;观了身本,所谓头那比丘是;最后取证得漏尽通,所谓须拔比丘是。” 那迦、吒、舍那 弥奚、尼拘留 鹿头、地、头那 须拔最在后 此百贤圣悉应广演。 --------------------------------------------- (一)“我声闻中第一比丘尼,久出家学,国王所敬,所谓大爱道瞿昙弥比丘尼是;智慧聪明,所谓识摩比丘尼是;神足第一,感致诸神,所谓优钵华色比丘尼是;行头陀法,十一限碍,所谓机梨舍瞿昙弥比丘尼是;天眼第一,所照无碍,所谓奢拘梨比丘尼是;坐禅入定,意不分散,所谓奢摩比丘尼是;分别义趣,广演道教,所谓波头兰阇那比丘尼是;奉持律教,无所加犯,所谓波罗遮那比丘尼是;得信解脱,不复退还,所谓迦旃延比丘尼是;得四辩才,不怀怯弱,所谓最胜比丘尼是。” 大爱及识摩 优钵、机昙弥 拘利、奢、兰阇 那罗、迦旃胜 (二)“我声闻中第一比丘尼,自识宿命无数劫事,所谓扙陀迦毘离比丘尼是;颜色端正,人所敬爱,所谓醯摩阇比丘尼是;降伏外道,立以正教,所谓输那比丘尼是;分别义趣,广说分部,所谓昙摩提那比丘尼是;身着粗衣,不以为愧,所谓优多罗比丘尼是;诸根寂静,恒若一心,所谓光明比丘尼是;衣服齐整,常如法教,所谓禅头比丘尼是;能杂种论,亦无疑滞,所谓檀多比丘尼是;堪任造偈,赞如来德,所谓天与比丘尼是;多闻博知恩慧接下,所谓瞿卑比丘尼是。” 拔陀、阇、输那 昙摩那、优多 光明、禅、檀多 天与及瞿卑 (三)“我声闻中第一比丘尼,恒处闲静,不居人间,所谓无畏比丘尼是;苦体乞食,不择贵贱,所谓毘舍佉比丘尼是;一处一坐,终不移易,所谓拔陀婆罗比丘尼是;遍行乞求,广度人民,所谓摩怒呵利比丘尼是;速成道果,中间不滞,所谓陀摩比丘尼是;执持三衣,终不舍离,所谓须陀摩比丘尼是;恒坐树下,意不改易,所谓珕须那比丘尼是;恒居露地,不念覆盖,所谓奢陀比丘尼是;乐空闲处,不在人间,所谓优迦罗比丘尼是;长坐草蓐,不着服饰,所谓离那比丘尼是;着五纳衣,以次分越,所谓阿奴波摩比丘尼是。” 无畏、多毘舍 婆陀、阿奴波 檀、须檀、奢多 优迦、离、阿奴 (四)“我声闻中第一比丘尼,乐空冢间,所谓优迦摩比丘尼是;多游于慈,愍念生类,所谓清明比丘尼是;悲泣众生,不及道者,所谓素摩比丘尼是;喜得道者,愿及一切,所谓摩陀利比丘尼是;护守诸行,意不远离,所谓迦罗伽比丘尼是;守空执虚,了之无有,所谓提婆修比丘尼是;心乐无想,除去诸着,所谓日光比丘尼是;修习无愿,心恒广济,所谓末那婆比丘尼是;诸法无疑,度人无限,所谓毘摩达比丘尼是;能广说义,分别深法,所谓普照比丘尼是。” 优迦、明、素摩 摩陀、迦、提婆 日光、摩那婆 毘摩达、普照 (五)“我声闻中第一比丘尼,心怀忍辱,如地容受,所谓昙摩提比丘尼是;能教化人,使立檀会,所谓须夜摩比丘尼是,办具床座,亦是须夜摩比丘尼是;心已永息,不兴乱想,所谓因陀阇比丘尼是;观了诸法,而无厌足,所谓龙比丘尼是;意强勇猛,无所染着,所谓拘那罗比丘尼是;入水三昧,普润一切,所谓婆须比丘尼是;入焰光三昧,悉照萠类,所谓降提比丘尼是;观恶露不净,分别缘起,所谓遮波罗比丘尼是;育养众人,施与所乏,守迦比丘尼是;我声闻中最后第一比丘尼,拔陀军陀罗拘夷国比丘尼是。” 昙摩、须夜摩 因提、龙、拘那 婆须、降、遮波 守迦、拔陀罗 此五十比丘尼,当广说如上。 -------------------------------------------------------- (一)“我弟子中,初闻法药,成贤圣证,三果商客是,第一智慧,质多长者是;神德第一,所谓犍提阿蓝是;降伏外道,所谓掘多长者是;能说深法,所谓优波掘长者是;恒坐禅思,呵侈阿罗婆是;降伏魔宫,所谓勇健长者是;福德盛满,阇利长者是;大檀越主,所谓须达长者是;门族成就,泯兔长者是。” 三果、质、干提 掘、波及罗婆 勇、阇利、须达 泯兔是谓十 (二)“我弟子中第一优婆塞,好问义趣,所谓生漏婆罗门是;利根通明,所谓梵摩俞是;诸佛信使,御马摩纳是;计身无我,喜闻笒婆罗门是;论不可胜,毘裘婆罗门是;能造诵偈,优婆离长者是,言语速疾,亦是优波离长者;喜施好宝,不有吝心,所谓殊提长者是;建立善本,所谓优迦毘舍离是;能说妙法,所谓最上无畏优婆塞是;所说无畏,善察人根,所谓头摩大将领毘舍离是。” 生漏、梵摩俞 御马及闻笒 毘裘、优波离 殊提、优、畏、摩 (三)“我弟子中第一优婆塞,好喜惠施,所谓毘沙王是;所施狭少,光明王是;建立善本,王波斯匿是;得无根善信,起欢喜心,所谓王阿阇世是;至心向佛,意不变易,所谓优填王是;承事正法,所谓月光王子是;供奉圣众,意恒平等,所谓造只洹王子是;常喜济彼,不自为己,师子王子是;善恭奉人,无有高下,无畏王子是;颜貌端正,与人殊胜,所谓鸡头王子是。” 毘沙王、光明 波斯匿、阇王 月、只桓、优填 师子、畏、鸡头 (四)“我弟子中第一优婆塞,恒行慈心,所谓不尼长者是;心恒悲念一切之类,所谓摩诃纳释种是;常行喜心,所谓拔陀释种是;恒行护心,不失善行,所谓毘阇先优婆塞是;堪任行忍,所谓师子大将是;能杂种论,所谓毘舍御优婆塞是;贤圣默然,难提婆罗优婆塞是;勤修善行,无有休息,所谓优多罗优婆塞是;诸根寂静,所谓天摩优婆塞是;我弟子中最后受证,所谓拘夷那摩罗是。” 不尼、摩诃纳 拔陀、优多罗 师子、毘舍、离 优多、天、摩罗 四十优婆塞,尽当广说如上。 -------------------------------------------------- (一)“我弟子中第一优婆斯,初受道证,所谓难陀难陀婆罗优婆斯是;智慧第一,久寿多罗优婆斯是;恒喜坐禅,须毘耶女优婆斯是;慧根了了,毘浮优婆斯是;堪能说法,鸯竭阇优婆斯是;善演经义,跋陀娑罗须焰摩优婆斯是;降伏外道,婆修陀优婆斯是;音响清彻,无优优婆斯是;能种种论,婆罗陀优婆斯是;勇猛精进,所谓须头优婆斯是。” 难陀陀、久寿 须毘、鸯竭阇 须焰及无优 婆罗陀、须头 (二)“我弟子中第一优婆斯,供养如来,所谓摩利夫人是;承事正法,所谓须赖婆夫人是;供养圣众,舍弥夫人是;瞻视当来过去贤士,所谓月光夫人是;檀越第一,雷电夫人是;恒行慈三昧,所谓摩诃光优婆斯是;行悲哀愍,毘提优婆斯是;喜心不绝,拔提优婆斯是;行守护业,难陀母优婆斯是;得信解脱,照曜优婆斯是。” 摩利、须赖婆 舍弥、光月、雷 大光、毘提、陀 难陀及照曜 (三)“我弟子中第一,恒行忍辱,所谓无优优婆斯是;行空三昧,所谓毘雠先优婆斯是;行无想三昧,所谓优那陀优婆斯是;行无愿三昧,无垢优婆斯是;好教授彼,尸利夫人优婆斯是;善能持戒,鸯竭摩优婆斯是;形貌端正,雷焰优婆斯是;诸根寂静,最胜优婆斯是;多闻博知,泥罗优婆斯是;能造颂偈,脩摩迦提须达女优婆斯是;无所怯弱,亦是须达女优婆斯是;我声闻中最后取证优婆斯者,所谓蓝优婆斯是。” 无优、毘雠先 优那、无垢、尸 鸯竭、雷焰、胜 泥、脩、蓝摩女 此三十优婆斯,广说如上。 ------------------------------------------------------- (一)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受形大者,莫过阿须伦王。比丘当知,阿须伦形广长八万四千由延,口纵广千由旬。比丘当知,或有是时,阿须伦王欲触犯日时,倍复化身十六万八千由旬,往日月前。日月王见已,各怀恐怖,不宁本处。所以然者?阿须伦形甚可畏故,彼日月王以怀恐惧,不复有光明。然阿须伦不敢前捉日月。何以故?日月威德有大神力,寿命极长,颜色端正,受乐无穷,欲知寿命长短者,住寿一劫;复是此间众生福佑,令日月王不为阿须伦所见触恼。尔时,阿须伦便怀愁忧,即于彼没。 如是,诸比丘,弊魔波旬恒在汝后,求其方便,坏败善根。波旬便化极妙奇异色、声、香、味、细滑之法,欲迷乱诸比丘意。波旬作是念:‘我当会遇得比丘眼便,亦当得耳、鼻、口、身、意之便。’尔时,比丘虽见极妙六情之法,心不染着,尔时,弊魔波旬便怀愁忧,即退而去。所以然者?多萨阿竭、阿罗呵威力所致。何以故?诸比丘不近色、声、香、味、细滑法。尔时,比丘恒作是学:受人信施,极为甚难,不可消化,堕坠五趣,不得至无上正真之道,要当专意,未获者获,未得者得,未度者度,未得证者教令成证。是故,诸比丘,未有信施,不起想念,以有信施,便能消化,不起染着。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一人出现于世,多饶益人,安隐众生,愍世群萌,欲使天、人获其福佑。云何为一人?所谓多萨阿竭、阿罗呵、三耶三佛,是谓一人出现于世,多饶益人,安隐众生,愍世群萌,欲使天、人获其福佑。是故,诸比丘,常兴恭敬于如来所。是故,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一人出现于世,便有一人入道在于世间,亦有二谛、三解脱门、四谛真法、五根、六邪见灭、七觉意、贤圣八道品、九众生居、如来十力、十一慈心解脱,便出现于世。云何为一人?所谓多萨阿竭、阿罗呵、三耶三佛,是谓一人出现于世,便有一人入道在于世间,亦有二谛、三解脱门、四谛真法、五根、六邪见灭、七觉意、贤圣八道品、九众生居、如来十力、十一慈心解脱,便出现于世。是故,诸比丘,常兴恭敬于如来所,亦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一人出现于世,便有智慧光明出现于世。云何为一人?所谓多萨阿竭、阿罗呵、三耶三佛,是谓一人出现于世,便有智慧光明出现于世。是故,诸比丘,当信心向佛,无有倾邪。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一人出现于世,无明大冥便自消灭。尔时,凡愚之士为此无明所见缠结,生死所趣,如实不知,周旋往来今世、后世,从劫至劫,无有解已,若多萨阿竭、阿罗呵、三耶三佛出现世时,无明大暗便自消灭。是故,诸比丘,当念承事诸佛。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一人出现于世,便有三十七品出现于世。云何三十七品道?所谓四意止、四意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意、八真行,便出现于世。云何为一人?所谓多萨阿竭、阿罗呵、三耶三佛。是故,诸比丘,常当承事于佛,亦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一人没尽于世,人民之类多怀愁忧,天及人民普失廕覆。云何为一人?所谓多萨阿竭、阿罗呵、三耶三佛,是谓一人没尽于世,人民之类多怀愁忧,天及人民普失廕覆。所以然者?若多萨阿竭于世灭尽,三十七品亦复灭尽。是故,诸比丘,常当恭敬于佛。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一人出现于世,尔时天及人民便蒙光泽,便有信心于戒、闻、施、智慧。犹如秋时月光盛满而无尘秽,普有所照,此亦如是,若多萨阿竭、阿罗呵、三耶三佛出现世间,天及人民便蒙光泽,有信心于戒、闻、施、智慧,如月盛满,普照一切。是故,诸比丘,兴恭敬心于如来所。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一人出现于世,尔时天及人民皆悉炽盛,三恶众生便自减少。犹如国界圣王治化时,彼城中人民炽盛,邻国力弱,此亦如是,若多萨阿竭出现世时,三恶趣道便自减少。如是,诸比丘,当信向佛。是故,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一人出现于世,无与等者,不可摸则,独步无侣,无有俦匹,诸天、人民无能及者,信、戒、闻、施、智慧,无能及者。云何为一人?所谓多萨阿竭、阿罗呵、三耶三佛,是谓一人出现于世,无与等者,不可摸则,独步无伴,无有俦匹,诸天、人民无能及者,信、戒、闻、施、智慧,皆悉具足。是故,诸比丘,当信敬于佛,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须伦、益一道 光明及暗冥 道品、没尽、信 炽盛、无与等 增一阿含经卷第三 一子品第九 (一)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犹如母人,心怀笃信,唯有一子,恒作是念:云何当教,使成为人?” 尔时,诸比丘白世尊曰:“我等,世尊,不解此义。世尊是诸法之本,如来所陈,靡不承受。唯愿世尊与诸比丘说此深法,闻已奉行。”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其义。”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尔时,诸比丘从佛受教。 世尊告曰:“犹彼优婆斯心怀笃信,作是教训:汝今在家,当如质多长者,亦如象童子。所以然者?此是其限,此是其量,世尊受证弟子,所谓质多长者、象童子也。若童子意欲剃除须发,着三法衣,出家学道,当如舍利弗、目犍连比丘。所以然者?此是其限,此是其量,所谓舍利弗、目犍连比丘。好学正法,莫作邪业,兴起非法,设汝生此染着之想,便当坠堕三恶趣中。善念专心,不得者得,不获者获,未得证者,今当受证。所以然者?诸比丘,信施之重,实不可消,令人不得至道,是故,诸比丘,莫生染着之意,已生当灭。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笃信优婆斯唯有一女,彼当云何教训成就?” 尔时,诸比丘白世尊曰:“我等,世尊,不解此义。世尊是诸法之本,如来所陈,靡不承受。唯愿世尊与诸比丘说此深法,闻已奉行。”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其义。” 诸比丘对曰:“如是。”尔时,诸比丘从佛受教。 世尊告曰:“犹彼笃信优婆斯教训女曰:“汝今在家者,当如拘雠多罗优婆斯、难陀母。所以然者?此是其限,此是其量,世尊受证弟子,所谓拘雠多罗优婆斯、难陀母是。若女意欲剃除须发,着三法衣,出家学道者,当如谶摩比丘尼、优钵花色比丘尼。所以然者?此是其量,此是其限,所谓谶摩比丘尼、优钵华色比丘尼。好学正法,莫作邪业,兴起非法,设汝生此染着之想,然当坠堕三恶趣中;善念专心,不果者果,不获者获,未得证者,今当受证。所以然者?诸比丘,信施之重,实不可消,令人不得至道之趣,是故,诸比丘,莫生染着之想,已生当灭。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不见一法疾于心者,无譬可喻。犹如猕猴舍一取一,心不专定,心亦如是,前想、后想所不同者,以方便法不可摸则,心回转疾。是故,诸比丘,凡夫之人不能观察心意。是故,诸比丘,常当降伏心意,令趣善道,亦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不见一法疾于心者,无譬可喻。犹如猕猴舍一取一,心不专定,心亦如是,前想、后想所念不同。是故,诸比丘,凡夫之人不能观察心意所由。是故,诸比丘,常当降伏心意,得趣善道。是故,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恒观见一人心中所念之事,此人如屈伸臂顷堕泥黎中。所以然者?由恶心故,心之生病坠堕地狱。” 尔时,世尊便说偈言: 犹如有一人 心怀瞋恚想 今告诸比丘 广演其义趣 今正是其时 设有命终者 假令入地狱 由心秽行故。 “是故,诸比丘,当降伏心,勿生秽行。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恒观见一人心中所念之事,如屈伸臂顷而生天上。所以然者?由善心故,已生善心,便生天上。” 尔时,世尊便说偈言: 设复有一人 而生善妙心 今告诸比丘 广演其义趣 今正是其时 设有命终者 便得生天上 由心善行故。 “是故,诸比丘,当发净意,勿生秽行。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于此众中,不见一法最胜最妙,眩惑世人,不至永寂,缚着牢狱,无有解已,所谓男子见女色已,便起想着,意甚爱敬,令人不至永寂,缚着牢狱,无有解已,意不舍离,周旋往来,今世后世,回转五道,动历劫数。” 尔时,世尊便说偈曰: 梵音柔软声 如来说难见 或复有时见 系念在目前 亦莫与女人 往来与言语 恒罗伺捕人 不得至无为。 “是故,诸比丘,当除诸色,莫起想着。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于此众中,不见一法最胜最妙,眩惑世人,不生永寂,缚着牢狱,无有解已,所谓女见男子色已,便起想着,意甚爱敬,令人不至永寂,缚着牢狱,无有解已,意不舍离,周旋往来,今世后世,回转五道,动历劫数。” 尔时,世尊便说偈曰: 若生颠倒想 兴念恩爱心 除念意染着 便无此诸秽。 “是故,诸比丘,当除诸色,莫起想着。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于此众中,不见一法,无欲想便起欲想,已起欲想便增益,无瞋恚想便起瞋恚,已起瞋恚便增多,无睡眠想便起睡眠,已起睡眠便增多,无调戏想便起调戏,已起调戏便增多,无疑想便起疑想,已起疑想便增多,亦当观恶露不净想,设作乱想,无欲想便有欲想,已有欲想便增多,瞋恚、睡眠,本无疑想便起疑想,疑想已起便增多。是故,诸比丘,莫作乱想,常当专意。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于此法中,不见一法,未有欲想便不生欲想,已生欲想便能灭之,未生瞋恚想便不生,已生瞋恚想便能灭之,未生睡眠想便不生,已生睡眠想便能灭之,未生调戏想便不生,已生调戏想便能灭之,未生疑想便不生,已生疑想便能灭之,亦当观恶露不净,已观恶露不净,未生欲想便不生,已生便能灭之,未生瞋恚便不生,已生瞋恚便能灭之,乃至疑,未生疑想便不生,已生疑想便能灭之。是故,诸比丘,常当专意观不净想。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斯及二心 一堕一生天 男女想受乐 二欲想在后 ----------------------------------------------------- (一)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修行一法,广布一法已,便得神通,诸行寂静,得沙门果,至泥洹界。云何为一法?所谓无放逸行。云何为无放逸行?所谓护心也。云何护心?于是。比丘,常守护心有漏、有漏法,当彼守护心有漏、有漏法,于有漏法便得悦豫,亦有信乐,住不移易,恒专其意,自力劝勉。如是,比丘,彼无放逸行,恒自谨慎,未生欲漏便不生,已生欲漏便能使灭,未生有漏便不生,已生有漏便能使灭,未生无明漏便不生,已生无明漏便能使灭。比丘于彼无放逸行,闲静一处,恒自觉知而自游戏,欲漏心便得解脱,有漏心、无明漏心便得解脱,已得解脱,便得解脱智,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有,如实知之。” 尔时,世尊便说斯偈: 无憍甘露迹 放逸是死径 无慢则不死 慢者即是死。 “是故,诸比丘,当念修行无放逸行。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修行一法,广布一法已,便得神通,诸行寂静,得沙门果,至泥洹处。云何为一法?谓无放逸行于诸善法。云何无放逸行?所谓不触娆一切众生,不害一切众生,不恼一切众生,是谓无放逸行。彼云何名善法?所谓贤圣八道品:等见、等方便、等语、等行、等命、等治、等念、等定,是谓善法。” 尔时,世尊便说偈曰: 施一切众生 不如法施人 虽施众生福 一人法施胜。 “是故,诸比丘,当修行善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云何观檀越施主?” 尔时,诸比丘白世尊曰::“世尊是诸法之王,唯愿世尊与诸比丘而说此义,闻已尽当奉持。”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当与汝分别其义。” 对曰:“如是,世尊。”尔时,诸比丘从佛受教。 世尊告曰:“檀越施主当恭敬如子孝顺父母,养之、侍之,长益五阴,于阎浮利地现种种义。观檀越主能成人戒、闻、三昧、智慧,诸比丘多所饶益,于三宝中无所罣碍,能施卿等衣被、饮食、床榻、卧具、病瘦医药。是故,诸比丘,当有慈心于檀越所。小恩常不忘,况复大者?恒以慈心向彼檀越,说身、口、意清净之行,不可称量,亦无有限,身行慈,口行慈,意行慈,使彼檀越所施之物,终不唐捐,获其大果,成大福佑,有大名称,流闻世间,甘露法味。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世尊便说偈曰: 施以成大财 所愿亦成就 王及诸贼盗 不能侵彼物, 施以得王位 绍继转轮处 七宝具足成 本施之所致, 布施成天身 首着杂宝冠 与诸妓女游 本施之果报, 施得天帝释 天王威力盛 千眼庄严形 本施之果报, 布施成佛道 三十二相具 转无上法轮 本施之果报。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檀越施主当云何承事供养精进持戒诸贤圣人?” 尔时,诸比丘白世尊曰:“世尊是诸法之王,唯愿世尊与诸比丘而说此义,尽当奉持。”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当与汝分别其义。” 对曰:“如是,世尊。”尔时,诸比丘从佛受教。 世尊告曰:“檀越施主承事供养精进持戒诸多闻者,犹如与迷者指示其路,粮食乏短而给施食,恐怖之人令无忧恼,惊畏者教令莫惧,无所归者与作覆护,盲者作眼目,与病作医王。犹如田家农夫修治田业,除去秽草,便能成就谷食,比丘常当除弃五盛阴病,求入无畏泥洹城中。如是,诸比丘,檀越施主承事供养精进持戒诸多闻者当施。” 尔时,阿那邠持长者集在彼众。 尔时长者阿那邠持白世尊曰:“如是,世尊,如是,如来,一切施主及与受者犹吉祥瓶,诸受施人如毘沙王,劝人行施如亲父母,受施之人是后世良佑,一切施主及与受者犹如居士。” 世尊告曰:“如是,长者,如汝所言。” 阿那邠持长者白世尊曰:“自今已后,门不安守,亦不拒逆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斯,及诸行路乏粮食者。” 尔时,阿那邠持长者白世尊曰:“唯愿世尊及比丘众受弟子请。”尔时,世尊默然受长者请。 尔时,长者见世尊默然受请,即礼佛三匝,还归所在,到舍已,即其夜办具甘馔种种饭食,广敷坐具,自白:“时到,食具已办,唯愿世尊愿时临顾。” 尔时,世尊将诸比丘众,着衣持钵,诣舍卫城,至长者家,到已,各自就座,诸比丘僧亦各随次坐。尔时,长者见佛、比丘众坐定,手自斟酌,行种种饮食,以行种种饮食,各收钵坐,更取卑座,在如来前欲听闻法。 尔时,长者白世尊言:“善哉!如来,听诸比丘随所须物三衣、钵盂、针筒、尼师坛、衣带、法澡罐,及余一切沙门杂物,尽听弟子家取之。”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若须衣裳、钵器及尼师坛、法澡罐,及余一切沙门杂物,听使此取,勿足疑难,起想着心。” 尔时,世尊与长者阿那邠持说微妙之法,说妙法已,便从坐起而去。当于尔时,阿那邠持复于四城门而广惠施,第五市中,第六在家,须食与食,须浆与浆,须车乘、妓乐、香熏、璎珞,悉皆与之。尔时,世尊闻长者阿那邠持于四城门中广作惠施,复于大市布施贫乏,复于家内布施无量。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弟子中第一优婆塞好喜布施,所谓须达长者是。”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阿那邠持长者便往至世尊所,头面礼世尊足,在一面坐。 世尊告曰:“云何,长者,贵家恒布施贫乏耶?” 长者对曰:“如是,世尊,恒布施贫乏,于四城门而广布施,复在家中给与所须。世尊,我或时作是念,并欲布施野、飞鸟、猪、狗之属。我亦无是念,此应与,此不应与,亦复无是念,此应与多,此应与少。我恒有是念,一切众生皆由食而存其命,有食便存,无食便丧。” 世尊告曰:“善哉,善哉!长者,汝乃以菩萨心,专精一意而广惠施,然此众生由食得济,无食便丧。长者,汝当获大果,得大名称,有大果报,声彻十方,得甘露法味。所以然者?菩萨之处恒以平等心而以惠施,专精一意,念众生类由食而存,有食便济,无食便丧,是谓,长者,菩萨心所安处而广惠施。” 尔时,世尊便说偈曰: 尽当普惠施 终无吝悔心 必当遇良友 得济到彼岸。 “是故,长者,当平等意而广惠施。如是,长者,当作是学。” 尔时,长者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我今日审知众生根原所趣,亦知布施之报,最后一抟之余,已不自食,惠施他人,尔时,不起憎嫉之心如毛发许,以此众生不知施之果报,如我皆悉知之,施之果报,平等之报,心无有异。是故,众生不能平等施而自堕落,恒有悭嫉之心,缠裹心意。” 尔时,世尊便说偈曰: 众生不自觉 如来之言教 常当普惠施 专向真人所, 志性以清净 所获福倍多 等共分其福 后得大果报, 所施今善哉 心向广福田 于此人间逝 必生于天上, 以到彼善处 快乐自娱乐 吉祥甚欢悦 一切无乏短, 以天威德业 玉女为营从 平等之施报 故获此福佑。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莫畏福报。所以然者?此是受乐之应,甚可爱敬,所以名为福者,有此大报。汝等当畏无福。所以然者?此名苦之原本,愁忧苦恼不可称记,无有爱乐,此名无福。比丘,昔我自念七年行慈心,复过七劫不来此世,复于七劫中生光音天,复于七劫生空梵天处为大梵天,无与等者统百千世界,三十六反为天帝释形,无数世为转轮王。是故,诸比丘,作福莫惓。所以然者?此名受乐之应,甚可爱敬,是谓名为福。汝等当畏无福。所以然者?苦之原本,愁忧苦恼不可称记,此名无福。”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快哉福报 所愿者得 速至灭尽 到无为处, 正使亿数 天魔波旬 亦不能娆 为福业者, 彼恒自求 贤圣之道 便尽除苦 后无有忧。 “是故,诸比丘,为福莫厌。是故,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承顺一法,不离一法,魔波旬不能得其便,亦不能来触娆人。云何为一法?谓功德福业。所以然者?自忆往昔在道树下,与诸菩萨集在一处,弊魔波旬将诸兵众数千万亿,种种形貌,兽头人身不可称计,天、龙、鬼、神、阿须伦、迦留罗、摩休勒等,皆来运集。时,魔波旬而语我言:‘沙门速投于地!’佛以福德大力,降伏魔怨,诸尘垢消,无有诸秽,便成无上正真道。诸比丘,当观此义,其有比丘功德具足者,弊魔波旬不能得其便,坏其功德。”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有福快乐 无福者苦 今世后世 为福受乐。 “是故,诸比丘,为福莫惓。”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比丘修行一法,便不能坏败恶趣,一为趣善,一为趣泥洹。云何修行一法,不能坏败恶趣?所谓心无笃信,是谓修此一法不坏败恶趣。云何修行一法趣善处者?所谓心行笃信,是谓修此一法得趣善处。云何修行一法得至泥洹?所谓恒专心念,是谓修行此法得至泥洹。是故谓,诸比丘,专精心意,念诸善本。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一人出现于世,此众生类便增寿益算,颜色光润,气力炽盛,快乐无极,音声和雅。云何为一人?所谓如来、至真、等正觉,此谓一人出现于世,此众生类便增寿益算,颜色光润,气力炽盛,快乐无极,音声和雅。是故,诸比丘,常当专精一心念佛。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无慢二、念坛 二施、坚无厌 施福、魔波旬 恶趣及一人 增一阿含经卷第四 不逮品第十一 (一)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灭一法,我证卿等成阿那含。云何为一法?所谓贪欲。诸比丘,当灭贪欲,我证卿等得阿那含。”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贪淫之所染 众生堕恶趣 当勤舍贪欲 便成阿那含。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灭一法,我证汝等成阿那含。云何为一法?所谓瞋恚是。诸比丘,当灭瞋恚,我证汝等得阿那含。”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瞋恚之所染 众生堕恶趣 当勤舍瞋恚 便成阿那含。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灭一法,舍离一法,我证汝等成阿那含。云何为一法?所谓愚痴。是故,诸比丘,当灭愚痴,我与卿等证阿那含。”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愚痴之所染 众生堕恶趣 当勤舍愚痴 便成阿那含。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灭一法,舍离一法,我证汝等成阿那含。云何为一法?所谓悭贪。是故,诸比丘,当灭悭贪,我证汝等阿那含。”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悭贪之所染 众生堕恶趣 当勤舍悭贪 便成阿那含。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于此众初不见一法不可降伏,难得时宜,受诸苦报,所谓心是。诸比丘,此心不可降伏,难得时宜,受诸苦报,是故,诸比丘,当分别心,当思惟心,善念诸善本。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于此众初不见一法易降伏者,易得时宜,受诸善报,所谓心是。诸比丘,当分别心,善念诸善本。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此众中若有一人而作是念,我悉知之,然后此人不以饮食,在大众中而虚妄语。我或复于异时,观见此人,生染着心,念于财物,便于大众中而作妄语。所以然者?诸比丘,财物染着甚为难舍,令人坠堕三恶道中,不得至无为之处,是故,诸比丘,已生此心,便当舍离,设未生者,勿复兴心染着财物。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此众中而作是念,正使命断,不于众中而作妄语!我或复于异时观见此人,生染着心,念于财物,便于大众中而作妄语。所以然者?诸比丘,财物染着甚为难舍,令人堕三恶道中,不得至无为之处,是故,诸比丘,已生此心,便当舍离,若未生者,勿复兴心染着财物。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所,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云何,诸比丘,颇有见提婆达兜清白之法乎?然复提婆达兜为恶深重,受罪经劫不可疗治,于我法中,不见毫厘之善可称记者,以是之故,我今说提婆达兜诸罪之原首不可疗治。犹如有人而堕深厕,形体没溺,无有一净处。有人欲来济拔其命,安置净处,遍观厕侧及彼人身,颇有净处,吾欲手捉拔济出之?彼人熟视,无一净处而可捉者,便舍而去。如是,诸比丘,我观提婆达兜愚痴之人,不见毫厘之法而可记者,受罪经劫不可疗治。所以然者?提婆达兜愚痴专意,偏着利养,作五逆罪已,身坏命终,生恶趣中,如是,诸比丘,利养深重,令人不得至安隐之处。是故,诸比丘,以生利养心,便当舍离,若未生者,勿兴染心。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所,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尔时,有一比丘闻如来记别调达,受罪一劫不可疗治。时,彼比丘便至尊者阿难所,共相问讯已,在一面坐。 尔时,彼比丘问阿难曰:“云何,阿难,如来尽观提婆达兜原本已,然后记别,受罪一劫不可疗治乎,颇有所由可得而记耶?” 时,阿难告曰:“如来所说终不虚设,身口所行而无有异。如来真实记提婆达兜别,受罪深重,当经一劫不可疗治。”尔时,尊者阿难即从坐起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住。 尔时,阿难白世尊曰:“有一比丘来至我所,而作是说:‘云何,阿难,如来尽观提婆达兜原本已,然后记别,受罪一劫不可疗治乎,颇有因缘可得记别耶?’作是语已,各自舍去。” 世尊告曰:“彼比丘者必晚暮学,出家未久,方来至我法中耳。如来所说终不虚妄,云何于中复起犹豫?” 尔时,世尊告阿难曰:“汝往至彼,语比丘言:如来呼卿。” 阿难对曰:“如是,世尊。” 是时,阿难受世尊教,便往至彼比丘所,到已,语彼比丘曰:“如来呼卿。” 彼比丘对曰:“如是,尊者。”尔时,彼比丘便严衣服,共阿难至世尊所,到已,礼世尊足,在一面坐。 尔时,世尊告彼比丘:“云何,愚人,汝不信如来所说乎?如来所教无有虚妄,汝今乃欲求如来虚妄。” 时,彼比丘白世尊曰:“提婆达兜比丘者,有大神力,有大威势,云何世尊记彼一劫受罪重耶?” 佛告比丘曰:“护汝口语,勿于长夜受苦无量。”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游禅世俗通 至竟无解脱 不造灭尽迹 复还堕地狱。 “若使我当见提婆达兜,身有毫厘之善法者,我终不记彼提婆达兜受罪一劫不可疗治。是故,愚人,我不见提婆达兜有毫厘之善法,以是故,记彼提婆达兜受罪一劫不可疗治。所以然者?提婆达兜愚痴,贪着利养,起染着心,作五逆恶,身坏命终,入地狱中。所以然者?利养心重,败人善本,令人不到安隐之处。是故,诸比丘,设有利养心起,便当求灭,若不有心,勿兴想着。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彼比丘从坐起,整衣服,礼世尊足,白世尊曰:“今自悔过,唯愿垂恕,愚痴所致,造不善行!如来所说,无有二言,然我愚痴,起犹豫想。唯愿世尊受我悔过,改往修来!”乃至再三。 世尊告曰:“善哉,比丘,悔汝所念,恕汝不及,莫于如来兴犹豫想。今受汝悔过,后更莫作。”乃至三四。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设有作重罪 悔过更不犯 此人应禁戒 拔其罪根原。 尔时,彼比丘及四部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种阿那含 二心及二食 婆达二契经 智者当觉知 --------------------------------------------------- (一)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一入、道,净众生行,除去愁忧,无有诸恼,得大智慧,成泥洹证,所谓当灭五盖,思惟四意止。云何名为一入?所谓专一心,是谓一入。云何为道?所谓贤圣八品道:一名正见,二名正治,三名正业,四名正命,五名正方便,六名正语,七名正念,八名正定,是谓名道,是谓一入道。云何当灭五盖?所谓贪欲盖、瞋恚盖、调戏盖、眠睡盖、疑盖,是谓当灭五盖。云何思惟四意止?于是,比丘内自观身,除去恶念,无有愁忧,外自观身,除去恶念,无有愁忧,内外观身,除去恶念,无有愁忧;内观痛痛而自娱乐,外观痛痛,内外观痛痛;内观心而自娱乐,外观心,内外观心;内观法,外观法,内外观法而自娱乐。 云何比丘内观身而自娱乐?于是,比丘观此身随其性行,从头至足,从足至头,观此身中皆悉不净,无有可贪,复观此身有毛、发、爪、齿、皮、肉、筋、骨、髓、脑、脂膏、肠、胃、心、肝、脾、肾之属,皆悉观知,屎、尿、生熟二藏、目泪、唾、涕、血脉、肪、胆,皆当观知,无可贪者。如是,诸比丘,当观身自娱乐,除去恶念,无有愁忧。复次,比丘,还观此身有地种耶,水、火、风种耶?如是,比丘观此身。复次,比丘,观此身,分别诸界,此身有四种。犹如巧能屠牛之士,若屠牛弟子,解牛节,解而自观见此是脚,此是心,此是节,此是头,如是,彼比丘分别此界,而自观察此身有地、水、火、风种,如是,比丘观身而自娱乐。复次,比丘,观此身有诸孔,漏出不净。犹如彼人观竹园,若观苇丛,如是,比丘观此身有诸孔,漏出诸不净。复次,比丘,观死尸,或死一宿,或二宿,或三宿、四宿,或五宿、六宿、七宿,身体膖胀,臭处不净,复自观身与彼无异,吾身不免此患。若复比丘观死尸,乌鹊、鸱鸟所见噉食,或为虎狼、狗犬、虫兽之属所见噉食,复自观身与彼无异,吾身不离此患,是谓比丘观身而自娱乐。复次,比丘,观死尸,或噉半散落在地,臭处不净,复自观身与彼无异,吾身不离此法。复次,观死尸,肉已尽,唯有骨在,血所涂染,复以此身观彼身亦无有异,如是,比丘观此身。复次,比丘,观死尸筋缠束薪,复自观身与彼无异,如是,比丘观此身。复次,比丘,观死尸骨节分散,散在异处,或手骨、脚骨各在一处,或膞骨,或腰骨,或尻骨,或臂骨,或肩骨,或胁骨,或脊骨,或顶骨,或髑髅,复以此身与彼无异,吾不免此法,吾身亦当坏败,如是,比丘观身而自娱乐。复次,比丘,观死尸白色、白珂色,复自观身与彼无异,吾不离此法,是谓比丘自观身。复次,比丘,若见死尸、骨、青瘀想,无可贪者,或与灰土同色不可分别,如是,比丘,自观身除去恶念,无有愁忧,此身无常,为分散法,如是,比丘内自观身,外观身,内外观身,解无所有。 云何比丘内观痛痛?于是,比丘得乐痛时,即自觉知我得乐痛,得苦痛时,即自觉知我得苦痛,得不苦不乐痛时,即自觉知我得不苦不乐痛;若得食乐痛时,便自觉知我得食乐痛,若得食苦痛时,便自觉知我得食苦痛,若得食不苦不乐痛时,亦自觉知我食不苦不乐痛;若得不食乐痛时,便自觉知我得不食乐痛,若得不食苦痛时,亦自觉知我不食苦痛,若得不食不苦不乐痛时,亦自觉知我得不食不苦不乐痛,如是,比丘内自观痛。复次,若复比丘得乐痛时,尔时不得苦痛,尔时自觉知我受乐痛;若得苦痛时,尔时不得乐痛,自觉知我受苦痛;若得不苦不乐痛时,尔时无苦无乐,自觉知我受不苦不乐痛。彼习法而自娱乐,亦观尽法,复观习尽之法,或复有痛而现在前可知可见,思惟原本,无所依倚而自娱乐,不起世间想,于其中亦不惊怖,以不惊怖,便得泥洹,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有,如真实知。如是,比丘内自观痛,除去乱念,无有愁忧,外自观痛,内外观痛,除去乱念,无有愁忧。如是,比丘内外观痛。 云何比丘观心心法而自娱乐?于是,比丘有爱欲心,便自觉知有爱欲心,无爱欲心,亦自觉知无爱欲心;有瞋恚心,便自觉知有瞋恚心,无瞋恚心,亦自觉知无瞋恚心;有愚痴心,便自觉知有愚痴心,无愚痴心,便自觉知无愚痴心;有爱念心,便自觉知有爱念心,无爱念心,便自觉知无爱念心;有受入心,便自觉知有受入心,无受入心,便自觉知无受入心;有乱念心,便自觉知有乱心,无乱心,便自觉知无乱心;有散落心,亦自觉知有散落心,无散落心,便自觉知无散落心;有普遍心,便自觉知有普遍心,无普遍心,便自觉知无普遍心;有大心,便自觉知有大心,无大心,便自觉知无大心;有无量心,便自觉知有无量心,无无量心,便自觉知无无量心;有三昧心,便自觉知有三昧心,无三昧心,便自觉知无三昧心;未解脱心,便自觉知未解脱心,已解脱心,便自觉知已解脱心。如是,比丘心相观意止,观习法,观尽法,并观习尽之法,思惟法观而自娱乐,可知、可见、可思惟、不可思惟,无所猗,不起世间想,已不起想,便无畏怖,已无畏怖,便无余,已无余,便涅槃,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有,如实知之。如是,比丘内自观心心意止,除去乱念,无有忧愁,外观心,内外观心心意止,如是,比丘心心相观意止。 云何比丘法法相观意止?于是,比丘修念觉意,依观、依无欲、依灭尽,舍诸恶法,修法觉意、修精进觉意、修念觉意、修猗觉意、修三昧觉意、修护觉意、依观、依无欲、依灭尽,舍诸恶法,如是,比丘法法相观意止。复次,比丘,于爱欲解脱,除恶不善法,有觉、有观,有猗念,乐于初禅而自娱乐,如是,比丘法法相观意止。复次,比丘,舍有觉、有观,内发欢喜,专其一意,成无觉、无观,念猗喜安,游二禅而自娱乐,如是,比丘法法相观意止。复次,比丘,舍于念,修于护,恒自觉知身觉乐,诸贤圣所求,护念清净,行于三禅,如是,比丘法法相观意止。复次,比丘,舍苦乐心,无复忧喜,无苦无乐,护念清净,乐于四禅,如是,比丘法法相观意止。彼行习法,行尽法,并行习尽之法而自娱乐,便得法意止而现在前,可知可见,除去乱想,无所依猗,不起世间想,已不起想,便无畏怖,已无畏怖,生死便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有,如实知之。 诸比丘,依一入道众生得清净,远愁忧,无复喜想,便逮智慧,得涅槃证,所谓灭五盖,修四意止也。”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于是中不见一法速磨灭者,憎嫉梵行。是故,诸比丘,当修行慈忍,身行慈,口行慈,意行慈。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一人出现世时,诸天、人民、魔及魔天、沙门、婆罗门,最尊最上,无与等者,福田第一,可事可敬!云何为一人?所谓多萨阿竭、阿罗呵、三耶三佛,是谓一人出现世时,过诸天、人民、阿须伦、魔及魔天、沙门、婆罗门上,最尊最上,无与等者,福田第一,可事可敬!如是,诸比丘,常当供养如来。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其有瞻视病者,则为瞻视我已,有看病者,则为看我已。所以然者?我今躬欲看视疾病。诸比丘,我不见一人于诸天、世间、沙门、婆罗门施中,最上无过是施。其行是施,尔乃为施,获大果报,得大功德,名称普至,得甘露法味。所谓如来、至真、等正觉,知施中最上无过是施,其行是施,尔乃为施,获大果报,得大功德。我今因此因缘而作是说,瞻视病者,则为瞻视我已而无有异,汝等长夜获大福佑。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其有叹誉阿练若者,则为叹誉我已。所以然者?我今恒自叹誉阿练若行。其有诽谤阿练若者,则为诽谤我已。 其有叹说乞食,则为叹誉我已。所以然者?我恒叹说能乞食者。其有谤毁乞食,则为毁我已。 其有叹说独坐者,则为叹说我已。所以然者?我恒叹说能独坐者。其有毁独坐者,则为毁我已。 其有叹誉一坐一食者,则为叹誉我已。所以然者?我恒叹誉一坐一食者。其有毁者,则为毁我已。 若有叹说坐树下者,则为叹说我身无异。所以然者?我恒叹誉在树下者,若有毁彼在树下者,则为毁我已。 其有叹说露坐者,则为叹说我已。所以者何?我恒叹说露坐者。其有毁辱露坐者,则毁辱我已。 其有叹说空闲处者,则为叹说我已。所以者何?我恒叹说空闲处者。其有毁辱空闲处者,则为毁辱我已。 其有叹说着五纳衣者,则为叹说我已。所以者何?我恒叹说着五纳衣者。其有毁辱着五纳衣者,则为毁辱我已。 其有叹说持三衣者,则为叹说我已。何以故,我恒叹说持三衣者。其有毁辱持三衣者,则为毁辱我已。 其有叹说在冢间坐者,则为叹说我已。何以故?我恒叹说在塜间坐者。其有毁辱在冢间坐者,则为毁辱我已。 其有叹一食者,则为叹说我已。何以故?我恒叹说一食者。其有毁辱一食者,则为毁辱我已。 其有叹说日正中食者,则为叹说我已。何以故?我恒叹说正中食者。其有毁辱正中食者,则为毁辱我已。 其有叹说诸头陀行者,则为叹说我已。所以然者?我恒叹说诸头陀行。其有毁辱诸头陀行者,则为毁辱我已。 我今教诸比丘,当如大迦叶所行,无有漏失者。所以然者?迦叶比丘有此诸行,是故,诸比丘,所学常当如大迦叶。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所,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尔时,尊者大迦叶住阿练若,到时乞食,不择贫富,一处一坐,终不移易,树下,露坐,或空闲处,着五纳衣,或持三衣,或在冢间,或时一食,或正中食,或行头陀,年高长大。尔时,尊者大迦叶食后,便诣一树下禅定,禅定已,从坐起,整衣服,往至世尊所。 是时,世尊遥见迦叶来,世尊告曰:“善来,迦叶。”时,迦叶便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 世尊告曰:“迦叶,汝今年高长大,志衰朽弊。汝今可舍乞食,乃至诸头陀行,亦可受诸长者请,并受衣裳。” 迦叶对曰:“我今不从如来教。所以然者?若当如来不成无上正真道者,我则成辟支佛。然彼辟支佛尽行阿练若,到时乞食,不择贫富,一处一坐,终不移易,树下,露坐,或空闲处,着五纳衣,或持三衣,或在冢间,或时一食,或正中食,或行头陀,如今不敢舍本所习,更学余行。” 世尊告曰:“善哉,善哉!迦叶,多所饶益,度人无量,广及一切,天、人得度。所以然者?若,迦叶,此头陀行在世者,我法亦当久在于世,设法在世,益增天道,三恶道便减,亦成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三乘之道,皆存于世。诸比丘,所学皆当如迦叶所习。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利养甚重,令人不得至无上正真之道。所以然者?诸比丘,彼提婆达兜愚人取彼王子婆罗留支五百釜食供养。设彼不与者,提婆达兜愚人终不作此恶,以婆罗留支王子五百釜食,日来供养,是故提婆达兜起五逆恶,身坏命终,生摩诃阿鼻地狱中。以此方便,当知利养甚重,令人不得至无上正真之道。若未生利养心不应生,已生当灭之。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尔时,提婆达兜坏乱众僧,坏如来足,教阿阇世取父王杀,复杀罗汉比丘尼,在大众中而作是说:“何处有恶,恶从何生,谁作此恶当受其报?我亦不作此恶而受其报。”尔时,有众多比丘,入罗阅城乞食而闻此语,提婆达兜愚人在大众中而作是说:“何处有恶,恶从何生,谁作此恶而受其报?”尔时,众多比丘食后摄取衣钵,以尼师坛着右肩上,便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 尔时,众多比丘白世尊曰:“提婆达兜愚人在大众中而作是说:云何?为恶无殃,作福无报,无有受善恶之报。”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恶、有罪,善恶之行皆有报应。若彼提婆达兜愚人知有善恶报者,便当枯竭,愁忧不乐,沸血便从面孔出。以彼提婆达兜不知善恶之报,是故在大众中而作是说,无善恶之报,为恶无殃,作善无福。”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愚者审自明 为恶为有福 我今豫了知 善恶之报应。 “如是,诸比丘,当远离恶,为福莫惓。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受人利养甚重不易,令人不得至无为之处。所以然者?利养之报,断入人皮,以断皮,便断肉,以断肉,便断骨,以断骨,便彻髓。诸比丘,当以此方便,知利养甚重,若未生利养心便不生,已生求令灭之。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受人利养甚为不易,令人不得至无为之处。所以然者?若彼师利罗比丘不贪利养者,不作尔许无量杀生,身坏命终,生地狱中。”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受人利养重 坏人清白行 是故当制心 莫贪着于味。 师利以得定 乃至天帝宫 便于神通退 堕于屠杀中。 “诸比丘,当以此方便,知受人利养甚为不易。如是,比丘当作是学,未生利养心制令不生,已生此心求方便令灭。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利养品第十三 (一)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受人利养甚为不易,令人不得至无为之处。所以然者?若修罗陀比丘不贪利养者,终不于法中,舍三法衣而作居家。修罗陀比丘大作阿练若行,到时乞食,一处一坐,或正中食,树下露坐,乐闲居之处,着五纳衣,或持三衣,或乐冢间,勤身苦行,行此头陀。是时,修罗陀比丘常受蒲呼国王供养,以百味之食,日来给与。尔时,彼比丘意染此食,渐舍阿练若行,到时乞食,一处一坐,正中食,树下露坐,闲居之处,着五纳衣,或持三衣,或乐冢间,勤身苦体,尽舍此已,去三法衣,还为白衣,屠牛杀生,不可称计,身坏命终,生地狱中。诸比丘,以此方便,知利养甚重,令人不得至无上正真之道,若未生利养,制令不生,已生,求方便使灭。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灭一法,我证汝等成果神通,诸漏得尽。云何为一法?所谓味欲。是故,诸比丘,当灭此味欲,我证汝等成神通果,诸漏得尽。”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众生着此味 死堕恶趣中 今当舍此欲 便成阿罗汉。 “是故,诸比丘,常当舍此味着之想。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于舍卫城内,有一长者,适丧一子,甚爱敬念,未曾能舍。彼见子死,便生狂惑,周旋往来,不停一处,若见人时,便作是语:“颇有见我儿乎?”尔时,彼人渐渐往至只洹精舍,到世尊所,在一面住。 尔时,彼人白世尊曰:“瞿昙沙门,颇见我儿乎?” 世尊告长者曰:“何故颜貌不悦,诸根错乱?” 尔时,长者报瞿昙曰:“焉得不尔!所以然者?我今唯有一子,舍我无常,甚爱敬念,未曾离目前,哀愍彼子,故令我生狂。我今问沙门,见我儿耶?” 世尊告曰:“如是,长者,如汝所问,生、老、病、死,世之常法,恩爱离苦、怨憎会苦,子舍汝无常,岂得不念乎?” 尔时,彼人闻世尊所说,不入其怀,便舍而退去,前行见人,复作是语:“沙门瞿昙说言曰:‘恩爱分别,便有快乐。’如沙门所说,为审尔否?” 前人对曰:“恩爱别离,有何乐哉?” 当于尔时,去舍卫城不远,有众多人而共博戏,尔时,彼人便作是念:“此诸男子聪明智慧,无事不知,我今当以此义问彼诸人。” 尔时,即诣博戏所,问众人曰:“沙门瞿昙向我说曰:‘恩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此者快乐。’诸人等今于意云何?” 是时,诸博戏者报斯人曰:“恩爱别离,有何乐哉?言快乐者,此义不然。” 是时,彼人便作是念:“审如来言终不虚妄。云何恩爱别离,当有乐耶?此义不然。”尔时,彼人入舍卫城,至宫门外称:“沙门瞿昙而作是教,恩爱别离、怨憎之会,此者快乐。”尔时,舍卫城及中宫内,普传此语,靡不周遍。当于尔时,大王波斯匿及摩利夫人,共在高楼之上相娱乐戏。 尔时,王波斯匿告摩利夫人曰:“沙门瞿昙审有斯语,恩爱离别、怨憎之会,此皆快乐?” 夫人报曰:“吾不从如来闻此言教。设当如来有此教者,事亦不虚。” 王波斯匿告曰:“犹如师教弟子:为是、舍是。弟子报言:如是,大师。汝今摩利亦复如是,彼瞿昙沙门虽作是说,汝应作是言,如是不异,无有虚妄。然卿速去,不须在吾前立。” 尔时,摩利夫人语竹膊婆罗门曰:“汝今往诣只洹精舍,到如来所,持我名字,跪如来足,复以此义具白世尊云:舍卫城内及中宫人有此言论,沙门瞿昙言恩爱别离、怨憎合会,此皆快乐。不审世尊有此教耶?若世尊所有说者,汝善承受,还向我说。” 是时,竹膊婆罗门受夫人教敕,寻往至只洹精舍,到世尊所,共相问讯,共相问讯已,在一面坐。 时,彼梵志白世尊曰:“摩利夫人礼世尊足,问讯如来兴居轻利,游步康强乎,训化盲冥,得无劳耶?复作是语:此舍卫城内普传此言,沙门瞿昙而作是教,恩爱别离、怨憎之会,此乐快哉。不审世尊有是言教耶?” 尔时,世尊告竹膊婆罗门曰:“于此舍卫城内,有一长者丧失一子。彼念此子,狂惑失性,东西驰走,见人便问:谁见我子。然婆罗门,恩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此皆无有欢乐。昔日此舍卫城中,复有一老母无常,亦复狂惑不识东西。复有一老父无常,亦复有兄弟姊妹皆悉无常,彼见此无常之变,生狂失性不识东西。 婆罗门,昔日此舍卫城中有一人,新迎妇,端正无双。尔时,彼人未经几时,便自贫穷。时,彼妇父母见此人贫,便生此念:‘吾当夺女更嫁与余人。’彼人窃闻妇家父母欲夺吾妇,更嫁与余家。尔时,彼人衣里带利刀,便往至妇家。当于尔时,彼妇在墙外纺作。是时,彼人往至妇父母家问:‘我妇今为所在?’妇母报言:‘卿妇在墙外阴中纺作。’尔时,彼人便往至妇所,到已,问妇曰:‘云卿父母欲夺汝更余嫁耶?’妇报言:‘信有此语,然我不乐闻此言耶?’尔时,彼人即拔利剑,取妇刺杀,复取利剑,自刺其腹,并复作是语:‘我二人俱取死。’ 婆罗门,当以此方便,知恩爱别离、怨憎会苦,此皆愁忧,实不可言。” 尔时,竹膊婆罗门白世尊曰:“如是,世尊,有此诸恼,实苦不乐。所以然者?昔我有一子,舍我无常,昼夜追忆,不离心怀。时,我念儿,心意狂惑,驰走东西,见人便问:谁见我儿?沙门瞿昙今所说者,诚如所言!国事烦多,欲还所止。” 世尊告曰:“今正是时。” 竹膊婆罗门即从坐起,绕佛三匝而去,往来至摩利夫人所,以此因缘具白夫人。 时,摩利夫人复至波斯匿王所,到已,白大王曰:“今欲有所问,唯愿大王事事见报。云何,大王,为念琉璃王子否?” 王报言:“甚念,爱愍不去心首。” 夫人问曰:“若当王子有迁变者,大王,为有忧也?” 王复报言:“如是,夫人,如汝所言。” 夫人问曰:“大王当知,恩爱别离,皆兴愁想。云何,大王,为念伊罗王子乎?” 王报言:“我甚爱敬。” 夫人问曰:“大王,若当王子有迁变者,有愁忧耶?” 王报言:“甚有愁忧!” 夫人报言:“当以此方便,知恩爱别离,无有欢乐。云何,大王,念萨罗陀刹利种否?” 王报言:“甚爱敬念!” 夫人言:“云何,大王,若使萨罗陀夫人有变易者,大王为有忧耶?” 王报言:“吾有愁忧。” 夫人言:“大王,当知恩爱别离,此皆是苦。” 夫人言:“王念我否?” 王言:“我爱念汝。” 夫人言:“设当我身有变易者,大王有愁忧乎?” 王言:“设汝身有变易,便有愁忧。” “大王,当以此方便,知恩爱别离、怨憎合会,无欢乐心。”夫人言:“云何,大王,念迦尸、拘萨罗人民乎?” 王言:“我甚爱念迦尸、拘萨罗人民。” 夫人言:“迦尸、拘萨罗人民设当变易者,大王有愁忧乎?” 王言:“迦尸、拘萨罗人民当有变易者,我命不存,况言愁忧乎?所以然者?我因迦尸、拘萨罗国人民力,当得自存,以此方便,知命尚不存,何况不生愁忧乎?” 夫人言:“以此知之,恩爱别离,皆有此苦,无有欢乐。” 尔时,王波斯匿右膝着地,叉手合掌而向世尊,作是说:“甚奇,甚奇,彼世尊而说此法!若当彼沙门瞿昙来者,尔乃可得共言论。”复语夫人:“自今以后,当更看汝胜于常日,所著服饰与吾无异。” 尔时,世尊闻摩利夫人与大王立此论本,告诸比丘:“摩利夫人甚大聪明!设当王波斯匿问我此语者,我亦当以此义向彼王说之,如夫人向王所说而无有异。”又告诸比丘:“我声闻中第一得证优婆斯,笃信牢固,所谓摩利夫人是!”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闻如是:一时,佛在拔只国尸牧摩罗山鬼林鹿园中。 尔时,那忧罗公长者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须臾,退坐白世尊曰:“我今年朽,加复抱病,多诸忧恼。唯愿世尊随时教训,使众生类长夜获安隐。” 尔时,世尊告长者曰:“如汝所言,身多畏痛,何可恃怙?但以薄皮而覆其上。长者当知,其有依凭此身者,正可须臾之乐,此是愚心,非智慧者所贵。是故,长者,虽心有病,令心无病。如是,长者,当作是学。” 尔时,长者闻说斯言,从坐起,礼世尊足,便退而去。 尔时,长者复作是念:“我今可往至尊者舍利弗所问斯义。” 舍利弗去彼不远,在树下坐。是时,那优罗公往至舍利弗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 是时,舍利弗问:“长者,颜貌和悦,诸根寂静,必有所因。长者,故当从佛闻法耶?” 时,长者白舍利弗言:“云何,尊者舍利弗,颜貌焉得不和悦乎。所以然者?向者世尊以甘露之法,溉灌胸怀。” 舍利弗言:“云何,长者,以甘露之法,溉灌胸怀?” 长者报言:“于是,舍利弗,我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我白世尊曰:‘年朽长大,恒抱疾病,多诸苦痛,不可称计。唯愿世尊分别此身,普使众生,获此安隐。’尔时,世尊便告我言:‘如是,长者,此身多诸衰苦,但以薄皮而覆其上。长者当知,其有恃怙此身者,正可有斯须之乐,不知长夜受苦无量。是故,长者,此身虽有患,当使心无患。如是,长者,当作是学。’世尊以此甘露之法,而见溉灌。” 舍利弗言:“云何,长者,更不重问如来此义乎?云何身有患心无患,云何身有病心无病?” 长者白舍利弗言:“实无此辩重问世尊,身有患心有患,身有患心无患。尊者舍利弗必有此辩,愿具分别。” 舍利弗言:“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与汝广演其义。” 对曰:“如是,舍利弗。”从彼受教。 舍利弗告长者曰:“于是,长者,凡夫之人不见圣人,不受圣教,不顺其训,亦不见善知识,不与善知识从事。彼计色为我,色是我所,我是色所,色中有我,我中有色,彼色、我色合会一处,彼色、我色以集一处,色便败坏,迁移不停,于中复起愁忧苦恼;痛、想、行、识皆观我有识,识中有我,我中有识,彼识、我识合会一处,彼识、我识以会一处,识便败坏,迁移不停,于中复起愁忧苦恼。如是,长者,身亦有患,心亦有患。” 长者问舍利弗曰:“云何身有患心无患耶?” 舍利弗言:“于是,长者,贤圣弟子承事圣贤,修行禁法,与善知识从事,亲近善知识。彼亦不观我有色,不见色中有我,我中有色,不见色是我所,我是色所,彼色迁转不住,彼色以移易,不生愁忧、苦恼、忧色之患,亦复不见痛、想、行、识,不见识中有我,我中有识,亦不见识我所,亦不见我所识,彼识、我识以会一处,识便败坏,于中不起愁忧、苦恼。如是,长者,身有患而心无患。是故,长者,当作是习,遗身去心,亦无染着。长者,当作是学。” 尔时,那忧罗公闻舍利弗所说,欢喜奉行。 (五)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与数千万众,前后围绕而为说法。尔时,江侧婆罗门身负重担,便至世尊所,到已舍担,一面在世尊所,默然而住。 尔时,彼婆罗门作是思惟:“今日沙门瞿昙与数千万众,前后围绕而为说法。我今清净,与沙门瞿昙等无有异。所以然者?沙门瞿昙食好粳粮,种种肴馔,今我食果蓏以自济命。” 尔时,世尊以知婆罗门心中所念,告诸比丘:“其有众生以二十一结染着心者,当观彼人必堕恶趣,不生善处。云何为二十一结?瞋心结、恚害心结、睡眠心结、调戏心结、疑是心结、怒为心结、忌为心结、恼为心结、疾为心结、憎为心结,无惭心结、无愧心结、幻为心结、奸为心结、伪为心结、诤为心结、憍为心结、慢为心结,妒为心结、增上慢为心结、贪为心结。诸比丘,若有人有此二十一结染着心者,当观其人必堕恶趣,不生善处。犹如白氎新衣,久久朽故,多诸尘垢,意欲染成其色,青、黄、赤、黑终不得成。何以故?以有尘垢故。如是,比丘,若有人以此二十一结染着心者,当观其人必堕恶趣,不生善处。 设复有人无此二十一结染着心者,当知斯人必生天上,不堕地狱中。犹如新净白氎,随意欲作何色,青、黄、赤、黑必成其色,终不败坏。所以然者?以其净故。此亦如是,其有无此二十一结染着心者,当观其人必生天上,不堕恶趣。若彼贤圣弟子起瞋恚心结,观已,便能息之,起恚害心结、起睡眠心结、起调戏心结、起疑心结、起怒心结、起忌心结、起恼心结、起疾心结、起憎心结、起无惭心结、起无愧心结、起幻心结、起奸心结、起伪心结、起诤心结、起憍心结、起慢心结、起妒心结、起增上慢心结、起贪心结。 若彼贤圣弟子无瞋、无恚、无有愚惑,心意和悦,以慈心普满一方而自娱乐,二方、三方、四方亦尔,四维上下,于一切中,一切亦一切,一切世间以无限无量,不可称计,心无恚怒而自游戏,以此慈心,遍满其中,得欢喜已,心意便正。复以悲心普满一方而自娱乐,二方、三方、四方亦尔,四维上下,于一切中,一切亦一切,一切世间以无量无限,不可称计,心无恚怒而自游戏,以此悲心,遍满其中,得欢喜已,心意便正。复以喜心普满一方而自娱乐,二方、三方、四方亦尔,四维上下,于一切中,一切亦一切,一切世间,以无量无限不可称计,心无恚怒而自游戏,以此喜心,遍满其中,得欢喜已,心意便正。复以护心普满一方而自娱乐,二方、三方、四方亦尔,四维上下,于一切中,一切亦一切,一切世间以无量无限不可称计,心无恚怒而自游戏,以此护心,遍满其中,得欢喜已,心意便正,便于如来所成于信根,根本不移,竖高显幢,不可移动。诸天、龙、神、阿须伦、沙门、婆罗门,或世人民,于中得欢喜,心意便正。 此是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足、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佑,于中得欢喜,心意便正,亦复成就于法。如来法者,甚为清净,不可移动,人所爱敬,如是智者当作是观,便于中而得欢喜。亦复成就于众,如来圣众甚为清净,性行纯和,法法成就,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脱成就、解脱见慧成就。圣众者,四双八辈。此是如来圣众,可爱可贵,实可承事,于中得欢喜,心意便正。 彼复以此三昧,心清净无瑕秽,诸结便尽,亦无沾污,性行柔软,逮于神通,便得自识无量宿命事;所从来处,靡不知之,若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百千生,成败劫、不成败劫、成败不成败劫、无数成败劫、无数不成败劫,我曾在彼,字某、名某、姓某,如是生、如是食、受如是苦乐,受命长短,从彼终生彼间,从彼终生此间,如是自识无数宿命事。复以此三昧,心清净无瑕秽,知众生心所念之事。彼复以天眼观众生类,有生者、有终者,善色、丑色,善趣、恶趣,若好、若丑,随众生行所作果报,皆悉知之;或有众生,身行恶,口行恶,心行恶,诽谤贤圣,邪见造邪见行,身坏命终,生三恶道,趣泥黎中,或复有众生,身行善,口行善,意行善,不诽谤贤圣,正见、无有邪见,身坏命终,生天上善处,是谓清净天眼观众生类,有生者、有终者,善色、丑色,善趣、恶趣,若好、若丑,随众生行所作果报,皆悉知之。 彼复以此三昧,心清净无瑕秽,无有结使,心性柔软,逮于神通,复以漏尽通而自娱乐。彼观此苦,如实知之,复观苦习,复观苦尽,复观苦出要,如实知之。彼作是观已,欲漏心得解脱,有漏心、无明漏心得解脱,已得解脱,便得解脱智,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有,如实知之。如是,比丘,贤圣弟子心得解脱,虽复食粳粮、善美种种肴膳,抟若须弥,终无有罪。所以然者?以无欲、尽爱故,以无瞋、尽恚故,以无愚痴、尽愚痴故,是谓比丘中比丘,则内极沐浴已。” 尔时,江侧婆罗门白世尊曰:“瞿昙沙门,可往至孙陀罗江侧沐浴。” 世尊告曰:“云何,婆罗门,名之为孙陀罗江水?” 婆罗门曰:“孙陀罗江水是福之深渊,世之光明。其有人物在彼河水浴者,一切诸恶皆悉除尽。”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此身无数劫 经历彼河浴 及诸小陂池 靡不悉周遍, 愚者常乐彼 暗行不清净 宿罪内充躯 彼河焉能救? 净者常快乐 禁戒清亦快 清者作清行 彼愿必果成! 设护不与取 行慈不杀生 守诚不妄语 心等无增减, 汝今于此浴 必获安隐处 彼河何所至 犹盲投乎冥。 尔时,婆罗门白世尊曰:“止,止,瞿昙,犹如偻者得伸,暗者见明,迷者示道,于暗室然明,无目者为作眼目,如是,沙门瞿昙,无数方便说此妙法,愿听为道。” 尔时,江侧婆罗门即得作道,受具足戒:所以族姓子,出家学道,修无上梵行,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有,如实知之。是时,尊者孙陀罗谛利即成阿罗汉。 尔时,尊者孙陀罗谛利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五百人俱。尔时,释提桓因日时已过,向暮便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 尔时,释提桓因即以偈颂问如来义: 能说能宣布 渡流成无漏 以渡生死渊 今问瞿昙义。 我观此众生 所作福佑业 造行若干种 施谁福最尊? 尊今灵鹫山 唯愿演此义 知释意所趣 亦为施者宣。 四趣造福无 四果具足成 诸学得迹人 宜信奉其法, 无欲亦无恚 愚尽成无漏 尽度一切渊 施彼成大果。 诸此众生类 所作福德业 造行若干种 施僧获福多。 此众度无量 犹海出珍宝 圣众亦如是 演慧光明法。 瞿昙彼善处 能施众僧者 获福不可计 最胜之所说。 尔时,释提桓因闻佛所说已,即礼佛足,便于彼退而去。 尔时,释提桓因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五百人俱。尔时,尊者须菩提亦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侧,别作屋庐而自禅思。尔时,尊者须菩提身得苦患,甚为沈重,便作是念:“我此苦痛为从何生,复从何灭,为至何所?”尔时,尊者须菩提便于露地而敷坐具,直身正意,专精一心,结跏趺坐,思惟诸入,欲害苦痛。 尔时,释提桓因知尊者须菩提所念,便以偈敕波遮旬曰: 善业脱诸缚 居在灵鹫山 今得极重患 乐空诸根定, 速来往问疾 觐省尊上颜 既得获大福 种德莫过是。 时,波遮旬对曰:“如是,尊者。” 尔时,释提桓因将五百天人及波遮旬,譬如士夫屈伸臂顷,便从三十三天没,来至灵鹫山中,离尊者须菩提不远,复以此偈语波遮旬曰: 汝今觉善业 乐禅三昧定 柔和清净音 今使从禅坐。 波遮旬对曰:“如是。” 尔时,波遮旬从释提桓因闻语已,便调琉璃之琴,前至须菩提所,便以此偈叹须菩提曰: 结尽永无余 诸念不错乱 诸尘垢悉尽 愿速从禅觉, 心息渡有河 降魔度诸结 功德如大海 愿速从定起, 眼净如莲花 诸秽永不着 无归与作归 空定速时起, 渡四流无为 善解无老病 以脱有为灾 唯尊时定觉, 五百天在上 释种躬自来 欲觐圣尊颜 解空速时起。 尔时,尊者须菩提即从坐起,复叹波遮旬曰:“善哉,波旬,汝今音与琴合,琴与音合,而无有异,然琴音不离歌音,歌音不离琴音,二事共合,乃成妙声。”尔时,释提桓因便往至尊者须菩提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 尔时,释提桓因白须菩提言:“云何善业所抱患苦有增损乎?今此身病为从何生,身生耶,意生乎?” 尔时,尊者须菩提语释提桓因言:“善哉,拘翼,法法自生,法法自灭,法法相动,法法自息。犹如,拘翼,有毒药,复有害毒药,天帝释,此亦如是,法法相乱,法法自息,法能生法,黑法用白法治,白法用黑法治。天帝释,贪欲病者用不净治,瞋恚病者用慈心治,愚痴病者用智慧治,如是,释提桓因,一切所有皆归于空,无我、无人,无寿、无命,无士、无夫,无形、无像,无男、无女。犹如,释提桓因,风坏大树,枝叶雕落,雷雹坏苗,华果初茂,无水自萎,天降时雨,生苗得存,如是,天帝释,法法相乱,法法自定。我本所患疼痛苦恼,今日已除,无复患苦。” 是时,释提桓因白须菩提言:“我亦有愁忧苦恼,今闻此法无复有愁忧。众事猥多,欲还天上,已亦有事及诸天事,皆悉猥多。” 时,须菩提言:“今正是时,宜可时去。”是时,释提桓因即从坐起,前礼须菩提足,绕三匝而去。 是时,尊者须菩提便说此偈: 能仁说此语 根本悉具足 智者获安隐 闻法息诸病。 尔时,释提桓因闻尊者须菩提所说,欢喜奉行。 调达及二经 皮及利师罗 竹膞、孙陀利 善业、释提桓 增一阿含经卷第六 五戒品第十四 (一)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是众中,我不见一法修已,多修已,成地狱行,成畜生行,成饿鬼行,若生人中,受命极短,所谓杀生者也。诸比丘,若有人意好杀生,便堕地狱、饿鬼、畜生,若生人中,受命极短。所以然者?以断他命故。是故,当学莫杀生。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此众中,我不见一法修行已,多修行已,受人中福,受天上福,得泥洹证,所谓不杀生也。” 佛告诸比丘:“若有人不行杀生,亦不念杀,受命极长。所以然者?以彼不娆乱故。是故,诸比丘,当学不杀生。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此众中,我不见一法修行已,多修行已,成地狱行,饿鬼、畜生行,若生人中,极为贫匮,衣不盖形,食不充口,所谓劫盗也。诸比丘,若有人意好劫盗,取他财物,便堕饿鬼、畜生中,若生人中,极为贫匮。所以然者?以断他生业故。是故,诸比丘,当学远离不与取。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此众中,我不见一法修行已,多修行已,受人中福,受天上福,得泥洹证,所谓广施也。” 佛告诸比丘:“若有人广行布施,于现世中得色、得力,众得具足,天上、人中食福无量。是故,诸比丘,当行布施,勿有悭心。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此众中,不见一法修行已,多修行已,成地狱、饿鬼、畜生行,若生人中,居家奸婬,无有净行,为人所讥,常被诽谤。云何一法?所谓邪婬也。” 佛告诸比丘:“若有人婬泆无度,好犯他妻,便堕地狱、饿鬼、畜生中,若生人中,闺门婬乱。是故,诸比丘,常当正意,莫兴婬想,慎莫他婬。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佛告诸比丘:“于此众中,我不见一法修行已,多修行已,受人中福,受天上福,得泥洹证,所谓不他婬,身体香洁,亦无邪想。” 佛告诸比丘:“若有人贞洁不婬,便受天上、人中之福。是故,诸比丘,莫行邪婬以兴婬意。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此众中,我不见一法修行已,多修行已,成地狱行,饿鬼、畜生行,若生人中,口气臭恶,为人所憎,所谓妄语。诸比丘,若有人妄言、绮语、斗乱是非,便堕畜生、饿鬼中。所以者何?以其妄语故也。是故,当至诚,莫得妄语。是故,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此众中,我不见一法修行已,多修行已,受人中福,受天上福,得泥洹证。云何为一法?所谓不妄语也。诸比丘,其不妄语者,口气香芬,名德远闻。是故,诸比丘,当行莫妄语。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此众中,我不见一法修行已,多修行已,受畜生、饿鬼、地狱罪,若生人中,狂愚痴惑,不识真伪,所谓饮酒也。诸比丘,若有人心好饮酒,所生之处,无有智慧,常怀愚痴。如是,诸比丘,慎莫饮酒。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此众中,无有一法胜此法者,若修行已,多修行已,受人中福,受天上福,得泥洹证。云何为一法?所谓不饮酒也。诸比丘,若有人不饮酒,生便聪明,无有愚惑,博知经籍,意不错乱。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第五地狱经 此名不善行 五者天及人 令知次第数 --------------------------------------------- (一)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知有此二见。云何为二?所谓有见、无见。诸有沙门、婆罗门于此二见习已、诵已,终不从其法,如实而不知,此则非沙门、婆罗门,于沙门,则犯沙门法,于婆罗门,则犯婆罗门法。此沙门、终不以身作证而自游戏。诸有沙门、婆罗门于此二见诵读、讽念,知舍,如实而知,此则沙门持沙门行,婆罗门知婆罗门行,自身取证而自游戏,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更不复受有,如真知之。是故,诸比丘,于此二见不应习行,不应讽诵,尽当舍离。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此二见。云何为二见?所谓有见、无见。彼云何为有见?所谓欲有见、色有见、无色有见。彼云何为欲有见?所谓五欲是也。云何为五欲?所谓眼见色,甚爱敬念,未曾舍离,世人宗奉,若耳闻声,鼻嗅香,口知味,身知细滑;意了诸法,是谓有见。彼云何名为无见?所谓有常见、无常见、有断灭见、无断灭见、有边见、无边见、有身见、无身见、有命见、无命见、异身见、异命见,此六十二见,名曰无见,亦非真见,是谓名为无见。是故,诸比丘,当舍此二见。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此二施。云何为二?所谓法施、财施。诸比丘,施中之上者不过法施。是故,诸比丘,常当学法施。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此二业。云何为二业?有法业、有财业。业中之上者,不过法业。是故,诸比丘,当学法业,不学财业。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此二恩。云何为二?所谓法恩、财恩。恩中之上者,所谓不过法恩也。是故,诸比丘,当修行法恩。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愚者有此二相像貌。云何为二?于是,愚者所不能办者而办之,垂办之事厌而舍之,是谓,诸比丘,愚者有此二相像貌。复次,比丘,智者有二相像貌。云何为二?于是,智者所不能办事亦不成办,垂办之事亦不厌舍。是故,诸比丘,愚者二相像貌当舍离之,当念修行智者二相。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此二法,内自思惟,专精一意,当礼如来。云何为二法?一为智慧,二为灭尽。是谓,比丘,内自思惟,专精一意,当礼如来。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此二法,内自思惟,专精一意,当礼法宝,亦礼如来神庙。云何二法?有力、有无畏。是谓,比丘,有此二法,内自思惟,专精一意,当礼法宝及如来神庙。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此二法,内自思惟,专精一意,礼如来寺。云何为二法?如来与世间人民无与等者,如来有大慈大悲矜念十方。是谓,比丘,有此二法,内自思惟,专精一意,礼如来寺。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二因二缘起于正见。云何为二?受法教化,内思止观,是谓,比丘,有此二因二缘起于正见。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见及二施 愚者有二相 礼法如来庙 正见最在后 --------------------------------------------- (一)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难陀在舍卫城象华园中。是时,尊者难陀在闲静处,便生是念:“如来出世甚为难遇,亿劫乃出,实不可见!如来久远长夜,时乃出耳!犹如优昙钵花时乃出现,此亦如是,如来出世甚为难遇,亿劫乃出,实不可见,此处亦难遇,一切诸行悉休息止,爱尽无余,亦无染污,灭尽泥洹。” 尔时,有一魔行天子,知尊者难陀心中所念,便往至孙陀利释种女所,飞在虚空,以颂而嗟叹曰: 汝今发欢喜 严服作五乐 难陀今舍服 当来相娱乐。 尔时,孙陀利释种女闻天语已,欢喜踊跃,不能自胜,便自庄严,修饰房舍,敷好坐具,作倡妓乐,如难陀在家无异。 尔时,王波斯匿集在普会讲堂,闻难陀比丘还舍法服,习于家业。所以然者?有天在空中告其妻曰。是时,王波斯匿闻是语已,便怀愁忧,即乘驾白象,往至彼园,到已,便入华象池中,遥见尊者难陀,便前至难陀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 尔时,尊者难陀告波斯匿曰:“大王,何故来至此间,颜色变异,复有何事来至吾所?” 波斯匿报曰:“尊者当知,向在普集讲堂,闻尊者舍法服,还作白衣,闻此语已,故来至此。不审尊者何所敕告?” 是时,难陀含笑徐告王曰:“不见不闻,大王何故作此语耶?大王,岂不从如来边闻,我诸结已除,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胞胎,如实而知,今成阿罗汉,心得解脱?” 波斯匿曰:“我不从如来闻难陀比丘生死已尽,得阿罗汉,心得解脱。所以然者?有天来告孙陀利释种女曰。是时,孙陀利夫人闻此语已,便作倡妓乐,修治服饰,敷诸坐具。我闻此语已,便来至尊者所。” 难陀告曰:“王不知不闻,何故大王而作是语?诸有沙门、婆罗门无不乐此休息乐、善逝乐、沙门乐、涅槃乐,而不自观此婬火之坑,复当就者,此事不然;骨犹如锁,肉如聚石,犹蜜涂刀,坐贪小利,不虑后患,亦如果繁折枝,亦如假借不久当还,犹如剑树之薮,亦如毒害药,亦如毒药,如毒华果,观此婬欲亦复如是,意染著者此事不然;从火坑之欲乃至毒果,不观此事,欲得度欲流、有流、见流、无明流者,此事不然;以不度欲流、有流、见流、无明流,而欲得入无余泥洹界而般泥洹者,此事不然。大王当知,诸有沙门、婆罗门观察此休息乐、善逝乐、沙门乐、涅槃乐,此事不然。彼以作是观察,解了婬坑之火,犹如骨锁、肉聚、蜜涂利刀、果繁折枝、假借不久,亦如剑树、毒树,如毒害药,悉观了知,此则有处,已解了知婬火所兴,便能得渡欲流、有流、见流、无明流,此事必然。彼已渡欲流、有流、见流、无明流,此事必然。云何,大王,以何见何知而作是说,今我,大王,已成罗汉,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母胞胎,心得解脱?” 尔时,王波斯匿心怀欢喜,善心生焉,白尊者难陀曰:“我今无狐疑如毛发许,方知尊者成阿罗汉!今请辞还,国事众多。” 难陀对曰:“宜知是时。”尔时,王波斯匿即从坐起,头面礼足,便退而去。 波斯匿王去未几时,时彼魔天来至尊者难陀所,住虚空中,复以此偈向难陀曰: 夫人面如月 金银璎珞身 忆彼姿容颜 五乐恒自娱, 弹琴鼓絃歌 音响甚柔软 能除诸愁忧 乐此林间为? 是时,尊者难陀便作是念:“此是魔行天人。”觉知此已,复以偈报曰: 我昔有此心 婬泆无厌足 为欲所缠裹 不觉老病死。 我度爱欲渊 无污无所染 荣位悉是苦 独乐真如法。 我今无诸结 婬怒痴悉尽 更不习此法 愚者当觉知。 尔时,彼魔行天人闻此语便怀愁忧,即于彼没不现。尔时,众多比丘以此因缘,具白世尊。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端正比丘者,无有胜难陀比丘,诸根澹泊,亦难陀比丘是,无有欲心,亦是难陀比丘,无有瞋恚,亦是难陀比丘,无有愚痴,亦是难陀比丘,成阿罗汉,亦是难陀比丘。所以然者?难陀比丘端正,诸根寂静。”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声闻中弟子端正者,难陀比丘是,诸根寂静,是亦难陀比丘。”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此二法涅槃界。云何为二?有余涅槃界、无余涅槃界。彼云何名为有余涅槃界?于是,比丘灭五下分结,即彼般涅槃,不还来此世,是谓名为有余涅槃界。彼云何名为无余涅槃界?如是,比丘尽有漏成无漏,意解脱、智慧解脱,自身作证而自游戏,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更不受有,如实知之,是谓为无余涅槃界。此二涅槃界。当求方便,至无余涅槃界。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乌喻,亦当说猪喻,善思念之,吾当演说。” 对曰:“如是,世尊。”是时,诸比丘从佛受教。 世尊告曰:“彼云何名为人喻如乌?犹如有人在寂静处,恒习婬欲,作诸恶行,后便羞耻,便自悔过,向人演说,陈所作事。所以然者?或为诸梵行人,所见讥弹:此人习欲,作诸恶行。彼作诸恶行已,向人悔过,自知羞耻。犹如彼乌恒患苦饥,便食不净,寻即拭觜,恐有余鸟见言此乌食不净,此亦如是,若有一人在闲静处,习于婬欲,作不善行,后便羞耻而自悔过,向人演说陈所作事。所以然者?或为诸梵行人所见记识:此人习欲,作诸恶行,是谓名为人犹如乌。彼云何名为人如猪?若有一人在闲静处,长习婬欲,作诸恶行,亦不羞耻,复非悔过,向人自誉,贡高自用:‘我能得五欲自娱,此诸人等不能得五欲。’彼作恶已,不羞耻。此人喻如猪恒食不净,卧于不净,便自跳踉向于余猪,此亦如是,若有一人习于婬欲,作诸恶行,亦不羞耻,复非悔过,向人自誉,贡高自用:‘我能得五欲自娱,此诸人不能得五欲自娱。’是名为人如猪。是故,诸比丘,当舍远离。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人有似驴者,有似牛者,谛听,谛听,善思念之。”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是时,诸比丘从佛受教。 世尊告曰:“彼云何名人像驴者?若有一人,剃除须发,着三法衣,以信牢固,出家学道,尔时,彼人诸根不定,若眼见色,随起色想,流驰万端,尔时眼根则非清净,生诸乱想,不能制持,众恶普至,亦复不能护于眼根;耳闻声,鼻嗅香,舌知味,身知细滑,意知法,随起识病,流驰万端,尔时意根则非清净,生诸乱想,不能制持,众恶普至,亦复不能护于意根;无有威仪礼节之宜,行步进止,屈伸低仰,执持衣钵,都违禁戒,便为梵行人所见讥弹:‘咄,此愚人像如沙门,便取弹举,设是沙门者,宜不应尔。’彼作是说:‘我亦是比丘,我亦是比丘!’犹如驴入牛群之中而自称曰:‘我亦是牛,我亦是牛。’然观其两耳,复不似牛,角亦不似,尾亦不似,音声各异。尔时,群牛或以角觝,或以脚蹋,或以口啮者。今此比丘亦复如是,诸根不定,若眼见色,随起色想,流驰万端,尔时眼根则非清净,生诸乱想,不能制持,众恶普至,亦复不能护于眼根,耳闻声,鼻嗅香,舌知味,身了细滑,意知法,随起识病,流驰万端,尔时意根则非清净,生诸乱想,不能制持,众恶普至,亦复不能护念意根;无有威仪礼节之宜,行步进止,屈伸低仰,执持禁戒,便为梵行人所见讥弹:‘咄,此愚人像如沙门,便见弹举,设是沙门者,宜不应尔。’尔时彼作是说:‘我是沙门!’犹如驴入于牛群,是谓人像驴者也。 彼人云何像牛者耶?若有一人,剃除须发,着三法衣,以信牢固,出家学道,尔时,彼人诸根寂定,饮食知节,竟日经行,未曾舍离,意游三十七道品之法;若眼见色,不起色想,亦无流驰之念,尔时眼根则应清净,生诸善想,亦能制持,无复诸恶,常拥护于眼根,耳声、鼻香、口味、身细滑、意法不起识病,尔时意根则得清净。彼人便到诸梵行人所,诸梵行人遥以见来,各自扬声:‘善来,同学,随时供养,不使有短。’犹如良牛入牛众中,而自称说:‘我今是牛。’然其毛尾、耳角、音声都悉是牛,诸牛见已,各来舐体,此亦如是,剃除须发,着三法衣,以信牢固,出家学道,尔时,彼人诸根寂定,饮食知节,竟日经行,未曾舍离意游三十七道品之法;若眼见色,不起色想,亦无流驰之念,尔时眼根则得清净,生诸善想,亦能制持,无复诸恶,常拥护于眼根,耳声、鼻香、口味、身细滑、意法不起识病,尔时意根则得具足,是谓此人像牛者也。如是,诸比丘,当学如牛,莫像如驴也。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善、不善行,谛听,谛听,善思念之。”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 世尊告彼:“云何名为不善,云何名为善?所谓杀生为不善,不杀为善,不与取为不善,与取为善,婬泆为不善,不婬为善,妄语为不善,不妄语为善,绮语为不善,不绮语为善,两舌为不善,不两舌为善,斗乱彼此为不善,不斗乱彼此为善,贪他为不善,不贪他为善,起恚为不善,不起恚为善,邪见为不善,正见为善。如是,比丘行此恶已,堕畜生、饿鬼、地狱中,设行善者,便生人中、天上,及诸善趣阿须伦中,是故,当远离恶行,修习善行。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当与汝等说微妙法,初善、中善、至竟亦善,有义、有味,得修具足梵行之法?所谓二法也。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与汝具足说之。”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是时,诸比丘从佛受教。 世尊告曰:“彼云何为二法?所谓邪见、正见,邪治、正治,邪语、正语,邪业、正业,邪命、正命,邪方便、正方便,邪念、正念,邪三昧、正三昧,是谓比丘名为二法。我今已与汝说此二法。如来所应为者,今已周讫,善念、观诵,勿有懈惓,今不行者,后悔无及。”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烛明之法,亦当说由烛趣道之业,谛听,谛听,善思念之。”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彼云何名烛明者?所谓贪婬、瞋恚、愚痴尽。彼云何名为由烛趣道之业?所谓正见、正治、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三昧,是谓由烛趣道之业。我由此已说烛明,亦说由烛趣道之业。如来所应为者,今已周讫,善念、讽诵,勿有懈怠,今不行者,后悔无及。”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此二力。云何得二力?所谓忍力、思惟力。设吾无此二力者,终不成无上正真等正觉,又无此二力者,终不于优留毘处六年苦行,亦复不能降伏魔怨,成无上正真之道,坐于道场。以我有忍力、思惟力故,便能降伏魔众,成无上正真之道,坐于道场。是故,诸比丘,当求方便,修此二力,忍力、思惟力,便成须陀洹道、斯陀含道、阿那含道、阿罗汉道,于无余涅槃界而般涅槃。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阿那律在拘尸那竭国本所生处。 尔时,释、梵、四天王及五百天人,并二十八大鬼神王,便往至尊者阿那律所,到已,头面礼足,在一面住,复以此偈叹阿那律曰: 归命人中上 众人所敬奉 我等今不知 为依何等禅。 尔时,有梵志名曰阇拔吒,是梵摩喻弟子,复至尊者阿那律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 尔时,彼梵志问阿那律曰:“我昔在王宫生,未曾闻此自然之香。为有何人来至此间,为是天、龙、鬼神、人、非人乎?” 尔时,阿那律报梵志曰:“向者释、梵、四天王及五百天人,并二十八大鬼神王,来至我所,头面礼足,在一面住,复以此偈而叹我曰: 自归人中上 众人所敬奉 我等今不知 为依何等禅。” 梵志问曰:“以何等故,我今不见其形?释、梵、四天王为何所在?” 阿那律报曰:“以汝无有天眼故也,是故不见释、梵、四天王及五百天人,及二十八大鬼神王。” 梵志问曰:“设我能得天眼者,见此释、梵、四天王及二十八大鬼神王耶?” 阿那律报曰:“设当得天眼者,便能见释、梵、四天王及五百天人,并二十八大鬼神王。然复,梵志,此天眼者何足为奇,有梵天名曰千眼,彼见此千世界,如有眼之士,自手掌中观其宝冠,此梵天亦如是,见此千世界无有罣碍,然此梵天不自见身所著衣服。” 梵志问曰:“何以故,千眼梵天不自见形所著服饰?” 阿那律曰:“以其彼天无有无上智慧眼故,故不自见己身所著服饰。” 梵志问曰:“设我得无上智慧眼者,见此身所著服饰不耶?” 阿那律曰:“若能得无上智慧眼者,则能见己形所著服饰。” 梵志问曰:“愿尊与我说极妙之法,使得无上智慧之眼!” 阿那律曰:“汝有戒耶?” 梵志问曰:“云何名之为戒?” 阿那律曰:“不作众恶,不犯非法。” 梵志报曰:“如此戒者,我堪奉持如此之戒。” 阿那律曰:“汝今,梵志,当持禁戒,无失毫厘,亦当除去憍慢之结,莫计吾我染着之想。” 时,梵志复问阿那律曰:“何者是吾,何者是我,何者是憍慢结?” 阿那律曰:“吾者是神识也,我者是形体之具也,于中起识生吾、我者,是名为憍慢结也。是故,梵志,当求方便,除此诸结。如是,梵志,当作是学。” 梵志即从座起,礼阿那律足,绕三匝而去,未至所在,于中道思惟此义,诸尘垢尽,得法眼净。尔时,有天昔与此梵志亲友,知识梵志心中所得诸尘垢尽,得法眼净。 尔时,彼天复往至尊者阿那律所,头面礼足,在一面住,即以此偈叹阿那律曰: 梵志未至家 中道得道迹 垢尽法眼净 无疑无犹豫。 尔时,尊者阿那律复以偈告天曰: 我先观彼心 中间应道迹 彼人迦叶佛 曾闻此法教。 尔时,尊者阿那律即其时离彼处,在人间游,渐渐至舍卫国,到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住。尔时,世尊具以法语告阿那律。阿那律受佛教已,便从坐起,头面礼足,便退而去。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声闻中弟子,得天眼第一者,所谓阿那律比丘是。”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罗云奉修禁戒,无所触犯,小罪尚避,况复大者?然不得有漏心解脱。尔时,众多比丘便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 尔时,众多比丘白世尊曰:“罗云比丘奉修禁戒,无所触犯,然故有漏心不解脱?”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具足禁戒法 诸根亦成就 渐渐当逮得 一切结使尽。 “是故,诸比丘,常当念修治正法,无有漏失。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难陀、涅槃、乌 驴不善有二 烛及忍思惟 梵志及罗云 ------------------------------------------- (一)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到时,着衣持钵,将罗云入舍卫城分卫。 尔时,世尊右旋顾谓罗云:“汝今当观色为无常。” 罗云对曰:“如是,世尊,色为无常。” 世尊告曰:“罗云,痛、想、行、识皆悉无常。” 罗云对曰:“如是,世尊,痛、想、行、识皆为无常。” 是时,尊者罗云复作是念:“此有何因缘,今方向城分卫,又在道路,何故世尊而面告诲我?今宜当还归所在,不应入城乞食。”尔时,尊者罗云即中道还到只桓精舍,持衣钵,诣一树下,正身正意,结跏趺坐,专精一心,念色无常,念痛、想、行、识无常。 尔时,世尊于舍卫城乞食已,食后在只桓精舍而自经行,渐渐至罗云所,到已,告罗云曰:“汝当修行安般之法,修行此法,所有愁忧之想皆当除尽。汝今复当修行恶露不净想,所有贪欲尽当除灭。汝今,罗云,当修行慈心,已行慈心,所有瞋恚皆当除尽。汝今,罗云,当行悲心,已行悲心,所有害心悉当除尽。汝今,罗云,当行喜心,已行喜心,所有嫉心皆当除尽。汝今,罗云,当行护心,已行护心,所有憍慢悉当除尽。” 尔时,世尊向罗云便说此偈: 莫数起着想 恒当自顺法 如此智之士 名称则流布, 与人执炬明 坏于大暗冥 天龙戴奉敬 敬奉师长尊! 是时,罗云比丘复以此偈报世尊曰: 我不起着想 恒复顺于法 如此智之士 则能奉师长。 尔时,世尊作是教敕已,便舍而去,还诣静室。 是时,尊者罗云复作是念:“今云何修行安般,除去愁忧,无有诸想?” 是时,罗云即从坐起,便往世尊所,到已,头面礼足,在一面坐,须臾退坐,白世尊曰:“云何修行安般,除去愁忧,无有诸想,获大果报,得甘露味?” 世尊告曰:“善哉,善哉,罗云,汝乃能于如来前而师子吼,问如此义:云何修行安般,除去愁忧,无有诸想,获大果报,得甘露味?汝今,罗云,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具分别说。” 对曰:“如是,世尊。”尔时,尊者罗云从世尊受教。 世尊告曰:“于是,罗云,若有比丘乐于闲静无人之处,便正身正意,结跏趺坐,无他异念,系意鼻头,出息长知息长,入息长亦知息长,出息短亦知息短,入息短亦知息短,出息冷亦知息冷,入息冷亦知息冷,出息暖亦知息暖,入息暖亦知息暖,尽观身体入息、出息,皆悉知之。有时有息亦复知有,又时无息亦复知无,若息从心出亦复知从心出,若息从心入亦复知从心入。如是,罗云,能修行安般者,则无愁忧恼乱之想,获大果报,得甘露味。” 尔时,世尊具足与罗云说微妙法已,罗云即从坐起,礼佛足,绕三匝而去,往诣安陀园,在一树下,正身正意,结跏趺坐,无他余念,系心鼻头,出息长亦知息长,入息长亦知息长,出息短亦知息短,入息短亦知息短,出息冷亦知息冷,入息冷亦知息冷,出息暖亦知息暖,入息暖亦知息暖,尽观身体入息、出息,皆悉知之。有时有息亦复知有,有时无息亦复知无,若息从心出亦复知从心出,若息从心入亦复知从心入。 尔时,罗云作如是思惟,欲心便得解脱,无复众恶,有觉、有观,念持喜安,游于初禅;有觉、有观息,内自欢喜,专其一心,无觉、无观,三昧念喜,游于二禅;无复喜念,自守觉知身乐,诸贤圣常所求护喜念,游于三禅;彼苦乐已灭,无复愁忧,无苦无乐,护念清净,游于四禅。 彼以此三昧,心清净无尘秽,身体柔软,知所从来,忆本所作,自识宿命无数劫事,亦知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万生、数十万生,成劫、败劫,无数成劫、无数败劫,亿载不可计;我曾生彼,名某姓某,食如此食,受如此苦乐,寿命长短,彼终生此,此终生彼。彼以此三昧,心清净无瑕秽,亦无诸结,亦知众生所起之心。彼复以天眼清净无瑕秽,观众生类,生者、逝者,善色、恶色,善趣、恶趣,若好、若丑,所行、所造,如实知之;或有众生,身行恶,口行恶,意行恶,诽谤贤圣,行邪见,造邪见行,身坏命终,入地狱中,或复众生,身行善,口行善,意行善,不诽谤贤圣,恒行正见、造正见行,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上,是谓天眼清净无瑕秽,观众生类,生者、逝者,善色、恶色,善趣、恶趣,若好、若丑,所行、所造,如实知之。复更施意,成尽漏心,彼观此苦,如实知之,复观苦习,亦知苦尽,亦知苦出要,如实知之。彼以作是观,欲漏心得解脱,有漏、无明漏心得解脱,已得解脱,便得解脱智,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有,如实知之,是时,尊者罗云便成阿罗汉。 是时,尊者罗云已成罗汉,便从坐起,更整衣服,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住,白世尊曰:“所求已得,诸漏除尽。”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诸得阿罗汉者,无有与罗云等也,论有漏尽,亦是罗云比丘,论持禁戒者,亦是罗云比丘。所以然者?诸过去如来、等正觉,亦有此罗云比丘。欲言佛子,亦是罗云比丘,亲从佛生,法之上者。”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声闻中第一弟子能持禁戒,所谓罗云比丘是。”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具足禁戒法 诸根亦成就 渐渐当逮得 一切结使尽。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增一阿含经卷第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