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犍度篇 蕴相应(下) 第三 后五十经 第一 边品 [一O三] 第一 边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有四边。以何为四耶?有身边,有身集边,有灭边,有顺身灭道边是。 四 诸比丘!何为有身边耶?名五取蕴。以何为五耶?谓:色取蕴、受取蕴、想取蕴、行取蕴、识取蕴是。诸比丘!此名为有身边。 五 诸比丘!以何为有身集边耶?当来有之渴与爱、喜贪俱而为乐着于彼彼。谓:是欲爱、有爱、非有爱。诸比冬!此名为有身集边。 六 诸比丘!以何为有身灭边耶?彼渴爱之无余、离欲、灭尽、舍离、定弃、解脱、无著是。诸比丘!此名为有身灭边。 七 诸比丘!何为有顺身灭道边耶?即八支圣道是。谓:正见……丈至……正定是。诸比丘!此名为有顺身灭道边。 八 诸比丘!有如是之四边。”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三(大正藏二、一八b)。 [一O四] 第二 苦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我为汝等说苦、苦集、苦灭、顺苦灭道,谛听。 四 诸比丘!以何为苦耶?名五取蕴。以何为五耶?谓:色取蕴……乃至……识取蕴是。诸比丘!此名为苦。 五 诸比丘!以何为苦集耶?当来有之渴爱……乃至……非有爱是。诸比丘!此名为苦集。 六 诸比丘!以何为苦灭耶?彼渴爱之无余、离欲、灭尽、舍离、定弃、解脱、无着。诸比丘!此名为苦灭。 七 诸比丘!以何为顺苦灭道耶?即八支圣道是。谓:正见……乃至……正定。诸比丘!此名为顺苦灭道。” [一O五] 第三 有身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我为汝等说有身、有身之集、有身之灭、有顺身灭之道,谛听。 四 诸比丘!以何为有身耶?名为五取蕴。以何为五耶?谓:色取蕴……乃至……识取蕴是。诸比丘!此名为有身。 五 诸比丘!以何为有身之集耶?当来有之渴爱……乃至……诸比丘!此名为有身 之集。 六 诸比丘!以何为有身之灭耶?彼渴爱之……乃至……。诸比丘!此名为有身之 灭。 七~八 诸比丘!以何为有顺身灭之道耶?即八支圣道是。谓:正见……乃至……正定。诸比丘!此名为有顺身灭之道。” 注1 汉杂阿含经卷三(大正藏二、一八b)。 [一0六] 第四 所偏知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为汝等]说所知法、偏智、偏智人,谛听。 四 诸比丘!以何为所知法耶?诸比丘!色是所知法,受……想……行……识是所知法。诸比丘!如是名为所知法。 五 诸比丘!以何为偏智耶?诸比丘!乃贪欲之灭尽、嗔恚之灭尽、愚痴之灭尽也。诸比丘!如是名为偏智。 六 诸比丘!以何为偏知人耶?乃名阿罗汉。具寿之名某甲,姓某甲者。诸比丘如是名为偏知人。” 注1 汉诸杂阿含经卷三(大正藏二、一九a)。 [一O七] 第五 沙门(一)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有五取蕴。以何为五耶?谓:色取蕴……乃至……识取蕴是。 四 诸比丘!于诸沙门、婆罗门,而不如实知此五取蕴之味、过患者,诸比丘!彼于沙门、婆罗门中,虽是沙门、婆罗门,但我不肯许,又因彼诸具寿于现法,非自证知、现证具足住沙门、婆罗门之义。 五 诸比丘!然而,诸沙门,婆罗门如实知此五取蕴之味、过患与出离者,诸比丘!我肯许彼沙门、婆罗门,于沙门中是沙门,于婆罗门中是婆罗门。又因彼诸具寿于现法自证知、现证具足住沙门、婆罗门之义。” 注1 汉译未详。 2 以下原本有省略由暹罗本补之。 [一0八] 第八 沙门(二)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有五取蕴。以何为五耶?谓:色取蕴……乃至…… 四~五 诸比丘!诸沙门、婆罗门,不如实知此五取蕴之集、灭、味、过患与出离者……乃至……知……者……自证知、现证具足住……。” [一O九] 第七 预流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有五取蕴。以何为五耶?谓:色取蕴……乃至……识取蕴是。 四 诸比丘!圣弟子如实知此五取蕴之集、灭、味、过患与出离故。诸比丘!此圣弟子名为预流,有不堕法,决定趣于三菩提。” [一一0] 第八 阿罗汉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有五取蕴。以何为五耶?谓:色取蕴……乃至……识取蕴也。 四 诸比丘!比丘如实知此五取蕴之集、灭、味、过患与出离,不执取而解脱故。诸比丘!此比丘名为漏尽阿罗汉。梵行已立,所作已辨,舍弃重担,达得己利,以尽有结,正知解脱。” [一一一] 第九 欲贪(一)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于色须断欲、贪、喜、爱。若如是断彼色者,即如截断多罗树头及根,令归于无,使未来不生。 四~六 受……想……行…… 七 于识须断欲、贪、喜、爱。若如是断彼识者,即如截断多罗树头及根,令归于无,使未来不生。” [一一二] 第十 欲贪(二)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于色须断欲、贪、喜、爱、执取之取,心之取着、现贪、随眠。若如是断彼色者,即截断……及根……乃至…… 四~五 受……想…… 六 于行须断欲……乃至……。若如是断彼行者,即如截多罗树头及根,令归于无,使未来不生。 七 于识须断欲、贪、喜、爱、执取之取、心之取着、现贪、随眠。若如是断识者,如截断多罗树头及根,令归于无,使未来不生。” 边品终此品摄颂曰: 边与苦有身 偏知二沙门 预流阿罗汉 以及二欲贪 第二 说法品 [一一三] 第一 无明(比丘) 一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二 时,有一比丘,来诣世尊之处……乃至…… 三 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言:“大德!无明。说无明者,以何为无明,如何为无明人耶?” 四 “比丘!此处有无闻之凡夫,不知色,不知色集,不知色灭,不知顺色灭道。 五~八 不知受……想……行……乃至……顺识灭道。 九 比丘!此名为无明,如是为无明人。” 注1 汉译未详,第一一五经参照。 [一一四] 第二 明(比丘) 一~三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言: 四 “大德!明。说明者,大德!以何为明?如何为明人?”“比丘!于此处有有闻之圣弟子,知色,色集……色灭……顺色灭道。 五~八 受……想……行……乃至……知顺识灭道。 九 比丘!此名为明,如是为明人。” [一一五] 第三 说法者(一)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言:“大德!说法者,名说法者。大德!如何为说法者耶?” 四 “若比丘为色之厌患、离欲、灭尽而说法者,应名为说法比丘。若对向于色之厌患、离欲、灭尽者,应名为对向于法随法之比丘。若比丘以厌患于色、离欲、灭尽,不取执而解脱者,应名为得达现法涅槃之比丘。 五~七 若比丘、于受……想……行…… 八 若比丘!为识之厌患、离欲、灭尽而说法者,应名为说法比丘。若比丘,对向识之厌患、离欲、灭尽者,应名为对向法随法之比丘。若比丘,以厌患于识、离欲、灭尽、不取执而解脱者,应名为得达现法涅槃之比丘。”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一(大正藏二、五c)。 [一一六] 第四 说法者(二) 一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二 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言:“大德!说法者,名为说法者,大德!如何为说法者耶?如何为对向于法随法者耶?如何为达得现法涅槃耶?” 三 “若比丘!为色之厌患、离欲、灭尽而说法者,应名为说法比丘。若比丘对向色之厌患、离欲、灭尽者,应名为对向法随法之比丘。若比丘,以厌患于色、离欲、灭尽,不执取而解脱者,应名为得达现法涅槃之比丘。 四~六 若比丘,于受……想……行…… 七 若比丘,为识之厌患、离欲、灭尽而说法者,名为说法比丘。若比丘对向识之厌患、离欲、灭尽者,应名为对向法随法之比丘。若比丘以厌患于识、离欲、灭尽,不执取而解脱者,应名为得达现法涅槃之比丘。” 注1 前经参照。 [一一七] 第五 缚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于此有无闻凡夫。不见圣人……乃至……不顺善知识之法。以见色是我,我乃色有,于我中有色,色中有我。诸比丘!此名为无闻凡夫,被色缚所缚,被缚于内外之缚。不见岸,不见彼岸,被缚而生,被缚而死,被缚而从此世趣于后世。 四 见受是我……乃至……受中有我。诸比丘!此名为无闻凡夫,被受缚所缚,被缚于内外之缚。不见岸,不见彼岸。被缚而生,被缚而死,被缚而从此世趣于后世。 五~六 想……行…… 七 见识是我……乃至……。诸比丘!此名为无闻凡夫,被缚于识缚,被缚于内外之缚。不见岸,不见彼岸。被缚而生,被缚而死,被缚从此世而趣向后世。 八 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见圣人……乃至……顺善知识之法,不见色是我,我乃色有,我中有色,色中有我。诸比丘!此名为有闻之圣子,不被色缚所缚,不被内外之缚所缚,为见岸,见彼岸。此为由苦偏解脱。 九 受…… 十 想…… 十一 行…… 十二 不见识是我……乃至……诸比丘!此名为有闻之圣弟子,不被识缚所缚,不被内外之缚所缚。为见岸,见彼岸。此为由苦偏解脱。”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二(大正藏二、一九b)。 [一一八] 第六 解脱(一) 一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二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见此色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耶?”“大德!不也。”“善哉,诸比丘!诸比丘!此色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如是应以正慧如实观。 三~五 受……想……行…… 六 见此识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耶?”“大德!不也。”“善哉,诸比丘!诸比丘!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如是应以正慧实观。 七 如是观……乃至,知……不更受后有。”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二(大正藏二、一九c)。 [一一九] 第七 解脱(二) 一 [尔时,世尊一在舍卫城……乃至…… 二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见此色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耶?”“大德!如是。”“善哉,诸比丘!诸比丘!此色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如是应以正慧如实观。 三~五 受……想……行…… 六 见此识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耶?”“大德!如是。”“善哉,诸比丘!诸比丘!此识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如是应以正慧如实观。 七 如是……乃至,知……不更受后有。” 注1 参照前经。 [一二0] 第八 结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诸比丘!我[为汝等]说结与结法,谛听。 三 诸比丘!以何为结法?以何为结耶? 四 诸比丘!色是结法。于此欲、贪,于此即是结。 五~七 受……想……行…… 八 识是结法。于此欲、贪,于此即是结。 九 诸比丘!此名为结是结法。” 注1 汉译未详。 [一二一] 第九 取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诸比丘!我说取法及取,谛听。 四 诸比丘!何为取法?何为取耶? 五 诸比丘!色是取法。于此欲、贪,于此即是取。 六~八 受……想……行…… 九 识是取法。于此欲、贪,于此即是取。 十 诸比丘!此名为取法,为取。” 注1 参照前经。 [一二二] 第十 戒 一 尔时,具寿舍利弗及具寿摩诃拘絺罗,住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野苑。 二~三 时,具寿摩诃拘絺罗,于暮时从静座起,即往具寿舍利弗之处……乃至……言:“友舍利弗!戒具足之比丘,应以何法如理作意耶?” 四 友拘絺罗!戒具足之比丘,应如理作意:五取蕴是无常、苦、病、痈、剌、痛、病、他、坏、空,无我。 五 以何为五耶?谓:色取蕴……乃至……识取蕴是。友拘絺罗!戒具足之比丘,应如理作意:此五取蕴是无常、苦……乃至……无我。 六 “友!于此戒具足之比丘,若如理作意:此五取蕴是无常、是苦……乃至……无我,则有当现证预流果。” 七 “友舍利弗!预流之比丘!应以何法如理作意耶?” 八 “友拘絺罗!预流之比丘!应如理作意:此五取蕴是无常……乃至……无我。 九 友!又于此,预流之比丘!若如理作意:此五取蕴是无常……乃至……无我,则有当现证一来果。” 十 “友舍利弗!一来之比丘,应以何法如理作意耶?” 十一 “友拘絺罗!一来之比丘,当如理作意:此五取蕴是无常……乃至……无我。 十二 友!又于此,一来之比丘,若如理作意:此五取蕴是无常……乃至……无我,则有当现证不还果。” 十三 “友舍利弗!不还之比丘,应以何法如理作意耶?” 十四 “友拘絺罗!不还之比丘,应如理作意:此五取蕴是无常……乃至……无我。 十五 友!于此不还之比丘,若如理作意:此五取蕴是无常……乃至……无我,则有当现证阿罗汉果。” 十六 “友舍利弗!阿罗汉应以何法如理作意即?” 十七 “友拘絺罗!阿罗汉应如理作意:此五取蕴是无常、苦、病、痈、剌、痛、病、他、坏、空、无我。 十八 友!阿罗汉更无所作,无已办之增益。然而修习此诸法,多修习者,则资于现法乐住、正念正知。”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十(大正藏二、六五b)。 [一二三] 第十一 有闻 一 波罗捺国因缘。 注1 和前完全相同,但“戒具足”改为“有闻”。 [一二四] 第十二 劫波(一) 一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二 时,具寿劫波来诣世尊住处…… 三 坐于一面之具寿劫波,白世尊言:“大德!如何知、如何见者,于此有识之身及外之一切相,得除我慢、我所慢、慢随眠耶?” 四 “劫波!如是以正慧观:所有色之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劣、胜、远、近,此一切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此非我体。 五~七 所有受……想……行…… 八 如是以正慧观:识之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劣、胜、远、近,此一切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 九 劫波!如是知、如是见者,于此有识之身及外之一切诸相,得除我慢、我所慢、慢随眠。”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一(大正藏二、四c)。 [一二五] 第十三 劫波(二) 一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二 坐于一面之具寿劫波,白世尊言:“大德!如何知、如何见者,于此有识之身及外之一切诸相,得离我慢、我所慢之慢,心越种种相、寂静、解脱耶?” 三 “劫波!如是以正慧观:所有色之过去、未来、现在……此一切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无取而解脱。 四~六 所有受……想……行…… 七 如是以正慧观:识之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劣、胜、远、近、此一切,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无取而解脱。 八 劫波!如是知、如是见者,于此有识之身及外之一切诸相,得离我慢、我所慢之慢,心越种种相、寂静、善解脱。” 注1 参照前经。 说法品(终) [此品之摄颂曰:] 无明乃至明 二之说法者 缚与二解脱 结取戒有闻 及二之劫波 第三 无明品 [一二六] 第一 集法(一) 一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二 时,有一比丘,来诣世尊住处。诣而……乃至…… 三 坐于一面而彼比丘,白世尊言:“大德!无明,说无明者。大德!何为无明?如何为无明人耶?” 四 “比丘!此处有无闻之凡夫,于色有集法,不如实知2色乃有集法。于色有灭法,不如实知色乃有灭法。于色有集灭法,不如实知色乃有集灭法。 五 于受有集法,不如实知受乃有集法。于受有灭法,不如实知受乃有灭法。于受有集灭法,不如实知受乃有集灭法。 六 想有集法……乃至…… 七 于行有集法,不如实知行乃有集法。于行有灭法,不如实知行乃有灭法。于行有集灭法,不如实知行乃有集灭法。 八 于识有集法,不如实知识乃有集法。于识有灭法,不如实知识乃有灭法。于识有集灭法,不如实知识乃有集灭法。 九 比丘!说此为无明,如是为无明人。” 十 如是说已,彼比丘白世尊言:“大德!明,说明者。大德!何者为明?何者为明人耶?” 十一 “比丘!于此处有有闻之圣弟子。有色集法者,如实知有色集法。有色灭法者,如实知有色灭法。有色集灭法者,如实知有色集灭法。 十二 有受集法者……乃至…… 十三 有想集法者……乃至…… 十四 有行集法者……乃至…… 十五 有识集法者,如实知有识集法。有识灭法者,如实知有识灭法。有识集灭法者,如实知有识集灭法。 十六 比丘!说此为明,如是为明人。”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十(大正藏二、六四b)。 2 “如实”原本误为“如法”。 [一二七] 第二 集法(二) 一 尔时,具寿舍利弗与具寿拘絺罗,住1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园。 二 时,具寿摩拘絺罗,于暮时纵静坐起……乃至…… 三 坐于一面之具寿摩诃拘絺罗,言具寿舍利弗曰:“友舍利弗!无明,说无明者。友!何为无明,何为无明人耶?” 四 “友!于此处有无闻之凡夫,于色有集法,不如实知色乃有集法,于色有灭法乃至……不如实知色乃有集灭法。 五 于受有集法……乃至…… 六 于想有集法……乃至…… 七 于行有集法……乃至…… 八 于识有集法……乃至……于识有灭法……乃至……不如实知于识有集灭法。 九 友!说此为无明,如此为无明人。” 注1 “住”原本viharati是viharanti之误。 2 “无明”原本逸失。 [一二八] 第三 集法(三) 一~二 波罗捺国因缘。 三 坐于一面之具寿摩诃拘絺罗,言于具寿舍利弗曰:“友舍利弗!明,说明者。友!何者为明?如何为明人耶?” 四 “友!于此处有有闻之圣弟子,于色有集法者,如实知色有集法。于色有灭法者……乃至……于色有集灭法者,如实知色有集灭法。 五 受有集法者……乃至…… 六 想有集法者……乃至…… 七 行有集法者……乃至…… 八 识有集法者……乃至……如实知识有集灭法。 九 友!说此为明,如此为明人。” [一二九] 第四 味(一) 一~二 住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园……乃至…… 三 坐于一面之具寿摩诃拘絺罗,言于具寿舍利弗曰:“友舍利弗,无明,说无明者。友!何者为无明?如何为无明人耶?” 四 “友!于此处有无闻之凡夫,不如实知色之味、过患、出离。 五~七 受……想……行…… 八 不如实知色之味、过患、出离。 九 友!说此为无明,如此为无明人。” [一三O] 第五 味(二) 一~二 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园…… 三 “友舍利弗!明,说明者。友!何者为明,如何为明人耶?” 四 “友!于此处有有闻之圣弟子,如实知色之味、过患、出离。 五~七 受……想……行…… 八 如实知识之味、过患、出离。 九 友!说此为明,如此为明人。” [一三一] 第六 集(一) 一~二 住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园…… 三 “友舍利弗,无明,说无明者。友!何者为无明,如何为无明人耶?” 四 “友!此处有无闻之凡夫,不知色之集、灭、味、过患、出离。 五~八 不如实知受……想……行……识之集、灭、味、过患、出离。 九 友!说此为无明,如此为无明人。” [一三二] 第七 筑(二) 一~二 住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园…… 三 坐于一面之具寿摩诃拘絺罗言具寿舍利弗曰:“友舍利弗!明,说明者。友!何者为明?如何为明人耶?” 四 “友!此处有有闻之圣弟子,如实知色之集、灭、味1、过患、出离。 五~八 如实知受……想……行……识之集、灭、味、过患、出离。 九 “友!说此为明,如此为明人。” 注1 “味、过患”之二语原本逸失。 [一三三] 第八 拘絺罗(一) 一 住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园…… 二 时,具寿1舍利弗,于暮时……乃至…… 三 坐于一面之舍利弗,言具寿摩诃拘絺罗曰:“友拘絺罗!无明,说无明者。友2!何者为无明,如何为无明人耶?” 四 “友!此处有无闻之凡夫,不如实知色之味、过患、出离。 五~八 不如实知受……想……行……识之味、过患、出离。 九 友!说此为无明,如此为无明人。” 十 如是言已,具寿舍利弗,言于具寿摩诃拘絺罗曰:“友拘絺罗!明,说明者。友!何者为明?如何为明人耶?” 十一 “友!此处有有闻之圣弟子,如实知色之味、过患、出离。 十二~十四 受……想……行…… 十五 如实知识之味、过患、出离。 十六 友!说此为明,如此为明人。” 注1 “具寿”原本逸失。 2 友!之下原本有kotthita是衍字。 [一三四] 第九 拘絺罗(二) 一~二 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园…… 三 “友拘絺罗!无明,说无明者1。友!何者为无明?如何为无明人耶?” 四 “友!此处有无闻之凡夫,不如实知色之集、灭、味、过患、出离。 五~七 受……想……行…… 八 不如实知色之集、灭、味、过患、出离。 九 友!说此为无明,如此为无明人。” 十 如是言已,具寿舍利弗,言于具寿摩诃拘絺罗曰:“友拘絺罗!明,说明者。友!何者为明?如何为明人耶?” 十一 “友!此处有有闻之圣弟子,如实知色之集、灭、味、过患、出离。 十二~十四 受……想……行…… 十五 如实知识之集、灭、味、过患、出离。友!说此为明,如此为明人。” 注1 原本有缺失,以前经补之。 2 原本有缺失,以前经补之。 [一三五] 第十 拘絺罗(三) 一~二 同前之因缘。 三 坐于一面之具寿舍利弗,言于具寿摩诃拘絺罗曰:“友拘絺罗!无明,说无明者。友!何者为无明?如何为无明人?” 四 “友!此处有无闻之凡夫,不知色,不知色集,不知色灭,不知顺色灭之道。 五~七 受……想……行…… 八 不知识,不知识集,不知识灭,不知顺识灭道。 九 友!说此为无明,如此为无明人。” 十 如是言已,具寿舍利弗,言于具寿摩诃拘絺罗曰. 十一 “友!此处有有闻之圣弟子,知色、知色集、知色灭,知顺色灭道。 十二~十四 受……想……行…… 十五 知识,知识集,知识灭,知顺识灭道。 十六 友!说此为明,如此为明人。无明品(终) 此品之摄颂曰: 三集法二味 二集拘絺罗 第四 煻 煨 品 [一三六] 第一 煻煨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色是煻煨,受是煻煨,想是煻煨,行是煻煨,识是煻煨。 四 诸比丘!如是观而有闻之圣弟子,厌患于色,厌患于受……想……行……识。 五 厌患而离欲……乃至,知……不更受后有。” 注1 汉译未详。 [一三七] 第二 无常(一) 一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二 “诸比丘!于无常者应断欲。诸比丘!何者为无常耶? 三 诸比丘!色是无常,于此应断欲。 四~六 受……想……行…… 七 识是无常,于此应断欲。 八 诸比丘!于无常者应断欲。” 注1 汉译未详。 [一三八] 第三 无常(二) 一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二 “诸比丘!于无常者应断贪。诸比丘!何者为无常耶? 三 诸比丘!色是无常,于此应断贪。 四~七 受……想……行……识是无常,于此应断贪。 八 诸比丘!于无常者应断贪。” [一三九] 第四 无常(三) 一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二 “诸比丘!于无常者应断欲贪。诸比丘!何者为无常耶? 三 诸比丘!色是无常,于此应断欲贪。 四~七 受……想……行……识是无常,于此应断欲贪。 八 诸比丘!于无常者应断欲贪。” [一四0~一四二] 第六~第七 苦(一~三)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三~八 “诸比丘!于苦者应断欲……贪……欲贪……乃至……” [一四三~一四五] 第八~第十 无我(一~三) 一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二 “诸比丘!于无我者应断欲……贪……欲贪。诸比丘!何者为无我耶? 三 诸比丘!色是无我,于此应断欲……贪……欲贪。 四~六 受……想……行…… 七 识是无我,于此应断欲……贪……欲贪。 八 诸比丘!于无我者应断欲……贪……欲贪。” [一四六] 第十一 善男子苦(一)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有信心出家之善男子,以此为随顺法,谓于色多厌患而住,于受想……行……识多厌患而住。 四 于彼色多厌患而住,于受……想……行……识多厌患而住。偏知色、偏知受想……行识。 五 彼偏知色、偏知受……想……行……识而由色解脱、受解脱、想解脱、行解脱、识解脱,生、老、死、愁、悲、苦、忧、恼解脱,苦解脱。”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二(大正藏二、一二a) [一四七] 第十二 善男子苦(二)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有信心出家之善男子,以此为随顺法,谓:于色观无常而住,于受想……行……识观无常而住……乃至…… 四~五 为由苦而解脱。” [一四八] 第十三 善男子苦(三)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有信心出家之善男子,以此为随顺法,谓于色观无我而住,于受想…行……识观无我而住。 四 彼于色观无我而住,于受……想……行……识观无我而住。以偏知色,以偏知受…想……行……识。 五 彼偏知色,偏知受……想……行……识而由色解脱、由受解脱、由想解脱、由行解脱、由识解脱,由生、老、死、愁、悲、苦、忧、恼解脱,由苦而解脱。”第四 煻煨品(终) 此品之摄颂曰: 煻煨三无常 三苦三无我 乃至说此三 善男子苦三1 注1 “三”原本暹罗本俱为“二”。 第五 见 品 [一四九] 第一 内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由有何?由取何?于内生乐苦耶?’ 四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愿请说示。]’ 五 ‘诸比丘!由有色,由取色,于内生乐苦。’ 六~八 受……想……行…… 九 由有识,由取识,于内生乐苦。 十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若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不取无常、苦变易之法,于内当生乐苦耶?’ “大德!不也。” 十一~十三 受……想……行…… 十四 ‘识是常耶?为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若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不取无常、苦变易法者,于内当生乐苦耶?’ ‘大德!不也。’ 十五 ‘如是观……乃至,知……不更受后有。’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七(大正藏二、四三b)。 [一五0] 第二 我所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由有何?由取何?由现贪何?而见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耶?’ 四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五~九 ‘诸比丘!由有色、由取色、由现贪于色……乃至……由有识、由取识、由现贪色,而见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 十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大德!是无常……乃至……不取有变易之法者,当见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耶? 十一~十三 受……想……行…… 十四 识是常耶?是无常耶?大德!是无常……乃至……不取有变易之法者,当见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耶?大德!不也。 十五 如是观……乃至,知……不更受后有。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七(大正藏二、四三a) 注2 ‘不取’。底本api me tam……是api nu tam……之误。 [一五一] 第三 我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诸比丘!由有何?由取何?以现贪何?而起如是见:此有我、此有世间、我死后有,为常、恒、永住而有不变易之法耶?’ 四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五 ‘诸比丘!由有色,由取色,由现贪于色而起如是见:此有我、此有世间、我死后有,为常、恒、永住而有不变易之法。 六~九 由有受……想……行……识、由取识、由现贪于识、而起如是之见:此有我、此有世间、为我死后有,常、恒、永住而有不变易之法。 十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若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虽不取无常、苦而有变易之法,而起如是见:此有我、此有世间、我死后有,常、恒、永住而应有不变易之法耶?’ ‘大德!不也。’ 十一~十四 ‘受……想……行……识是常耶?为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若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虽不取无常,有变易之法,而起如是见:此有我、此有世间、我死后有,常、恒、永住而应有不变易之法耶?’ ‘大德!不也。’ 十五 ‘如是观之……知更不受后有。’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七(大正藏二、四三C) [一五二] 第四 无我所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诸比丘!由有何?由取何?由现贪何?而起如是见:无我、无我所者,当将为无我、无我所耶?’ 三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四 ‘诸比丘!由有色,取于色,由现贪于色,而起如是见:无我、无我所者,当将为无我、无我所。 五~七 受……想……行…… 八 由有识,取于识,由现贪于识,而起如是见:若无我、无我所者,当将为无我、无我所。 九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若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虽不取无常、苦变易之法,而起如是见:无我、无我所者,当将为无我、无我所耶?’ ‘大德!不也。’ 十~十三 ‘受……想……行……识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也……乃至……’ ‘虽不取有无常、苦变易之法,而起如是见:无我、无我所者,当将为无我、无我所耶?’ ‘大德!不也。’ ‘如是观之……乃至,知……不更受后有。’ 注1 汉译未详。 [一五三] 第五 邪见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诸比丘!由有何?取何?由现贪于何?而起邪见耶?’ 四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五 ‘诸比丘!由有色,取色,由现自于色,而起邪见。 六~九 由有受……想……行……识,取识,由现贪于识,而起邪见。 十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虽不取无常……乃至……当起邪见耶?’ ‘大德!不也。’ 十一~十四 ‘受……想……行……识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若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虽不取无常、苦而有变易之法者,而起邪见耶?’ ‘大德!不也。’ ‘如是观之……乃至,知……不更受后有。’ [一五四] 第六 有身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诸比丘!由有何?取何?由现贪何?而起身见耶?’ 四 ‘大德!世尊是我等之法根……乃至……’ 五 ‘比丘!由有色、取色,由现贪于色,而生有身见。 六~九 由有受……想……行……识,取识,由现贪于识,而起有身见。 十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若无常者………乃至……虽不执取,当起有身见耶?’ ‘大德!不也。’ 十一~十四 ‘受……想……行……识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若无常者……乃至……虽不执取,当起有身见耶?’ ‘大德!不也。’ 十五 ‘如是观之……知更不受后有。’ [一五五] 第七 我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诸比丘!由有何?取何?由现贪何?而起我见耶?’ 四 ‘大德!世尊乃我之法根……乃至……’ 五 ‘诸比丘!由有色,取色,由现贪于色,而起我见。 六~九 由有受……想……行……识,取识,由现贪于识,而起我见。 十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若无常者……乃至……虽不执取,当起我见耶?’ ‘大德!不也。’ 十一~十四 ‘受……想……行……识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若无常者……乃至……虽不执取,当生我见耶?’ ‘大德!不也。’ ‘若无常者……乃至……虽不执取,当生我见耶?’ ‘大德!不也。’ 十五 ‘如是观之……乃至,知……更不受后有。’ [一五六] 第八 现贪(一)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诸比丘!由有何?取何?由现贪于何?而起结、现贪、缚耶?’ 四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五 ‘诸比丘!由有色,取色,由现贪于色,而起结、现贪、缚。 六~九 由有受……想……行……识,取识,由现贪于识而起结、现贪、缚。 十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若无常者……乃至……虽不执取,当起结、现贪、缚耶?’ ‘大德!不也。’ 十一~十四 受……乃至……大德!不也。 十五 ‘如是观之……乃至,则……不受后有。’ [一五七] 第九 现贪(二)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诸比丘!由有何?取何?由现贪何?而起结、现贪、缚、耽着耶? 四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一五八] 第十 阿难 一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二 时、具寿阿难来诣世尊住处。诣已……乃至……白世尊言: 三 ‘善哉!大德世尊!愿请为我略说法要,我依世尊闻法,而独静、不放逸、热诚、精进而住。’ 四 ‘阿难!汝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若观此无常、苦变易之法,于此得为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耶?’ ‘大德!不也。’ 五~八 ‘受……想……行……识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不也。’ ‘若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若观此无常、苦而变易之法,于此得为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耶?’ ‘大德!不也。’ 九 ‘阿难!是故于此处,所有色之过去、未来、现在……乃至…… 十 如是观之……乃至,知……不更受后有。’ 第五见品(终) 此品之摄颂曰: 此内与我所 我与无我所 邪及有身我 二现贪阿难 后五十经之摄颂曰 边说法无明 煻煨见等五 说成为一章 注1 汉译未详。 2 ‘大德!不也’一句原本逸失。 3 原本vijja samudayan由暹罗本dhamma-kathikavijja改之。 蕴相应终 第一 初品 [一] 第一 魔 一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二 时,具寿罗陀来诣世尊住处。诣已,敬礼世尊,坐于一面。 三 坐一面已,具寿罗陀白世尊言:“魔,说魔者,大德!以何为魔耶?” 四 “罗陀!若有色者,即有魔、杀者、死者。罗陀!故于此处,观以色为魔,观为杀者,观为死者,观为病、观为痈,观为刺,观为痛,观为痛种。如是观者为正观。 五~七 受……想……行…… 八 若有识者,即有魔、杀者、死者。罗陀!故于此处,观以识为魔,观为杀者,观为死者,观为病,观为痈,观为刺,观为痛,观为痛种。如是观者为正观。” 九 “大德!为何是正观耶?”“罗陀!为厌思而正观。” 十 “大德!为何是厌患耶?”“罗陀!为离欲而厌患。” 十一 “大德!为何是离欲耶?”“罗陀!为解脱而离欲。” 十二 “大德!为何是解脱耶?”“罗陀!为涅槃而解脱。” 十三 “大德!为何是涅槃耶?”“罗陀!此问甚过2。于问不能取边际。罗陀!为立梵行者,即入涅槃、趣涅槃,尽涅槃。”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六(大正藏二、三九b) 2 “甚过”原本assa由暹罗本accasara. [二] 第二 众生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三 一面坐已。具寿罗陀白世尊言:“众生,说众生者,如何之说为众生耶?” 四 “罗陀!于色有欲、贪、喜、爱,染着于此,缠绵于此,故说为众生2。 五~七 受……想……行…… 八 于识有欲、贪、喜、爱,染着于此,缠绵于此,故说为众生。 九 罗陀!譬如,诸小男小女,以尘土之舍宅如嬉戏。于彼尘土之舍宅,不离贪,不离欲,不离爱乐,不离渴,不离热烦,不离渴爱时,执着、珍重、眈着,爱着彼尘土之舍宅。 十 罗陀!然而小男小女,若于彼尘土之舍宅,离贪、离欲、离爱乐、离渴、离热、离渴爱时,即以手足散毁、摧破、放弃彼尘土之舍宅。 十一 罗陀!如是汝等,为灭尽渴爱,以行毁散、摧破、放弃彼色。 十二~十四 受……想……行…… 十五 为灭尽渴爱,以行毁散、摧破、放弃彼识。罗陀!渴爱之灭尽乃得涅槃。”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六(大正藏二、四0a) 2 “众生”(satta)于巴利语形和“染着”同。 [三] 第三 有纲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三 一面坐已。具寿罗陀白世尊言:“大德!有纲2,说有纲者,大德!何为有纲?何为有纲灭耶?” 四 “罗陀!于色起欲、贪、喜、爱、执取之取、心之取着、现贪、随眠者,说此为有纲,因此之灭,即有纲灭。 五~七 受……想……行…… 八 于识欲……乃至……取着、现贪、随眠者,说此为有纲,因此之灭,即有纲灭。”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六(大正藏二、三七c)“有纲”于原注有bhava-rajju汉译为“有流”。 2 “有纲、有纲”,于原本有“有纲、有纲灭。”今改之。 [四] 第四 所偏知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三 一面坐时,世尊言于具寿罗陀:“[为汝]说所知法、偏知、偏知人。谛听。” 四 “世尊请说。”“罗陀!何为所知法耶?罗陀!色是所知法,受……想……行……识是所知法。罗陀!如是说为所知法。 五 罗陀!以何为偏知耶?罗陀!乃贪欲之灭尽,嗔恚之灭尽,愚痴之灭尽者是。罗陀!如是说为偏知。 六 罗陀!以何为偏知人耶?名阿罗汉。具寿之名某甲、姓某甲者。罗陀!如是名为偏知人。” 注1 汉诸杂阿含经卷六(大正藏二、三七c)本经以下十经止,与“蕴相应”第一O六””十一二经之内容同。 [五] 第五 沙门(一)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三 一面坐时,世尊言于具寿罗陀曰: 四 “罗陀!有五取蕴。何者为五耶?谓色取蕴……乃至……识取蕴是。 五 罗陀!诸沙门、婆罗门而对此五取蕴之味、过患、出离,不如实知者,罗陀!我不认许彼沙门、婆罗门,是沙门中之沙门,婆罗门中之婆罗门。又彼诸具寿于现法非自证知、现证,具足住沙门之义,婆罗门之义。 六 罗陀!然而诸沙门、婆罗门对此五取蕴之味、过患、出离,如实知者,罗陀!我认许彼沙门、婆罗门,是沙门中之沙门,婆罗门中之婆罗门。又彼诸具寿于现法自证知、现证、具足而沙门之义、婆罗门之义而住。” [六] 第六 沙门(二)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一面坐时,世尊言于具寿罗陀曰: 四 “罗陀!有五取蕴。以何为五耶?谓色取蕴……乃至……识取蕴是。 五~六 罗陀!诸沙门、婆罗门不如实知此五取蕴之集、灭、味、过患、出离者乃至……自证知、现证、具足而住。” [七] 第七 预流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一面坐时,世尊言于具寿罗陀曰: 四 “罗陀!有五取蕴。以何为五耶?谓色取蕴……乃至……识取蕴是。 五 罗陀!圣弟子如实知此五取蕴之集、灭、味、过患、出离故,罗陀!此圣弟子名预流、不堕法、决定、为趣三菩提。” [八] 第八 阿罗汉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一面坐时,世尊言于具寿罗陀曰: 四 “罗陀!有五取蕴。以何为五耶?谓色取蕴……乃至……识取蕴是。 五 罗陀!比丘如实知此五取蕴之集、灭、味、过患、出离,无取解脱故,罗陀!此比丘名为阿罗汉,是漏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舍弃重担,获得己利,以尽有结,为正知解脱。” [九] 第九 欲贪(一)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一面坐时,世尊言于具寿罗陀曰: 四 “罗陀!于色断欲、贪、喜、爱。如是断彼色者,如断根截头之多罗树,令归无有,使未来不生。 五 于受断欲、贪、喜、爱。如是断彼色者,如断根截头之多罗树,今归无有,使未来不生。 六~七 于想……行断欲、贪、喜、爱。如是断彼行者,如断根截头之多罗树,令归无有,使未来不生。 八 于识断欲、贪、喜、爱,如是断彼识者……使未来不生。”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六(大正藏二、四0a)。 [十] 第十 欲贪(二)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一面坐时,世尊言于具寿罗陀曰: 四 “罗陀!于色断欲、贪、喜、爱、执取之取,心之取着、现贪、随眠。如是断彼色者,如断根截头之多罗树,令归无有,使未来不生。 五 于受断欲、贪、喜、爱、执取之取、心之取着、现贪、随眠。如是断彼受者,如断根截头之多罗树……乃至……使未来不生。 六~七 于想……行断欲、贪、喜、爱、执取之取,心之取着、现贪、随眠。如是断彼行者,如断根……乃至……使未来不生。 八 于识断贪、喜、爱、执取之取、心之取着、现贪、随眠。如是断彼识者,如断根截头之多罗树,令归无有,使未来不生。”罗陀相应初品(终) 此品之摄颂曰: 魔众生有纲 所偏二沙门 预流阿罗汉 以及二欲贪 第二 品 [一一] 第一 魔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一面坐已。具寿罗陀白世尊言:“大德!魔、说魔者。大德!如何为魔耶?” 四 “罗陀!色是魔,受是魔,想是魔,行是魔,识是魔。 五 罗陀!如是观者,有闻之圣弟子,于色厌患……乃至,知……不更受后有。”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六(大正藏二、四0b)。 [一二] 第二 魔法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一面坐已。具寿罗陀白世尊言:“大德!魔法,说魔法者。大德!如何为魔法耶?” 四 “罗陀!色是魔法,受是魔法,想是魔法,行是魔法,识是魔法。 五 罗陀!如是观者……乃至,知……不更受后有。”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六(大正藏二、三九c)。 [一三] 第三 无常(一) 一~三 ……“大德!无常,说无常者。大德!如何为无常耶?” 四 “罗陀!色是无常,受是无常,想是无常,行是无常,识是无常。 五 罗陀!如是观者……乃至,知……不更受后有。” [一四] 第四 无常(二)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于一面坐之具寿罗陀白世尊言:“大德!无常法,说无常法者。大德!如何为无常法耶?” 四 “罗陀!色是无常法,受是无常法,想是无常法,行是无常法,识是无常法。 五 罗陀!应如是观之……乃至……更知不受后有。” [一五] 第五 苦(一)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一面坐已。具寿罗陀白世尊言:“大德!苦,说苦者。大德!如何为苦耶?” 四 “罗陀!色是苦,受是苦,想是苦,行是苦,识是苦。 五 罗陀!如是观者……乃至,知……不更受后有。” [一六] 第六 苦(二)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一面坐已。具寿罗陀白世尊言:“大德!苦法,说苦法者。大德!如何为苦法耶” 四 “罗陀!色是苦法,受是苦法,想是苦法,行是苦法,识是苦法。 五 罗陀!如是观者……乃至,知……不更受后有。” [一七] 第七 无我(一)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一面坐已。具寿罗陀白世尊言:“大德!无我,说无我者。大德!如何为无我耶?” 四 “罗陀!色无我,受无我,想无我,行无我,识无我。 五 罗陀!如是观者……乃至,知……不更受后有。”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六(大正藏二、四0c)。 [一八] 第八 无我(二) 一~三 ……一面坐已。具寿罗陀,白世尊言:“大德!无我法,说无我法者。大德!如何为无我法耶?” 四 “罗陀!色是无我法,受是无我法,想是无我法,行是无我法,识是无我法。 五 罗陀!如是观者……乃至,知……不更受后有。” [一九] 第九 尽法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一面坐已。具寿罗陀白世尊言:“大德!尽法,说尽法者。大德!如何为尽法耶?” 四 “罗陀!色是尽法,受……想……行是尽法,识是尽法。 五 罗陀!如是观者……乃至,知……不更受后有。”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六(大正藏二、四一a)汉译为“断法”。 [二十] 第十 坏法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一面坐已。具寿罗陀白世尊言:“大德!坏法,说坏法者。大德!如何为坏法耶?” 四 “罗陀!色是坏法,受是坏法,想是坏法,行是坏法,识是坏法。 五 罗陀!如是观者……乃至,知……不更受后有。”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六(大正藏二、四一a) [二一] 第十一 集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一面坐已。具寿罗陀白世尊言:“大德!集法,说集者。大德!如何为集法耶?” 四 “罗陀!色是集法,受是集法,想是集法,行是集法,识是集法。 五 罗陀!如是观者……乃至,如……不更受后有。” [二二] 第十二 灭法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一面坐已。其寿罗陀白世尊言: “大德!灭法,说灭法者。大德!如何为灭法耶?” 四 “罗陀!色是灭法,受……想……行是灭法,识是灭法。 五 罗陀!如是观者……乃至,知……不更受后有。” 注1 “大德!”bhante vuccati之两语原本逸失。 第二品(终) 此品摄颂曰: 魔以及魔法 无常二二苦 无我尽坏集 灭法等十二 第二 品 [一一] 第一 魔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一面坐已。具寿罗陀白世尊言:“大德!魔、说魔者。大德!如何为魔耶?” 四 “罗陀!色是魔,受是魔,想是魔,行是魔,识是魔。 五 罗陀!如是观者,有闻之圣弟子,于色厌患……乃至,知……不更受后有。”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六(大正藏二、四0b)。 [一二] 第二 魔法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一面坐已。具寿罗陀白世尊言:“大德!魔法,说魔法者。大德!如何为魔法耶?” 四 “罗陀!色是魔法,受是魔法,想是魔法,行是魔法,识是魔法。 五 罗陀!如是观者……乃至,知……不更受后有。”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六(大正藏二、三九c)。 [一三] 第三 无常(一) 一~三 ……“大德!无常,说无常者。大德!如何为无常耶?” 四 “罗陀!色是无常,受是无常,想是无常,行是无常,识是无常。 五 罗陀!如是观者……乃至,知……不更受后有。” [一四] 第四 无常(二)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于一面坐之具寿罗陀白世尊言:“大德!无常法,说无常法者。大德!如何为无常法耶?” 四 “罗陀!色是无常法,受是无常法,想是无常法,行是无常法,识是无常法。 五 罗陀!应如是观之……乃至……更知不受后有。” [一五] 第五 苦(一)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一面坐已。具寿罗陀白世尊言:“大德!苦,说苦者。大德!如何为苦耶?” 四 “罗陀!色是苦,受是苦,想是苦,行是苦,识是苦。 五 罗陀!如是观者……乃至,知……不更受后有。” [一六] 第六 苦(二)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一面坐已。具寿罗陀白世尊言:“大德!苦法,说苦法者。大德!如何为苦法耶” 四 “罗陀!色是苦法,受是苦法,想是苦法,行是苦法,识是苦法。 五 罗陀!如是观者……乃至,知……不更受后有。” [一七] 第七 无我(一)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一面坐已。具寿罗陀白世尊言:“大德!无我,说无我者。大德!如何为无我耶?” 四 “罗陀!色无我,受无我,想无我,行无我,识无我。 五 罗陀!如是观者……乃至,知……不更受后有。”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六(大正藏二、四0c)。 [一八] 第八 无我(二) 一~三 ……一面坐已。具寿罗陀,白世尊言:“大德!无我法,说无我法者。大德!如何为无我法耶?” 四 “罗陀!色是无我法,受是无我法,想是无我法,行是无我法,识是无我法。 五 罗陀!如是观者……乃至,知……不更受后有。” [一九] 第九 尽法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一面坐已。具寿罗陀白世尊言:“大德!尽法,说尽法者。大德!如何为尽法耶?” 四 “罗陀!色是尽法,受……想……行是尽法,识是尽法。 五 罗陀!如是观者……乃至,知……不更受后有。”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六(大正藏二、四一a)汉译为“断法”。 [二0] 第十 坏法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一面坐已。具寿罗陀白世尊言:“大德!坏法,说坏法者。大德!如何为坏法耶?” 四 “罗陀!色是坏法,受是坏法,想是坏法,行是坏法,识是坏法。 五 罗陀!如是观者……乃至,知……不更受后有。”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六(大正藏二、四一a) [二一] 第十一 集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一面坐已。具寿罗陀白世尊言:“大德!集法,说集者。大德!如何为集法耶?” 四 “罗陀!色是集法,受是集法,想是集法,行是集法,识是集法。 五 罗陀!如是观者……乃至,如……不更受后有。” [二二] 第十二 灭法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一面坐已。其寿罗陀白世尊言: “大德!灭法,说灭法者。大德!如何为灭法耶?” 四 “罗陀!色是灭法,受……想……行是灭法,识是灭法。 五 罗陀!如是观者……乃至,知……不更受后有。” 注1 “大德!”bhante vuccati之两语原本逸失。 第二品(终) 此品摄颂曰: 魔以及魔法 无常二二苦 无我尽坏集 灭法等十二 第四 侍 坐 品 [三五] 第一 魔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坐于一面时,世尊言于具寿罗陀曰: 四 “罗陀!于魔应断欲。罗陀!以何为魔耶?罗陀!色是魔者,于此应断欲……乃至……识是魔者,于此应断欲。罗陀!于魔应断欲。 五 罗陀!于魔应断贪……乃至…… 六 罗陀!于魔应断欲贪……” [三六] 第二 魔法 ※ 四罗陀!于魔法应断欲…… 五 罗陀!于魔法应断贪…… 六 罗陀!于魔法应断欲贪…… [三七~三八] 第三~四 无常(一~二) ※ 四~六罗陀!于无常…… ※ 四~六罗陀!于无常法…… [三九~四0] 第五~六 苦(一~二) ※ 四罗陀!于苦…… ※ 四罗陀!于苦法…… [四一~四二] 第十~八 无我(一~二) ※ 四~六罗陀!于无我…… ※ 四~六罗陀!于无我法…… [四三~四五] 第九~十一 尽~坏~集 ※ 四~六罗陀!于尽法…… ※ 四~六罗陀!于坏法…… ※ 四~六罗陀!于集法应断欲、应断贪、应断欲贪。 [四六] 第十二 灭法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坐于一面时,世尊言具寿罗陀曰:“罗陀!于灭法应断欲、应断贪、应断欲贪。罗陀!以何为灭法耶? 四~六 罗陀!色是灭法者,于此应断欲、于此应断贪、于此应断欲贪。受……想……行……识是灭法者,于此应断欲、应断贪、应断欲贪。 七 罗陀!于灭法应断欲、应断贪、应断欲贪。”第四侍坐品(终) 此品之摄颂曰: 魔以及魔法 无常二二苦 无我尽坏集 灭法等十二 罗陀相应(终) 第一 预流品 第一 风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诸比丘!因有何?由取于何?由现贪于何?而起如是之见:风不吹,河不流,怀妊而不生,日月出而不没,如柱之立住耶?” 三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四 “诸比丘!因有色,由取色,因现贪于色,而起如是见:风不吹,河不流,怀妊而不生,日月出而不没,如柱之立住。” 五~七 受……想……行…… 八 因有识,由取识,因现贪于识而起如是见:风不吹,河不流,怀妊而不生,日月出而不没,如柱之立住。 九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不执取无常、苦变易之法,以起如是之见:风不吹,河不流,怀妊而不生,日月出而不没,如柱之立住耶?” “大德!不也。” 十~十二 受……想……行…… 十三 “识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不执取无常、苦变易之法,以起如是之见:风不吹,河不流,怀妊而不生,日月出而不没,如柱之立住耶?” “大德!不也。” 十四 “所见、所闻、所思、所知、所得、所求下意之所伺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不执取无常、苦变易之法,以起如是见:风不吹,河不流,怀妊而不生,日月出而不没,如柱之立住耶?” “大德!不也。” 十五 “诸比丘!圣弟子于如是六处断疑惑,于苦断疑惑,于苦集断疑惑,于苦灭断疑惑,于顺苦灭道断疑惑者,诸比丘!此圣弟子名为预流,有不堕法,决定,为趣三菩提。”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七(大正藏二、四五a)。 第二 我所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诸比丘!因有何?由取于何?由现贪于何?而起如是之见: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耶?” 三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四 “诸比丘!因有色,由取色,由现贪于色,而起如是之见:此是我所,此是我,此为我体。” 五~七 受……想……行…… 八 “因有识,由取于识,由现贪于识,而起如是之见:此是我所,此是我,此为我体。” 九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大德!是无常……乃至……” 十~十二 受……想……行…… 十三 “识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乃至……” “不取彼而起如是之见:此是我所,此是我,此为我体耶?” “大德!不也。” 十四 “所见、所闻、所思、所知、所得、所求、意之所伺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不执取无常、苦变易之法,而起如是之见:此是我所,此是我,此为我体耶?” “大德!不也!” 十五 “诸比丘!圣弟子于如是六处,断疑惑。于苦断疑惑……乃至……于顺苦灭道断疑惑者。诸比丘!此圣弟子名为预流,有不堕法,决定,为趣三菩提。” 注1 前半是与蕴相应一五O经同。 第三 我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因有何?由取于何?由现贪于何?而起如是之见:此是我,此是世间,此我应于死后有,常、恒、永住而为不变易之法耶?” 三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四 “诸比丘!由有色,由取于色,由现贪于色,而起如是之见:此是我,此是世间,此我应于死后有,常、恒、永住,为不变易之法。 五~七 受……想……行…… 八 因有识,由取于识,由现贪于识,而起如是之见:此是我,此是世间,此我应于死后有,常、恒、永住,为不变易之法。 九~十三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不取彼而起如是之见:此是我……乃至……为不变易之法耶?” “大德!不也。” 十四 “所见、所闻、所思、所知、所得、所求、意之所伺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乃至……” “不取彼而起如是之见:此是我,此是世间,此我应于死后有、常、恒、永住而为不变易之法耶?”“大德!不也。” 十五 “诸比丘!圣弟子于如是六处断疑惑,于苦断疑惑……乃至……于顺苦灭道断疑惑者,诸比丘!此圣弟子名为预流,有不堕法,决定,为趣三菩提。” 注1 前半是与蕴相应一五一经同。 第四 无我所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诸比丘!因有何?由取于何?由现贪于何?而起如是之见:若无我、无我所者,当为无我、无我所耶?” 三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四 “诸比丘!因有色,由取于色,由现贪于色,而起如是之见:若无我、无我所者,当为无我、无我所。 五~七 受……想……行…… 八 因有识,由取于识,由现贪于识,而起如是之见:若无我、无我所者,当为无我、无我所。 九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乃至……” “虽不取彼而起如是之见:若无我、无我所者,当为无我、无我所耶?” “大德!不也。” 十~十三 受……想……行……识…… 十四 “所见、所闻、所思、所知、所得、所求、意之所伺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乃至……” “不取彼而起如是之见:若无我、无我所者,当为无我、无我所耶?” “大德!不也。” 十五 “诸比丘!圣弟子,如是于六处断疑惑,于苦断疑惑……乃至……于顺苦灭道断疑惑者,诸比丘!此圣弟子名为预流,有不堕法、决定、为趣三菩提。” 注1 前半是与总相应第一五二经同。 第五 无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诸比丘!因有何?由取于何?因现贪于何?而起如是之见:无施,无供施,无烧施,无善恶业之果报。无此世,无他世,无母,无父,无生死之众生。于世间沙门、婆罗门无有自证知、现证、宣说此世、他世正到正趣者。四大和合之士夫,命终之时,地还归于地身,水还归于水身,火还归于火身,风还归于风身,诸根转入于虚空。以四人载死人于舆床3而往,乃至火葬场,虽语其骨成为鸽色,供物成灰,布施乃愚者之所说,说死后有是虚诳妄说。不论贤者、愚人,身坏而断灭,死后为无有耶?” 三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四 “诸比丘!因有色,由取于色,由现贪于色,而起如是之见:无施,无供施……乃至……身坏而断灭,死后为无有。 五~七 受……想……行…… 八 因有识,由取于识,由因现贪于识,而起如是之见:无施,无供施……乃至……身坏而断灭,死后为无有。 九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乃至……” “不取彼而起如是之见:无施,无供施……乃至……身坏而断灭,死后为无有耶?” “大德!不也。” 十~十三 “受……想……行……识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乃至……” “不执取于苦而有变易之法,以起如是之见:无施,无供施……乃至……身坏而断灭,死后为无有耶?” “大德!不也。” 十四 “所见、所闻、所思、所知、所得、所求、意之所伺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乃至……” “不执取于苦有变易之法者,起如是之见:无施,无供施……乃至……不论贤者,愚人,身坏而断灭,死后当为无有耶?” “大德!不也。” 十五 “诸比丘!圣弟子如是于六处断疑惑,于苦断疑惑……乃至……于顺苦灭道断疑惑者。诸比丘!此圣弟子名为预流,有不堕法,决定,为趣三菩提。”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七(大正藏二、四三c)。 2 以下出长部经典(原典一、五五页),中部经典(原典一、五一五页)。 3 “舆床”。原本ayanti pahcama是asandi-pancama之误。 4 “决定”一语,原本逸失。 第六 作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诸比丘!因有何?由取于何?由现贪于何?而起如是之见:自作、令他作、截、令截、煮2、令煮、苦、令苦、恼、令恼、胁、令胁、杀、盗、穿墙、掠夺、偷夺,断阻道路,许往他之妻。妄语,虽如是作亦非作恶。以利刃之轮宝,作此地上之生类为一肉聚、一肉块,此因缘故,无恶无招恶。虽往恒河之南岸自杀、令他杀、截、令他截、煮、令他煮,此因缘故,无恶、无有招恶。虽往恒河之北岸,自布施、令他布施、供施、令供施,此因缘故,无福,无招福。虽以布施、调御、禁戒、实语,亦无福,无招福报耶?” 四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五 “诸比丘!因有色,由取于色,由现贪于色,而起如是之见:自作,令他作……乃至……亦无福,无招福。” 六~八 受……想……行…… 九 “因有识,由取于识,由现贪于识,而起如是之见:自作,令他作……乃至……无福,无招福。 十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当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虽不取彼,而起如是之见:自作,令他作……乃至……无福,为无招福耶” “大德!不也。” 十一~十四 受……想……行……识……乃至…… 十五 “所见、所闻、所思、所得、所求,意之所伺、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乃至……” “虽不取彼,而起如是之见:自作,令他作……无福,为无招福耶?” “大德!不也。” 十六 “诸比丘!圣弟子如是于六处断疑惑,于苦断疑惑……乃至……于顺苦灭道断疑惑者。诸比丘!此圣弟子名为预流,有不堕法,决定,为趣三菩提。”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七(大正藏二、四四b)。 2 “煮、令煮”。原本vadhato vadhapayata以pacato pacayato改之。 3 原本节号码有误,不改之。 第七 因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诸比丘!因有何?由取于何?由现贪于何?而起如是之见:众生之杂染乃无因、无缘;众生成为杂染是无因、无缘。众生之清净是无因无缘;众生成为清净乃无因、无缘、无力、无勤、无人势、无人勇。一切之众生,一切之生类,一切之生,一切之命乃无自在,无力,无勤而决定、结合,依本性而转变,于六种姓受苦乐耶?” 三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四 “诸比丘!因有色,由取于色,由现贪于色,而起如是之见:众生之杂染……乃至……受乐苦。 五~七 受……想……行…… 八 因有识,由取于识,由现贪于识,而起如是之见:众生之杂染……乃至……受乐苦。 九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无常耶?是常耶?”“大德!是无常……乃至虽不取……有变易之法,而起如是之见:众生之杂染……乃至……受乐苦耶?”“大德!不也!” 十~十三 受……想……行……识……乃至…… 十四 “所见、所闻、所思、所知、所得、所求,意之所伺乃常耶?无常耶?”“大德!是无常……乃至……虽不取苦而有变易之法,以起如是之见:众生之杂染……乃至……受乐苦耶?”“大德!不也。” 十五 “诸比丘!圣弟子如是于六处断疑惑,于苦断疑惑……乃至……于顺苦灭道断疑惑者,诸比丘!此圣弟子名为……乃至……为趣三菩提。”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七(大正藏二、四四a)长部经典(原典一、五三页),中部经典(原典一、五一六页)参照。 第八 (大)见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诸比丘!因有何?由取于何?由现贪于何?而起如是之见:谓此七身非作,非作之所作,非化,非化者,非令生,如柱之立坚固而住,不动,不转变,不相互逼迫,不能相互乐、苦,乐苦。 三 以何为七耶?地身、水身、火身、风身、苦、乐、命是。此七身乃非作,非作之所作,非化,非化者,非令生,如柱之立坚固而住,不动,不转变,不相互逼迫,不能相互乐、苦,乐苦。 四 以利刀截其头亦不害其命,以刀入其七身之间。 五 复以百四十万之生门为始,有七百、六百之生门。五百业、五业、三业、一业、半业、六十二道、六十二内劫、六种族、八人地、四千九百活命、四千九百出家、四千九百龙家、二千根、三千地狱、三十六尘界、七想胎、七无想胎、七节胎、七天、七人、七鬼、七池、七崄、七百崄、七梦、七百梦、八百四十万大劫之间,不论愚人或贤者,流转轮回后,以究竟苦之边际。 六 于此间,谓:无有“因我此持戒、禁戒、苦行、梵行、令熟未熟之业,继续忍受已熟之业至灭尽。”以桀可量乐、苦,于轮回中无有边际,无有增减、消长。 七 譬如掷缕丸之散解,不论愚人或贤者,而散解乐、苦。” 八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九 “诸比丘!因有色,由取于色,由现贪于色,而起如是之见:谓此七身非作,非作之所作……乃至……散乐、苦。 十~十六 受…… 十七~二二 想…… 二三~二八 行…… 二九~三四 因有识,由取于识,由现贪于识,而起如是之见:谓此七身非作、非作之所作……乃至……散乐、苦。 三五~四十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大德!是无常……乃至……”虽不取无常、苦而变易之法,当起如是之见耶?谓:此七身非作、非作之所作……乃至……散乐、苦。“大德!不也。” 四一~四六 所见、所闻、所思、所知、所得、所求,意之所伺是常耶?是无常耶?“大德!是无常。”虽不取彼,当起如是之见耶?谓:此七身非作,非作之所作……乃至……而解散乐、苦……乃至…… 四七 诸比丘!圣弟子如是于六处断疑惑,于苦断疑惑……乃至……于顺苦灭道断疑惑者。诸比丘!此圣弟子名为预流,有不堕法,为趣三菩提。”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七(大正藏二、四四c)长部经典(原典一、五六页、五三~四页)中部 经典(原典一、五一七页)。 2 “七天”原本satta dib1a以satta deva改之。 3 “七崄”之前语pavudha完全不明白,于长部经典原注可说是pavuta ti ganthika 第九 世间常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诸比丘!因有何?由取于何?由现贪于何?起如是之见:世间为常耶?” 三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四 “诸比丘!因有色,由取于色,由现贪于色,而起如是之见:世间为常。 五~八 因有受……想……行……识,由取于识,由现贪于识,而起如是之见:世间为常。 九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乃至……” “虽不取苦变易之法,以起如是之见:世间应为常耶?” “大德!不也。” 十~十三 受……想……行…… 十四 “所见、所闻、所思、所知、所得、所求,意之所伺是常耶?是无常耶?”大德!是无常……乃至…… “虽不取苦变易之法,以起如是之见:世间应为常耶?” “大德!不也。” 十五 “诸比丘!圣弟子如是于六处断疑惑,于苦断疑惑……乃至……于顺苦灭道断疑惑者。诸比丘!此圣弟子名为预流,有不堕法,决定,为趣三菩提。” 注1 本经以下第十八经止,汉译杂阿含经卷七(大正藏二、四五b)。 第十 世间无常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诸比丘!因有何?由取于何?由现贪于何?而起如是见:世间为无常耶?” 三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四~十三 “诸比丘!因有色……乃至……识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乃至……”虽不取苦变易之法,以起如是见:世间应为无常耶? “大德!不也。” 十四 所见、所闻、所思、所知、所得、所求,意之所伺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乃至……”不取苦变易之法,以起如是见:世间应为无常耶? “大德!不也。” 十五 诸比丘!圣弟子……乃至……决定,为趣三菩提。” 第十一 有边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诸比丘!因有何?由取于何?由现贪于何?而起如是见:世间应为有边耶?” 三~一五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决定,为趣三菩提。” 第十二 无边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诸比丘!因有何?由取于何?由现贪于何?而起如是见:世间为无边耶?” 三~一五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决定,为趣三菩提。” 第十三 命即身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诸比丘!因有何?由取于何?由现贪于何?而起如是见:命即为身耶?” 三~一五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决定,为趣三菩提。” 第十四 命身异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诸比丘!因有何?由取于何?由现贪于何?而起如是见:命与身为异耶?” 三~一五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决定,为趣三菩提。” 第十五 如来有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诸比丘!因有何?由取于何?由现贪于何?起如是见:如来死后为有耶?” 三~一五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决定,为趣三菩提。” 第十六 如来无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因有何?由取于何?由现贪于何?而起如是见:如来死后为无耶?” 三~一五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决定,为趣三菩提。” 第十七 如来有无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因有何?由取于何?由现贪于何?而起如是见:如来死后为有无耶?” 三~一五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决定为趣三菩提。” 第十八 如来非有非无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诸比丘!因有何?由取于何?由现贪于何?起如是见:如来死后为非有、非无耶?” 三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四~八 “诸比丘!因有色,由取于色,由现贪于色,以起如是见:如来死后为非有、非无……乃至…… 九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乃至……” “虽不取苦变易之法,以起如是见:如来死后应为非有亦非无耶?” “大德!不也。” 十~十三 受……想……行……识…… 十四 “所见、所闻、所思、所知、所得、所求,意之所伺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虽不取彼无常、苦变易之法,起如是见:如来死后应为非有亦非无耶?” “大德!不也。” 十五 “诸比丘!圣弟子如是于六处断疑惑,于苦断疑惑,于苦集断疑惑,于苦灭断疑惑,于顺苦灭道断疑惑者。诸比丘!此圣弟子名为预流,有不堕法,决定,为趣三菩提。”预流品十八记别(终) 于此摄颂曰: 风吹与我所 我及无我所 无作因见八 世间常无常 有边与无边 命身命身异 如来死后有 如来死后无 死后为有无 如来之死后 非有亦非无 注1 由暹罗本之读法而译之。 第二 重说品 第一章 第十九 第一 风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因有何?由取于何?因现贪于何?以起如是见:风不吹,河不流,怀妊而不生,日月出而不没,如柱之立住耶?” 四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五 “诸比丘!因有色,由取于色,因现贪于色,以起如是见:风不吹,河不流,怀妊而不生,日月出而不没,如柱之立住。 六~九 因有受……想……行……识,由取于识,因现贪于识,以起如是见:风不吹……乃至……如柱之立而住。 十~十五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乃至……”“虽不取变易之法,而起如是见:风不吹……乃至……如柱之立而住耶?”“大德!不也……乃至……” 十六 “诸比丘!如是因有苦,由取于苦,因现贪于苦,以起如是见:风不吹,河不流,怀妊而不生,日月出而不没,如柱之立住。” 第二~十七 于初重说,广说十八记别 第十八 非有非无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因有何?由取于何?由现贪于何?而起如是见:如来死后为非有亦非无耶?” 四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五 “诸比丘!因有色,由取于色,因现贪于色,以起如是见:如来死后为非有亦非 无。 六~九 因有受……想……行………识,由取于识,因现贪于识,以起如是见:如来死后为非有亦非无……乃至……” 第 二 章 第十九 有色我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因有何?由取于何?因现贪于何?而起如是见:死后为有色无病之有我耶?” 四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五 “诸比丘!因有色,由取于色,因现贪于色,以起如是见:死后为有色无病之有我。 六~九 因有受……想……行……识,由取于识,因现贪于识,以起如是见:死后为有色无病之有我。 十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乃至……” “不取变易之法,而起如是见:死后应为有色无病之有我耶?” “大德!不也。” 十一~十四 受……乃至……大德!不也。 十五 “诸比丘!如是因有苦,取于苦,因现贪于苦,以起如是见:死后为有色无病之有我。”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七(大正藏二、四五a)。 第二十 无色我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诸比丘!因有何?取于何?因现贪于何?而起如是见:死后为无色无病之有我耶……乃至…… 第二十一 有色无色 ※ 三……死后为有色而无色无病之有我耶? 第二十二 非有色非无色 ※ 三……死后为非有色非无色无病之有我耶? 第二十三一 向乐 ※ 三……死后为一向乐无病之有我耶?…… 第二十四 一向苦 ※ 三……死后为一向苦无病之有我耶?…… 第二十五 乐苦 ※ 三……死后为乐苦无病之有我耶?…… 第二十六 非苦非乐 ※ 三……死后为非苦非乐、无病之有我耶? 四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五 “诸比丘!因有色,取于色,因现贪于色,以起如是见:死后为非苦非乐,无病之有我。 六~九 因有受……想……行……识,由取于识,因现贪于识,以起如是见:死后为非苦非乐、无病之有我。 十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乃至……不取变易之法而起如是见:死后为非苦非乐,无病之有我耶?” “大德!不也。” “诸比丘!如是因有苦,由取于苦,因现贪于苦,以起如是见:死后为非苦非乐,无病之有我。” 十一~十四 受……想……行……识是常耶?是无常耶?……乃至……不取变易之法,而起如是见:死后为非苦非乐,无病之有我耶?“大德!不也。” 十五 “诸比丘!如是因有苦、由取于苦,因现贪于苦,以起如是之见:死后为非苦非乐无病之有我。”第二广说(终)摄颂曰: 风吹与我所 无与无我所 无作因见八 说常与无常 有边及无边 命即与命异 如来之四者 色我无色我 有色无色我 非有非无色 一向乐之我 一向苦之我 乃至乐苦我 非苦非乐我 死后无病有 于第二章说 此二十六经 第 三 章 第一风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因有何?取于何?因现贪于何?而起如是见:风不吹,河不流,怀妊而不生,日月出而不没,如柱之立住耶?” 四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五 “诸比丘!因有色,取于色,因现贪于色,以起如是见:风不吹……乃至……如柱之立住。 六~九 因有受……想……行……识,由取于识,因现贪于识,以起如是见:风不吹……乃至……如柱之立住· 十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乃至……虽不取彼变易之法,而起如是见:风不吹……乃至……如柱之立住耶?” “大德!不也。” “诸比丘!如是无常者,是苦。因有此,由取于此,以起如是见:风不吹……乃至……如柱之立住。” 第二~二五 应如上之广说 第二六 非苦非乐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诸比丘!因有何?由取于何?因现贪于何?而起如是见:死后为非苦非乐、无病之有我耶?” 四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五 “诸比丘!因有色,由取于色,因坝谏云鹑缡羌核篮笪强喾抢帧⑽薏≈形乙? 六~九 因有受……想……行……识,由取识,因现贪识,以起如是见:死后为非苦非乐、无病之有我。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乃至……不取彼变易之法,而起如是见:死后为非苦非乐、无病之有我耶?” “大德!不也。” “诸比丘!如是无常者是苦。因有此,由取于此1,以起如是见:死后为非苦非乐、无病之有我。 十一~十四 受……想……行……识是常耶?是无常耶?……乃至……虽不取彼变易之法,而起如是见!死后为非苦非乐、无病之有我耶?” “大德!不也。” “诸比丘!如是无常者是苦。因有此,由取于此,以起如是见:死后为非苦非乐、无病之有我。” 第三广说(终)二十六经广说 注1 “由取”原本于此后,插进“此”是现贪。 第 四 章 第一 风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因有何?由取于何?因现贪于何?而起如是见:风不吹,河不流,怀妊而不生,日月出而不没,如柱之立住耶?” 四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五 “诸比丘!因有色,由取于色,因现贪于色,以起如是见:风不吹……乃至……如柱之立住。 六~九 因有受……想……行……识,由取于识,因现贪于识,以起如是见:风不吹……乃至……如柱之立住。 十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乃至……观此变易之法,得为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耶?”“大德!不也。” 十一~十四 “受……想……行……识是常耶?是无常耶?……乃至……观此变易之法者,带为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耶?”“大德!不也。” 十五 “诸比丘!是故所有色之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劣、胜、远、近,应以正慧如实观:一切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 十六 如是观者……乃至,知……不更受后有。” 第二~二五 应如上广说。 第二十六 非苦非乐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因有何?由取于何?因现贪于何?而起如是见:死后为非苦非乐,无病之有我耶?” 四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五 “诸比丘!因有色,由取于色,因现贪于色,以起如是见:死后为非苦非乐,无病之有我。 六~九 因有受……想……行……识,由取于识,因现贪于识,以起如是见:死后为非苦非乐,无病之有我。 十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第刀 见相应 三三五 “大德!是无常……乃至观……变易之法,得为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耶?” “大德!不也。” 十一~十四 “受……想……行……识是常耶?是无常耶…?乃至观……变易之法,得为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耶?”“大德!不也。” 十五 “诸比丘!是故所有色之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劣、胜、远、近。正慧如是以观一切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 十六~十九 所有受……想……行……识之过去、未来、现在……乃至……以正慧观: 二十 诸比丘!如是观之,有闻之圣弟子厌患于色,厌患于受,厌患于想、厌患于行、厌患于识。厌患而离欲,离欲而解脱,解脱而解脱智生,即知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注1 “知”原本pajanamiti是pajanatiti之误。 一章十八记别 二章二十六经 三章二十六经 四章二十六经 有如是之广说 见相应(终)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眼是无常而变易、变异,耳是无常而变易、变异,鼻是无常而变易、变异,舌是无常而变易、变异,身是无常而变易、变异,意是无常而变易、变异。 四 诸比丘!若信、信解如是此等诸法者,此名为随信行者,入正性决定,入善士地,超凡夫地。彼作业而不生地狱、畜生、饿鬼;不现证预流果而不死。 五 诸比丘!若如是应此等诸法,审思慧之应分者,此名为随信行者、入正性决定、入善士地、超凡夫地。彼作业不生地狱、畜生、饿鬼;不现证预流果而不死。 六 诸比丘!若如是知见此等诸法者,此名为预流,有不堕法,决定,为趣三菩提。”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诸比丘!色是无常而变易、变异,声是无常而变易、变异,香是无常而变易、变异,味是无常而变易、变异,所触是无常而变易、变异,诸法是无常而变易变异。 四 诸比丘!若如是信、信解此等诸法者,此名为随信行者,入正性决定,入善士地,超凡夫地。彼作业不生地狱、畜生、饿鬼。不现证预流果而不能死。 五 诸比丘!若如是……此等诸法者……乃至……不现证预流果而不死。 六 诸比丘!若如是知见此等诸法者,此名为预流,有不堕法,决定,为趣三菩提。”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诸比丘!眼识是无常而变易、变异,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是无常而变易、变异。 四~六 诸比丘!若……乃至……为趣三菩提。”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诸比丘!眼触是无常而变易、变异,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是无常而变易、变异。 四~六 诸比丘!若……乃至……为趣三菩提。”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诸比丘!眼触所生之受,是无常而变易、变异,耳触所生之受……鼻触所生之受……舌触所生之受……身触所生之受……意触所生之受,是无常而变易、变异。 四~六 诸比丘!若……乃至……为趣三菩提。” 注1 “鼻识所生之受”,及“身触所生之受”。原本缺失。 第六 想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诸比丘!色想是无常而变易、变异,声想……香想……味想……所触想……法想是无常而变易、变异。 四~六 诸比丘!若……乃至……为趣三菩提。”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诸比丘!色思是无常而变易、变异,声思……香思……味思……所触思……法思是无常而变易、变异。 四~六 诸比丘!若……乃至……为趣三菩提。”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诸比丘!色爱是无常而变易、变异、声爱……味爱……所触爱……法爱是无常而变易、变异。 四~六 诸比丘!若……乃至……为趣三菩提。”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诸比丘!地界是无常而变易、变异、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是无常而变易、变异。 四~六 诸比丘!若……乃至……为趣三菩提。” 注2 “识界”。原本缺失。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诸比丘!色是无常而变易、变异,受是无常而变易、变异,想是无常而变易、变异,行是无常而变易、变异,识是无常而变易、变异。 四 诸比丘!若如是信、信解此等诸法者,此名为随信行者,入正性决定,入善士地,超凡夫地。彼作业不生地狱、畜生、饿鬼,不现证预流果而不死。 五 诸比丘!若如是应此等诸法,于慧之应分审思者,此名为随信行者,入正性决定,入善士地,超凡夫地。彼作业不生地狱、畜生、饿鬼,不现证预流果而不死。 六 诸比丘!若如是知见此等之诸法者,此名为预流,有不堕法,决定,为趣三菩提。” 入相应(终) 此品摄颂曰: 眼色识触受 想思以及爱 界蕴等为十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诸比丘!若眼生住转出者,则苦生病住老死出。 四~七 若耳、鼻、舌、身生……者,乃至…… 八 若意生住转出者,则苦生病住老死出。 九 诸比丘!若眼灭而息没者,则苦灭而病息老死没。 十~十三 若耳……鼻……舌……身灭者,……乃至…… 十四 若意灭而息没者,则苦灭病息而老死没。”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十三(大正藏二、九0c)。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诸比丘!若色生住转出者,则苦生病住老死出。 四~八 若声……香……味……所触……法生住转出者,则苦生病住老死出。 九 诸比丘!若色灭而息没者,则苦灭而病息老死没。 十~十三 若声……香……味……所触…… 十四 若法灭而息没者,则苦灭而病息老死没。” 一~八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诸比丘!若眼识生住……乃至……意识生住……乃至……老死出。 九~一四 诸比丘!若眼识灭……乃至……意识灭……乃至……老死没。” 第四 触 一~八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诸比丘!眼触生住……乃至……意触生住……乃至……老死出。 九~一四 诸比丘!若眼触灭……乃至……意触灭……乃至……老死没。” 一~八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诸比丘!若眼触所生住……乃至……意触所生之受,生住……至……老死出。 九~一四 诸比丘!若眼触所生之受灭而息……乃至……意触所生之受灭而息……乃至……老死没。” 一~八一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诸比出!若色想生住……乃至……法想生住……乃至……老死灭。 九~十四 诸比丘!若色想灭……乃至……法想灭而息……乃至……老死没。” 一~八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诸比丘!若色思生住……乃至……法思生住……乃至……老死出。 九~十四 诸比丘!若色思灭而息……乃至……法思灭而息……乃至……老死没”。 一~八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诸比丘!若色爱生住……乃至……法爱生住……乃至……老死出。 九~十四 诸比丘!若色爱灭……乃至……法爱灭……乃至……老死没。” 一~八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诸比丘!若地界生住……乃至……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生住……乃至……老死出。 九~十四 诸比丘!若地界灭……乃至……识界灭……乃至……老死没。”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诸比丘!若色生住转出者,则苦生病住老死出。 四~六 若受……想……行…… 七 若识生住转出者,则苦生病住老死出。 八 诸比丘!若色灭而息没者,则苦灭病息老死没。 九~十一 若受……想……行…… 十二 若识灭而息没者,则苦灭病息老死没。” 生相应(终) 此品摄颂曰: 眼色识触受 想思爱界蕴 如是等为十 一~二 尔时,世贫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于眼欲贪者,是即心之随烦恼。 四~七 于耳欲贪……于鼻欲贪……于舌欲贪……于身欲贪……。 八 于意欲贪者,是即心之随烦恼。 九 诸比丘!比丘若于此六处、断心之随烦恼者,则其心向出离而使圆满出离。心堪任于现所证知、现证之诸法。” 一~九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诸比丘!于色欲贪者,是即心之随烦恼。 四~八 于声……香……味……所触……法欲贪者,是即心之随烦恼。 九 诸比丘!比丘若于此六处,断心之随烦恼者,则其心向出离而使圆满出离。心堪任于现所证知、现证之诸法。”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诸比丘!于眼识欲贪者,是即心之随烦恼。 四~八 于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欲贪者,是即心之随烦恼。 九 诸比丘!比丘若于此六处断心之随烦恼者,则其心向出离而使圆满出离。心堪任于现所证知、现证之诸法。”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诸比丘!于眼识欲贪者,是即心之随烦恼。 四~八 于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欲贪者,是即心之随烦恼。 九 诸比丘!比丘若……乃至……于现所证知、现证之诸法。”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诸比丘!于眼触所生之受欲贪者,是即心之随烦恼。 四~八 于耳触所生之受……鼻触所生之受……舌触所生之受……身触所生之受:意触所生之受欲贪者,是即心之随烦恼。 九 诸比丘!比丘若……乃至……于现所证知、现证之诸法。”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诸比丘!于色想欲贪者,是即心之随烦恼。 四~八 于声想……香想……味想……所触想……法想欲贪者,是即心之随烦恼。 九 诸比丘!比丘若……乃至……于现所证知、现证之诸法。”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诸比丘!于色思欲贪者,是即心之随烦恼。 四~八 于声思……香思……所触思……法思欲贪者,是即心之随烦恼。 九 诸比丘!比丘若……乃至……于现所证知、现证之诸法。”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诸比丘!于色爱欲贪者,是即心之随烦恼。 四~八 于声爱……香爱……味爱……所触爱……法爱欲贪者,是即心之随烦恼。 九 诸比丘!比丘若……乃至……于现所证知、现证之诸法。”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诸比丘!于地界欲贪者,是即心之随烦恼。 四~八 于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欲贪者,是即心之随烦恼。 九 诸比丘!若比丘于此六处断心之随烦恼者,则其心向出离而使圆满出离。心堪任于现证知、现证之诸法。” 一~七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诸比丘!于色欲贪者,是即心之随烦恼……乃至……于识欲贪者,是即心之随 烦恼。 八 诸比丘!比丘若于此六处,断心之随烦恼者,则其心向出离而使圆满出离,心堪任于现所证知、现证之诸法。”烦恼相应(终) 此品摄颂曰: 眼色识触受 想思爱界蕴 如是等为十 尔时具寿舍利弗,住舍卫城祇树林给孤独园。 二 时,具寿舍利弗,清晨之时、着下衣,持钵衣;入舍卫城乞食。 三 行于舍卫城乞食。食后从乞食还,往安陀林,以行昼日坐。 四 入安陀林已,于一树下昼日坐。 五 时、具寿舍利弗,晡时纵静坐起,往祇树给孤独园。 六 具寿阿难见具寿舍利弗从远方来,见而言于具寿舍利弗曰:“友舍利弗!汝之诸根清净,颜色清净皎洁。具寿舍利弗今日依何而住耶?” 七 “友!于此处我离诸欲、离诸不善法、离有寻、有伺,生喜、乐具足而住初静虑。友!此时我思惟,我入初静虑,我乃入初静虑,我则不出初静虑。” 八 具寿舍利弗,如是善于长夜断我慢、我所慢、慢、随眠,故具寿舍利弗,思惟:“我入初静虑,我乃入初静虑,我则不出初静虑。” 一~五 尔时,具寿舍利弗舍卫城……乃至…… 六 具寿阿难见具寿舍利弗从远方来。见而言于具寿舍利弗:“友舍利弗!汝之诸根清净,颜色清净皎洁,具寿舍利弗今日依何而住耶?” 七 “友!于此我能为寻伺寂静放,内净心住一趣、无寻无伺而从三摩地,生喜、乐具足住第二静虑。友!此时我思惟我入第二静虑,我乃入第二静虑,我则为不出第二静虑。” 八 具寿舍利弗于如是长夜,善断我慢、我所慢、慢、随眠,故具寿舍利弗思惟……“我入第二静虑,我乃入第二静虑、我则不为出第二静虑。” 一~六 尔时,具寿舍利弗舍卫城….乃至……具寿阿难见具寿舍利弗从远……乃至……言于:“友舍利弗!汝之诸根清净,颜色清净皎洁。具寿舍利弗今日依何而住耶?” 七~八 “友!于此我以离喜故住于舍,身正受乐正念正知,如诸圣者之宣说,有舍念乐住,具足住第三静虑……乃至广说……。” 一~六 尔时,具寿舍利弗舍卫城……乃至……“友舍利弗!汝之诸根清净,颜色清净皎洁。具寿舍利弗今日依何而住耶?” 七~八 “友!于此我断乐、断苦故,及先已灭喜、忧故,不苦不乐而舍念清净,具足住于第四静虑。友!此时我……乃至……为不出……” 一~六 尔时,具寿舍利弗舍卫城……乃至……具寿阿难……乃至…… 七~八 “友!于此我超越一切之色想故,灭有对想故,不作意种种想故,为虚空无边,具足住虚空无边处……乃至……为不出……” 一~六 尔时,具寿舍利弗舍卫城……乃至……具寿阿难……乃至…… 七~八 “友!于此我超越一切虚空无边处,为识无边,具足住识无边处……乃至……无不出……” 一~六 尔时,具寿舍利弗舍卫城……乃至…… 七~八 “友!于此我超越一切识无边处‥具足住少无所有及无所有处……乃至……为无出……” 第八 有想 一~六 尔时,具寿舍利弗舍卫城……乃至…… 七~八 “友!于此我超越一切无所有处,具足住非想、非非想处……乃至……为无出……” 一~六 尔时,具寿舍利弗舍卫城……乃至…… 七 “友!于此我超越非想、非非想处,具足住灭想受。友!此时我思惟我入灭想受,我乃入灭想受,我则不为出灭想受。” 八 具寿舍利弗善于如是长夜断我慢、我所慢、慢、随眠,故具寿舍利弗思惟:“我入灭想受,我乃入灭想受,我则不为出灭想受。” 一 尔时,具寿舍利弗住王舍城竹林迦兰陀园。 二 时具寿舍利弗,清晨之时,着下衣,持钵、衣,入王舍城乞食。于王舍城行每家乞食,而倚于一壁食施食。 三 时名净口出家尼者,来具寿舍利弗之处,来而言于具寿舍利弗曰: 四 “沙门!汝乃以口向下而食耶?”“姊妹!我非以口向下而食。” 五 “沙门!然则仰口而食耶?”“姊妹!我非仰口而食。” 六 “沙门!然则口向四方而食耶?”“姊妹!我非口向四方而食。” 七 “沙门!然则口向四维而食耶?”“姊妹!我非口向四维而食。” 八 “沙门!问以口向下而食者,言我非以口向下而食。沙门!然则若问仰口而食耶?言我非仰口而食。沙门!然则若问以口向四五而食耶?言我非以口向四方而食。沙门!然则若问口向四维而食耶?言我非以口向四维而食。沙门!然者汝如何而食耶?” 九 “姊妹!沙门、婆罗门,谓依事明2、畜生明,以邪命为生活者,姊妹!彼沙门、婆罗门名为以口向下而食。 十 姊妹!沙门、婆罗门,谓依占星明、畜生明,以邪命为生活者,姊妹!彼沙门、婆罗门名为仰口而食。. 十一 姊妹!沙门、婆罗门从事遣使、使节,以邪命为生活者,彼沙门、婆罗门名为口向四五而食。 十二 姊妹!沙门、婆罗门,谓依占卜明、畜生明,以邪命为生活者。姊妹!彼沙门、婆罗门名为口向四维而食。 十三 姊妹!我非所谓依事明、畜生明,以邪命为生活者。非所谓依占星明、畜生明,以邪命为生活者。非从事遣使、使节,以邪命为生活。非依卜占明、畜生明,以邪命为生活者。我以法求食,以法求食而食。” 十四 时、净口出家尼即往王舍城之里巷四衢告之曰:“沙门释子等如法受食,沙门释子等无过而受食。施沙门释子等食。”舍利弗相应(终)此摄颂曰: 离与无寻 喜舍等四 虚空与识 及无所有 有想灭九 净口等十 注: 1 汉译杂阿含经卷十八(大正藏二、一三一)于汉译有净口外道出家尼。依原注净口是出家尼之名。 2 “事明”原注“事明”知胡芦、南瓜、萝葡等事之果、成、因、的方便,又长部经典原注(一、九三页)云相“宅地、园地”等得失之明。 3 “灭九”由暹罗本nirodho navamo vutto读之。 第一 品类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龙之生有四种。以何者为四耶?卵生龙、胎生龙、湿生龙、化生龙是。诸比丘!如是龙之生有四种。” 注1 汉译增一阿含经卷十九(大正藏二、六四六a)长阿含世记经(大正藏一、一二七)。 第二 妙胜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卵生龙、胎生龙、湿生龙化生龙 也。 四 “诸比丘!此中胎生、湿生、化生之龙,当比卵生龙为妙胜。 五 诸比丘!此中湿生、化生之龙,当比卵生、胎生之龙为妙胜。 六 诸比丘!此中化生之龙,当比卵生、胎生、湿生龙为妙胜。 七 诸比丘!如是龙之生有四种。” 第三 布萨(一) 一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二 时,有一比丘,来诣世尊住处。诣已,敬礼世尊,而坐于一面。 三 彼比丘一面坐已,而白世尊言:“大德!依何因?依何缘?此处一类之卵生龙,住布萨以舍己身耶?” 四 “比丘!此处一类之卵生龙如是思惟:“谓我等从前,于身作善恶业,于语作善恶业,于意作善恶业。我等于身作善恶业,于语作善恶业,于意作善恶业,于身坏命终后,生卵生龙群中。 五 我等如今若于身行善行,于语行善行,于意行善行者,如是身坏命终后,生善 趣、天界。 六 我等宜于身行善,于语行善,于意行善。” 七 比丘!依此因、依此缘,于此处一类之卵生龙,住布萨舍己身。” 注1 “比丘”原本误为诸比丘。 第四 布萨(二)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时有一比丘,来诣世尊住处……乃至 三 彼比丘一面坐已,白世尊言:“大德!依何因?依何缘?于此处,一类胎生之龙,住布萨以舍己身耶?” 四~六 应皆广说。 七 “比丘!依此因、依此缘,于此处,一类之胎生龙,住布萨以舍己身。” 第五 布萨(三)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三 彼比丘一面坐已,白世尊言:“大德!依何因?依何缘?此处一类之湿生龙,住布应以舍己身耶?” 四~六 应皆广说。 七 “比丘!依此因、依此缘,于此处一类之湿生龙,住布萨以舍己身。” 第六 布萨(四)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三 彼比丘一面坐已,白世尊言:“大德!依何因?依何缘?此处一类之化生龙,住布萨以舍己身耶?” 四 “比丘!此处一类之化生龙,如是思惟:“我等前身,于身作善恶业,于语作善恶业,于意作善恶业。因我等于身作善恶业,于语作善恶业,于意作恶业,身坏命终后,生化生龙之群中。 五 我等如今若于身行善行,于语行善行,于意行善行者,如是于身坏命终后,生善趣、天界。 六 我等宜于身行善行、于语行善行、于意行善行。” 七 比丘!依此因、依此缘,此处一类之化生龙,住布萨以舍己身。” 第七 闻(一)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三 彼比丘一面坐已,白世尊言:“大德!依何因?依何缘?此处一类者,身坏命终1后,生卵龙之群中耶?” 四 “比丘!此处一类者,于身作善恶业,于语作善恶业,于意作善恶业。彼闻卵生龙乃长寿、端严、多乐。 五 彼思惟:“我身坏命终后,生卵生龙之群中。” 六 彼身坏命终后,生卵生龙之群中。 七 比丘!依此因、依此缘,于此处一类者,身坏命终后,生卵生龙之群中。” 注1 原本“命终”之语缺失。 第八 闻(二)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三 彼比丘一面坐已,白世尊言:“大德!依何因?依何缘?于此处一类者,身坏命终后,生胎龙之群中耶?” 四~六 “比丘!此处一类者,于身作善恶业……乃至广说。 七 比丘!依此因、依此缘,于此处一类者,身坏命终后,生胎生龙之群中。” 第九 闻(三)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彼比丘一面坐已,白世尊言: “大德!依何因?依何缘?此处一类者,身坏命终后,生湿生龙耶?” 四~六 “比丘!此处一类者,于身作善恶业……乃至广说…… 七 比丘!依此因、依此缘,于此处一类者,身坏命终后,生湿生龙之群中。” 第十 闻(四)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比丘一面坐已,白世尊言: “大德!依何因?依何缘?此处一类者,身坏命终后,生化生龙之群中耶?” 四 “比丘!此处一类者,于身作善恶业,于语作善恶业,于意作善恶业。彼闻化生龙乃长寿、端严、多乐。 五 彼思惟:“我身坏命终后,生化生龙之群中。” 六 彼身坏命终后,生化生龙之群中。 七 比丘!依此因、依此缘,此处一类者,身坏命终后,生化生龙之群中。” 第十一 布施利益(一) 一~三 ……彼比丘一面坐已,白世尊言: “大德!依何因?依何缘?此处一类者,身坏命终后,生卵生龙之群中耶?” 四 “比丘!此处一类者,于身作善恶业,于语作善恶业,于意作善恶业。彼闻卵生龙乃长寿、端严、多乐。 五 彼思惟:“我身坏命终后,生卵生龙之群中。” 六 彼布施食、布施饮、布施衣、布施乘具、布施鬘、布施香、布施涂香、布施卧具、布施家、布施灯具。彼身坏命终后,生卵生龙之群中。 七 比丘!依此因,依此缘,此处一类者,身坏命终后,生卵生之群中。” 第十二~十四 布施利益(二~四)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彼比丘一面坐已,白世尊言: “大德!依何因?依何缘?此处一类者,身坏命终后,生胎生龙……乃至……湿生龙……化生龙之群中耶?” 四 “比丘!此处一类者,于身作善恶业,于语作善恶业,于意作善恶业。彼闻化生龙乃长寿、端严,多乐。 五 彼思惟:“我身坏命终后,生化生龙之群中。” 六 彼布施食、布施饮……乃至……生化生龙之群中。 七 比丘!依此因、依此缘,此处一类者,身坏命终后,生化生龙之群中。”如是广说而说十经,如是于四类说四十记别。有十经与五十经。龙相应(终)此摄颂曰: 品类与妙胜 四布萨四闻 四布施利益 于龙之善说 |
|||