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诸大德!今诵出四提舍尼法。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一比丘尼于舍卫城乞食归来,见一比丘而作是言:「来!尊者!请取施食。」「善!大姊!」而皆取之。彼尼已近食时不能往乞食而断食。如是,其比丘尼翌日亦……乃至……后日亦于舍卫城乞食,归时又见其比丘而作是言:「来!尊者!……」……而断食。彼比丘尼第四日因畏怖而行于车道。长者居士对向车行来之比丘尼曰:「大姊!请离开。」彼比丘尼为闪避而跌倒于其处,长者居士对比丘尼谢罪:「大姊!请谅宥!师因我而跌倒。」「居士!我非因汝而跌倒,乃我衰弱故也。」「大姊!何故衰弱耶?」其时,彼比丘尼以此事语长者居士。长者居士请比丘尼至其家并供食而讥嫌非难:「何以诸大德比丘由比丘尼手中受食耶?女人难得食者也。」诸比丘闻长者居士之……非难。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比丘由比丘尼手中受食耶?」……乃至……「比丘!汝实由比丘尼手中受食耶?」「实然!世尊!」「比丘!是汝之亲里耶?非亲里耶?」「世尊!非亲里也。」「愚人!非亲里之男子对非亲里之女人而不知净、不净,正、不正。愚人!汝何以由非亲里比丘尼手中受食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由入市井〔乞食〕之非亲里比丘尼之手,亲手接受硬食或软食而食 者,此比丘应忏悔曰:『友!我犯应受非难、不相应而当忏悔之法,我为此忏 悔。』」 二(一)「任何」者,……比丘之意。 a’「市井」者,车道、小巷、十字路、家。 「非亲里」者,非系属父母亲里至七世者。 「比丘尼」者,于二部僧中受具戒者。 a 「硬食」者,除五种噉食、非时药、七日药、尽形寿药之外,其余云硬食。「软食」者,有五种软食:饭、粥、麨、鱼、肉。 欲食而取者,突吉罗。每咽食为提舍尼。 (二)于非亲里有非亲里想,而由入市井〔乞食〕之比丘尼之手,亲手接受硬、软食而食者,提舍尼。于非亲里有疑想……于非亲里有亲里想……提舍尼。以非时药、七日药、尽形寿药为食物而受者,突吉罗。每咽食,突吉罗。欲食而从一部僧中受具戒者之手接受硬、软食者,突吉罗。每咽食,突吉罗。于亲里有非亲里想者,突吉罗。于亲里有疑想者,突吉罗。于亲里有亲里想者,不犯也。 (三)从亲里、令〔他人〕与不〔自〕与、置于地而与、于僧园中、于比丘尼住处、于外道之住处、归住处而与、取出村外而与,有因缘食非时药、七日药、尽形寿药而与,由式叉摩那、由沙弥尼,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一 尔时,佛世尊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园。其时,诸比丘受诸家(注1)招请而食。六群比丘尼为六群比丘而起立指示:「于此与羹!于此与饭!」〔于是〕六群比丘饱食,其他比丘等不得饱食。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不拒比丘尼之指示耶?」……乃至……「诸比丘!汝等实不拒比丘尼之指示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何以不拒……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诸比丘受在家招请而食,于此若一比丘尼以指示者姿态站立而言:『于此与 羹!于此与饭!』彼等诸比丘当拒此比丘尼:『姊!比丘等受食之间请离去!』 若诸比丘中无一人拒其比丘尼而言:『姊!……请离去!』时,彼等诸比丘当 忏悔:『友!我等犯应受非难、不相应而当忏悔之法,我等为此忏悔。』」 二(一)「诸比丘受在家招请而食」者,在家者有四种在家:刹帝利家、婆罗门家、吠舍家、首陀罗家。受招请而食者,受以五正食中之一招请而食。 「比丘尼」者,于二部僧中受具戒者。 「指示者」,由友、由亲友、由同僚、由同和尚、由同阿阇梨而云:「于此与羹!于此与饭!」者,此谓指示者。 「彼等诸比丘」者,受食之比丘也。 「此比丘尼」者,凡指示之比丘尼也。 诸比丘应拒此比丘尼:「姊!……请离去!」若诸比丘中无一人拒之而云:「我取食。」者,突吉罗。每咽食者,提舍尼。 (二)于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受指示而不拒者,提舍尼。于受具戒者有疑想……于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提舍尼。不拒一部僧中受具戒者之指示,突吉罗。于未受具戒有受具戒者想,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疑想,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不犯也。 (三)以己之食令与〔檀越〕而不与、他人之食以与〔己〕而不令与、不可与物而令与,不可与时而令与、皆平等而令与、式叉摩那指示时、沙弥尼指示时、除五正食外之一切物,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于舍卫城有一在家夫妻俱信乐佛法,净信增大而财物穷尽。在彼之家于午前作硬食或软食,以此〔食〕皆与诸比丘,屡屡不食而住。诸人讥嫌非难:「何以沙门释子不知量而取〔食〕耶?彼等因施与彼等〔比丘〕而屡屡不食而住。」诸比丘闻彼诸人之非难,彼诸比丘……白世尊。其时,世尊以是因缘说法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在家如有净信增大因而财物穷尽,听许对如是在家白二羯磨给与学地认定。诸比丘!应如是与。应由一聪明贤能之比丘于僧中唱言—— 『大德僧!请听!某家净信增大而财物穷尽,若僧时机可者,则僧与某家认定 学地。』如是表曰。 『大德僧!请听!某家……穷尽,僧与……学地认定。诸大德中,与某家学地 认定,忍者默然,不忍者请说。 僧与某家学地认定已。诸大德……我如是知解。』 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有学地认定之诸家,任何比丘于如是学地认定之家,亲手接受硬食或软食而食 者,此比丘应忏悔:『友!我犯应受非难、不相应而当忏侮之法,我为此忏悔。』」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二 尔时,舍卫城有祭会,诸人招请诸比丘而供食,彼家亦招请比丘,比丘等因世尊〔制〕学地认定之家,禁止亲手接受硬食或软食,故畏慎不应诺。彼等讥嫌非难:「尊者等不受我等之食,我等生存有何用!」诸比丘闻诸人之……非难。于是比丘等……白世尊。时,世尊以是因缘说法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听许受招待时,于学地认定之家亲手接受硬食或软食而食,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有学地认定之诸家,任何比丘非事先受招待,而于如是学地认定之诸家,亲手 接受硬食或软食而食者,此比丘应忏侮……『……忏悔。』」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三 其时,一比丘为彼家所供养之比丘。时,其比丘晨著下衣,持上衣与钵,至彼家。至已,坐于已设之座。时,其比丘患病,诸人言彼比丘曰:「大德!请食。」时,其比丘因世尊禁止非受请而于学地认定之家亲手接受硬食或软食而食,故畏慎而不受,不能行乞而断食。于是,彼比丘至僧园,以此事语诸比丘。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时,世尊以是因缘说法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听许病比丘于学地认定之家亲手接受硬食或软食而食。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凡是学地认定之诸家,任何比丘若于如是学地认定之家非受招请,又以无病之 身亲手接受硬食或软食而食,此比丘当忏悔:『友!我犯应受非难、不相应而 当忏悔之法,我为此忏悔。』」 四(一)「学地认定之诸家」者,因净信增大而财物穷尽之家,对如是之家依白二羯磨给与学地认定。 「任何」者,……比丘之意。 「于如是学地认定之家」者,于学地认定之家。 「非受招请」者,非受请于本日或明日〔来〕,而正在进入〔其〕家之境内时请之,即此所谓非受招请。 「受招请」者,受请于本日或明日〔来〕,非正在进入〔其〕家之境内时请之,即此名为被招请。 「无病」者,能行乞食也。「病」者,不能行乞食也。 「硬食」者,除五种正食、非时药、七日药、尽形寿药之外,其余名为硬食。 「软食」者,五种正食:饭、粥、麨、鱼、肉。 非招请,无病而云:「我欲食。」而受者,突吉罗。每咽食者,提舍尼。 (二)于学地认定有学地认定想,非受请、无病而亲手接受硬食或软食而食者,提舍尼。于学地认定有疑想……于学地认定有非学地认定想……提舍尼。以非时药、七日药、尽形寿药为食物而受者,突吉罗。每咽食者,突吉罗。于非学地认定有学地认定想者,突吉罗。于非学地认定有疑想者,突吉罗。于非学地认定有非学地认定想者,不犯也。 (三)受请者、病者、受请者或病者之残余食、于其处为他人设食时、由家持出而与、于常施食者、筹符食、半月食、布萨食、月旦食,有因缘食非时药、七日药、尽形寿药而与,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 尔时,佛世尊在释迦国迦毘罗卫城尼拘律树园。其时,沙迦之贱奴等叛离。沙迦之女人等欲于阿兰若住处供食。沙迦之贱奴等闻沙迦之女人等欲于阿兰若住处供食,彼等潜入于道中,待沙迦之女人等持美味之硬食、软食往阿兰若住处,沙迦之贱奴等〔忽然〕出现,剥脱污辱沙迦之女人等。沙迦诸人追出,捉彼诸贼及财货归而讥嫌非难:「何以诸大德,知劫贼住僧园中却不告知耶?」诸比丘闻沙迦诸人之非难……乃至……彼比丘等以此事白世尊。时,世尊以是因缘说法而告诸比丘曰:「然,诸比丘!以十利故,我为诸比丘制立学处,为僧安乐……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具有危险恐怖之阿兰若住处,任何比丘住于如是住处2,若于僧园中亲手接受 非豫告之食或软食而食者,此比丘应忏悔:『友!我犯应受非难、不相应而当 忏侮之法,我为此忏悔。』」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二 其时,一比丘于阿兰若住处患病,诸人持硬食或软食往阿兰若住处。对其比丘作是言:「大德!请食!」时,其比丘云:「世尊禁止于阿兰若住处,亲手接受硬食或软食而食。」故畏慎而不受,〔因病〕不能入村乞食,因而断食。于是,其比丘以此事语诸比丘。诸比丘……白世尊。其时,世尊以是因缘说法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听许阿兰若住处之病比丘亲手接受硬食或软食而食。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具有危险恐怖之阿兰若住处,任何比丘住于如是住处而无病,若于僧园中亲手 接受非豫告之硬食或软食而食者,此比丘应忏悔:『友!我犯应受非难、不相 应而当忏悔之法,我为此忏悔。』」 三(一)a 「具有危险」者,于僧园、僧园境内可见贼所住、立、坐、卧处。 「具有恐怖」者,于僧园、僧园之境内曾见有人被贼所杀、所夺、所打者。 「阿兰若住处」者,离〔村〕最少五百弓之处是谓「阿兰若住处」。 「任何」者,……比丘之意。 「于如是住处」者,在如是之住处。 c 「无病」者,能往乞食也。「病」者,不能往乞食也。 bcl 「僧园中」者,有篱之僧园谓僧园内,无篱者谓境内。 bl 「非豫告」者,送五众之〔一人〕告知者,此名为「非豫告」。告于僧园内、僧园境内以外者,此名为「非豫告」。「豫告」者,若有男子或女人来僧园、僧园之境内言:「大德!为某比丘持来硬食、软食。」若具有危险,应告以「具有危险」;若具有恐怖者,应告以「具有恐怖」。若言:「大德!虽有危险亦当持〔食〕来。」应言有贼:「〔有〕诸〔贼〕人在此徘徊,汝等应〔速〕离去。」 豫告以持粥而持来粥之附随物时,此名为所告;告以食物而持来其附随物时,此名为所告;告以硬食持来其附随物时,此亦名为所告;由一家告之而彼家中之任何人运来硬食或软食,此名为所告;由村落告之而其村落中之任何人运来硬食或软食,此名为所告;由一集团告之,其集团中之任何人运来硬食或软食,此名为所告。 b2 「硬食」者,……软食者,……肉。 无病者云:「我欲食。」而受不告之〔食物〕者,突吉罗。每咽食,提舍尼。 于不告有不告想,无病于僧园中亲手接受硬食或软食而食者,提舍尼。于不告有疑想……于不告有告想……提舍尼。以非时药、七日药、尽形寿药为食物而受者,突吉罗。每咽食者,突吉罗。于告有不告想者,突吉罗。于告有疑想者,突吉罗。于告有告想者,不犯也。 (二)所告时,病比丘,所告时或食病比丘之残余,受于僧园外而食于僧园内,于此生食根、皮、叶、花、果,有因缘而食非时药、七日药、尽形寿药,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诸大德!四提舍尼法已诵竟。于此,我今问诸大德:「于此事得清净耶?」再 问:「于此事得清净耶?」三次问:「于此事得清净耶?」今诸大德于此事得 清净,是故默然,我如是知解。 ——提舍尼终—— 1 诸家,原语kulesu为复数,日译为一家。 2 原本无viharanto之语,以暹罗本补之。次之二亦同此。 -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著内衣令前后垂下。诸人……非难:「何以沙门释子著内衣令前后……耶?宛如在家受欲者。」诸比丘闻彼诸人之……非难。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著内衣令前后……耶?」以……白世尊。时,世尊以是因缘说法集比丘僧而问六群比丘曰:「诸比丘!汝等实著内衣令前后……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何以著内衣……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我著内衣当覆全圆』,应当学。」 应以内衣覆全圆,〔即〕覆脐圆、膝圆。不恭敬故,令前后垂下而著者,突吉罗。 非故意者、无念者、无知者、有病者、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二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披上衣令前后垂下……乃至…… 『我披上衣当覆全圆』,应当学。」 披上衣应覆全圆,使两方之边缘整齐。不恭敬故,令前后垂下而披上衣者,突吉罗。……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三•四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将身露现而行于俗家间,〔于四,将〔行〕改为「坐」〕……乃至…… 『我当披覆整齐而行(坐)于俗家间』,应当学。」 应披覆整齐而行(坐)于俗家间。不恭敬故,将身露现而行(坐)于俗家间者,突吉罗。非故意者、无念者、无知者、有病者〔于四,此加「入卧床者」〕、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五•六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手足摇动而行(坐)于俗家间……乃至…… 『我当端正威仪而行(坐)于俗家间』,应当学。」 应端正威仪行(坐)于俗家间。不恭敬故,摇摆手足行(坐)于俗家间者,突吉罗。非故意者、无念者、无知者、有病者,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七•八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左右顾视而行(坐)于俗家间……乃至…… 『我当以目注视下方而行(坐)于俗家间』,应当学。」 应以目注视下方近前而行(坐)于俗家间。不恭敬故,左右顾视而行(坐)于俗家间者,突吉罗。非故意者,无念者、无知者、有病者、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九•-○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将衣拉上而行(坐)于俗家间……乃至…… 『我当不将衣拉上而行(坐)于俗家间』,应当学。」 不应将衣拉上而行(坐)于俗家间。不恭敬故,一面或两面将衣拉上而行(坐)于俗家间者,突吉罗。非故意者、无念者、无知者、有病者〔于一○,此加「入卧床时」〕、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第一全圆品—— 一-•-二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哄笑而行(坐)于俗家间……乃至…… 『我当不哄笑而行(坐)于俗家间』,应当学。」 不应哄笑而行(坐)于俗家间。不恭敬故,哄笑而行(坐)于俗家间者,突吉罗。非故意者、无念者、无知者、有病者、于可笑事而微笑、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三•-四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作高、大声而行(坐)于俗家间……乃至…… 『我当低声而行(坐)于俗家间』,应当学。」 应低声而行(坐)于俗家间。不恭敬故,高、大声而行(坐)于俗家间者,突吉罗。非故意者、无念者、无知者、有病者、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五•-六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摇身、吊身而行(坐)于俗家间……乃至…… 『我当不摇身而行(坐)于俗家间』,应当学。」 不应摇身而行(坐)于俗家间,应摄身行(坐)。不恭敬故,摇身、吊身而行(坐)于俗家间者,突吉罗。非故意者、无念者、无知者、有病者〔于一六,此加「入卧床者」〕、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七•-八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摇臂、吊臂而行(坐)于俗家间……乃至…… 『我当不摇臂而行(坐)于俗家间』,应当学。」 不应摇臂而行(坐)于俗家间,应摄臂行(坐)。不恭敬故,摇臂、吊臂而行(坐)于俗家间者,突吉罗……〔同一五•一六〕……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九•二○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摇头、吊头而行(坐)于俗家间……乃至…… 『我当不摇头而行(坐)于俗家间』,应当学。」……〔参照一七•一八〕……。」 ……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第二哄笑品—— 二一•二二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以手叉腰张肘而行(坐)于俗家间……乃至…… 『我当不以手叉腰张肘而行(坐)于俗家间』,应当学。」 不应以手叉腰张肘而行(坐)于俗家间。不恭敬故,以一手或二手叉腰张肘而行(坐)于俗家间者,突吉罗……〔同一五•一六〕……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二三.二四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缠头而行(坐)于俗家……乃至…… 『我当不缠头而行(坐)于俗家间』,应当学。」 不应缠头而行(坐)于俗家间。不恭敬故,缠头而行(坐)于俗家间者,突吉罗。……〔同一五•一六〕……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二五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以膝行往俗家间……乃至…… 『我当不以膝行往俗家间』,应当学。」 不应以膝行往俗家间。不恭敬故,以膝行往俗家间者,突吉罗。非故意者……乃至……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二六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以散乱姿态而坐于俗家间……乃至…… 『我当不以散乱姿态而坐于俗家间』,应当学。」 不应以散乱姿态坐于俗家间。不恭敬故,以乱姿、乱衣而坐于俗家间者,突吉罗。非故意者、无念者、无知者、有病者、卧床时、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二七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不注意而受施食〔过多〕,如欲舍掉般……乃至…… 『我当注意受施食』,应当学。」 应注意受施食。不恭敬故,不注意而受施食〔过多〕,如欲舍掉般者,突吉罗。非故意者……乃至……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二八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左右顾视而受施食,将撒落或盛过多亦不知……乃至…… 『我当注意钵而受施食』,应当学。」 应注意钵而受施食。不恭敬故,左右顾视而受施食者,突吉罗。非故意者……乃至……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二九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受施食时,受多量之汁……乃至…… 『我当受适量之汁』,应当学。」 汁有二种:绿豆汁、蚕豆汁,可以手掬之物。应受与汁同量之钵食,不恭敬故,受汁多量者,突吉罗。非故意者、无念者、无知者、有病者、〔二种汁以外之〕诸汁、由亲里、受请者、为他人、以己之财、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三○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受溢钵之施食……乃至…… 『我当受满钵之施食』,应当学。」 应受满钵之施食。不恭敬故,受溢钵之施食者,突吉罗。非故意者、无念者、无知者、有病者、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第三叉腰品—— 三-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如不欲食,不注意而食施食……乃至…… 『我当注意食施食』,应当学。」 应注意食施食。不恭敬故,不注意而食施食者,突吉罗。非故意者、无念者、无知者、有病者、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三二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左右顾视而食施食,撒落不知,满溢亦不知……乃至…… 『我当注意钵而食施食』,应当学。」 应注意钵而食施食。不恭敬故,左右顾视而食施食者,突吉罗。非故意者……乃至……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三三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处处揉捏1而食施食……乃至…… 『我当顺次食施食』,应当学。」 应顺次2食施食。不恭敬故,处处揉捏而食施食者,突吉罗。非故意者、无念者、无知者、有病者、与他时触,盛他人之钵时触、于特别之副食物、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三四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食施食时,食多量之汤汁……乃至…… 『我当食与汁同量之施食』,应当学。」 汁有二种:绿豆汁及蚕豆汁,可以手掬之物。应食与汁同量之施食。不恭敬故,食汁过量者,突吉罗。非故意者、无念者、无知者、有病者、〔二种汁以外之〕诸汁、由亲里、受请者、由己之财、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三五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从中央揉捏而食施食……乃至…… 『我当不从中央揉捏而食施食』,应当学。」 不应从中央揉捏而食施食。不恭敬故,从中央揉捏而食施食者,突吉罗。非故意者、无念者、无知者、有病者、将少量残食集中揉捏而食、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三六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为得更多汤汁或加味物而以饭覆之……乃至…… 『我当不为得更多汤汁或加味物而以饭覆之』,应当学。」 不应为得更多汤汁或加味物而以饭覆之。若不恭敬故,为得更多汤汁或加味物而以饭覆之者,突吉罗。非故意者、无念者、无知者、由施主覆与者、非欲得更多故、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三七(一)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为己乞〔指定之〕汁、饭而食。诸人讥嫌非难:「何以六群比丘为己乞汁、饭而食耶?谁不爱善调理?谁不喜美味?」诸比丘闻彼诸人之……非难。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为己乞汁、饭而食耶?……乃至……「诸比丘!汝等实为己乞汁、饭而食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何以……食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我当不为己乞汁、饭而食』,应当学。」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二)其时,诸比丘患病,探病比丘如是言病比丘:「友!堪忍否?得过否?」「友!以前我等为己乞汁、饭而食,故我等安乐,今因世尊禁止,畏慎不敢乞,故我等不安乐。」……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病比丘听许为己乞汁、饭而食。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我无病,当不为己乞汁、饭而食』,应当学。」 无病不得为己乞汁、饭而食。不恭敬故,无病而为己乞汁、饭而食用者,突吉罗。 非故意者、无念者、无知者、有病者、由亲里、受请者、为他人、由己之财、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三八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心存不满而眺视他人之钵……乃至…… 『我当不心存不满而眺视他人之钵』,应当学。」 不应心存不满而眺视他人之钵。不恭敬故,心存不满而眺视他人之钵者,突吉罗。非故意者、无念者、无知者、「我欲与」或「我欲令与」而眺视、无不满之思、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我当不作过大之饭球3』,应当学。」 不应作过大之饭球。不恭敬故,作大饭球者,突吉罗。非故意者、无念者、无知者、有病者、硬食、诸果物、副食物、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四○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作长饭球……乃至…… 『我当作圆形饭球』,应当学。」 应作圆形饭球。不恭敬故,作长形饭球者,突吉罗。非故意者、无念者、无知者、有病者、硬食、诸果物、副食物、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第四注意品—— 四-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未将饭球送近口边而张口……乃至…… 『我当不于饭球未近口边时即张口』,应当学。」 不应于饭球未送近口边时即张口。不恭敬故,饭球未送近口边即张口者,突吉罗。非故意者、无念者……乃至……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四二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食时,将手全部塞入口中……乃至…… 『我于食时当不将手全部塞人口中』,应当学。」 食时不得将手全部塞入口中。不恭敬故,食时将手全部塞入口中者,突吉罗。非故意者……乃至……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四三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口含饭球而言谈……乃至…… 『我当不以口含饭球而言谈』,应当学。」 口含饭球时,不得言谈。不恭敬故,口含饭球而言谈者,突吉罗。非故意者……乃至……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四四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将食物投入口中而食……乃至…… 『我当不将食物投人口中而食』,应当学。」 不应以食物投入口中而食。不恭敬故,以食物投入口中而食者,突吉罗。非故意者、无念者、无知者、有病者、硬食、诸果物、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四五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啮饭球而食……乃至…… 『我当不啮饭球而食』,应当学。」 不得啮饭球而食。不恭敬故,啮饭球而食者,突吉罗。非故意者、无念者、无知者、有病者、硬食、诸果物、副食物、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四六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胀满口而食……乃至…… 『我当不胀满口而食』,应当学。」 食时不得胀满口而食。不恭敬故,胀满口而食者,突吉罗。非故意者、无念者、无知者、有病者、诸果物、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四七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食时摇手……乃至…… 『我当于食时不摇手』,应当学。」 食时不得摇手。不恭敬故,食时摇手者,突吉罗。非故意者、无念者、无知者、有病者、因除尘而摇手、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四八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食时撒落饭粒……乃至…… 『我当不于食时撒落饭粒』,应当学。」 不得于食时撒落饭粒。不恭敬故,食时撒落饭粒者,突吉罗。非故意者、无念者、无知者、有病者、因拂尘而撒落饭粒、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我当不于食时吐舌』,应当学。」 不得于食时吐舌……突吉罗。非故意者……乃至……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五○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食时喳喳作声……乃至…… 『我当不于食时喳喳作声』,应当学。」 喳喳作声……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第五饭球品—— 五- 尔时,佛世尊在憍赏弥国瞿师罗园。其时,一婆罗门为僧众豫备乳汁饮料。诸比丘饮牛乳时,簌簌出声,有〔原〕为乐师之比丘作如是言:「全僧众皆冷而发抖!」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为何逗弄僧众耶?」……乃至……「比丘!汝实逗弄僧众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何以逗弄僧众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呵责已、说法已,告比丘曰:「诸比丘!不可逗弄佛法僧,逗弄佛法僧者,突吉罗。」于是,世尊以种种方便呵责其比丘,说难教养……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我当不作簌簌声而食』,应当学。」 不应簌簌出声……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五二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舐手而食……乃至…… 『我当不舐手而食』,应当学。」 不应舐手……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五三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舐钵而食……乃至…… 『我当不舐钵而食』,应当学。」 不应舐钵……非故意者……乃至……有病者、将少量残留从一方舐集而食、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五五 尔时,佛世尊在婆祇国胶鱼山邑之恐怖林鹿野苑。其时,诸比丘于拘迦那达宫殿,以被食物所污之手持水瓶。诸人……非难:「何以沙门释子以被食物所污之手持水瓶耶?宛如在家受欲者。」比丘等闻彼诸人之……非难。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诸比丘以被食物所污之手持水瓶耶?」……乃至……「诸比丘!汝等实以被食物所污之手持水瓶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为何以被食物所污之手持水瓶耶?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我当不以被食物所污之手持水瓶』,应当学。」 不应以被食物所污之手持水瓶,不恭敬故,以被食物所污之手持水瓶者,突吉罗。非故意者、无念者、无知者、有病者、欲洗或使〔他人〕洗而持、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五六 尔时,佛世尊在婆祇国胶鱼山邑恐怖林鹿野苑。其时,诸比丘于拘迦那达宫殿,将混有饭粒之洗钵水舍弃于俗家间。诸人……非难:「何以沙门释子以混有饭粒之洗钵水舍弃于俗家间耶?宛如在家受欲者。」诸比丘彼等之……〔参照五五〕……诵此学处—— 『我当不以混有饭粒之洗钵水舍弃于俗家间』,应当学。」 不得将混有饭粒之洗钵水舍弃于俗家间。不恭敬故,将混有饭粒之洗钵水舍弃于俗家间者,突吉罗。非故意者、无念者、无知者、有病者、取出或坏或手取或除去而弃之、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五七(一)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对手持日伞者说法。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对手持日伞者说法耶?」……乃至……「诸比丘!汝等实对手持日伞者说法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何以……说法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我当不对手持日伞者说法』,应当学。」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二)尔时,诸比丘畏慎对持日伞之病人说法。诸人……非难:「何以沙门释子不对手持日伞之病人说法?」诸比丘闻诸人之……非难。于是,彼诸比丘……白世尊。其时,世尊以是因缘说法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听许对手持日伞之病人说法。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我当不对无病而手持日伞者说法』,应当学。」 「日伞」者,有三种:白布伞、蔺伞、叶伞。〔此等〕有蔓达罗拔陀作及沙罗迦拔陀作〔之伞盖〕。 a 「〔若〕说」者,由句而说法者,句句突吉罗。由语而说法者,语语突吉罗。 a 「法」者,佛所说、声闻所说、仙人所说、天人所说而具义、具法者。 无病而持伞者,不得为之说法,不恭敬故,对无病而手持日伞者说法,突吉罗。非故意者、无念者、无知者、有病者、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五八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对手持杖者说法……乃至…… 『我当不对手持杖者说法』,应当学。」 「杖」者,常人之四肘杖。较此高(长)者非杖,较低(短)者亦非杖。不应为手持杖者说法。不恭敬故,对手持杖者说法,突吉罗。非故意者……乃至……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五九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对手持刀者说法……乃至…… 『我当不对无病而手持刀者说法』,应当学。」 「刀」者,具有一面刃、两面刃可伤人者。 手无持刀而无病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六○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对手持武器者说法……乃至…… 『我当不对无病而手持武器者说法』,应当学。」 「武器」者,弓、弩也。非手持武器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第六吸食品—— 六-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对穿草履者说法……乃至…… 『我当不对无病而穿草履者说法』,应当学。」 不得为无病而穿草履者说法。不恭敬故,对无病而〔行路来,盖、杖已放置〕,仍穿〔草履〕而立者,或〔草履之纽〕仍结在〔足部〕,或已解〔纽〕而仍站立者说法,突吉罗。非故意者……乃至……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六二 尔时……〔参照六一。「穿草履者」换为「穿鞋者」〕。 六三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对坐于乘坐物者说法……乃至…… 『我当不对无病而坐于乘坐物者说法』,应当学。」 「乘坐物」者,瓦伊哈(vayha山轿车)、罗达(ratha车舆)、沙迦达(sakata货车)、山达摩尼迦(sandamanika战车)、轿、椅轿也。无病而坐于乘坐物,不得为之说法。不恭敬故,为无病而坐于乘坐物者说法,突吉罗。非故意者……乃至……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六四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对卧床者说法……乃至…… 『我当不对无病而卧床者说法』,应当学。」 无病而卧床者,不得为之说法。不恭敬故,对无病而卧床者乃至卧在地上者说法,突吉罗。非故意者……乃至……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六五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对以散乱姿态而坐者说法……乃至…… 『我当不对无病且以散乱姿态而坐者说法』,应当学。」 不得为无病且以散乱姿态而坐者说法。不恭敬故,对无病且以乱姿、乱衣而坐者说法,突吉罗。非故意者……乃至……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六六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对缠头者说法……乃至…… 『我当不对无病而缠头者说法』,应当学。」 「缠头」者,缠头致不见头发者。无病而缠头者,不得为之说法。不恭敬故,对无病而缠头者说法,突吉罗。非故意者、无念者、无知者、有病者、令露出发端才说、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六七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为覆面者说法……乃至…… 『我当不对无病而覆面者说法』,应当学。」 「覆面」者,谓头面皆以衣覆之。覆面者不得为之说法。不恭敬故,为无病而覆面者说法,突吉罗。非故意者、无念者、无知者、有病者、令其头现出之后才说、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六八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坐于地上,为坐于座床者说法……乃至…… 『我当不坐于地上,为无病而坐于座床者说法』,应当学。」 不得坐于地上,为无病而坐于座床者说法。不恭敬故,坐于地上为无病而坐于座床者说法,突吉罗。非故意者,……乃至……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六九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坐于低座为坐于高座者说法。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坐于低座……说法耶?」……乃至……「诸比丘!汝等实坐于低座……说法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何以坐于低座为……说法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呵责已、说法已,告诸比丘曰—— 诸比丘!过去世于波罗奈国,有一旃陀罗之妻怀孕。其时,此旃陀罗女言其夫曰:「主!我有身孕,欲食庵罗果。」「无庵罗果,〔今〕非庵罗果之时〔节〕。」「若不得者,我当死!」其时,王之庵罗树常有果。诸比丘!时,彼旃陀罗至庵罗树处,登庵罗树上隐坐。诸比丘!时,王与帝师婆罗门同至庵罗树下坐于高座床而学习咒文。诸比丘!时,彼旃陀罗作是思惟:「王坐于高座床而学习咒文实是不如法,而婆罗门坐于低座床为坐于高座床者教咒文,〔亦〕实是不如法。我为妻偷盗王之庵罗果,实亦不如法,此皆堕于不如法,而下来彼处。 〔旃陀罗〕 不知圣典义 此教咒文者 不法学习者 俱是不见法 〔婆罗门〕 我为嗜好肉味香 来食王之美味饭 为食不说我之法 〔但知我〕法圣者赞 〔旃陀罗〕 如此可耻婆罗门 为彼之财与名利 〔于是现世〕不法行 此为〔来世〕堕狱因 离去矣大婆罗门 他有情亦以煮食 汝之行此不法行 〔汝〕勿碎如碎石瓶 诸比丘!其时,尚有坐于低座为坐于高座者说咒文,为我所不好,今如何坐于低座却对坐于高座者说法?非为不快!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我当不坐于低座为无病而坐于高座者说法』,应当学。」 不得坐于低座为坐于高座之无病者说法。不恭敬故,坐于低座为坐于高座之无病者说法,突吉罗。非故意者……乃至……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七○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立为坐者说法……乃至…… 『我当不立著为无病而坐者说法』,应当学。」 不得立而为无病……〔参照六九〕……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七-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行于后,对行于前者说法……乃至…… 『我当不行于后为无病而行于前者说法』,应当学。」 不行于后而……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七二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行于道外4为行于道中者说法……乃至…… 『我当不行于道外为无病而行于道中者说法』,应当学。」 不得行于路边而……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七三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站立大、小便……乃至…… 『我无病时,当不站立大、小便』,应当学。」 无病者不得站立大、小便。不恭敬故,无病而站立大、小便者,突吉罗。非故意者……乃至……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七四 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于青草上大、小便及唾痰……乃至…… 『我无病时,当不于青草上大、小便及唾痰』,应当学。」 无病者不得于青草上大、小便及唾痰。不恭敬故,无病而于青草上大、小便及唾痰者,突吉罗。非故意者、无念者、无知者、有病者、于无草处行〔方便〕而散延至青草处、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七五(一)尔时……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于水上大、小便及唾痰。诸人……非难:「何以沙门释子于水上大、小便及唾痰耶?宛如在家受欲者。」诸比丘闻彼等诸人之……非难。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于水上……耶?」……乃至……「汝等实于水上……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何以于水上……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我当不于水上大、小便及唾痰』,应当学。」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二)尔时,病比丘畏慎于水上大、小便及唾痰。……白世尊。时,世尊以是因缘说法而告诸比丘曰:「比丘等!听许病比丘于水上大、小便及唾痰。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我无病当不于水上大、小便及唾痰』,应当学。」 无病者不得于水上大、小便及唾痰。不恭敬故,无病而于水上大……者,突吉罗。非故意者、无念者、无知者、有病者、行于地上而散延于水中、事故时,痴狂者、心乱者、痛恼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第七草履品—— 诸大德!众学法已诵竟。于此,我今问诸大德:「于此事得清净耶?」再问: 「于此事得清净耶?」三次问:「于此事得清净耶?」今诸大德于此事得清净, 是故默然,我如是知解。 ——众学法终—— 1 原语omadditva意为揉捏,印度人不用筷,以手揉捏然后送入口。 2 原语sapadanam戒本之英译为「顺序行乞……」之意,有时作为钵中之食,不得只由某一面挑选其味美者而食之意。 3 kabala为一口之饭球,北传汉译律藏译为大张口食。 4 原语uppatha意为道外、邪道等,此应取道外义,即路边或路旁之意较适合。 诸大德!今诵出此七灭诤法1
每诤论生起为止静而灭除之—— 应与现前毘尼、 应与忆念毘尼、 应与不痴毘尼、 应作自言治、 多人语、 觅罪相、 如草覆地。 诸大德!七灭诤法已诵竟。于此,我今问诸大德:「于此事得清净耶?」再问: 「于此事得清净耶?」三次问:「于此事得清净耶?」今诸大德于此事得清净, 是故默然,我如是知解。 1 关于七灭诤法之内容见小品第四章灭诤篇。 诸大德!已诵出因缘、已诵出四波罗夷法、已诵出十三僧残法、已诵出二不定 法、已诵出三十舍堕法、已诵出九十二单堕法、己诵出四悔过法、已诵出众学 法、已诵出七灭诤法。凡是已收人佛之戒经,正确含摄于戒经者,尽于每半月 诵出,由此一切和合、欢喜、无诤而修学之。 ——大分别终—— 归命彼世尊 应供等正觉 波罗夷 一 1 -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弥迦罗之孙沙罗欲为比丘尼僧伽作精舍。于是,弥迦罗之孙沙罗至比丘尼等处作斯言:「尊师等!我欲为比丘尼僧伽作精舍,请遣派监督营造之比丘尼。」其时,有四姊妹于比丘尼中出家,即难陀、难陀瓦提、孙多利难陀、偷兰难陀。彼等之中,孙多利比丘尼年轻出家,端正美丽,贤智有能而伶俐勤快,具有种种方便与思虑周到,足堪胜任造作之处理。于是,比丘尼僧伽选任孙多利难陀,遣往为弥迦罗之孙沙罗营建精舍之监督者。于是,孙多利难陀比丘尼为请求给与斧、斤、锄、锹及锯等,屡屡至弥迦罗之孙沙罗住处。沙罗亦为营造之事屡屡往比丘尼住处。彼等因屡屡相会而生染心。于是,弥迦罗之孙沙罗因不得染污孙多利比丘尼之机会,因此,借故为比丘尼僧伽施食。时,沙罗于食堂设座,数位比丘尼系尊者孙多利难陀之上座,设座于一面,数位下座则设座于另一面,复于屏覆之一隅2为孙多利难陀比丘尼设座。如此,上座比丘尼知〔孙多利难陀〕于下座比丘尼近处坐,下座比丘尼亦知〔孙多利难陀〕坐于上座比丘尼之近处。于是,弥迦罗之孙沙罗令人报告比丘尼僧伽之食时:「诸尊师!食已调,食时已至!」孙多利难陀察知沙罗非为恭敬比丘尼众而施食,彼欲〔藉此〕染污我,我若前往,必生苦恼。于是,命弟子比丘尼曰:「汝往持来我食!若有问我者,即告以病。」「如是!尊师!」彼尼应诺孙多利难陀比丘尼。 其时,弥迦罗之孙沙罗立于门外,问起孙多利难陀〔之事〕:「尊姊!孙多利难陀在何处耶?尊姊!孙多利难陀在何处耶?」作是言时,孙多利难陀比丘尼之弟子告沙罗曰:「贤者!病矣!施食可予我持归。」沙罗言:「我为比丘尼僧伽施食,是因尊姊孙多利难陀之缘故。」告诸人供比丘尼众食而自往比丘尼住处。其时,孙多利难陀比丘尼因思慕沙罗而立于僧园门外,孙多利难陀比丘尼遥见弥迦罗之孙沙罗前来,即进入房中,覆头而卧床上。时,沙罗至孙多利难陀比丘尼处而作是言:「尊姊!何事不快?何故而卧耶?」「贤者!欲求不欲求人者正如是也。」「尊姊!我何不欲求汝?然我得不到染污汝之机会。」于是,以染心与染心之孙多利难陀比丘尼之身相触。 时,一比丘尼因老弱足痛,卧于孙多利难陀之近处,该尼见染心之沙罗与染心之孙多利难陀比丘尼之身相触,因而讥嫌非难:「何以尊姊孙多利难陀以染心触有染心男子之身而受乐耶?」于是,彼尼以此语诸比丘尼。诸比丘尼中少欲知足、知耻而有忏悔心、好学戒者,讥嫌非难:「何以尊姊孙多利难陀以染心……受乐耶?」于是,该尼等以此事告诸比丘。彼比丘等讥嫌非难:「何以孙多利难陀比丘尼以染心……受乐耶?」于是,彼比丘等以此事白世尊。时,世尊以是因缘令集比丘众而问诸比丘曰:「比丘等!孙多利难陀实有染心……受乐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诸比丘!孙多利难陀比丘尼非相应法、非随顺行、非威仪、非沙门行、非清净行、非所当为。诸比丘!何以孙多利难陀比丘尼以染心……受乐耶?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已信者增长也。此实使未信者不生信,已信者转向他去也。」于是,世尊以种种方便呵责孙多利难陀比丘尼之后,说难扶养、难教养、多欲不知足、参与众中、放逸之非。然后,以种种方便,说易扶养、易教养、少欲知足、好头陀行、端正而不参与众中、勇猛精进之美,并且为诸比丘说随顺适切之法后,告诸比丘曰:「比丘等!然,以十利故,我为诸比丘尼制立学处,为摄僧、为僧安乐、为调伏恶比丘尼、为善比丘尼得安乐住、为防护现世漏、为断来世漏、为令未信者生信、为令已信者增长、为令正法久住、为敬重律。诸比丘!比丘尼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尼,持染心从有染心男子之抚摩、或重摩、或捉、或捺、或抱,由颈 骨以下、膝以上而受乐者,此亦是波罗夷不共住。〔此为〕膝以上波罗夷。」 二(一)「任何」者,无论何者——由生、由名、由姓、由戒、由精舍、由行域之任何人——或上腊、或下腊、或中腊,此「任何」之谓。 「比丘尼」者,是乞求之比丘尼、从事于乞食之比丘尼、著割截衣之比丘尼、沙门性3比丘尼、自称比丘尼、善来比丘尼、由三归依受具之比丘尼、贤善比丘尼、真实比丘尼、有学比丘尼、无学比丘尼、由二部和合僧依白四羯磨无过、应理(如法)受具戒之比丘尼。其中由二部和合僧依白四羯磨无过、应理受具戒者,即此处所谓「比丘尼」之意。 「持染心」者,尼有欲念、期待、染著心。 「有染心」者,男子有欲念、期待、染著心。 「男子」者,人男而非夜叉男、饿鬼男、畜生男,人男之有智而能摩触者。 a「抚摩」者,仅是触之程度。「重摩」者,处处触摩。「捉」者,仅是捉之程度,「捺」者,仅是推之程度。「或抱而受乐」者,捉身而压迫以受乐。 a`「由颈骨以下」者,颈骨以下。「由膝以上」者,膝以上。 「波罗夷」者,恰如断头之人,依彼躯体亦不得活。如是,比丘尼持有染心,因有染心男子之抚摩、或重摩、或捉、或捺、或抱,于由颈骨以下、膝以上而受乐者,非沙门女、非释女,是故言「波罗夷」。 「不共住」者,共住者是同一羯磨、同一说戒而共学者,此名为共住。彼与彼尼不共,是故言「不共住」。 (二)二人俱有染心,由颈以下、膝以上,身身相摩触者,波罗夷。以身摩触身之著持物者,偷兰遮。以著持于身之物摩触身者,偷兰遮。以身之著持物摩触身之著持物者,突吉罗。以离手之物摩触身者,突吉罗。以离手之物摩触身之著持物者,突吉罗。以离手之物摩触离手之物者,突吉罗。 由颈以上、膝以下,以身摩触身者,偷兰遮。以身摩触身之著持物者,突吉罗。以身之著持物摩触〔他〕身者,突吉罗。以身之著持物摩触〔他〕身之著持物者,突吉罗。由身所放下物以摩触他身者,突吉罗。以身之放下物摩触他身之著持物者,突吉罗。以身所放下物摩触身放下物者,突吉罗。一人有染心,由颈以下、膝以上,以身触身者,偷兰遮。以身触身之著持物……以手放下物触手放下物者,突吉罗。 由颈以上、膝以下,以身触身者,突吉罗。以身触身之著持物者……以手放下物触手放下物者,突吉罗。 二人俱有染心,夜叉、或饿鬼、或黄门、或畜生之具有人形者之颈以下、膝以上,以身触身……以手放下物触手放下物者,突吉罗。 由颈以上、膝以下,以身触身者,突吉罗。以身触身之著持物者……以手放下物触手放下物者,突吉罗。 一人有染心,由颈以下、膝以上,以身触身者,突吉罗。以身触身之著持物者……以手放下物触手放下物者,突吉罗。 由颈以上、膝以下,以身触身者,突吉罗。以身触身之著持物者,以手放下物触手放下物者,突吉罗。 三 非故意者、无念者、无知者、不受乐者,痴狂者、心乱者、痛恼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比丘尼分别波罗夷一终—— -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孙多利难陀比丘尼由弥迦罗之孙沙罗而怀孕。胎儿未满时〔极力〕隐藏,及至胎满即还俗分娩。比丘尼等语偷兰难陀比丘尼曰:「尊姊!孙多利难陀最近为生产而还俗,彼尼岂非于沙门尼中怀孕耶?」「然!尊姊!」「尊姊!汝知比丘尼犯波罗夷法,何不举罪以告众耶?」「彼尼之不名誉,亦我等之不名誉;彼尼之恶名,是我等之恶名;彼尼之耻辱,是我等之耻辱;彼尼之不利,是我等之不利。何以我等之不名誉、恶名、耻辱、不利之事而向他人语耶?」诸比丘尼中少欲者讥嫌非难:「何以尊姊偷兰难陀知他比丘尼犯波罗夷法,不举其罪、不告于众耶?」于是,其比丘尼等以此事语诸比丘。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时,世尊以是因缘集比丘众说法而问诸比丘曰:「诸比丘!偷兰难陀比丘尼实知他比丘尼之……不举其罪、不告于众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诸比丘!何以偷兰难陀比丘尼实知他比丘尼……不举其罪、不告于众耶?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已信者……转向他去……乃至……比丘等!诸比丘尼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尼,知他比丘尼犯波罗夷法而不举其罪、不告于众,其后,彼〔犯罪〕 尼或住、或灭、或被摈灭、或入外道时,彼尼如是言:『尊姊等!我先已知此 比丘尼如是如是,彼〔犯罪〕女乃系姊妹,故不欲举其罪以告众。』此亦是波 罗夷不共住。此为覆罪波罗夷。」 二(一)「任何」者,无论何者亦……乃至……。 「比丘尼」者,……乃至……是此处比丘尼之意。 「知」者,自知或他人告知,或彼尼自告。 「犯波罗夷法」者,犯八波罗夷中任何一波罗夷。 「不举其罪」者,不呵责之。 「不告于众」者,不告其他之比丘尼。 「彼尼或住、或灭」者,住者言与己相住。灭者谓死也。「被摈灭」者,自离僧伽或其他〔理由〕被驱逐也。「入外道」者,往于外道派。 其后彼尼作是言:「尊姊等!我先已知此比丘尼如是如是,彼尼是姊妹,故不欲举其罪。」者,不由己举罪。「不告众」者,不告其他诸比丘尼4。 「亦是」者,取前事而言。 「波罗夷」者,犹从树枝掉落之枯叶不得〔再〕绿。如是,比丘尼知他比丘尼犯波罗夷法而「不举其罪、不告于众」放弃责任者,非沙门尼、非释女,是故言「波罗夷」。 「不共住」者,……是故言「不共住」。 (二)于僧伽可能发生斗诤、纷乱、异执、诤论等事而不告,可能破僧或僧不和合而不告,此粗恶无慈可能造成性命危难、梵行危难而不告,其他如法诸比丘尼因不见此事而不告,无覆藏之意而不告,由己之行为可能被知而不告,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罗夷二终—— -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偷兰难陀比丘尼随顺被和合僧所摈之原驯鹰师阿利咤比丘。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尊姊偷兰难陀随顺被和合……耶?」……乃至……「诸比丘!偷兰难陀比丘尼实随顺被和合……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诸比丘!何以偷兰难陀比丘尼随顺被和合……耶?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比丘尼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尼,若随顺彼由和合僧依法、依律、依师教而摈之不恭敬、未容许、 不共住之比丘者,该比丘尼当由诸比丘尼作斯言:『尊姊!彼比丘为由和合僧 依法、依律、依师教而摈之不恭敬、未容许、不共住者也。尊姊!勿随顺彼比 丘!』该比丘尼被诸比丘尼作是言而尚固执者,诸比丘尼为令该比丘尼舍此, 应三次谏告。至三次谏告时,若舍则善,若不舍亦是波罗夷不共住。此为随顺 被举波罗夷。」 二(一)「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a`「若随顺彼」者,彼比丘见此、忍此、乐此者,彼尼亦见此、忍此、乐此。 「和合」者,僧众于同一界同等共住者。 b 「依法、依律」者,依其法、依其律也。「依师教」者,依胜者之教、依佛陀之教。 b`「摈」者,由于不认罪、或不忏悔、或不舍恶见而被摈出者。 「不恭敬」者,轻视僧伽、别众、人、羯磨。 「未容许」者,被摈出而未解罪、未复清净。 「不共住」者,共同住之比丘等云共住,彼与彼等不共同〔住〕,是故言「不共住」。 a 「该比丘尼」者,随顺被摈比丘之比丘尼也。「由诸比丘尼」者,应被其他有见有闻诸比丘尼言之。「尊姊!彼比丘由和合僧依法……勿随顺彼比丘。」应再次言之……乃至……应三次言之……乃至……若舍则善,若不舍则突吉罗。闻而不言者,突吉罗。引该比丘尼于僧中言:「尊姊!彼比丘由和合僧依法……勿随顺彼比丘。」应再次言之……乃至……应三次言之……乃至……若舍则善,若不舍则突吉罗。该比丘尼由僧谏告之。「诸比丘!当如是谏告。应由一聪明贤能之比丘尼于僧中唱言: 『大姊僧!请听!此某甲比丘尼,随顺由和合僧依法、依律、依师教而被摈之 不恭敬、未容许、不共住之比丘。此尼不舍其事,若僧时机可者,则僧为令某 甲比丘尼舍其事而谏告之。』如是表白。 『大姊僧!请听!此某甲……不舍其事,僧为令某甲比丘尼舍其事而谏告之。 诸尊姊中,为令某甲比丘尼舍其事而谏告,忍者默然,不忍者请说。我二次言 此事……乃至……我三次言此事……乃至……。 某甲比丘尼由僧为令舍其事谏告已。僧已忍……我如是知解。』」 由白突吉罗、二羯磨语偷兰遮、羯磨语竟者波罗夷。 「亦是」者,取前事而言。 「波罗夷」者,恰如大石破为两块,无法复合。如是,比丘尼至三次谏告而不舍者,非沙门女、非释女,是故言「波罗夷」。 「不共住」者,共住者……是故言「不共住」。 (二)于法羯磨有法羯磨想而不舍者,波罗夷。于法羯磨有疑想而不舍者,波罗夷。于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而不舍者,波罗夷。于非法羯磨有法羯磨想者,突吉罗。于非法羯磨有疑想者,突吉罗。于非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者,突吉罗。 (三)未被谏告者、舍者,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罗夷三终—— -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尼以染心捉有染心男子之手而受乐、捉衣而受乐,共立、共语、指定地点而共行、男子来接近而受乐、为行〔摩触之〕染法随入屏处,而将身相靠近。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尼……受乐……共立、共语……行……入……身相靠近耶?」……乃至……「诸比丘!六群比丘尼实……相靠近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诸比丘!何以六群比丘尼……靠近耶?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尼,以染心捉有染心男子之手而受乐或捉衣而受乐,或共立、或共语、 或指定地点而共行、或男子来接近而受乐、或为行染法随入屏处,而将身相靠 近者,亦是波罗夷不共住。此为八事波罗夷。」 二(一)「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以染心」者,尼有欲念、有期待、有染著心。 a`「捉〔……〕手而受乐」者,手者,从肘至指端也。为行其染法,捉颈以下、膝以上而受乐者,偷兰遮。 「有染心」者,男子有欲念、有期待、有染著心。 「男子」者,人男而非夜叉男、饿鬼男、畜生男,人男之有智而能摩触身者。 a 「捉衣而受乐」者,为行其染法而捉衣或外套以受乐者,偷兰遮。 「共立」者,为行其染法,立于男子之伸手〔可及处〕内者,偷兰遮。 「共语」者,为行其染法,立于男子之伸手内而语者,偷兰遮。 「指定地点而共行」者,为行其染法,由男子言往某处而行,行之步步突吉罗。至男子伸手内者,偷兰遮。 「男子来接近而受乐」者,为行其染法,男子来接近而受乐者,突吉罗。至男子伸手内者,偷兰遮。 「随入屏处」者,为行其染法,与任何人入屏处者,偷兰遮。 「而将身相靠近」者,为行其染法,立于男子伸手内之处,以身靠近者,偷兰遮。 「亦是」者,取前事而言。 「波罗夷」者,恰如切断之多罗树头,不能再生长。如是,比丘尼成就八事者,非沙门女、非释女,是故言「波罗夷」。 「不共住」者,共住者……是故言「不共住」。 (二)非故意者、无念者、无知者、不受乐者,痴狂者、心乱者、痛恼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波罗夷四终—— 诸大姊!此八波罗夷法已诵竟。若比丘尼犯其中任何一项者,不得与诸比丘尼 共住。如于〔出家〕前,为波罗夷不共住。于此,我今问诸大姊:「于此事得 清净耶?」再问:「于此事得清净耶?」三次问:「于此事得清净耶?」今诸 大姊于此事得清净,是故默然,我如是知解。 ——波罗夷品终—— 1 比丘尼戒有八波罗夷,其中最初之四戒与比丘同,故省略之。 2 原本nikute应如《巴利善见律》的nikute,暹罗本为nikudde。 3 原语samanna意为沙门性、沙门位等,日译为沙弥尼。 4 原语annasam bhikkhuninam aroceyyam,日译为「所知诸比丘」乃误。 僧残一 -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一优婆塞以小屋施予比丘尼僧伽后即去世。彼有两子,一者无信心、无净心;另一有信心、有净心,彼等分父之遗产。时,其无信心、无净心者对有信心、有净心者曰:「我等之小屋,应予以分配。」斯言已,其有信心、有净心者告无信心、无净心者曰:「勿如是言,彼〔僧房〕乃我等之父施予比丘尼僧伽之物也。」其无信心、无净心者再对有信心、有净心者曰:「我等之小屋,必须予以分配。」其时,有信心、有净心者对无信心、无净心者作是言:「勿如是言,彼乃我等之父施予比丘尼僧伽之物也。」彼无信心者再三……「……须予以分配。」其时,有信心、有净心者思:「若我物者,我亦施予比丘尼僧伽。」如斯以告无信心、无净心者曰:「分配!」于是,其小屋由彼等分配。时,彼无信心、无净心者得到小屋。时,无信心、无净心者往诸比丘尼处作如是言:「诸姊!请去,此为我等之小屋也。」作是言时,偷兰难陀比丘尼对其人曰:「贤者!勿如是言,此乃由卿之父施予比丘尼僧伽之物也。」〔「是赠与之物也。」〕「非赠与之物。」〔如是争执后〕请问司法大官等,大官等作是言:「尊姊!谁知施予比丘尼僧伽耶?」偷兰难陀比丘尼如是言彼大官:「大官!施与物施与时立有证人,尊官等有所见闻耶?」于是,大官等谓:「尊姊所语是实。」而判其小屋属比丘尼僧伽之物。其时,彼人败诉而讥嫌非难:「此剃头之恶女人非沙门尼,何以夺取我等之小屋耶?」偷兰难陀比丘尼以此事告大官等,大官等以杖责打其人。时,被杖打之彼人于比丘尼住处附近,令造邪命外道之床,然后教唆邪命外道曰:「汝等当论破彼比丘尼等。」偷兰难陀比丘尼以此事告大官,大官等下令〔拘〕缚彼人。诸人讥嫌非难:「何以比丘尼等夺人小屋后又令杖打,后更令〔拘〕缚耶?今〔更〕可令杀!」比丘尼等闻诸人之……非难。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尊姊偷兰难陀行诉讼耶?」于是,彼比丘尼等以此事语诸比丘……乃至……「诸比丘!偷兰难陀比丘尼实行诉讼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诸比丘!何以偷兰难陀比丘尼行诉讼耶?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尼,若行诉讼者,或与居士、或与居士儿、或与奴婢、或与佣者,乃 至与沙门出家者,此比丘尼已犯从最初即成罪之法,应离去,是僧残。」 二(一)「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诉讼」者,谓需判决者。 「居士」者,任何人之住于家者。 「居士儿」者,任何人住于家之儿弟兄。 「奴婢」者,生于家中、买来或捕虏者。 「佣者」者,被雇用或劳动者。 「沙门出家者」,除比丘、比丘尼及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之外,任何可得出家者。 为诉讼往求第二者〔同伴〕或〔官人〕者,突吉罗。告一人者,突吉罗。告第二人者,偷兰遮。已诉讼者,僧残。 「从最初即成罪」者,行事之同时即犯罪,不由〔僧伽之〕谏告。 「应离去」者,应从僧伽出离。 「僧残」者,僧众对于其罪给与别住,令其返归原来〔未出家之状态〕而后回复清净,非数人或一比丘尼〔之所业〕,是故云「僧残」。对其罪聚之羯磨同义语也,是故亦云「僧残」。 (二)为人所牵去、乞求保护、不指定〔何人〕而诉〔被害〕,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毘舍离一离车人之妻通奸。其时,离车人言其妻曰:「请汝止!否则我等将害汝。」如是闻其言而不听。其时,毘舍离离车人之集团因事集合。其时,其离车人对彼等离车人言:「诸贤!请为我处罚一妇人。」「其妇乃谁耶?」「我妻通奸,我将杀彼女。」「汝当知之。」其妇人闻其夫欲杀之,乃持贵重财宝往舍卫城外道处乞求出家,外道不允其出家;至比丘尼处乞求出家,比丘尼亦不允其出家;至偷兰难陀比丘尼处,示财宝而乞出家,偷兰难陀比丘尼取其财宝而使其出家。 时,其离车人追寻其妇而往舍卫城,见彼于比丘尼中出家,即往拘萨罗国王波斯匿处,对王曰:「大王!我妇携贵重财宝来舍卫城,请大王处罚彼女。」「然,汝寻出之后来告!」「大王!发现已于比丘尼中出家。」「若于比丘尼中出家者,对彼女即不得其奈何,法已由世尊善说之,令彼女为脱离苦而善修梵行!」时,其离车人讥嫌非难:「何以诸比丘尼使贼女出家耶?」比丘尼等闻离车人之……非难。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尊姊偷兰难陀使贼女出家耶?」彼比丘尼等以此事告诸比丘……乃至……「诸比丘!偷兰难陀比丘尼实使贼女出家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诸比丘!偷兰难陀比丘尼何故使贼女出家耶?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尼,知被告以死罪之贼女,未得王、或僧伽、或众社、或讲社、或集 团之允许而令受具足戒者,除〔被〕免罪者外,此比丘尼亦犯从最初即成罪之 法,应离去,是僧残。」 二(一)「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知」者,自知或他人告知,或彼女自告。 a`「被告」者,由他人告知彼女是死罪者。 b 「死罪」者,任何已作应得死罪者。 b`「贼女」者,价值在五摩沙迦或五摩沙迦以上之物,不与而以盗心取之者,此名为「贼女」。 a 「未得〔……〕允许」者,不许可。 「王」者,〔彼女〕系由王所支配时,应得王之许可。 「僧伽」者,是比丘尼僧伽,应得比丘尼之许可。 「众社」者,由众社所支配时,应得众社之许可。 「讲社」者,由讲社所支配时,应得讲社之许可。 「集团」者,由集团所支配时,应得集团之许可。 「除免罪」者,免罪者除外。免罪者有二:先于外道中出家或于其他之比丘尼僧中出家者。 除免罪者外,欲授具足戒而求僧众、或阿阇梨、或衣、或钵、或结界场者,突吉罗。由白突吉罗、二羯磨语偷兰遮。羯磨语竟者和尚僧残,众僧及阿阇梨突吉罗。 「此比丘尼亦」者,取前事而言。 「从最初即成罪」者,……是故亦云「僧残」。 (二)于贼女有贼女想,除免罪者外,若授具者,僧残。于贼女有疑想……突吉罗。于贼女有非贼女想……不犯也。于非贼女有贼女想者,突吉罗。于非贼女有疑想者,突吉罗。于非贼女有非贼女想者,不犯也。 (三)不知而授具、得许而授具、免罪者而授具,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拔陀迦比罗之弟子比丘尼与诸比丘尼发生诤论后,往村里之亲戚家。拔陀迦比罗因不见其比丘尼而询问比丘尼等:「某尼在何处耶?不见彼尼矣!」「尊姊!因与比丘尼等诤论之后即不见也。尊姊!某村有彼尼之亲戚,可往寻访。」比丘尼等往彼处,见其比丘尼〔后〕曰:「尊姊!汝何故独来〔此〕耶?汝不被侵犯耶?」「尊姊!无犯也。」 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难:「何以比丘尼独往村中耶?」……乃至……「诸比丘!比丘尼实一人往村中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诸比丘!何以比丘尼独往村中耶?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尼独往村中者,此比丘尼亦犯从最初即成罪之法,应离去,是僧残。」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尼制立学处。 二 其时,二比丘尼从沙祇往舍卫城途中,中途必须渡河。其时,其比丘尼等至舟师等之处而作是言:「贤者!使我等渡河。」「尊姊!不能一次渡二人。」令单独个别渡。于是,渡者侵犯渡河之比丘尼,不渡之舟师侵犯未渡河之比丘尼。彼尼等会合之后互问:「尊姊!曾被舟师所侵犯否?」「尊姊!我被侵犯。汝曾被侵犯否?」「我被侵犯。」于是,其比丘尼等至舍卫城以此事告诸比丘尼,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难:「何以比丘尼单独一人渡河耶?」于是,比丘尼等以此事告诸比丘。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诸比丘!比丘尼实单独一人渡河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诸比丘!为何比丘尼单独一人渡河耶?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尼独往村中或独渡河者,此比丘尼亦犯从最初即成罪之法,应离去, 是僧残。」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尼制立学处。 三 尔时,有甚多比丘尼欲往舍卫城,日暮时到达拘萨罗国一村落。其中一比丘尼端正美貌,一男子见彼比丘尼而起染心。于是,其人为诸比丘尼敷设卧床,〔而将〕其尼之床另置一面。时,其尼察知其人起染心,若于夜来,我当不知所措!于是,告其他比丘尼而至另一家借宿。时,其人夜来寻求彼尼,而使比丘尼等发怒,诸比丘尼不见彼尼而作是念:「彼尼必与男子共出矣!」时,其比丘尼夜过〔天明〕来诸比丘尼处,比丘尼等对其比丘尼作如是言:「尊姊!汝何故与男子共出耶?」「尊姊!我未与男子共出。」以此事语诸比丘尼。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难:「何以比丘尼夜晚独出耶?」……乃至……「诸比丘!比丘尼实于夜晚独出耶?……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尼独往村中、或独渡河、或夜晚独出住宿者,此比丘尼亦犯从最初即 成罪之法,应离去,是僧残。」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尼制立学处。 四 尔时,众多比丘尼自拘萨罗国往舍卫城途中。其时,有一比丘尼为大便所迫而独留于后行,诸人见彼尼而侵犯之。于是,其比丘尼至诸比丘尼处,诸比丘尼对其比丘尼作斯言:「尊姊!汝何故独为后行耶?汝不被侵犯耶?」「尊姊!我被侵犯也。」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难:「何以比丘尼离众独行耶?」……乃至……「诸比丘!比丘尼实离众独行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诸比丘!何以比丘尼离众独行耶?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尼,独往村中、或独渡河、或夜晚独出住宿、或离众而独留于后者, 此比丘尼亦犯从最初即成罪之法,应离去,是僧残。」 五(一)「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独往村中」者,有篱之村落,第一脚越篱者,偷兰遮;第二脚越篱者,僧残。无篱之村落,第一脚越村界者,偷兰遮;第二脚越村界者,僧残。 「独渡河」者,河者,意指淹及〔脐或两膝等〕三轮,比丘尼不论于何处渡之,必濡湿下衣。第一脚渡者,偷兰遮;第二脚渡者,僧残。 「夜晚独出住宿」者,夜间舍离伴友比丘尼伸手〔可及〕间者,至黎明即偷兰遮;已离者,僧残。 「离众而独留于后」者,于无村落之空旷处,舍离伴友比丘尼之眼界或耳界者,偷兰遮;已离者,僧残。 「此比丘尼亦」者,取前事而言。 「从最初即成罪」者,……是故亦云「僧残」。 (二)伴友比丘尼离去、或还俗、或死、或归外道时,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旃达加利比丘尼乃僧伽中斗诤者、纷乱者、口论者、诤论者、起事件者。偷兰难陀比丘尼于为彼尼作羯磨时遮之。其时,偷兰难陀比丘尼为某事前往村里。其时,比丘尼僧伽乘偷兰难陀比丘尼外出,即因旃达加利比丘尼不认罪而举罪。偷兰难陀比丘尼于村里办完事返归舍卫城,旃达加利比丘尼于偷兰难陀比丘尼归来时,不设座席,不持来洗足水、足台及足板,亦不出迎以受取衣钵,不问饮物。偷兰难陀比丘尼对旃达加利比丘尼作是言:「尊姊!汝何故于我归来时,不设座席,不持来洗足水、足台及足板,亦不出迎以受取衣钵,不问饮物耶?」「尊姊!不庇护者,唯应如是。」「尊姊!汝何故不庇护耶?」「尊姊!彼比丘尼等以我『不庇护、无智,对于彼无何益处』不认罪而举罪。」 偷兰难陀比丘尼言:「彼等愚昧无能!彼等不知羯磨、或羯磨之不成、或羯磨之不善、或羯磨之成就,我等知此羯磨、羯磨之不成、羯磨之不善、羯磨之成就,我等当令作未作之羯磨、或当遮已作之羯磨。」于是,迅即集比丘尼僧伽为旃达加利比丘尼解罪。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尊姊偷兰难陀为依和合僧如法、如律、如师教而举罪之比丘尼,未得〔羯磨〕僧伽之容许,不认僧众之承诺而解罪耶?」……乃至……「诸比丘!偷兰难陀比丘尼实……解罪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诸比丘!何以偷兰难陀比丘尼……解罪耶?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尼,依和合僧如法、如律、如师教而举罪之比丘尼,未得〔羯磨〕僧 伽之容许,不认僧众之承诺而解罪者,此比丘尼亦犯从最初即成罪之法,应离 去,是僧残。」 二(一)「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和合」者,僧众于同一界同等共住者。 a 「如法、如律」者,依其法、依其律。「如师教」者,依胜者之教、依佛陀之教也。 a`「举罪」者,由于不认罪、不忏悔或不舍恶见而摈之也。 「未得〔羯磨〕僧伽之容许」者,未得作羯磨僧伽之容许。「不认僧众之承诺」者,不知僧众之承诺。 「解罪」者,而求众或选定界场者,突吉罗。由白突吉罗、二羯磨语偷兰遮、羯磨语竟者僧残。 「此比丘尼亦」者,取前事而言。 「从最初即成罪」者,……是故亦云「僧残」。 (二)于法羯磨有法羯磨想而解罪者,僧残。于法羯磨有疑想……于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而解罪者,僧残。于非法羯磨有法羯磨想者,突吉罗。于非法羯磨有疑想者,突吉罗。于非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者,突吉罗。 (三)请作羯磨僧伽解罪、知众承诺而解罪、行忏悔仪法以解罪、作羯磨僧伽之不善时解罪,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孙多利难陀比丘尼端正美貌。诸人于食堂见孙多利难陀比丘尼而起染心,给予有染心之孙多利难陀比丘尼以最上食。孙多利难陀比丘尼充分享用,其他比丘尼则未得满足。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尊者孙多利难陀持染心从有染心男子之手,接受硬食或软食而食耶?」……乃至……「诸比丘!孙多利难陀比丘尼实持染心……食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诸比丘!何以孙多利难陀比丘尼持染心……以己之手接受硬食或软食而食耶?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尼,持染心从有染心男子之手,以己之手接受硬食或软食而食者,比 丘尼亦犯从最初即成罪之法,应离去,是僧残。」 二(一)「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持染心」者,比丘尼有欲念、期待、染著心。 「有染心」者,男子有欲念、期待、染著心。 「男子」者,人男而非夜叉男、饿鬼男、畜生男,人男之有智而能受乐者。 「硬食」者,除五正食、水与杨枝外,其余名为「硬食」。「软食」者,五正食:饭、粥、麨、鱼、肉。 欲食而取者,偷兰遮。每咽食者,僧残。 「此比丘尼亦」者,取前事而言。 「从最初 成罪」者,……是故亦云「僧残」。 (二)受水与杨枝者,突吉罗。一方有染心时,欲食而受,突吉罗。每咽食者偷兰遮。受水与杨枝者,突吉罗。两人俱有染心,由夜叉男、或饿鬼男、或黄门或畜生之有人形者之手欲食而受,突吉罗。每咽食者,偷兰遮。受水与杨枝者,突吉罗。一人有染心时,欲食而受者,突吉罗。每咽食者,突吉罗。受水与杨枝者,突吉罗。 (三)两人俱无染心、知无染心而受,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孙多利难陀比丘尼端正美貌。诸人于食堂见孙多利难陀比丘尼,持染心而给予孙多利难陀最上食。孙多利难陀比丘尼畏慎不受,次座之比丘尼对彼尼作是言:「尊姊!汝何故不受耶?」「尊姊!彼有染心也。」「汝亦有染心耶?」「我无染心。」「尊姊!汝无染心故,彼男子染心之有无对汝能如何?然,尊姊!彼男子予汝之硬食或软食,汝可以己之手受食。」 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难:「何以比丘尼如是言:『尊姊!汝无染心故……食。』耶?」……乃至……「诸比丘!比丘尼实作斯言:『尊姊!汝无染心故……食。』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诸比丘!何以比丘尼作如是言:『尊姊!汝无染心故……食。』耶?」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尼作如是言:『尊姊!汝无染心故,彼男子染心之有无对汝能如何? 然,尊姊!彼男子与汝之硬食或软食可以己之手受食。』此比丘尼亦犯从最初 即成罪之法,应离去,是僧残。」 二(一)「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如是言」者,「尊姊!汝无染心故……食。」以此相劝者,突吉罗。依彼之语欲食而受者,突吉罗。每咽食者,偷兰遮。食竟者,僧残。 「此比丘尼亦」者,取前事而言。 「从最初即成罪」者,……是故亦言「僧残」。 (二)劝受水和杨枝者,突吉罗。依彼语欲食而受者,突吉罗。一方有染心时,劝:「夜叉男、或饿鬼男、或黄门、或畜生之有人形者之手〔受〕硬食或软食而食。」者,突吉罗。依彼语欲食而受者,突吉罗。每咽食者,突吉罗。食竟者,偷兰遮。劝受水与杨枝者,突吉罗。依彼语欲食而受者,突吉罗。 (三)知无染心而劝、言「怒者不受」而劝、言「由亲族之怜愍而不受」,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旃达加利比丘尼与诸比丘尼争,瞋怒不喜而作是言:「我舍佛……乃至……舍戒。何以唯此沙门释女是沙门女耶?其他亦有知惭耻、有慎、欲学戒之沙门女,我当至其处修梵行。」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尊姊旃达加利比丘尼瞋怒不喜而作是言:『我舍佛……修梵行。』耶?」……乃至……「诸比丘!旃达加利比丘尼实瞋怒不喜而作是言:『我舍佛……修梵行。』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诸比丘!何以旃达加利比丘尼瞋怒不喜而作是言:『我舍佛……修梵行。』耶?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尼,瞋怒不喜,且作如是言:『我舍佛……乃至……我舍戒。何以唯 此沙门释女是沙门女,其他亦有知惭耻、有慎、欲学戒之沙门女,我当往彼处 修梵行。』诸比丘尼应对此比丘尼作如是言:『尊姊!勿因瞋怒不喜,且作如 是言:「我舍佛……修梵行。」尊姊!应欢喜,法已被善说,为了脱苦,当修 梵行。』诸比丘尼对此比丘尼作如是言已,尚固执者,诸比丘尼为令此比丘尼 舍其执,应三次谏告。至三次谏告时,若舍则善,若不舍者,此比丘尼亦犯至 三次即成罪之法,应离去,是僧残。」 二(一)「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瞋怒不喜」者,不满足、受打击而心不平。 「如是言」者,言:「我舍佛……修梵行。」 「此比丘尼」者,作如是言之比丘尼。 「由诸比丘尼」者,当由其他见闻此事之比丘尼言:「尊姊!勿因瞋……修梵行。」应二次言之、三次言之,若舍则善,若不舍则突吉罗。闻而不言者,突吉罗。应将此比丘尼引至僧伽中而劝言:「尊姊!勿因瞋怒不喜而作是言:『我舍佛、舍法、舍僧、舍戒……修梵行。』」应二次言之、三次言之,若舍则善,若不舍则突吉罗。应谏告此比丘尼。「诸比丘!应如是谏告。应由一聪明贤能之比丘尼于僧中唱言: 『大姊僧!请听!此某甲比丘尼因瞋怒不喜,且作如是言:「我舍佛……修梵 行。」彼不舍此事。若僧时机可者,则僧为使某甲比丘尼舍此事而谏告之。』 如是表白。 大姊僧!请听!此某甲……不舍〔此事〕。僧为使某甲比丘尼舍此事而谏告之。 诸大姊中,为令某甲比丘尼舍此事而谏告,忍者默然,不忍者请说。我二次言 此事……乃至……我三次言此事……乃至……。 某甲比丘尼为舍此事由僧谏告已。诸大姊……我如是知解。』」 由白突吉罗、二羯磨语偷兰遮、羯磨语竟者僧残。僧残罪者,除由白突吉罗、二羯磨语偷兰遮外。 「此比丘尼亦」者,取前事而言。 「至三次,成罪」者,被谏告至三次才成为罪也,非于行其事之同时即为罪。 「应离去」者,应离开僧伽。 「僧残」者,……乃至……是故亦云「僧残」。 (二)于如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而不舍者,僧残。于如法羯磨有疑想……于如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而不舍者,僧残。于非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者,突吉罗。于非法羯磨有疑想者,突吉罗。于非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者,突吉罗。 (三)不被谏告者、舍者,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旃达加利比丘尼因某诤事被斥责而瞋怒不喜,即作是言:「诸比丘尼是随欲、随瞋、随痴、随怖。」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尊姊旃达加利比丘尼因某诤事……作如是言:『……随怖。』耶?」乃至……「诸比丘!旃达加利比丘尼实因某诤事……作如是言:『……随怖。』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诸比丘!何以旃达比丘尼因诤事……作如是言:『……随怖。』耶?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尼,于何等之诤事被斥责而瞋怒不喜,且作如是言:『诸比丘尼是随 欲……乃至……随怖。』诸比丘尼应对此比丘尼作如是言:『尊姊!勿于何等 诤事被斥责而瞋怒不喜,且作如是言:「诸比丘尼是随欲……乃至……随怖。』 尊姊才是随欲、随瞋、随痴、随怖。』诸比丘尼对此比丘尼作如是言已,尚固 执者,诸比丘尼为令此比丘尼舍其执,应三次谏告。至三次谏告时,若舍者则 善,若不舍者,此比丘尼亦犯至三次即成罪之法,应离去,是僧残。」 二(一)「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于何等之诤事」者,诤者有四种诤事:争论诤事、非难诤事、罪过诤事、义务诤事。 「被斥责」者,言败负。 「瞋怒不喜」者,不满足、受打击而心不平。 「如是言」者,言:「诸比丘尼是随欲……乃至……随怖。」 「此比丘尼」者,作如是言之比丘尼。 「由诸比丘尼」者,由其他曾见闻此事之比丘尼。由彼等言:「尊姊!勿于何等诤事……随怖。」应二次言之、三次言之。〔参照僧残七•二(一)——(三)。「勿因瞋……」换为「勿因何等……」;「此某甲比丘尼因瞋……」换为「某甲比丘尼于何等……」〕……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偷兰难陀比丘尼与弟子诸比丘尼相亲近而住〔共〕作恶行、得恶声、溢恶名,为比丘尼僧伽之恼乱者、相互覆藏其罪者。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难:「何以比丘尼等相亲近而住……覆藏其罪耶?」……乃至……「诸比丘!比丘尼等实相亲近而住……覆藏其罪耶?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诵此学处—— 若比丘尼等相亲近而住〔共〕作恶行、得恶声、溢恶名,为比丘尼僧伽之恼乱 者、相互覆藏其罪者。诸比丘尼应对此等比丘尼作如是言:『诸姊!相亲近而 住……覆藏其罪。诸姊!应远离。诸姊远离乃僧伽所赞叹。』诸比丘尼对此等 〔相亲近之〕比丘尼作如是言已,尚固执者,诸比丘尼为令此等比丘尼舍其执, 应三次谏告。至三次谏告时,若舍则善,若不舍者,此等比丘尼亦犯至三次即 成罪之法,应离去,是僧残。」 二(一)「若比丘尼等」者,言已受具戒者。 「相亲近而住」者,相亲近者,依非随顺行身口相亲近而住。「恶行」者,具足不善之行为。「恶声」者,恶评流布。「溢恶名」者,以恶业为生活也。「比丘尼僧伽之恼乱者」,于被作羯磨时,互相遮〔其罪〕。 「相互覆藏其罪」者,相互隐匿其罪。 「此等比丘尼」者,此相亲近之比丘尼等。 「由诸比丘尼」者,由其他见闻此事之比丘尼。彼等应言:「诸姊相亲近而住……当赞叹。」应二次言之、三次言之……〔参照僧残七•二(一)。「尊姊!勿因瞋……」换为「诸姊!勿相亲近……」、「此比丘尼」换为「此等比丘尼」;「此某甲比丘尼」换为「此某甲比丘尼等相亲近而住……彼等不舍此事……谏告某甲某甲比丘尼等……某甲某甲比丘尼等……」〕得僧残罪者,除白突吉罗、二羯磨语偷兰遮外。 〔相亲近而住之〕二、三人应一起〔被〕谏告,其二、三人以上者不应谏告。 「此等比丘尼亦」,取前事而言。 「至三次即成罪」,被谏告至三次即成为罪,非于行其事之同时即为罪。 「应离去」者,应离开僧伽。 「僧残」者,……乃至……是故亦云「僧残」。 (二)于如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而不舍者……〔参照僧残七•二(二)〕……于非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者,突吉罗。 (三)不被谏告者、舍者,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偷兰难陀比丘尼对被僧伽所谏告之比丘尼等作如是言:「大姊等!汝等应相亲近而住,汝等勿各别住,僧伽中其他比丘尼亦如是行、得如是声、溢如是名,为比丘尼僧伽之恼乱者、相互覆藏其罪者,对彼等,僧伽亦不言何事,僧伽由于轻侮、蔑视、嫌恶、流言、无力证据而对汝等2 作如是言:『诸姊相亲近住而共作恶行、得恶声、溢恶名,为比丘尼僧伽之恼乱者、相互覆藏其罪者。诸姊!应远离。诸姊之远离乃僧伽之所赞叹。』」 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大姊偷兰难陀对被僧伽所谏告之诸比丘尼作如是言:『大姊等!汝等应相亲近而住……所赞叹。』耶?」……乃至……「诸比丘!偷兰难陀比丘尼实对由僧伽所谏告之比丘尼等作如是言:『大姊等!汝等应相亲近而住……所赞叹。』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诸比丘!何以偷兰难陀比丘尼对由僧伽所谏告之比丘尼等作如是言:『大姊等!汝等应相亲近而住……所赞叹。』耶?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尼作如是言:『大姊等!汝等应相亲近而住,汝等勿各别住,僧伽中 其他比丘尼亦如是行、得如是声、溢如是名,为比丘尼僧伽之恼乱者、相互覆 藏其罪者。僧伽对彼等不言何事,僧伽由于轻侮、蔑视、嫌恶、流言、无力证 据,而对汝等作如是言:「诸姊相亲近而住共作恶行、得恶声、溢恶名,为比 丘尼僧伽之恼乱者、相互覆藏其罪者。诸姊!应远离。诸姊之远离乃僧伽之所 赞叹。」』诸比丘尼应对此比丘尼作如是言:『大姊!勿作如是言:「大姊等! 汝等应相亲近而住……所赞叹。」』诸比丘尼对此比丘尼作如是言已,尚固执者, 诸比丘尼为令此比丘尼舍其执,应三次谏告。至三次谏告时,若舍则善,若不 舍者,此比丘尼亦犯至三次即成罪之法,应离去,是僧残。」 二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如是言」者,「〔大姊等!汝等〕应相亲近而……「僧伽由于轻侮……对汝等」者,是因侮蔑也。「由于蔑视」者,为轻视也。「由于嫌恶」者,为怒也。「流言」者,谣言流语也。「无力证据」者,无赞成者也。「如是言」者,云:「诸姊!应相亲近……所赞也。」「此比丘尼」者,作如是言之比丘尼也。 「由诸比丘尼」者,由其他见闻此事之比丘尼等也。当由彼等言:「大姊!勿作如是言:『大姊等!汝等应相亲近而住……所赞叹。』」应二次言之、三次言之……〔参照僧残七•二(一)——(三)。「大姊!勿因瞋怒……」换为「大姊!汝勿作如是言……」「大姊僧!请听!此某甲比丘尼对于由僧伽所谏告之比丘尼作如是言:「大姊等!汝等应相亲近而住……』」〕……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诸大姊!十七僧残法已诵竟。〔前之〕九是从最初即成罪,〔后之〕八是至三次 方成罪。比丘尼等犯以上任何一项,彼比丘尼于二部僧中行十四日之摩那埵〔别 住〕。比丘尼摩那埵竟,此处若有二十人之比丘尼僧伽时,应许之复权。若二十 人,虽少一人之比丘尼僧伽,欲令彼比丘尼复权,彼比丘尼亦不得回复。又其 诸比丘尼应受呵责,此乃于此时之如法行也。 于此,我今问诸大姊:「于此事得清净耶?」再问:「于此事得清净耶?」三 次问:于此事得清净耶?」今诸大姊于此事得清净,是故默然,我如是知解。 ——十七〔僧残〕终—— 1 比丘尼有十七僧残,其中七条与比丘戒同,故予省略,仅列出十条。 2 底本有tumhan neva sangho,由暹罗本当读为tumhe yeva sangho。 舍堕 一 1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尼积蓄多钵,诸人巡礼精舍见此,讥嫌非难:「何以诸比丘尼积蓄多钵耶?比丘尼为钵商或开陶器店耶?」诸比丘尼闻彼等诸人之……非难。彼等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尼积蓄钵耶?」……乃至……「诸比丘!六群比丘尼实积蓄钵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诸比丘!何以……耶?诸比丘!比非令未信者生信……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尼,积蓄钵者,尼萨耆波逸提。」 二(一)「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a`「积蓄」者,不执持、不净施〔之物为蓄〕 「钵」者,有二种钵:铁钵和泥钵。钵之类有三:大钵、中钵、小钵。大钵可容半阿罗迦量之饭与四分之一量可食物,或与此相称之羹菜。中钵可容那利量之饭与四分之一量可食物,或与此相称之羹菜。小钵可容跋陀量之饭与四分之一量可食物,或与此相称之羹菜。比此更大或更小者,非钵也。 a 「尼萨耆」者,〔一夜蓄〕至夜明即尼萨耆,应舍于僧、别众或一比丘尼。「诸比丘!应如是舍: 其比丘尼至僧伽处已,偏袒右肩,礼上座比丘尼足,胡跪合掌白如是: 『诸大姊!此钵由我蓄过一夜,应舍之,我以此舍于僧。』 舍已,自白忏悔其罪。应由一聪明贤能之比丘尼摄受其罪〔之忏悔〕,还与所舍 之钵: 『大姊僧!请听!此钵乃某甲比丘尼之舍堕钵,已舍于僧。若僧时机可者,则 僧当以此钵还与某甲比丘尼。』 〔或〕其比丘尼至众多之比丘尼处,偏袒右肩,礼上座比丘尼足,胡跪合掌白 如是: 『诸大姊!此钵由我蓄过一夜,应舍之,我以此舍于诸大姊。』 舍已,自白忏悔其罪。应由一聪明贤能之比丘尼摄受其罪〔之忏悔〕,还与所舍 之钵: 『诸大姊僧!请听!此钵乃某甲比丘尼之舍堕钵,已舍于诸大姊。若诸大姊时 机可者,诸大姊!此钵还与某甲比丘尼。』 〔或〕其比丘尼至一比丘尼处,偏袒右肩,胡跪合掌白如是: 『大姊!此钵由我蓄过一夜,应舍之,我以此舍于大姊。』 舍已,自白忏悔其罪。其比丘尼摄受其罪之忏悔,还与所舍之钵。〔言〕: 『我以此钵与大姊』」 (二)于过夜有过夜想者,舍堕。于过夜有疑想者,舍堕。于过夜有非过夜想者,舍堕。于非受持有受持想者,舍堕。于不说净有说净想者,舍堕。于不遣与有遣与想者,舍堕。于不失有失想、不坏有坏想、不烧有烧想、不夺有夺想者,舍堕。舍堕钵,不舍而受用者,突吉罗。 未过一夜有过想者,突吉罗。未过一夜有疑想者,突吉罗。未过一夜有不过想者,不犯也。 (三)于夜明以前受持、说净、遣与、失、坏、烧、被夺而取〔钵〕者,以亲厚想取,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三 其时,六群比丘尼舍钵不还与。以〔此事〕白世尊。「诸比丘!不得不还与舍钵,不还与者,突吉罗。」 -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众多比丘尼于村中住处安居竟,具戒、具威仪,〔著〕弊衣、破衣至舍卫城。优婆塞见此诸比丘尼曰:「诸比丘尼具戒……破衣,此诸比丘尼遭贼。」乃以非时衣施予比丘尼僧伽。偷兰难陀比丘尼曰:「我等行迦絺那衣式,〔是故〕时衣也。」执持而分配之。优婆塞等见诸比丘尼而作是言:「诸大姊得衣耶?」「贤者!我等未得衣,偷兰难陀比丘尼言:『我等行迦絺那衣式,系时衣。』而执持分配之。」 优婆塞等讥嫌非难:「何以尊姊偷兰难陀以非时衣为时衣,执持而分配耶?」诸比丘尼闻彼等……非难。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尊姊偷兰难陀……分配耶?」于是,诸比丘尼以此事语诸比丘。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诸比丘!偷兰难陀尼实……分配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诸比丘!何以偷兰难陀比丘尼……分配耶?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尼,以非时衣为时衣而执持分配者,尼萨耆波逸提。」 二(一)「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非时衣」者,不行迦絺那衣式时,于十一个月中得者;行迦絺那衣式时,于七个月中得者;时中被指名而与者,此名非时衣。 谓「时衣」而执持分配者,其作为时,突吉罗;已得者,舍堕。应舍于僧、别众或一比丘尼。「诸比丘!应如是舍:『诸大姊!此非时衣由我作时衣执持而分配,为舍堕衣,我以此舍于僧伽……乃至……『……还与。』……乃至……『别众还与。』……乃至……『……还与大姊。』」 (二)于非时衣有非时衣想,谓「时衣」而执持分配者,舍堕。于非时衣有疑想……突吉罗。于非时衣有时衣想……不犯也。于时衣有非时衣想者,突吉罗。于时衣有疑想者,突吉罗。于时衣有时衣想者,不犯也。 (三)于非时衣有非时衣想而分配、于时衣有时衣想而分配,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偷兰难陀比丘尼与一比丘尼交换衣而用。时,其比丘尼将衣折迭而藏置。偷兰难陀比丘尼询其比丘尼曰:「妹!汝与我交换之衣在何处耶?」于是,其比丘尼持来示偷兰难陀比丘尼。偷兰难陀比丘尼言其比丘尼曰:「妹!取汝之衣,其衣给我。汝衣属汝,我衣属我。其衣给我,汝自取去。」而夺之。 其比丘尼以此事告诸比丘尼。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尊姊偷兰难陀与比丘尼交换衣,而后夺之耶?」于是,诸比丘尼以此事语诸比丘。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诸比丘!偷兰难陀比丘尼实……夺之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诸比丘!何以偷兰难陀比丘尼……夺之耶?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尼,与比丘尼交换衣,而后彼比丘尼作如是言:『妹!取汝之衣,其 衣给我。汝衣属汝,我衣属我。其衣给我,汝自取去。』而夺之或令夺者,尼 萨耆波逸提。」 二(一)「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与比丘尼」者,与其他之比丘尼。 a 「交换」者,以小换大或以大换小。 a`「衣」者,六种衣中之一衣,应说净之最下量〔以上〕者。 「夺」者,自夺者,舍堕。 「令夺」者,令他者,突吉罗。一次令而屡次夺者,舍堕。应舍于僧、别众或一比丘尼。 「诸比丘!应如是舍:『大姐!此衣为我与比丘尼交换而后夺之,为舍堕衣,我以此舍于僧。』……乃至……『……〔僧〕还与。』……乃至……『……〔别众〕还与。』……乃至……『我还与……。』」 (二)于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交换衣后而夺之或令夺者,舍堕。于受具戒者有疑想……于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舍堕。其他资具之交换而夺或令夺者,突吉罗。与未受具戒者以衣或其他之资具交换后而夺或令夺者,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者,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疑想者,突吉罗。于受具戒者未受具戒者想者,突吉罗。 (三)或彼尼施与、或彼尼之亲友取之,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偷兰难陀比丘尼患病。时,一优婆塞至偷兰难陀比丘尼处。至已,言偷兰难陀比丘尼曰:「尊姊!有何不安乐耶?应持来何物耶?」「贤者!我欲熟酥。」于是,彼优婆塞由商家持来一迦哈波拏〔钱〕之熟酥,施与偷兰难陀比丘尼。偷兰难陀比丘尼言:「贤者!我不欲熟酥,我欲胡麻油。」于是,彼优婆塞至该商家而作是言:「贤者!尊姊非欲熟酥而欲胡麻油,汝取熟酥而与胡麻油。」「贤者!若我等卖出物品倘复受取,我等之物品何时可卖耶?付熟酥之钱,则持去熟酥;卿持来胡麻油钱,即持去胡麻油。」 于是,彼优婆塞讥嫌非难:「何以尊姊偷兰难陀先乞此而后乞彼耶?」诸比丘尼闻优婆塞……非难。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难……于是,彼诸尼以此事告比丘等。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诸比丘!偷兰难陀比丘尼实先乞此而后乞彼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诸比丘!何以偷兰难陀比丘尼……乞彼耶?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尼,先乞此而后乞彼者,尼萨耆波逸提。」 二(一)「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乞此」者,先求乞某物。 「乞彼」者,后乞其他某物,乞者,突吉罗。得者,舍堕。应舍于僧、别众或一比丘尼。 「诸比丘!应如是舍:『大姊等!由我乞此,而后乞彼,为〔所得之〕舍堕物,我以此舍于僧……乃至……还与……乃至……还与……乃至……我还与大姊。』」 (二)于此有此想而乞彼者,舍堕。于此有疑想……于此有非此想……舍堕。于非此有此想而乞彼者,突吉罗。于非此有疑想而乞彼者,突吉罗。于非此有非此想者,不犯也。 三 乞此物〔不足〕又乞彼、乞〔可成一套之〕其他之物、〔谓他物比较有利得〕以示利益而乞,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偷兰难陀比丘尼患病。时,一优婆塞至偷兰难陀比丘尼处而作是言:「尊姊!堪忍否?得过否?」「贤者!我不堪忍!不得过!」「尊姊!我当于某商家寄存一迦哈波拏〔钱〕,师倘有所需,即令持来。」偷兰难陀比丘尼命一式叉摩那曰:「式叉摩那!汝至某商家取一迦哈波拏之胡麻油来。」于是,式叉摩那从彼商家持来一迦哈波拏之胡麻油来与偷兰难陀比丘尼。偷兰难陀比丘尼言:「式叉摩那!我不欲胡麻油,我欲熟酥。」于是,式叉摩那至商家言彼商人曰:「贤者!尊姊不欲胡麻油而欲熟酥,请将胡麻油换成熟酥。」「尊妹!我等卖出物品倘复受取……持胡麻油钱来,则持胡麻油去;持熟酥钱来,则持熟酥去。」于是,式叉摩那站立哭泣,比丘尼等询式叉摩那曰:「式叉摩那!汝何故泣耶?」该式叉摩那以此事告诸比丘尼。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尊姊偷兰难陀购此而后换彼耶?」……乃至……「诸比丘!实……〔参照舍堕四• 一。「乞」换为「购」〕……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尼,购此而后换购彼者,尼萨耆波逸提。」 二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购此而后」者,购何等之物……〔参照舍堕四•二。「乞」换「购」〕……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诸优婆塞为比丘尼僧伽之衣而随意募捐后,将资财寄于某衣商家,至比丘尼等处而作是言:「诸尊姊!已为作衣而存资财于某衣商家,〔由尊姊等〕从彼处持衣分配!」诸比丘尼却以其资财购药而受用。优婆塞等知而讥嫌……乃至……「何以诸比丘尼,使用已为僧伽指定某物而施与之资财,〔而转〕购他物耶?」诸比丘尼闻彼优婆塞之非难。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难:「何以诸比丘尼……购他物耶?」……乃至……「诸比丘!比丘尼等实……购他物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何以比丘尼等……购他物耶?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尼,若使用已为僧伽指定某物而施与之资财,而购他物者,尼萨耆波 逸提。」 二(一)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a 「为僧伽」者,为僧伽而非为别众,非为一比丘尼也。 a`「指定某物而施与之资财」者,使用为此而施与之资财。 「购他物」者,购所指定施与物以外之他物。购〔之动作〕,突吉罗;以购得者,舍堕。应舍于僧、别众或一比丘尼。「诸比丘!应如是舍:『尊姐等!此系使用已为僧伽指定某物而施与之资财,购此物,为舍堕物,我以此舍于僧。』……乃至……『……〔僧〕当还与。』……乃至……『……〔别众〕还与。』……乃至……『我还与尊姐。』」 (二)于为此施与有为此施与想而〔转〕购他物者,舍堕。于为此施与物有疑想者……于为此施与物有非为此施与物想……舍堕。得舍堕物者,应用于所施与之处。于非为此施与有为此施与想者,突吉罗。于非为此施与有非为此施与想者,不犯也。 (三)以〔购此〕所余用以购〔他〕、问施主而〔转〕用、事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诸优婆塞为比丘尼僧伽作衣而随意集资财,将其资财寄于一衣商家,而后至诸比丘尼处作如是言:「诸尊姊!为作衣之资财已存放于某衣商家,〔请尊姊等〕从彼处持衣来分配。」诸比丘尼使用其资财,又自乞〔所得作衣之资财〕购药受用。优婆塞得知而讥嫌非难:「何以诸比丘尼使用已为僧伽指定某物而施予之资财,又自乞而购他物耶?」……乃至……「诸比丘!比丘尼等实……购他物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诸比丘!何以比丘尼等……购他物耶?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尼,若使用已为僧伽指定某物而施予之资财,又自乞而购他物者,尼 萨耆波逸提。」 二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a 「为僧伽」者,……。 「指定某物而施与之资财」者,……。 a 「自乞」者,自求也。 「购他物」者,……〔参照舍堕六•二(一)——(三)。添入「自乞」〕……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依属于众社房舍而居之比丘尼等,穷于粥。时,其众社为施与诸比丘尼之粥随意集资财,资财寄于商家后,至诸比丘尼处作如是言:「尊姊等!为粥所备之资财已寄于某商家,可由彼处持米煮粥以用之!」比丘尼等却以资财购药受用。时,其众社知之而讥嫌非难:「何以比丘尼等使用为大众所指定某物而施与之资财,而购他物耶?」……乃至……「诸比丘!比丘尼等实……购他物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诸比丘!何以比丘尼等……购他物耶?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尼,若使用已为大众指定某物而施与之资财,而购他物者,尼萨耆波 逸提。」 二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指定某物而施与之资财」者,为某物而施与。 「购他物」者……〔参照舍堕六•二(一)——(三)。「僧伽」换为「大众」〕……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依属众社房舍而住之比丘尼等〔参照舍堕八•一〕……受用。」诸比丘尼以此资财,又自乞〔之资财〕购药受用,其时众社知之〔参照舍堕八•一。加入「自乞」〕……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尼,若使用已为大众指定某物而施与之资财,又自乞而购他物者,尼 萨耆波逸提。」 二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a 「为大众」者,……。 a`「指定某物而施与之资财」者,……「自乞」者,自求也。「购他物」者,……〔参照舍堕六•二(一)——(三)。「僧伽」换为「大众」〕……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偷兰难陀比丘尼是多闻者、诵出者,而善能说法,甚受大众敬爱。其时,偷兰难陀比丘尼之房舍破坏,诸人对偷兰难陀比丘尼作是言:「尊姊!汝等房舍何故破坏耶?」「贤者!无施与者、无造作者。」于是,诸人为偷兰难陀比丘尼之房舍随意筹款,并以此所得资财,施与偷兰难陀比丘尼。偷兰难陀比丘尼将施与之资财以及自乞者购药受用。诸人知此而讥嫌非难:「何以尊姊偷兰难陀以指定某物而施与个人之资财购他物耶?」……乃至……「诸比丘!偷兰难陀比丘尼实……购他物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诸比丘!何以偷兰难陀比丘尼……购他物耶?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尼,若使用指定某物而施与个人之资财,又自乞而购他物者,尼萨耆 波逸提。」 二 「任何」者,……比丘尼之意。 「指定某物而施与〔……〕之资财」者,……「个人」者,于一比丘尼,非僧伽、非别众也。 「自乞」者,自求也。 「购他物」者,……〔同前。「僧伽」换为「个人……又自乞」〕……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偷兰难陀比丘尼是多闻者、诵出者,而善能说法。其时,拘萨罗国波斯匿王于寒时,著高价之毛衣,至偷兰难陀比丘尼处。至已,对其尼问讯而坐一面。偷兰难陀比丘尼对于一面坐之拘萨罗国波斯匿王说法……令生欢喜。其时,拘萨罗国波斯匿王闻偷兰难陀比丘尼说法而生欢喜,对偷兰难陀比丘尼曰:「尊姊!请言所欲。」「大王!若欲施与,请将此毛衣相赠。」于是,拘萨罗国波斯匿王即以毛衣赠与偷兰难陀比丘尼,起座问讯,右绕而去。 诸人讥嫌非难:「此比丘尼多欲而不知足,何故乞王之毛衣耶?」诸比丘尼闻此诸人……非难。诸比丘尼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尊姊偷兰难陀比丘尼乞王之毛衣耶?」……乃至……「诸比丘!偷兰难陀比丘尼实乞王之毛衣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诸比丘!何以偷兰难陀比丘尼乞王之毛衣耶?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诵此学处—— 比丘尼若求重衣者,最高可求〔值〕四康沙量之物,若过此者,尼萨耆波逸提。」 二(一)a「求」者,乞也。 a`「重衣」者,天寒时之外衣。 「最高可求四康沙」者,价值十六迦哈波拏。 「若过此」者,乞求过此以上之物,求者,突吉罗。得者,舍堕。应舍于僧、别众或一比丘尼。 「诸比丘!应如是舍:『尊姊等!此重衣乃由我求过四康沙以上者,应舍之。我今以此舍于僧。』……乃至……『……〔别众〕还与。』……乃至……『……我还与尊姊。』」 (二)于过四康沙有过想而求之者,舍堕。于过四康沙有疑想……于过四康沙有以下想而求之者,舍堕。于四康沙以下有过想者,突吉罗。于四康沙以下有疑想者,突吉罗。于四康沙以下有以下想者,不犯也。 (三)求最高四康沙之物、求四康沙以下之物、亲戚自言以己物施与、为他人求时、由己之财时、欲乞高贵者而得便宜者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偷兰难陀比丘尼多闻而……〔参照舍堕一一•一。「寒时」换为「热时」,「毛衣」换为「麻衣」〕……诵此学处——- 比丘尼若求轻衣者,最高可求〔值〕二康沙半之物,若过此者,尼萨耆波逸提。」 二(一)a 「求」者,乞也。 a`「轻衣」者,天热时之外衣。 「最高可求〔值〕二康沙半」者,求价值十迦哈波拏之物。「若过此者……〔参照舍堕一一•二。「重衣、最高四康沙以上之物」换为「最高二康沙半、二康沙半以下〕……不犯也。 (二)求最高二康沙半之物、求二康沙半以下之物……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诸大姊!三十尼萨耆波逸提法已诵竟。于此,我今问诸大姊:「于此事得清净 耶?」再问:「于此事得清净耶?」三次问:「于此事得清净耶?」今诸大姊 于此事得清净,是故默然,我如是知解。 ——三十尼萨耆终—— 1 参照比丘戒舍堕二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